Ⅰ 腿的各個部位的名字
人的下肢自腹股溝區往下到足底大體可以分為大腿,膝關節,小腿,踝關節和足部等幾部分,其中膝關節的後面又稱為腘窩,內有腘動,靜脈及神經通過。
雙下肢約占人體表面積的百分之四十六,其解剖層次為皮膚,皮下,筋膜,肌層,骨頭,軟組織內有血管神經走行。
(1)腳踝恥骨是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人類下肢的功能主要是支持軀體、承受體重和行走,因而,下肢骨一般均比上肢骨粗大、笨重。下肢骨包括髖骨、股骨、髕骨、脛骨、腓骨和足骨。
髖骨是不規則扁骨,上份扁闊,中份窄後,下份有一大孔稱閉孔。髖骨由髂骨、恥骨和坐骨融合而成。
股骨位於大腿內,是人體最長最粗最結實的長骨,其長度約為身高的1/4,分為一體和兩端。
髕骨略呈三角形,底朝上,尖朝下,前面粗糙,後面光滑有關節面,與股骨髕面相關節,是人體內最大的籽骨,位於膝關節前方,股四頭肌腱包於其前面並向下延續為髕韌帶。
脛骨是三棱形粗大的長骨,位於小腿內側,對支持體重起主要作用,分為一體和兩端。上端粗大,形成與股骨內、外側髁相對應的內側髁和外側髁,其上有關節面,兩髁之間有向上的髁間隆起。
腓骨細長,位於小腿的後外側,不承受體重,主要作為小腿肌的附著部位,可分一體和兩端。
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Ⅱ 髕骨,跟骨,距骨,下頜骨,或骨盆骨是指那些部位
髕骨指的是人體大腿上方的三角形骨頭,跟骨指的是人體腳後跟上方的骨頭,距骨是指人體腳踝部分上方的長骨,下頜骨是指人體下頜部分的骨頭,骨盆骨則是指構成人體骨盆的骨頭,包括髂骨、恥骨和坐骨。
Ⅲ 腿的長度是從哪個位置開始量的
從腳踝量到大腿根部。
由於大腿的起點(股骨頭頂端)無法在外表找到確切的位置。因此,下肢全長(下肢長)、全腿長(腿長)、大腿長一般採用從髂前上棘點(或恥骨聯合點)至地面、內踝點、脛骨點的折演算法進行測量(凡涉及大腿段的測量指標均系如此)。也有以大轉子點作參考測量點進行近似測量 。
實際工作中通常使用一些更易測量的數據表示腿長,即廣義的腿長,從大到小依次為髂嵴高、髂後上棘高、髂前上棘點高、大轉子點高、恥骨聯合高、會陰高、身高減坐高、臀溝高 。也有用上述各種立姿高度減去內踝高或外踝高表示腿長的,如臍高減內踝高,髂前上棘點高減內踝高。
(3)腳踝恥骨是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關於腿:
1、解釋:從腳踝到大腿根部這一段肢體。
2、說明:腿可進一步分為大、小腿。大腿又名「膀」,小腿又名「脛」。
3、辨析:股和腿。相同之處:「股」 就是「腿」(LEG)。相異之處:「股」是從正面踢人的角度定義「LEG」(「殳」是一種帶有圓頭的長兵器,用來擊打。湖北隨州曾侯乙墓有實物出土)「腿」是從避免正面沖突的角度定義「LEG」(「退」中的「艮」指「界線」,人遇到界線只能倒走)。
Ⅳ 恥骨聯合在哪
恥骨聯合由兩側的恥骨聯合面藉纖維軟骨連接而成。上、下面及前面都有韌帶加強,上方的叫恥骨上韌帶,下方的叫恥骨弓狀韌帶。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髖骨以及其間的韌帶和關節連結構成的。左右兩塊髖骨的恥骨在骨盆前正中線上以恥骨間盤連接形成恥骨聯合。恥骨聯合中的恥骨間盤是纖維軟骨,恥骨聯合上方和下方分別有韌帶,分別叫做恥骨上韌帶和恥骨下韌帶。
妊娠後,由於雌激素水平增高,受雌激素的影響,再加上子宮重力增加,使恥骨聯合關節及韌帶鬆弛,有時甚至自發性分離而產生疼痛。尤其是第一胎會因用力猛烈而把恥骨聯合撐開,為了讓胎兒順利通過,但往往會損傷骨頭和韌帶,因此產生疼痛。疼痛嚴重者,兩下肢外展與起坐也發生困難,甚至不能行走。
懷孕時由於激素的分泌,為了胎兒的發育,骨盆都會被撐大撐寬的,生產時,恥骨聯合會被撐開分離的。產後恥骨恢復不良,不僅可引發恥骨疼、腰痛、腹痛、甚至還可導致子宮下垂、陰道鬆弛、尿失禁和體形方面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