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發燒後按摩哪個穴位可以退燒圖片
擴展閱讀
哪個是藕的頭部圖片 2025-04-04 15:41:53
紀凌塵搞笑圖片 2025-04-04 15:38:43

發燒後按摩哪個穴位可以退燒圖片

發布時間: 2025-04-03 21:30:48

㈠ 退燒按摩哪個穴位

退燒可以按摩以下穴位:

1. 大椎穴:位於第七頸椎棘突下緣的凹陷處。按摩此穴能夠清熱解表,退燒效果明顯。

2. 曲池穴:位於肘橫紋外側端,按摩此穴可以疏風清熱,有助於退燒。

3. 合谷穴:位於手背的虎口位置,按摩此穴能夠調和氣血,幫助身體散熱。

大椎穴的重要性:大椎穴是退燒的重要穴位之一。它位於頸椎的最高點,按摩此穴可以通過刺激經絡,促進氣血流通,從而達到清熱解表的效果。在按摩時,可以用食指或中指按壓該穴位,以感到酸脹為宜。

曲池穴的效用:曲池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合穴,按摩此穴能夠疏風清熱,對於感冒引起的發燒有很好的緩解作用。按摩時,可以用拇指或食指按壓該穴位,同時進行輕柔的旋轉動作。

合谷穴的應用:合谷穴是手背上非常重要的一個穴位,按摩此穴可以調和氣血,幫助身體散熱。在發燒時,可以用拇指和食指一起按摩該穴位,以感到酸脹為宜。此外,合谷穴還可以與其他穴位配合按摩,提高退燒效果。

按摩這些穴位時,要注意力度適中,避免過於用力造成不適。同時,按摩時間可根據個人情況調整,一般每次按摩數分鍾即可。如發燒持續不退,請及時就醫。

㈡ 成人高燒按摩哪個部位退燒示意圖

發燒是民眾對各種原因引起的發熱的一種俗稱,平常遇到發熱,多數人想到的可能就是物理降溫和吃退燒葯。其實在我們身體有一些「退燒」穴位,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大椎穴。
取穴位置:大椎穴位於人體後正中線上,頸項部,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當我們低頭時,項部和背部的交界處,可以發現有個隆起的骨頭,在其下面凹陷處就是大椎穴。
中醫認為,大椎是督脈和手、足三陽經的交會穴。調整大椎穴,可以調整全身的陽經。發燒是病邪和陽氣搏鬥的表現,因此,大椎穴可以退燒。
臨床上,通常是大椎穴刺絡放血來退燒。在這里給大家介紹作為普通家庭,如何運用大椎穴退燒。
具體操作:用牛角刮痧板,取溫水拭乾凈大椎穴四周部位,均勻塗抹刮痧油。刮痧由大椎上部2厘米,沿督脈(人體後正中線)向下刮拭至大椎下4厘米,至出痧疹為度,然後再刮大椎旁邊3厘米處,刮拭平面和長度與剛才相同,以出痧為度。一般刮完後體溫即可降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