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的髖骨在那裡
在骨盆上,大腿骨根部關節處.
髖骨hip bone為不規則的扁骨。16歲以前由髂骨、坐及恥骨以軟骨連結而組成,成年後軟骨骨化,三骨在髖臼處互相癒合。髖臼是髖骨外面中央的環形關節窩,由髂、坐、恥三骨的體構成,與股骨頭相關節,其底部中央粗糙,無關節軟骨附著,稱為髖臼窩。窩的周圍骨面光滑,附以關節軟骨,叫做月狀面。髖臼的前下部骨緣凹入,叫髖臼切跡。
(一)髂骨
髂骨illum在三骨中最大,位於髖骨的後上部,分為髂骨體和髂骨翼兩部。髂骨體位於髂骨的下部,參與構成髖臼後上部。由體向上方伸出的扇形骨板叫髂骨翼,翼的內面凹陷名髂窩,為大骨盆的側壁,窩的下方以弓狀線與髂骨體分界。弓狀線前端有一隆起名髂恥隆起,髂窩的後分粗糙,有一近橫位的耳狀面,與骶骨的耳狀面相關節。髂骨翼的上緣肥厚且呈弓形向上凸彎,叫髂嵴。兩側髂嵴最高點的連線約平齊第4腰椎棘突,是計數椎骨的標志。翼的前緣彎曲向下,達於髖臼,生有上、下兩個骨突,分別叫做髂前上棘和髂前下棘。翼的後緣也生有上、下兩骨突,分別命名為髂後上棘和髂後下棘。兩側髂後上棘的連線約平第2骶椎。從髂前上棘向後約5-7厘米處,髂嵴較厚且向外突出,叫做髂(嵴)結節,是骨髓穿刺常用的部位。
(二)坐骨
坐骨ischium位於髖骨的後下部,可分為坐骨體及坐骨支兩部分。坐骨體構成髖臼的後下部和小骨盆的側壁。體的後緣有一向後伸出的三角形骨突,叫做坐骨棘。坐骨棘與髂後下棘之間的骨緣呈弧形凹陷,叫做坐骨大切跡,坐骨棘下方的骨緣小缺口叫做坐骨小切跡。由體向下延續為坐骨上支,繼而轉折向前內方,叫做坐骨下支,其前端與恥骨下支相連。坐骨上、下支移行處的後部,骨面粗糙而肥厚,名坐骨結節,是坐位時體重的承受點。
(三)恥骨
恥骨pubis位於髖骨的前下部,可分為恥骨體及恥骨支兩部分。恥骨體構成髖臼的前下部和小骨盆的側壁。由體向前下內方伸出的骨條叫做恥骨上支,繼而以銳角轉折向下外方叫做恥骨下支。恥骨上、下支移行處的內側面為一卵圓形粗糙面,叫做恥骨聯合面,與對側同名面之間以纖維軟骨連接,構成恥骨聯合。恥骨上支的上緣有一銳利的骨嵴,叫做恥骨梳,其後端起於髂恥隆起,前端終於恥骨結節。恥骨結節內側的骨嵴稱為恥骨嵴。由坐骨和恥骨圍成的孔,叫做閉孔,在活體閉孔有閉孔膜封閉。孔的上緣有淺溝叫做閉孔溝。
B. 恥骨是哪個部點陣圖片
恥骨是哪個部點陣圖片
恥骨是骨盆兩側骨骼的一部分。恥骨從人體的肚臍接觸。最先接觸到的最硬的骨頭,其實是兩側尺骨中部的恥骨聯合。兩側的尺骨頭是恥骨的一部分。下中骨左側為恥骨下肢。向上壓到髂骨的是骨頭的上肢。雙方都是這種情況。這是恥骨的位置。
恥骨是骨盆的一部分,坐骨位於恥骨下方,髂骨位於恥骨上方。這三塊骨頭是構成骨盆的骨頭。在生孩子的過程中,恥骨聯合鬆弛分離,增加了骨盆的出口,有利於分娩。恥骨聯合的上緣構成骨盆的入口。有些人在分娩後會出現恥骨聯合分離。這個地方會分開,然後中間就空了。這時,需要進行一些骨盆康復。
恥骨疼的越來越厲害了是不是快生了
到了孕晚期,恥骨越來越痛,並不一定意味著就要生了。可能是胎兒進入骨盆、子宮增大或激素水平變化引起的。
1.胎兒進入骨盆
孕婦在孕晚期會出現恥骨疼痛,因為孕晚期胎頭下降,壓迫盆底組織,可能導致恥骨韌帶和關節輕度分離,引起產婦疼痛症狀。孕婦在孕期要控制體重增加,防止因生長過度而形成大胎兒,這樣會增加媽媽的身體負擔,增加胎兒進入骨盆引起的陰部疼痛。
2.子宮增大
在懷孕期間,擴大的子宮可能會擠壓恥骨,導致恥骨疼痛的症狀。此時,孕婦應盡量避免過度疲勞,避免長時間站立。孕婦在懷孕期間穿著舒適的平底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腹部對恥骨聯合的壓力,減輕恥骨疼痛。
3.激素水平的變化
孕婦在妊娠晚期分泌鬆弛素,導致孕婦骨盆鬆弛,引起恥骨聯合分離或脫位,引起孕婦恥骨疼痛。這種現象往往在分娩後自行消失。分娩前,孕婦可用熱毛巾或溫熱的嬰兒熱敷,以緩解恥骨聯合分離引起的疼痛。
不能排除妊娠晚期越來越痛的陰部疼痛是即將分娩的徵兆。一般恥骨痛發生在孕晚期,到分娩的時間不會太長。可以及時做好臨產准備,持續關注。經常腹痛表明孕婦可能即將分娩。
怎麼緩解恥骨疼痛
緩解恥骨疼痛的方式,包括如下幾項的綜合措施:
首先要卧床休息,避免久坐或久站,這樣可以明顯緩解恥骨的疼痛。當然,也可以局部塗抹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成葯,如紅花油或正骨水,或局部熱敷、理療,或口服中成葯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如芩川通痹片、柴風透骨膠囊、丹參片等。這些葯物可以通過改善恥骨的血液循環來幫助減輕恥骨的疼痛。
其次,對於疼痛明顯的患者,可以口服消炎鎮痛葯物,如芬必得、扶他林片、西樂葆膠囊等,這些葯物可以緩解恥骨的無菌性炎症,從而達到明顯止痛的目的。
C. 右側髂骨在哪個位置示意圖
髂骨(英語名ilium)(中文讀音qiàgǔ),是髖骨的構成部分之一,組成髖骨的後上端,分髂骨體和髂骨翼兩一部分。前側寬敞的為髂骨翼,後側狹小為髂骨體。他們的正下方的凸起各自稱髂前下棘和髂後下棘。髂後下棘正下方有陷入的坐骨神經大切跡。髂骨翼裡面光滑稍凹,稱髂窩,窩的下界為突顯的弓狀線,之後上邊為耳狀面與骶骨組成骶髂關節。
髂骨在哪個位置示意圖
髂骨體肥大,組成髖臼的上端2/5,髂骨翼在體的上邊,為寬敞的骨板,中間較薄。其內緣肥大稱髂嵴。髂嵴前端開發是髂前上棘,髂前上棘後才5-7cm處,髂嵴的前、中1/3交匯處向兩側突顯稱髂包塊,髂前上棘和髂包塊全是關鍵的骨性標志。
髂嵴的後凸起為髂後上嵴。他們的正下方的凸起各自稱髂前下棘和髂後下棘。髂後下棘正下方有陷入的坐骨神經大切跡。髂骨翼裡面光滑稍凹,稱髂窩,窩的下界為突顯的弓狀線,之後上邊為耳狀面與骶骨組成骶髂關節。耳狀面後上邊有髂粗隆與骶骨借肌腱相互連接。髂骨翼的外邊稱之為臀面,有臀部肌肉粘附。
髂骨在哪個位置示意圖
髂骨在的身上的部位比較好找,兩手掐腰,在扶著腰的位置便是身體的髂骨,也就是褲帶越過的腰部正下方兩邊的二塊骨骼。髂骨組成了髖骨的一部分,分成髂骨體和髂骨翼兩一部分,髂骨和骶髂關節應對合,相互構成了骶髂關節,髂骨的下邊是股骨大轉子,在身體是較為比較好找的一個位置。
髂骨在哪個位置示意圖
髂骨還是一個表皮的標示,兩邊髂骨上緣相互構成了髂前上棘,在兩邊髂前上棘的聯線圓心是第四椎間盤,這根線在後面是腰部穿刺術的位置,在腹部是確診胃下垂的基準線。客戶能夠選擇的圖片,能夠迅速的尋找髂骨的部位。
D. 髂骨在哪個位置示意圖
醫學界並無痛骨之名,可能是指髂骨,二者名稱相近,易混淆。 髂骨位於人體髖部,主要構成髖骨上段,分為肥大的髂體和扁寬髂翼。
形成髖臼的上2/5,翼上緣肥大,形成弓形髂嵴。 兩旁髂嵴最高點的連接約平4腰椎棘突,作為計算椎骨的標志。 髂前緣為前上棘,後端為髂後上棘,髂翼內面上的淺窩窩稱髂窩,為大骨盆的側壁。 髂、恥骨、坐骨構成髖骨,三骨會合於髖臼,一般16歲時就會完全融合。
通常髂骨沒有損傷,但由於髂骨較突出,因此易發生外傷,多見於骨盆骨折,屬於骨盆骨折。 病人可有局部疼痛、腫脹,下肢活動及翻身困難,一般拍 X片、CT檢查就能明確診斷。 病人需在醫生的指導下,及時行手術復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