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兜兜露臉動態圖片
擴展閱讀
女人小機機啥樣子圖片 2025-04-08 07:13:48
海洋圖片高清圖片 2025-04-08 07:11:42

兜兜露臉動態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4-08 03:29:20

『壹』 張信哲的學歷,出道時間,專輯

學歷:大學(基督書院)

出道時間:1987年

月光一樣的男子——張信哲

開門篇:總述
當掌心的紋路越來越混亂,心思越來越復雜;當固執地單純著卻換來嘲笑,企圖用更張狂的音樂來麻痹神經;當所有的心事想到一半就無法繼續,所有的談話說到一半就嘎然而止,因為真實顯得如此可怕。迷迷糊糊地前行,明白了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有個所以然。
時間就像潮水,捲走喧囂的泡沫,沉澱美麗的回憶。我懷念那時的自己,在自己固有的小島上,用那樣純凈的歌聲療傷。他的聲音是一座讓我的心靈可以停靠的驛站,回眸往昔一道道迷人的風景,給自己的未來留下一個回味無窮的心情。那時,我用只有自己聽得到的聲音,輕輕地叫他:「阿哲!」。
在都市的喧囂中,我們是否已經麻木了;在滿街流行的R&B、hip-hop中我們是否缺少一種感動,一種能把你的心揪得很痛的感動。在鬧市中我們需要一種清新自然的感覺,需要回歸原始,需要一個動人的聲音,那,就是張信哲,一個如月光一樣明亮、透徹、清新的男子。

第一篇章:音樂歷程
1.艱辛的出道經歷
小時侯,張信哲有過很多夢想,很喜歡音樂,還學過好幾年的小提琴,盡管如此,但惟獨還是沒有做過唱歌的夢。
1987年在台北基督書院讀大二時,他參加了一個校內歌唱比賽,獲得英文個人及團體組民歌比賽冠軍。當時引起了台下擔任評審的鄭華娟及丁曉雯的注意,他們約了張信哲在後台聊一會兒。然而,阿哲萬萬沒料到的是,就是這一段很隨便的閑聊,馬上就要改變他的一生。後來唱片公司打電話給張信哲,他從關渡騎了兩個小時的單車,才到達約好見面的光復南路,第一眼就看到「大哥」李宗盛。其實,當年阿哲的父母剛開始並不贊成他進娛樂圈。他們在雜志上看到,歌星經常跟毒品扯上關系,不是吃搖頭丸,就是跟黑道打交道,覺得演藝圈真是亂得很。因此,愛子心切的父母跟唱片公司的老闆、經紀人等方面做了長時間、全方面的調查,最後才發現明星要靠自我約束,並不是人人都變壞,他們這才同意阿哲步入演藝圈。
但在阿哲正式開始唱歌之前還做了大概一年多時間的製作助理。製作助理是做什麼的呢,端茶、送飯、打水、掃地,反正就是行政的工作,說穿了就是跑腿的工作就是了。那個時候阿哲最常做的事情就是,買便當,買飲料,買檳榔和香煙。那時候正是台灣唱片業開始復甦,幾乎每天每件工作都是滿的,一班接著一班,都超時工作。
但辛苦日子還是熬到了頭,1988年,阿哲在《男歡女愛》專輯中與潘越雲合唱《你是唯一》成為備受矚目新人,這是他首次與眾歌星合出的專輯。就是在這個難忘的1989年,從3月到12月,短短的9個月時間,阿哲一連推出了《說謊》、《憂郁》和《忘記》3張專輯。如此忙碌的工作,也奠定了他的事業基礎。
剛開始阿哲並沒有太多露臉的機會,大家覺得他長得太丑了,專輯的攝影師不懂得該怎麼給他捕捉鏡頭拍封面照,連造型師也不知道要怎麼給阿哲設計造型。唱片包裝時,那些企劃人員他們的工作就是找你的問題,把你從不好變到好,然後把你推銷出去,當時阿哲的感覺就好像在市場上被賣的豬肉,稱斤稱兩,然後直接對你說:「我覺得你不行,我們也沒有辦法好好的包裝你,所以呢就這樣吧,基本上你就這樣了,這張片子發了就算了」。阿哲說他當時的感覺很糟,他說:「我並不是從小就有明星夢,想當一個明星,和唱片公司合作也是你們找我來啊。邀請你?對,到發片的時候卻不能給我一些鼓勵,反而是這樣子直接……那時我覺得真的已經亂了,並不是大家合作把一件事情做好,我理解其實是大家都不敢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負責任,最後就直接把你扁損到最低,唱片賣不好不是我們的責任,是你沒有做好。我第一次感受到唱片圈裡面人世的冷暖,當時我甚至決定我還是不要唱好了,既然你們都覺得我不好,我幹嘛還要做這樣的事,但是合約簽都簽了沒辦法。那個時期會很痛苦,一直到片發出來了,拍照的時候真的不會擺pose,不曉得怎麼拍,連攝影師都可以指著鼻子罵你,你到底懂不懂,你做這個到底會不會。我覺得從小到大,做什麼事你只要給我時間准備讓我學,我應該都可以做好,可是在那個時間沒有人告訴你應該怎麼做,也沒有人告訴你什麼是對的,什麼是好的。你就是直接面對所有的問題,然後大家教你的方式就是直接罵你吧,我想應該是這樣。第一張片子最後用的封面其實是攝影師偷拍的,那個時候我頭歪歪的,在想我到底要做什麼事應該怎麼做,他拍了一整天就那一張照片可以用。」更慘的事那時電視台也不給他上通告的機會,所以只能以聲音見人,先在電台播歌,可沒想到歌曲播出的效果極好,還是這個動人的聲音讓阿哲得到了各方的肯定。
可是就在出完第三張專輯的的後幾天阿哲就要踏上服兵役的路程了,這對剛剛出道成名的一個男歌手來說,其實算是一個災難,辛辛苦苦奠定下來的基礎,經過幾年的兵役,足以令喜新厭舊的歌迷忘記一個新人。當兵的兩年裡,是阿哲很難熬的一段,因為那兩年台灣歌壇有一個很大的轉變,港星的大舉入侵,四大天王的崛起,那個時候在軍營里看著著急,但是又沒有其它的辦法。1992年,阿哲退伍了回來了,但他這時需要面臨重新起步的壓力,慶幸的是首張英文專輯《My eyes adored you》銷售量竟然超越了40萬張。3個月後他再發行國語專輯《知道》,創下50萬張個人銷售紀錄。但這些只是對過去的沿襲,阿哲覺得自己一直在消磨自己的基礎,只是在過去的那些歌迷的支持下才得來的好成績,並沒有開拓自己更好的一個前途。阿哲說:「那時我常常會被拿來和張雨生作比較,我和小寶也是很好的朋友,但是公司隸屬是不同的。有一次一起上一個節目在後台碰到,他們公司的小主管過來打招呼,他當著我的面和我公司的宣傳,話中有話,他就說雖然這張唱片賣得很好,可是你怎麼可能贏得過我們張雨生?你這張唱片應該說是,最後的迴光返照吧,意思就是你已經不行了。我不明白他為什麼會當著我的面,這樣直接地說這樣的話,會讓我覺得我更要好好的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於是阿哲就跟唱片公司製作團隊一起下定決心,做一個徹底的改變,用一年時間製作一張唱片。這背水一戰,不光是在心理上面,經濟上面也是非常大的挑戰。其實作為新人的版稅很少,而且之前補習花了不少錢,他掙來的錢還債已經還掉了。那時阿哲仍然面臨著個人形象與歌曲風格的蛻變問題,幸好有李宗盛的助陣,阿哲決定摘掉那黑色邊框眼鏡,以全新的形象重新出發,於93年推出了《心事》專輯,在亞太地區銷售量逾百萬張,其中的主打歌《愛如潮水》更是廣受歡迎。
2. 成名後的成就與輝煌
1995年加盟EMI後,以《寬容》專輯奪得第七屆台灣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演唱人」,並在各地連續創下銷售奇跡,以《寬容》《夢想》兩張專輯,締造EMI歌手全亞洲超過百萬張暢銷第一的成績。96年,阿哲也開始正式進軍香港市場,發行粵語專輯《深情》和《思念》,僅這一年就發行了4張專輯,一張國語,兩張粵語和一張英文。如果說在滾石的阿哲還是處於半紅不紅的狀態的話,那麼EMI時期的阿哲是真正的大紅大紫了,阿哲大量的經典歌曲也是這個時期涌現出來的——《不要對他說》、《寬容》、《過火》、《我是真的》、《太想愛你》、《且行且珍惜》、《用情》、《受罪》……等等等等太多太多的好歌了。這個時期,阿哲是真正的被接受被認可,成為名副其實的「情歌王子」,亞洲的「獨賣天王」。
96年年末至98年,阿哲先後分別在香港、新加坡、台北、上海、北京等地舉辦「夢想成真」個人大型售票演唱會,均在各地形成了萬人空巷的場面。2000年,阿哲也將巡迴演唱會開到了內地,短短幾個月間分別在蘭州、天津、武漢、濟南、太原、南昌等數地開唱,又一次引發內地歌迷的尖叫狂潮。最幸福的該數北京和上海的歌迷了,從98年開始,到今年05年,7年間阿哲就在這兩地分別開了4場個唱,平均每兩年就來一次,但這么頻繁的次數,並沒有影響演唱會的票房,每次都會賣到八成以上。03年開始,阿哲與台灣的6位老歌手聯合舉辦的「愛情蒲公英」懷舊演唱會也已經在香港、廣州、馬來西亞等地如火如荼地展開。還有與伍思凱組成的「張牙伍爪」演唱會也已經從台北走向了海外。
95-00年,在內地、香港、新加坡等地拿獎無數。
27是他最新的個人專輯數字,17是他至今積累的演藝歲月,22是他所製作過的歌曲數目,100是他實力證明的演唱會場次,0是他任何放棄歌唱事業的念頭,兩千多萬是他的專輯總銷售量,∞(無窮大)是他自歌迷掌聲中獲得的勇氣。
3. 音樂中的成長、堅持與變化
月球表面的最高溫度是攝氏120多度,最低溫度卻能達到攝氏零下180幾度,真正的熱情如火、冷若冰霜。月光一樣的阿哲,似乎也有著自己熱烈和清冷的特質,聲音和氣質上的溫和和儒雅並不能掩飾阿哲內在的堅持。這是一個尺度嚴格的男人,他在圈中兜兜轉轉許多年依然屹立不倒,反而越發散出光彩來,這份自我幫了很大的忙。他知道自己要什麼,更知道什麼適合自己,而他的優勢,就是近乎本能地在這二者之間找到完美的平衡。
1997年的《摯愛》專輯,是張信哲自組「潮水音樂工作室」後,首度擔任製作人,並再次發表最新創作曲。為了擦出音樂新火花,他曾與名製作人薛忠銘特別遠赴溫哥華、洛杉礬等地錄音,與全美一流的幕後音樂班底合作。這些精英曾與昆西•瓊斯、邁克爾•傑克遜、大衛•佛斯特、席琳•狄翁等合作過,而負責弦樂部分的Los Angeles Symphony Group那時正與名導演史帝芬•斯皮爾伯格合作電影配樂,另一位LUIS Cont'e正和菲爾•柯林斯簽約,成為他的打擊樂手。由幕前轉至幕後擔任專輯製作人,交出的成績單還算令人滿意,阿哲也感覺到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自1998年加入SONY唱片之後,與新的工作夥伴合作,阿哲一直在為做更好的音樂而努力著。張信哲本身的唱功自然是無可非議,因此如何在製作上至善至美,讓歌曲在更具音樂性,同時在內涵上有所突破,發揮自己更多的音樂想法,是進入成熟階段的張信哲最為在意的事情。從《直覺》這張專輯阿哲開始嘗試改變,不把市場放在第一位去考量,在專輯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10歌總共參與製作了6首歌曲,讓大家覺得他和音樂的關系更緊密了,而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歌手。這個過程是快樂的,於是這張專輯至今還是被阿哲稱為自己最喜歡的。
歷經了18個月,99年他帶著國語新專輯《回來》回到了歌迷面前。《回來》是對迅如流星、逝若春水、追不回來的東西徒勞的懷念與呼喚,有很濃的懷舊情緒和無可避免的末世感。那時是1999年,世紀末,當時的音樂、影視作品無一例外地都在張揚一種末世紀情懷,對此阿哲的解釋是:「世紀末不像一些人以為的那樣——頹廢、不安、狂亂、迷惘、恐懼之類,反而我覺得很溫情。這是必然的,時代交替,需要我們很敏感地為它做一個見證的記號。我很樂於看見這些——人們對末世紀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反思,對未來時代有很多憧憬和幻想。這種聲音也很有必要讓大眾聽到。對我個人來說,這是一個歸納總結的時間,這幾年流行的是復古、懷舊,從中發展出新東西和對未來的前瞻,是我想做的事。」
2000年,張信哲從最簡單的原點出發,不需要嘶吼吶喊和哀怨悱惻,單純本身便具有一種力量,真的音樂+真的聲音+真的情感+真的生活,簡單直接,返璞歸真,真正升華了張信哲音樂的效果,也勢必引起廣大的共鳴。這張《信仰》的製作,再次證明了音樂的無國界,除了網羅台灣樂壇知名音樂人外,更遠渡重洋,到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地進行合作。整張專輯的音樂風格以拓展新的音樂經驗為出發點,Acoustic Guitar+張信哲演奏的小提琴為主結構,添以流行音樂元素的編曲,增加專輯亮度和強度,自然的唱腔,穿透力的聲音,在文字上發展新方向,旋律以舒服動聽為前提,是市場性的情歌,細膩感性的高度質感,復古與現代的剛柔並濟,改變歌手原有的氣質與市場印象,塑造多面風格與寬廣層次。與李宗盛的合作是他們相隔數年來的首次,大哥一直期待著將他近年來吸收的精華都給阿哲,所以兩人的合作除了眾人的期待以外,他們自己也對再次共同攜手充滿興奮和干勁。對李宗盛來說,張信哲的歌聲是他遇過最好的聲音,而這張《信仰》是張信哲「長大」後的首張專輯,也是張信哲未來十年發展的關鍵,大哥當然傾力而為。大哥為阿哲寫了三首歌,並擔任了五首歌的製作,更放下手中的工作,將阿哲帶到自己在加拿大的家中,潛心製作。也許是好山好水的滋潤,讓張信哲的聲音回到了最本質的起點。
在這一兩年來,華語流行音樂一片R&B、Hip-Hop,我們常常只能在其他城市聽見張信哲的消息,但他完美的嗓音始終無人能替代,嘈嘈嚷嚷的城市裡,只有張信哲純凈的聲線才能真正唱到我們心坎,清澈扎實的高音,無瑕的聲線,就像一個現實世界不曾存在過的完美情人,堅定的守候在我們身旁,強大的情緒感染力每每讓人低回不已。准備兩年的新專輯《下一個永遠》依舊給我們帶來了不變的感動。因為經過了喉嚨息肉的手術,讓阿哲更珍惜重新拾回的完美聲線,這張專輯阿哲放棄了原來要做電子音樂的想法,切合本身的音樂特質,回歸抒情情歌路線,同時也想和市場有一些區別,因為阿哲說:「回顧以前的專輯,R&B也做過了,抒情搖滾也做過了,民謠、電子也做過了,基本上除了Rap,其他的音樂類型都有做過一些基本的嘗試。」在新專輯中,他自己製作了五首歌曲,都不是像從前那樣冉冉上口,而是慢熱的,需要細品,但是仍注重旋律性的歌曲。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回歸到自我的冷靜狀態,這應該是現在的阿哲尋求的東西。
從清澈、干凈、稚嫩的男生,到婉轉、內斂、成熟的男人,阿哲的年齡在變,容貌在變,造型在變,心態在變,所做的音樂當然也免不了會改變。但唯一不變的是對音樂的熱情。雖說他是以不變應萬變的歌手,但不變中還是透著改變。以離開百代投奔索尼為改變前後的劃分標志。從身邊的聽眾反映得知,有的喜歡在此之前的阿哲,有的則喜歡在此之後的阿哲。在此之前的阿哲是商業的、被唱片公司控制為搖錢樹的、沒有自由的阿哲;在此之後的阿哲是自我的、擁有做音樂自由的阿哲。從97年的《摯愛》開始,阿哲開始為自己的歌曲擔當製作人,到現在為止,總共製作過22首歌曲,這些也足見他的成長。阿哲的心態很好,他堅持自己的改變。他說:「我覺得我沒有去給自己設限,我覺得現在的我比較沒有商業的壓力,所以現在我可以做很多我自己很喜歡的音樂類型,也許他們並不是現在商業市場上面很熱門的音樂類型,但是對於一個在這個工作這么長時間的一個歌手來說,我還是希望可以帶給聽眾一些除了商業以外真正很好的東西,所以我覺得也許現在沒有辦法像那些商業歌引起很大的影響,但是這些比較新的音樂類型或者音樂形態反而是讓歌迷可以更了解我的內心。所以我覺得這個反而才是我應該追求的東西,不是一味靠向商業反而失去了自己。我覺得這兩年我越來越可以做自己喜歡的東西,除了在幕後製作的技術上面,還有跟唱片公司的溝通上面,都可以有越來越多屬於自己的想法,而且也可以比較不受商業音樂的限制,對我來說這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相對的也可能會失去一些商業的歌迷跟商業上面的利益,但是我覺得這是我在音樂上面的一些堅持跟熱情,我希望能夠做到的一些理想,也只好犧牲這部分了。也希望我這樣子的音樂能夠慢慢的找到一些知音。我覺得成功跟名氣只是伴隨而來的一些額外的收獲,如果音樂本身已經沒有趣味了,不好玩了,那隻是純粹變成一個賺錢的工作的話,我覺得才是真的失去很多很多,所以我覺得對音樂的熱愛才是對一個成功歌手最重要的事情。」
盡管張信哲已不再年輕,但這似乎並未影響他的演唱風格。或許,他早已習慣了演藝界的大起大落,寧願保持平常心淡然行走。現在所謂的偶像所謂實力與他又何干?歲月流逝,滄海桑田,音樂的國度里,不變的是張信哲真誠羞澀的笑容。春夏秋冬,風風雨雨,張信哲的愛情主題沒有削減,他的長情依舊。無論是從前到現在,還是從現在到從前,打動人心的還是他不變的音樂,愛,就一個字。

第二篇章:為人處世
月光的冷,凝結著悲歡離合,對於人生的蒼涼以及變幻莫測,縱能看透,也無可奈何。我們看它總是處變不驚,實際上,它是一遍遍從自己的角度看世界,漸漸冷卻原來躁動狂亂的心,默默接受並且處之泰然了。娛樂圈的嘈雜紛擾,讓我們咋舌、嬉笑癩罵,然後還殘酷得興致勃勃。張信哲卻總是游離在這些以外。有一個荒誕的想法,就是覺得「張信哲」這三個字的讀音就有一種純透的味道,干凈、明媚、純粹,像嬰兒的笑容。阿哲的冷,不是來自性情或者作風,是來自態度。並非抑鬱寡歡,是距離剛剛好,可以不脫節,也不至於讓繁雜紊亂身心。
1.低調、內斂
「賣過兩前多萬張唱片,卻沒有兩千多萬應有的氣焰,他低掉地走在人群中,沒有昂首闊步的得志模樣,也沒有墨鏡,一切都很平靜」——這就是一位記者對阿哲的精確評價。
這是一個純情純凈的歌者,一個溫婉斯文的男人,他令許多女孩一見傾心痴迷愛慕,也令不少男士感到忿忿不服;他的「哲式」情歌澎湃如潮水,會把人傾倒一大片,也會因優柔的形象和偏細偏高的聲線引來一些非議。不管怎麼說他都是紅了、成功了,又紅得如此平凡。真的好奇怪,不靠頹廢,不靠搞怪,不靠出軌,不靠緋聞,不靠性感買弄,不靠勁歌熱舞,只是簡簡單單、乾乾凈凈、一如既往地純情痴情深情著,一個男歌手,怎麼會紅這么久也不衰?也許是包裝的吧?於是我一心想發掘出一點隱藏在他平靜外表下面可能會存在的反叛、瘋狂、頹廢和種種人性中壞的本能。可是很失敗,一無所獲。以至於我感覺像遇到了太極高手,將我逼出去的功力輕輕一拂就化於無形。於是不免疑惑,是故意吧,是偽裝吧,是為維持一貫形象吧,是面對媒體應有的矜持和自我防護吧……否則,為什麼總會用單純的答案去應付那些復雜的問題。唯有最後一種解釋我自己也不太敢承認和相信,那就是,無需隱瞞什麼,也無需假裝什麼,他原本就是這么簡單、平靜、溫和、透明,過單純的生活,做單純的音樂,讓所有希望無風三尺浪、希望見證驚心動魄的人失望。不管最終相不相信,也許,只有這個解釋是對的。他,在見慣大風大浪的人眼中,是一幅春和景明的溫馨畫卷,是幽玄靜寂的山林中一泓水波不驚的清泉。
2.勤奮與高度配合
沒有舞蹈的天賦,但卻能努力練習,好幾次在報道上都看見說阿哲在某演唱會前訓練舞蹈直至晚上睡覺都會小腿抽筋。就像他的經紀人陳道明所說的那樣:「老實說,在這個歌壇來說,阿哲的音樂天賦不是最好的,真的。唱功是沒的說,可是在其他許多方面他也存在欠缺。但其實他成功的秘訣有兩點:第一就是勤奮。他外表像學生,其實內心也像學生,每天都在學。印象最深的是我還有小伍跟阿哲合作的《且行且珍惜》,給了他初稿以後,他自己捧著念叨了一個星期,錄音的時候,就沒費多少功夫就搞定了。那第二點,就是高度的配合。就說這個歌,這除了是對藝術認真以外,其實也表示他的配合,他自己私下已經綵排很充分了,然後進錄音棚,讓這些工作人員不用熬太久,心裡特別痛快,唱幾遍就過,沒必要那樣消磨。他沒有因為名氣越來越大就自抬身價,對你的工作挑三揀四,從來沒有。都是相當聽從安排,有時候甚至顯得這個人很有依賴性,什麼事交給你,他就睡了。但是他這種配合讓大家都很舒服,也就有更多的人願意為他服務,他的星途自然坦盪!」其實在各種記者會上阿哲也是高度配合記者的一個人,如果你聽不清楚,他會主動表示再講一遍。
3.高尚的人格魅力
這是我除了他的音樂以外,最最崇拜阿哲的一點。以前得知他有簽過器官捐贈協議書,之後得知他又簽了遺體捐贈,我看到這些為之顫動,試問有幾個人能夠願意把自己的器官,甚至是遺體拿出來捐贈?所以我覺得他是高尚的,他有著無窮的人格魅力,是值得我們尊敬的偶像,這也是我們哲迷除了愛他的歌,更愛他的人的原因。

第三篇章:副業、愛情等
1.與影視的種種情緣
阿哲看似沒怎麼接觸電影電視,其實他早期在台灣當地拍攝了不少的作品,當然基本不是佔主要地位的那種。1989年拍攝電影《成功領二》和電視單元劇《借我握一握你的手》,90年拍攝電影《金馬大兵》,94年參與香港無線電視台「暢談普通話」電視單元劇《北京日與夜》的拍攝,2001年主演劉德凱執導的電影《煙雨紅顏》,02年還客串演出台灣偶像劇《橘子醬男孩》、《月光森林》和《輪椅上的父親》。今年阿哲接下去又要接拍與吳彥祖、周迅一起合演的電影《走佬娜娜》,在其中阿哲要演一個黑幫老大,呵呵,你見過這么斯文的黑幫老大嗎?值得期待!
除此之外,阿哲還為電視劇配唱了不少主題曲及插曲。有為新加坡電視劇《一路風塵》配唱的主題曲《別讓情兩難》和片尾曲《且行且珍惜》,為內地偶像劇《京港愛情線》配唱的主題曲《有一個地方》,為內地電視劇《梧桐雨》配唱的主題曲《如果你願意》和片尾曲《有個人想我就好》,為韓劇《冬季戀歌》配唱的中文版主題曲《從開始到現在》和插曲《My Memory》,為電影《煙雨紅顏》配唱的主題曲《究竟》,以及為內地動畫電影《寶蓮燈》所配唱的插曲《愛就一個字》和為動畫電影《馬可波羅回鄉都》所配唱的插曲《某某某》都是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得到了很高的傳唱度。
2.玩物不喪志,終成哲學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戀物情結,它不一定是物品,也許是某種香味,或對某種觸感的眷戀,或者是某個抽象的東西。或許是他的體內有個老靈魂,或許和他某些成長的記憶有關吧,阿哲的戀物情結比我們都要來得嚴重。
曾經年少輕狂,因為好奇因為敏感因為好勝,幾乎逢物必戀,到處留情。明信片是當時阿哲小時侯的第一個收藏品,卡片是他的第一個非正式收藏。很多人一講到古董,話題就會變得很沉重,產生一種距離感,這是阿哲不喜歡別人特別強調「古董」兩個字的原因,他更喜歡別人說是「收藏」。除了所謂的古董,他更喜歡收藏民間小品,例如像綉花鞋、古代人的服裝、老玻璃、燈具、紅眠床等等這樣的。他有一屋子的老家當,從家到工作室再到餐廳,一會兒明朝,一會兒清代,他的媽媽和弟弟都說他們家簡直就是「上下五千年」。對於他的這些「老朋友」,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未來可以找到一個老房子,然後像博物館那樣的陳列這些收藏品。
阿哲說:「收藏對我而言,就是『一再的淘洗自己生命』的過程,從一決定收集某個東西開始,它就成為你生命部分的印記,一開始,你驚喜於世界的開闊,隨著藏品的增加,你滿足於生命的豐富,直到它們成為你生命的包袱,你不得不重新思考,留下什麼,放掉哪些,讓自己有新的空間。而經過這樣的循環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更精粹,像淘洗出的沙金,閃閃發光。所以收藏的哲學對我來說,不在於擁有什麼,而是如何挑剔,再挑剔。這樣的人生不會很辛苦嗎?某方面可以這么說,但如果你把收藏當做追求知識或追求真相,那就不得不挑剔了,希臘人從貝殼的螺旋中看到了自然永恆的黃金比例,我想絕非偶然,從蘇格拉底的數學,柏拉圖的哲學到荷馬的史詩,只有如此嚴謹的民族才能找到這樣完美的公式,所以我們能不挑剔嗎?而挑剔對我來說的另一個角度,也可以說是浪費生命,而我一直很喜歡『生命,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這句話,而什麼又是值得用生命去交換的美好呢?我說是『生活品質』,因為好的生活品質絕對是創造美好回憶的最佳元素,也是我們努力的動力和快樂活著的最好的理由。」
如果有人問他,收藏過程最大的收獲是什麼?那他覺得應該是更惜物,更不忘本,更愛自己生長的土地了吧。在收藏中,阿哲也學會了取與舍。過程中,總會經歷貪婪的階段,什麼東西都想擁有,可是現實不可能讓你每件事情都如願的,即便你很富有,也不可能得到每一樣東西,再說東西也帶不走,太執著只會苦了自己。
讀著《玩物哲學》,仔細品位阿哲筆下的收藏世界,可以發現阿哲定是個很有耐心、好脾氣,也很愛笑的快樂人,他的內斂和細膩並沒有妨礙他的快樂,而是讓他的快樂更加地充實。阿哲把很多的快樂灌注進他的收藏,使原本厚重的收藏變得富有樂趣了,無論是垃圾寶山、練功秘籍,還是老玻璃之約……在他的收藏經里,我嗅到了一股股漫溢而出的快樂氣息。阿哲喜歡民間小品其實也和他的人差不多,清新淡雅,平易近人,沒有距離感。讀著這本書,我突然發覺了心靈的一絲觸動,不太明顯,卻也似乎教會了我們一種摒棄功利,擁抱淡泊的生活態度。
正如著名詞作者施立在為《玩物哲學》寫序時說道:「就在我翻閱這本書的過程中,眼睛邊看著阿哲訴說物件背後的小故事時,腦海里也不斷浮現出了阿哲的歌聲,從《愛如潮水》、《過火》到《回來》等一首又一首動人的作品,我突然發現,阿哲的歌彷彿也像他所收藏的這些古董一樣,記錄了時代的記憶,也變成了經典的一部分,我終於通過阿哲的收藏清楚了他之所以能夠屹立歌壇這么多年的原因,那是一種對經典的精神價值堅持的信仰,而就是這種信仰,才能夠創造出恆久感動的力量。」
3.「三千院」——繁華深處的幽靜地
除了演藝事業,阿哲也做起餐飲生意來了,他與朋友在台灣和上海分別經營了一家日式料理店——三千院。日本庭院式的建築造型,座落在繁華深處的幽靜地。餐廳之所以叫「三千院」是因為佛語里「

『貳』 怎樣查看朋友圈相片拍攝位置

想要通過朋友圈的圖片查看到位置信息,首先圖片需要是原圖:

1.首先打開「微信」,找到朋友發給你的圖片並點擊。

2.然後點擊「查看原圖」,保存圖片。

3.返回桌面,點擊「圖庫」,找到剛剛的圖片點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