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道教如何行禮
問題一:道士如何行禮? 道士與道士之間見面是如何行禮的?也是拱手或作揖?如果拿著拂塵呢?道釘見了普通人應該怎麼行禮?
道士和道士之間見面為拱手作揖,鞠躬90度,口稱三無量或者無量天尊。
如果拿著拂塵或者其他物品,則伸出右手彎曲拇指食指,伸直其他三指(也代表三清)彎腰行禮。
道士見了一般人,直接雙手抱拳拱手,略微彎腰示意,口稱三無量或者無量天尊。
問題二:問一下道教行禮方式 這錯的,不是道教禮,左手在外右在內,要掐子午,這明顯不是。
問題三:道教如何拜師禮手勢 佛家合掌稱合南道家抱拳左手在上稱稽首
問題四:道教禮儀都有哪些?在參拜時需要注意什麼? 我撰寫的《道教進香引禮詞》:blog.sina/...o
問題五:道教作揖的基本手勢 道教禮儀源自《周禮》,涉及宗教活動、日常生活各方面,包含叩拜、供養、誦經、戒律、服飾等內容。信眾對常人行拱手禮或作揖禮,而對神仙、真人則行叩拜禮,以示特別尊敬。道教叩拜方式分為一禮三叩、三禮三叩、三禮九叩三種,其基礎是拱手禮和作揖禮。拱手禮亦稱為抱拳禮,分為兩種:一種是儒家禮儀,兩手相抱,舉於胸前,立而不俯;另一種是左手抱右手,負陰抱陽、蘊含五行,內掐子午訣,外呈太極圖。作揖禮動作為:一面躬身,一面抱拳,自下而上,向人行禮。
子午印
道教禮儀
植根於素有「禮儀之邦」盛譽的中華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禮儀相當完備且非常講究。
道教禮儀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表現規范。其與戒律所不同之處是,戒律是用條文明確下來,違者必罰。而禮儀則是道士最起碼的舉止規范,違者則視為品行不端,屬於道教儀范部分。道教的禮儀內容很復雜,小到日常稱呼,大到出入行走。凡事都有一定的禮儀,同時,一個修道或奉道者的外在禮儀風范也是其道德修養的體現。
道教自創立後,在形成自己獨特的禮儀形象時,承繼了道家和吸收了儒家以及中國傳統禮儀的一些禮節,結合道教的實際情況,在對道士的衣食、住行、視聽、稱謂、齋壇等眾多方面的外在形象進行規范化,使其從言語、服飾、出入、飲食、誦聽、齋醮等方面有別於觀外俗人,約束道士清心修道,超越凡塵。
道教禮儀具體可分為兩個方面,禮即是禮節,儀即是儀式。也就是說,道教用特有的禮節的形式規范道士行為的一種儀范,是區別於俗人的具體行為儀式。
道教自創教後,就制定了一套禮儀,以後歷代不斷增改、完善。全真叢林制度的建立,對禮儀的要求則顯得尤為重要。道教對違反禮儀者,沒有具體的懲罰措施,常以清規論處。
道教宮觀禮儀
道教宮觀的道士必須住廟,要求宮觀內保持良好道儀風范,不得混同於俗。道士與道士之間一般稱道友、道長等,對年老道士一般稱某爺。道人宿舍中須清潔素雅,不得華飾,但要整齊,道人不得裸身而卧,不得在卧室內葷酒、神侃。
道眾宿捨不得把俗人隨便帶入,更不能留宿。乾道、坤道不得在同院中居住,相互之間應保持距離,清心寡慾,不起邪念。乾道、坤道之間不得隨意串門。
早上開靜後,需立即起身洗漱,到各殿朝拜祖師,上早課,誦經聆聽,持心修煉。
到其他廟內掛單,要遵守其廟中規范,不經允許,不得常住。
道教穿戴禮儀
服飾是道教宗教形態上的一個突出標志,人們可以從服飾上清楚地辨認出道教徒。道士在廟都必須頭上戴巾,身穿便服、白襪、布鞋。道人服飾,古有「羽服」、「羽衣」之稱。道教服飾最早的統一定製是從南朝劉宋時的陸修靜開始的。
現代道人穿的服裝,大小上衣皆為「大領」,是明代以前漢民族的服裝樣式。黃色黑邊,受戒時用;法衣,指做道場「高功」穿的法服和行宗教大典時「方丈」穿的法服;花衣,是經師上殿念經、做道場穿的法服,也有素凈不綉花的,通稱「班衣」。大褂、道袍一般多用藍色,以象天色和東方青陽之氣;法衣則多紅、黃色,也有藍色、綠色;方丈穿的法衣多為紫色;班衣以紅、黃居多。
道教把道教徒戴的帽子稱為「巾」,巾有九種。分別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九梁巾、浩然巾、逍遙巾、三教巾、一字巾、太陽巾。
道士的合格服飾,不僅是衣帽整齊,而且要衣冠整齊。所謂的「冠」不僅指帽子,而且指特製的禮飾。最通用的有黃冠、五嶽冠、五老冠等,這些是作法事時用的,專場專用,不能隨便戴上。
道人的鞋、襪也有規矩,鞋以青布雙臉鞋為最合格,一般穿青布圓口鞋或青白相間的「十方鞋」,多耳麻鞋也可。襪則統用白布高筒襪。
道人褲管必須裝入襪筒......>>
問題六:道教善信見到和尚應該怎樣行禮 見到和尚應該雙手合什,口念:阿彌陀佛。如此即可。
問題七:道教的拜法和燒香規矩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規范而獨特的禮儀。植根於素有「禮儀之邦」盛譽的中華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禮儀相當完備且十分講究。除了鄭重場合、重大活動必須依禮進行外,就連日常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也都有一定的儀規。現僅將常見的敬神禮儀簡介如下。
一、叩拜
道教對常人行拱手禮或行作揖禮,而對神、仙和真人則行叩拜禮,以示特別尊敬。因叩拜過程中亦有拱手、作揖,我們先介紹一下拱手禮和作揖禮。
(一)拱手禮
兩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為揚善隱惡。蓋以左手為善,右手為惡之故),舉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禮亦稱抱拳禮。道侶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禮,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種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內,掐右手子紋(即無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於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紋(即中指上紋),外呈「太極圖」形,內掐「子午訣」。這種抱拳形式多用於打坐時,其寓意為「抱元守一」。常行拱手禮或作揖禮時,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二)作揖禮
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過鼻),向人行禮。因舉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稱「打躬」。又因身體彎曲成月牙狀,故又稱「圓揖」。向人作揖行禮時不要過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顯得不雅觀。作揖禮較拱手為敬,對長者多行此禮。
道教叩拜禮有兩種形式,其中以一禮三叩最為常見,以三禮九叩最為隆重。
關於三禮三叩的具體拜法:(1)站在跪墊(拜墊)前,雙腳站成「八」字形,兩腳跟相距二至三寸。(2)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與口相齊)。(3)左手離開右手捂心(心意散亂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專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時從容俯身,右手按跪墊,兩膝下跪,緊接著,左手離開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狀。(4)俯伏叩首,頭磕在雙手背上(頭與脊要同時下伏,切忌臂部高於背)。此時,心中存想神容並誠心祈禱。(5)抬頭,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勁,慢慢起身,右手隨之收回,雙手抱拳高拱,准備第二次叩拜。
如上重復兩次,是為三禮三叩。三個頭磕完後,起身,雙手合抱放於上腹處(道教稱「懷抱太極」)。接著,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禮,待雙手自上而下至上腹處並立身站定後,方可離開跪墊。
道門中人常說的「朝上三禮」,就是指行三禮三叩禮,此禮多用於平日朝神。
關於三禮九叩,其拜法是重復「一禮三叩禮」兩次,合為三禮九叩。重復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禮。禮畢,同樣作揖而退。
三禮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禮拜儀式,只有逢初一、十五、祖師聖誕及各種齋醮道場時,方行此禮。
有老道長說,道教叩拜禮是對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蓋足站「八」字,手按「十」字,頭為「一」也。總而言之,向神行禮是為了表達對「道」的信仰和對神的尊敬膽
二、供養
敬禮神像儀式,如:神像開光、神殿裝飾、獻神供品、敬香等,都屬於供養的范疇。因道教敬神儀禮是伴隨神像塑造就開始的,故我們先從神像塑造談起。
(一)神像塑造
神像有木雕、泥塑、夾薴脫空、石雕等多種。在雕塑神像時,要進行敬神儀禮。其儀式主要有二:
(1)擇吉日良辰舉行開工儀式。首先上供、焚香、誦經禮拜。如是木雕,造像工匠要用斧子在木料上方輕砍三個或七下,以示三請或表示賦予其三魂七魄。
(2)在神像雕塑(造)過程巾,還必須有「裝臟」儀式,其用意是使神靈能貫注到神像中,讓神像真正成為神靈依附的分靈身。如是木雕,在神像背後開一方穴達到胸前,然後擇吉日良辰「裝臟」。「裝臟」的內容通常有:經典,它代表神靈和智慧;銅鏡,象徵神明能洞照人世善惡;歷書、五穀,象徵神明能保佑風調雨......>>
問題八:道教如何跪拜 一。1、兩腳自然並擾,兩手自然放於兩腿側,下頜微收,舌頂上天堂,含胸拔背,存息綿綿;
2、先輕盈邁出左腳,後跨右腳,三步走到浦團前,兩腳顯外八字。拱手,彎腰(拱手時不論男女皆為右手輕握,左手抱住右拳,拱手時高不過眉,低不過膝。)拱手在胸間上下移動。
3、松開手,護住中丹田,右手先自然向右、向下畫弧,同時躬身、屈膝、下蹲,右手掌放於蒲團上,左手掌向左、向下畫弧與右手背十字相交,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掌心內,又膝靠於蒲團外側,然後將頭輕慢地與雙手之合谷穴靠近三次,謂之三叩。(切忌雙膝跪至蒲團前方邊緣,這樣叩頭時,臀部高於頭部,既不雅觀恭敬,體內真氣也不流暢,不合「道在養生」之旨。其實,上香、叩頭的過程也是一種養生的方法)。
4、松開左手回到中丹田,右手撐著蒲團,慢慢起身,收氣於中丹田,雙手打拱。
5、如此重復三次,稱之為三跪九叩。這種叩拜方式也是道教的最高禮儀。
二。三禮三叩
道教禮叩所謂「八十一化」即;足踏八卦,懷中抱一,手按十字。行禮時,雙手上不過眉,下不過膝。其具體拜法是!端身正立,二目垂簾,平心靜氣,二是離跪墊約五寸,二足跟距離約二寸,足尖相距約八寸,形成外.八字狀。
雙手於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掐右手無名指根節.右手大拇指掐右手中指稍節,左手其餘四指抱右手,躬身一禮,行禮時手與鼻相平不可高於鼻。
然後掌心向內,掌背向外畫弧,內滑落於胸口上,右手畫弧線向下右左環繞,同時躬身。
右手心向下按在墊上,左手離開胸口弧線向下左、右方向環繞,按在右手背上與右手重疊形成十字,雙膝同時跪在墊上,左右手小臂同時著墊上,二肘尖與二個膝蓋同在一條直線上,頭叩在雙手背上,頭叩下後身如伏蟾一樣。
抬頭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緊接收回,雙手復握
如前,起身站定,此為一禮一叩。動做自始至終要慢、
圓、連,無有間斷停留。
如此三禮三叩畢.是向後退半步復一禮.原地轉值殿道長.躬身一禮.此時三拜三叩完畢。
問題九:道教的基本禮儀是什麼? 道教禮儀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表現規范。其與戒律所不同之處是,戒律是用條文明確下來,違者必罰。而禮儀則是道士最起碼的舉止規范,違者則視為品行不端。 屬於道教儀范部分,道教的禮儀內容很復雜,小到日常稱呼,大到出入行走。凡事都有一定的禮儀,同時,一個修道或奉道者的外在禮儀風范也是其道德修養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