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碧桃岩瀑布在哪個位置圖片
擴展閱讀
女人最愛的姿勢圖片 2025-01-10 17:08:52

碧桃岩瀑布在哪個位置圖片

發布時間: 2024-11-23 03:18:51

1. 九華山旅遊的九華十景

九華山古十景
碧桃瀑布:
位於大古嶺西北、浮桃澗,大牯嶺西北的鳳凰嶺。其水來自桃花沖,飛流直下碧桃岩,瀑布大而長,落差200餘米。碧桃瀑布是九華山第一大瀑布,又有「懸水」、九華第一景」之稱。
平崗積雪:
位於閔園景區,海拔近千米高山之巔有平崗數千米長,緩步其上,極目四眺,方圓百里,山巒起伏,盡收眼底。每逢寒冬,漫天飛雪,滿山松竹銀裝素裹,朵朵瓊花,如瓊樓玉閣,景色壯觀,為「九華十景」之一。
九子泉聲:
位於九子岩景區,因山頂直立九座巨石,狀如九子聚嬉,峰下有山泉,飛瀑而下,落差近七十米,聲震數里,轟聲悅耳,兩景相合,得名九子泉聲。
舒潭印月:
獅子峰下,位於廣勝峽谷內,有一泉三潭,潭名舒姑潭,傳說舒女善歌,能使飛鳥停落,蝴蝶起舞,游魚露頭。潭上濃郁古木,潭水透澈晶瑩,每當天氣晴朗月明星稀的夜晚,一月印水,三潭皆白,清輝坦盪,峰疊倒影,如詩似畫,清幽迷人。
蓮峰雲海
蓮花峰它北起九華之首,上、中、下三座蓮花峰,連綿拔起。這三座山峰片石峭立,石色青紫,狀如蓮花。每當雲濤涌現,仰首相望,見新蓮亭亭飄浮,獨立雲端,蕊瓣舒展,維妙維肖,如現天庭,令人贊嘆。
天柱仙蹤
即天柱峰一帶景色,清《九華山志》載:「天柱峰聳撥千仞,如柱倚天,此東南第一峰也」。其峰如巨鰲頭,生一角,直矗九霄,其雄、其奇,冠絕天下。每當雲霧彌漫,因旁五老峰,狀如五位仙人,踩著雲濤漫遊天柱,腳下祥雲繚繞,時隱時現,故稱為「天柱仙蹤」。
東岩宴坐
東岩,位於回香閣北、鍾亭東之崖巔上。東峰之巔,有一高10米、長20餘米、寬10餘米之巨型花崗岩突起,狀似古代船舫,崖壁上刻有明代王陽明親筆所題「雲深處」、「雲舫」大字。傳說金地藏初來九華山,在岩上打坐參禪。後王陽明效仿菩薩,帶領他的弟子,學佛參禪,在岩上終日宴坐,觀山聽泉,寫有《岩頭閑坐漫成》等詩篇,故有「東岩宴坐」的流傳.
化城晚鍾
化城寺居九華街中心,為開山祖寺,南對芙蓉峰,東臨東崖,西有神光嶺,北倚白雲山,四山環繞如城。寺依山而建,前後四進。寺內原有一「萬余斤」古鍾。現存銅鍾重1000公斤,高約2米,鑄於清光緒年間,製作精美,音質洪亮悠揚。每當紅日西沉,白雲歸岫,化城寺鍾聲一響,聲震山谷,回盪聲經久不息,全山寺院僧尼隨鍾聲開始誦經。街上燈火輝映,寺廟內擊鼓鳴磐,木魚聲、僧尼誦經聲,婉轉悠揚,具有濃郁的「佛國」韻味。每逢新年伊始,撞鍾108響,代表12個月、24個節氣、72候,意味著歲歲平安,時時報喜,消災滅禍。
天台曉日
天台海拔1306米,是九華山的第二大主峰。天台頂上觀日出有兩處佳境:捧日亭和雲峽。觀日者夜宿天台寺或拜經台,在晨曦初露之前,趕到此處,但見晨星未去,東方地平線上泛著白光漸漸明亮,片刻間涌現金色光芒,天空雲朵五彩繽紛,一輪紅日冉冉升起,霞光四射,色彩艷麗,氣勢磅薄。
五溪山色:
五溪是九華山的北大門,由龍溪、縹溪、舒溪、曹溪、濂溪、五溪匯集於六泉口,經溪流橫穿318國道,北流注入長江。立於五溪橋上,遠眺九華山,秀峰疊翠,雲煙縹緲。近觀碧水溪流,山影倒映,風景幽絕,令人傾倒。元文宗皇帝路過山地,即興賦詩:「當年曾見九華圖,為問江南有也無?今日五溪橋上望,畫師猶自久功夫」。
九華山新十景
花台春色:
「花台」在天台峰北,因盛產山花而得名,是1986年新開發的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游覽區。花台山花繁盛,嘉木蔥蘢,春和日麗時節,簇簇山花,綻紅吐玉,綉滿山間。空谷幽蘭,清香飄溢,遍野杜鵑,爭奇斗艷。花台景區,峰巒連綿,名峰有蓮台峰、天門峰、會仙峰、杜鵑塢、長城石均是巧奪天工的自然美景;洞穴深幽,主要有無底洞。靈石乖巧,像人擬物,惟妙惟肖。
大鵬聽經:
俗稱「老鷹扒壁」。在天台峰西,拜經台寺後,一巨石伏貼於懸崖之上,高約30餘米,喙啄、翅膀分明,狀如大鵬。傳說僧地藏在此拜誦經書,大鵬飛來聆聽而感化為石。拜經台建於清代,寺內有塊長方形條石,上有凹下的腳印,相傳是僧地藏跪拜時的墊腳石,日長年久而留下足印。
觀音慈航:
在去天台的途中,有一石峭立酷似女相觀音,俗稱「觀音峰」。峰旁有一寺院,名「觀音峰上院」。在寺後俯視觀音峰,只見「石觀音」面龐圓潤,胸脯微挺,衣帽畢肖,襟帶飄動,欲朝東北而行。在它周圍還有仙桃峰、香爐峰、蠟燭峰等。
鳳凰古松:
在中閔園,是九華山的一大景觀。松高7.68米,胸徑1.3米,造型奇特,恰似鳳凰展翅,故名。主幹扁平翹首,如同鳳冠,兩股枝幹一高一低,狀似鳳尾,根部周圍綠草如茵,松尾下有很大的圓石,人稱「鳳凰蛋」。這棵鳳凰古松,史載見於南北朝,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如今仍然枝挺、葉茂、蒼翠。鳳凰松以其雄姿和傳奇故事,成為古今眾多詩人、畫家、攝影家的贊美詩和優美畫幅中的主角,被書畫大師李可染譽其為「天下第一松」。
閔園竹海:
閔園位於去天台途中的一個優美的大峽谷中。此處丘陵起伏,溪澗縱橫,茶園清清;竹林漫漫,聳綉堆翠;臨風起舞,綠波千頃;簌簌作響,如聞驚濤。清新幽靜的閔園,竹林夾道,20餘座尼庵相間;庵堂主要為明清時期的徽式民居的建築風格,朴實無華,庵宅合一。尼庵一般都有院落,內為花圃或菜畦,院外清溪孱流,鳥語花香。
甘露靈秀:
甘露寺位於九華山北路半山中。相傳,該寺動工興建前夜,忽然滿山松針上落滿了晶瑩露珠,一時傳言紛紛,說是菩薩顯靈普降甘露,奏報朝廷賜名「甘露寺」。寺依山岩錯落而建,殿宇恢宏。寺內雕梁畫棟,輝煌而凝重;曲徑迴廊,深邃而幽靜。寺外茂林修竹,溪流淙淙。寺前路旁石砌冰紋花欄桿,可在古木林蔭下憑欄遠眺,一覽山色。山上與山下氣候變化以甘露寺為分界,有時寺以上雲騰霧涌,而山下則空曠明凈;有時山下雷電轟鳴,雨水大作,寺以上則艷陽高照,天氣明朗。仲秋季節,寺內數株古楓與林中楓林相映,似紅霞沐浴,如烈焰燃燒,景色艷麗壯觀,靜心石、九華山三寶之一的金錢樹均在附近。
摩空聖跡:
嵯峨摩天的摩空嶺上,矗立一座石剎,初名「摘星庵」。明萬曆年間,海玉(字無暇)和尚在此結茅禪修,110歲圓寂,肉身三年不腐,後人裝金供於庵中。崇禎三年(1630)被敕封為「應身菩薩」,賜塔名「蓮花寶藏」,賜額名「為善最樂」。同年,易庵為寺,賜名「百歲宮」。後經擴建,又名「萬年禪寺」。百歲宮為五層樓閣殿宇,高踞危岩絕壁之上,氣勢宏偉;後殿幽深,錯落有致。由民國臨時大總統黎元洪手書的匾額「欽賜百歲宮,護國萬年寺」金匾,遊人在此環顧,九華山中心景區一覽無遺。
神光異彩:
神光異彩是對僧地藏的贊頌。僧地藏晚年,曾攜眾僧至南台誦經宴坐,圓寂後安厝於南台。三年啟缸,顏貌如生,世人認定為菩薩應世,被尊為「金地藏」,遂立三級小浮圖供奉。傳說嶺上空出現「圓光」,頌贊為「神光異彩」。於是以「神光嶺」取代「南台」之名。後在石塔外加建木塔,外築肉身寶殿籠擴。千餘年來,殿宇屢經修葺,愈加壯觀。肉身殿南門廊下,懸掛有「東南第一山」的大字金匾,北門則有「布金勝地」匾額,下面有半月形瑤台,東西兩側各矗立一座鍾樓,龍珠橋下陡懸99級台階,象徵金地藏世壽99歲。肉身殿是朝聖者、觀光客必到之處。尤以七月三十日金地藏誕辰日,成千上萬的佛教信徒、善男信女涌至,膜拜上供,繞塔誦經拜佛,通宵達旦。每年這一天,天降陣雨,謂之:洗塔。九華山都要舉行為期半個月的盛大廟會,融佛事、旅遊、商貿於一體,熱鬧非凡。
祗園晨曦:
祗園,謂佛菩薩所居之地,據說釋迦牟尼成佛後,僑薩羅國(古印度)給孤獨長者,欲購買波斯匿王太子的花園(祗園)建築精舍,作為佛祖說法的場所。太子戲言布金遍地才賣,長者如其言,因建精舍,稱祗樹給孤獨園,簡稱「祗園」。祗園寺之名即源於此。寺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為宮殿式建築,廟宇層層疊疊,有殿、有樓、有院、迴旋曲折,結構精巧,氣勢宏大,殿內寶氣凝聚,煜然炫燦,供巨型的「橫三世」大佛,為九華佛像之冠。祗園寺背依東崖摩空嶺,面對虎形山。晨曦初露,香煙縹緲,誦經聲、鍾鼓木魚聲不絕於耳。寺側為三級荷花池,池內鯉魚跳躍,荷花爭艷,一派生機。
龍池飛瀑:
龍池位於甘露寺東南、龍池庵東北的峽谷間。為千尺泉、九華溪匯合處,因龍溪而得名。民間傳說:「池深莫測,四時不竭,為神龍所居。」龍池潛匿萬丈深淵,但聞水聲,不見谷地。龍溪沖開峭壁,從梯狀峽谷口湧出,若離弦之箭,萬翎齊發,急湍而下,撞擊到龍池壘架的磐石上,激流倒旋,雪浪翻滾,聲如洪鍾。瀑布之下的龍潭,激流撞石,飛珠濺玉,近觀之細雨空濛,陽光透射懸浮的水霰,潭面上空幻出一道道迷人的彩虹,彷彿置身與仙境。常有雲霧升騰,釀成雲海。唐詩僧韋應物有詩贊曰:「石激懸流雪滿灣,五龍滑溜野雲間。漸收雷電九峰下,且飲溪潭一水間。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曉日浸東山。回瞻四面如看畫,須信遊人不欲還。」 1、四大叢林
祗園寺
萬年寺
東崖禪寺
甘露寺
2、九華十景
天台曉月
桃岩瀑布
舒潭印月
九子泉聲
蓮峰雲海
平岡積雪
東岩宴坐
天柱仙跡
化城晚鍾
五溪山色
3、景區景點
Ⅰ、山前景區
泉口
龍池
龍池庵
觀池台
鷹石
Ⅱ、九華街景區
九華街
化城寺
娘娘塔
太白書堂
旃檀祥林
大悲殿
十王殿
地藏塔
靈官殿
地藏腳印·地藏洞
上禪堂
接引庵
Ⅲ、閔園景區
鳳凰松
慧居寺
Ⅳ、天台景區
朝陽洞
觀音峰上院
古拜經台
天台寺
Ⅴ、花台景區
花台怪石
天門清涼台
Ⅵ、後山景區
雙溪寺
九子岩與七上泉
廣化院
九子峰
4、奇觀
雲海
佛光
雪景·霧凇·雨凇
日出·晚霞
神奇光團
僧尼真身 1、建築
2、文物
3、九華「三寶」
4、九華山異獸
5、99米地藏菩薩銅像 1、購物
2、餐飲
3、娛樂
4、住宿
5、管理部門
6、旅行社 1、交通
2、緊急、常用電話及郵編
3、旅遊注意事項
4、旅行飲食注意事項
5、購物須知
6、旅遊禁忌 九華山大願文化園景區位於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世界公認的地藏菩薩道場――九華山風景區北麓柯村,規劃保護面積459公頃,分為地藏菩薩銅像、內外明堂廣場、佛文化展示中心、佛學院、普濟院、小西天景區等部分。
依據總體規劃,景區分為大願文化園、印象九華、世界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等三個功能分區,分三期建成。大願文化園是九華山打造世界一流旅遊勝地和國際重要佛教道場的標志性工程—99米地藏王菩薩露天大銅像,地藏聖像突出了五個世界之最,一是地藏聖像為世界最高;二是採用世界最大漢白玉蓮花;三是選用世界室外最大琉璃牆;四是佛光池為世界最大,直徑為99米,深度只有20厘米,池底全部鋪以金色馬賽克的佛光池堪稱世界第一;五是種植名貴樹種堪稱世界最多,大願文化園採用香樟、實生銀杏、桂花、墨西哥落羽桑等300餘種名貴樹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