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太極拳功夫動態圖片
擴展閱讀
男士唯美發型圖片 2025-04-16 03:20:44
去哪裡買有版權的圖片 2025-04-16 03:15:03
歐美女子高清圖片 2025-04-16 03:14:14

太極拳功夫動態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4-09 17:54:26

『壹』 太極圖是一個旋轉動態圖的基本介紹

太極圖集美學與哲學為一體,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被認為是一幅完美無缺的圖案。下面是我為專門您整理好的:太極圖是一個旋轉動態圖。

太極圖是一個旋轉動態圖
太極圖是一個旋轉動態圖。這種旋轉動態在哲學理論上,有著什麼樣的意義呢?太極圖的動態性旋轉運動顯示,是表示一切物質都存在著運動。事物的變化及其變化規律的體現,都是事物在其運動、變化之中產生出來、顯示出來的,沒有什麼事物不存在運動,沒有什麼事物是靜止的、僵死不變的。這,就是太極圖的動態之畫要告訴人們的道理。

太極圖是左旋?還是右旋?現在的好多人們對此都不太注意,很多商品包裝、書籍插圖都畫錯了,畫成了左旋圖。正確的畫法,應該是順時針方向的右旋。因為太極圖與八經卦,是相互配合的一個整體性中國古典哲學綱領性示意圖。只畫八經卦而不畫太極圖,或者只畫太極圖而不畫八經卦,都是不完整的、哲學義理不全的圖式。太極八卦圖,不僅有明確的方位、方向,而且有著明確的季節蘊涵。

我們從這幅圖中清楚地看到:《乾》陽表南代夏,《坤》陰代北表冬。這是符合中國地處北半球季節變化實際情況的。如此, 夏至 陽極而生陰, 冬至 陰極而陽生,此在八卦圖中的體現,就是八經卦中之陽爻依季節之變而漸次消長,順時針方向旋轉變化。這種圖式是依天文學觀察研究,按太陽依黃道帶經過四象二十八宿所在天區的先後而畫出的。並且同太極圖的旋轉方向相一致。這便是與“《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方位,而成“天地定位,風雷相薄,水火相射,山澤通氣”立卦原則語序、方位、季節變化理論表述完全一致的圖形。這就是伏犧八卦圖。

看了這個圖,明白了這個科學道理之後,我們對於一部《易》經為什麼通篇講變化、講變化規律之得(道德),並且公開申明“《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與天地相似,故不違。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就不會感到茫然了。就真正會理解到《易》經的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學經典著作了。

我曾經說過,不精通天文學、至少缺乏天文學知識的人,是很難成為真正唯物、辨證、求實的哲學家的。對此,我們從古今中外所有哲學家的歷史背景、哲學理論觀點的對比性研究中,就可以得到明確無誤的證實。中國古典哲學產生之早,就是因為中國歷史上開展天文學研究極早。中國古典哲學之所以博大精深,就早因為中國古代天文學研究取得了最輝煌的成就。中國古典哲學理論表達之中的這一個太極八卦圖旋轉運動,就絕不僅僅是說明一個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它表達的同樣是一個哲學道理,是一個在宇宙萬物之中普遍存在著的客觀規律:

在宇宙天體之中,除了超密天體質量增大到一定的極限後暴發、向其四周拋射物質的過程外,所有的天體,都存在著旋轉運動。只是,在人類現今科技條件還相對有限的情況下,一些星系距離我們極其遙遠、暫時還難清楚地觀察到。除此而外,凡是我們能比較清楚地觀察到的天體,都存在著旋轉運動。例如: 獅子座 中的M65旋渦星系(2700萬光年)、M66旋渦星系(2700萬光年),獵犬座中的M63旋渦星系(2400萬光年)、M51旋渦星系(2100萬光年),室女座中的M61旋渦星系(4100萬光年)、M58旋渦星系,後發座中的M64旋渦星系(1500萬光年),以及仙女座中的M31旋渦星系(230萬光年),三角座中的M33旋渦星系(250萬光年),長蛇座M83旋渦星系,NGC4946旋渦星系、NGC4946旋渦星系、NGC1300棒旋星系等等,都是旋轉著的。

天文學中的“旋渦星系”、“棒旋星系”之稱,是以天文學家們觀察所見的星系,為作形狀區分而給出的一種稱謂。並不意味著不稱作“棒旋”、“旋渦”的星系就不存在星系的自身旋轉運動。因為,我們現在受實際觀察技術的限制,距離我們極其遙遠的星系,有的觀察不到,有的只能觀察到一個光點或光團,尚難清楚地觀察到其旋轉運動而造成的實際具體形狀。因此,就只稱其為“星系”或“星系團”;對於距離我們較近的星系,則由於各恆星之間的距離清晰可見,從而又掩去了星系全貌上自旋外形的顯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對於我們所處在的銀河系旋轉形狀,就是通過對觀察數據的計算而推斷的。唯其如此,天文學家們才有說其像 鐵餅 的,有說其像哈密瓜的,也有說其像支雪茄煙的……各大星系內,都是包含著很多的小星系的,而這些個小星系——就象我們所在的這個太陽系,它不就也是一個小的旋轉星系嗎?

再 說說 我們所生存的這個地球,它一方面圍繞太陽旋轉並自轉,同時又吸引著月球、氣體雲圍繞它旋轉。地球的外部在旋轉,而它內部的鐵質核心亦在旋轉。在地球外表,大氣層存在著旋轉運動,我們將此稱作“氣旋”、“大氣湍流”、“大氣環流”、“台風”等;海水也同樣存在著旋轉運動,我們將此稱作“風海流”、“密度流”、“地轉流”、“補償流”等。

物質的旋轉運動,是由引力造成的,引力是由事物陰陽異性相互感應、吸引、交流、互動而造成的。因此,物質的旋轉是陰陽相引規律表現出來的一種形式。如電子被原子核所吸引,而圍繞原子核旋轉運動。物質的旋轉產生能量。人們認識到了這一規律,就用來為人類的社會生產和生活服務。如利用車輪的旋轉推動物體移動,由此而製造手推車、馬拉車、腳踏車、汽車、火車、電車;以陰陽感應規律而製造電動機、發電機;以螺旋槳的旋轉運動產生的推動力,使輪船航行於大海,使飛機飛翔於藍天;人們知道了物體的旋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小 其它 引力對飛行物的干擾,就在槍筒、炮筒中造出螺旋線,使槍彈、炮彈出膛後進行快速的自我旋轉,以提高目標 射擊 的命中率……

我們對《易》經的研究探討,目的就是從中華歷史典籍中多得到一點借鑒,以豐富、完善、提高我們的哲學思想理論水平,服務於人類的社會發展、進步。而周文王父子則不是如此,他們的所謂“演《易》”,就是用枯草棍棍“演”算如何利用《易》經進行卜筮,宣揚有神論,反對無神論,鼓吹唯心論,抵制中國上古形成的唯物辨證、博大精深哲學思想理論之傳播。這就是用“神道設教”之法,來愚化百姓,以達到他們愚民而治的目的。“神道設教”,就是神化原本科學的道學理論,使其失去原先簡明易懂特點,而變得神秘難懂化,並通過這種手段改變道學理論的科學性,賦予其唯心的“神”性,以成主觀唯心的神學思想理論,以此法教化人民,使其愚昧無知,從而有利於統治者的利益和對人民的統治。所以,他們篡改《易》經而成的《周易》,就加進了許多“神道設教”、宣揚卜筮的東西。他們所改造過的所謂“文王八卦方點陣圖”,就破壞了《易》經原有的博大哲理蘊涵,使旋轉運動的八卦圖變成了僵死不動的東西!

太極圖的旋轉運動,不是無謂,而是蘊涵喻示著一個極其重要的哲學理論,以說明一個重要的客觀自然規律。
練 太極拳 要掌握的要領
1、用意不用力。全身肌肉必須放鬆,忌用拙力和拙勁。

2、兩足要虛實分明。太極拳的動作最忌犯雙重、虛實不分的毛病。兩足著地時,身體重心只能支持在左足或右足,不能平均分支在兩足上。一虛一實,便於移動,動作必然靈活。太極拳講的虛實和不能雙重的要求,是說虛能轉變為實,實能轉變為虛。

3、頭要正直。太極拳所謂虛靈頂勁,就是頭頸要自然地正直,不要偏斜,這樣精神才能振作。目要正視(上眼皮放鬆),閉口藏舌(口不宜張,齒不宜切),要用鼻呼吸。

4、肩須輕松。太極拳所謂沉肩垂肘,即要求兩肩輕松、兩肘松垂,這樣上肢動作即能靈活,且將筋絡引長。如果二肩不松,形成聳肩,肺部氣量就會隨之上伸,限於胸式呼吸。氣不能深吸到腹部,則會影響呼吸運動。

5、手要柔軟。伸手忌僵硬,手指要舒展,掌心要充實。太極拳要求半握拳,不宜用力,要鬆柔。握拳若用勁,則肩肘僵硬,不能靈活“運用”。

6、胸略內涵(即舒胸),目的在於解除胸間肌肉緊張。既不要縮胸,也不宜挺胸。

7、背略直拔。即要求脊椎端正、背部肌肉自然鬆弛,以有助於涵胸和松肩垂肘的動作。

8、腰要端正。練太極拳要求以腰為軸。任何動作都要受腰部的推動而動,腰部必須中正、不偏不倚。

9、臀部要內收。否則,既影響呼吸運動,又致使身體上下形成兩截不易靈活轉動,運動不能完整統一。

10、腿腳靈活。要做到身隨步動、步隨身換、變換靈活、虛實分明。

練太極拳的最終目標是要達到“有力是無力,無力是有力”的境界。若能如此,則全身各處定會放鬆,全身力量定能成為整體,繼而發揮運用。如能長期堅持練習這套太極拳,功夫達到一定程度後,即可建成動力定型(動作自動化),那時就可明顯地看到它對人體所起的積極作用――從根本上增強人的體質。
練太極拳基本動作要求
1、頭正:虛領頂頸、兩目內視、鼻尖對肚臍、兩耳下垂、閉口捲舌。

2、身直:直腰擴帶、虛胸實腹、尾閭下垂、背拔胸舒。

3、腳平:腳平屈膝、松胯圓襠(四平:腳平、胯平、肩平、兩耳平)

4、手長:沉肩墜肘、兩臂松展、兩弘弧圓、提腕沉指根空手心,中指與曲池成一線。

5、運動(行拳)技術要求:頭身一體腰先動,腳板平吸三鼎重,肩胯肘膝兩四分兩兩兩兩合,梢中根身節節通。

6、練功四步走:收心定意。舒展筋骨。協調平衡。修身養性。

7、練成四層勁:第一綳勁。第二整體勁。第三纏絲勁。第四化勁。

8、陰陽要平衡、虛實要分清:要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剛柔相濟,動靜相兼。

猜你喜歡:

1. 跆拳道品勢動態圖

2. 早上好gif動態圖片

3. 搞笑gif動態圖片

4. 在photoshop中如何旋轉圖片

5. photoshop自由變化怎麼旋轉圖片

『貳』 二十四式太極拳名稱

1.起勢

2.左右野馬分鬃

3.白鶴亮翅

4.左右摟膝拗步

5.手揮琵琶

6.左右倒卷肱

7.左攬雀尾

8.右攔雀尾

9.單鞭

10.左右雲手

11.單鞭

12.高探馬

/iknow-pic.cdn.bcebos.com/e7cd7b899e510fb3d9fe4077d733c895d0430c6e"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e7cd7b899e510fb3d9fe4077d733c895d0430c6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e7cd7b899e510fb3d9fe4077d733c895d0430c6e"/>

13.右蹬腳

14.雙峰貫耳

15.轉身左蹬腳

16.左下勢獨立

17.右下勢獨立

18.左右穿梭

19.海底針

20.閃通臂第八組

21.轉身搬攔捶

22.如封似閉

23.十字手

24.收勢

/iknow-pic.cdn.bcebos.com/c2cec3fdfc0392456f72d2ef8994a4c27c1e250e"target="_blank"title="點擊查看大圖"class="illustration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c2cec3fdfc0392456f72d2ef8994a4c27c1e250e?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c2cec3fdfc0392456f72d2ef8994a4c27c1e250e"/>

(2)太極拳功夫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24式簡化太極拳也叫簡化太極拳,是國家體委(現為國家體育總局)於1956年組織太極拳專家汲取楊氏太極拳之精華編串而成的。盡管它只有24個動作,但相比傳統的太極拳套路來講,其內容更顯精練,動作更顯規范,並且也能充分體現太極拳的運動特點。

演練時應注意:心靜體松圓活連貫虛實分明呼吸自然

『叄』 太極拳真的可以以柔克剛嗎

太極拳的用力原理是利用杠桿的作用,用最小的力去化解較大的力。稱為四兩撥千斤或以柔克剛。

願大家都好好的去學習,

太極拳真的能夠以柔克剛嗎?

本人見識不多,僅僅是從影視作品、網上及書本上了解的,談談自己的想法。

太極拳作為我國傳統的武術套路,自然有其獨特的地位,當然它的柔是建立在剛的基礎上,沒有剛,就無所謂柔,如果沒有以剛為基礎柔,那就是弱。太極拳在與傳統的武術對抗時,肯定有其優勢,這叫傳統對傳統。

如果太極拳和現代拳擊或者格鬥等對抗時,太極拳的柔就不一定能戰勝現代拳擊或者格鬥的剛了,因為傳統的太極拳和現代拳擊或者格鬥的訓練目的、方法等等都是不同的,太極拳以健身強體為先,搏擊為次。而現代拳擊或者格鬥以搏擊為主,其最大的目的就是打擊對方,以擊倒對方為己任。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所以太極拳的柔只有在一定范圍或者說在某一個領域內能夠克剛。超出一定范圍或某一個領域再談以柔克剛就顯得沒有什麼意義了!

波濤凶涌的巨浪難於沉下楛木一根。萬法歸宗,得找對方法。法是所有拳種的根源,沒有法只能敗。

太極拳的文化就是以柔克剛

這里有一句太極拳的口訣為證

滾鑽掙裹,奇正相爭。

就是四兩撥千金,柔能克剛。

太極拳的打法,以靜制動,你不動,我不動,你要動,我先動。

靜觀其變,後發制人。

太極拳的寶典就是以柔克剛,這里首先說明一點,不是你學了太極拳就能以柔克剛,取勝對方。你必須得付出辛苦,把基本功和氣功練好,太極拳如果沒有基本功和氣功,那就是花架子,只能視為體操運動。

太極拳是內家功,內家功最重視的是基本功和氣功,以前,老師收徒弟,不經過三年的基本功,老師是不會教授太極拳給你的,因為,你沒有基本功就練不出好拳,沒有好功夫的徒弟,是有辱師門的。所以,老師嚴格育徒,徒弟們為了能名揚武林,太極拳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近年來,老年人為了健身,學習太極拳,可能對太極拳柔能克剛領會不透。

創立的原因,

一說是:張三豐看見一條蛇與貓斗,蛇以靜制動,蓄勢待發,因而受到了啟發,發明了太極拳;

一說是:張三豐夜夢天人教授他太極拳,在與五百多強盜你死我活的打鬥中,用太極神功打死了幾十名強盜;

張三豐用的就是以柔克剛,他如果沒用以柔克剛,而是大家說的,用的是剛強,這里就有了到底誰是騙子,誰是造謠者之說了,

顯然張三豐太極拳里說的,以柔克剛是真實的,

而那些說的,不是以柔克剛之說,只能說是,說這話的人,可能是不懂道教,不懂以柔克剛,剛柔強弱,甚至根本就不懂,也不信;

如果張三豐用的是剛強的話,那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的,剛強者死,柔弱者活,

就跟張三豐矛盾了,張三豐就成了第一推翻《道德經》里的以柔克剛的,以弱勝強的,這一至理名言的人了,

可是張三豐絕對不是這種人,他是以柔克剛,以弱勝強的實踐者,踐行者,

誰否認了以柔克剛,可以說就是否認了整個道教,推翻了《道德經》里的最核心的部分,

老子強調的,剛強者死,也就被反對太極拳里的以柔克剛的人,給予無情地推翻了,

以柔克剛,在太極拳里是貫穿始終的,是他的制勝理念,可以說是拳骨,核心,沒了他,在太極拳里,就不叫做太極拳了,

山有道,路有長,一心一意幹事業;

跟人家爭高下,比雌雄,爭雄鬥狠,用剛強勝剛強,非要跟人家一比高下,還振振有詞,本身就不是道教,更不是太極拳,是個標準的好戰分子,是個好鬥之徒,

也就是說,你這樣,都不是太極中人了,還為太極拳爭什麼口袋?以輸贏來論你是正宗?

綜上所述,太極拳以柔克剛是必須的,貫穿始終的,不可缺失的,否則就不是太極拳了。

回答完畢,謝謝閱讀,

太極拳的特點就是以柔克剛,就是以守為攻,就是以靜制動,就是後發制人。太極拳不是主動進攻型的拳種。圓,和,松,柔是太極拳的理念,故太極拳能修身養性。

以柔克剛也是太極拳的技術特點。它寓有幾層含義:力不如人以小博大;不搞硬碰以巧取勝;太極拳的一種打法。運用此種方法需要高超的技藝,技術越好越能克動力量較大的對手,自己使用力量越小。反之,就不能達到以柔克剛的效果。如果功力不亞於對方,技術又好,那實戰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是的,回答完畢。

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以柔克剛只是個偽命題。中國語言博大精深,因為後面還有,一力降十會,身大力不虧。這也是為什麼搏擊比賽要分體重。太極拳已經經過多次實戰了,證明不能打,雷雷,馬保國還有很多太極大師已經驗證過。武術不是非要能打,強身健體同樣重要,看看好多太極大師,他們要比同齡人強的太多了,陳小旺大師70多歲了還可以打拳,這就說明太極的健身性!世界上有很多武術也分實戰和表演,例如:跆拳道,空手道等,它們對打的技術叫競技(組手),表演的叫品勢,型。

武術的發展一定要競技,表演分開,分類,太極就屬於表演類!

太極拳以柔克剛的概率很低。

任何功夫都是人的應用,所以沒有一個絕對的答案,更何況格鬥是動態的應答行為,取決於瞬間的戰機把握。

就以兩人同體重,心智都接近的情況下,太極拳想以柔克剛,很難做到。目前的賽事收集與互聯網視頻可查的資料進行談論,概論很低很低。

太極拳的理想戰況,是以柔克剛,借力打力,引進落空,避實進虛,這應是最高境界的打法,也是最完美不傷別人,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境界。

舉一個拳法為例,說明我的觀點,散打,拳擊,泰拳等搏擊,防守一個直拳最好的辦法就是拍擊,對手的拳有多大,只要拍擊拳面積這么大就可以了。動態圖片就是很好的例子,只要拍擋拳套那麼大的路線就可以了。然後回歸到肌肉的收縮狀態,又形成一次最佳的發力。人體任何姿勢都是肌肉收縮到打開的一個過程。

如果用太極拳的理念,纏繞,引進落空是理想的打法,但從肌肉的工作原理來說,太浪費時間,除非你的功力素質比別人強很多。纏繞的線路是走圓圈,與直線比較會慢一個節奏,你看這位坐在櫈上的高手,如果為了安全這么練習沒毛病,如果為了實戰,就是太理想化了。學學上面的動態圖,一個直線煽他一個耳光都乾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