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動態能力視角什麼意思
動態能力視角指的企業是有目的地創造、拓展、變更它的資源基礎的能力。動態能力視角認為企業能夠預先有意識地制定以能力為基礎的戰略,而不是完全依靠演化經濟學所推崇的自然演化的方法。其次,企業為了改變其能力基礎必須在能力上保持投資。因此動態能力視角認為企業仍然存在選擇的餘地,雖然企業能力的建立和發展是緩慢的、並具有路徑依賴性。
『貳』 動態能力理論
1. 動態能力的崛起與挑戰
在學術界,對於傳統的資源基礎觀和核心能力理論,學者們提出了全新的視角——動態能力理論。這些理論認為,企業競爭優勢不再受限於靜態的資源和核心能力,而是在動態環境中通過持續的創新和能力重構來獲取。在動態環境中,企業需要靈活地重塑自身的內部和外部資源,形成動態能力,這是一種超越傳統競爭范疇的新型能力。
2. 動態能力的核心觀點
2.1 動態能力:組織變革與創新能力
- 戴維•提斯等人強調,動態能力在於組織能快速整合內外部資源,以應對快速變化的環境,通過持續更新競爭力(不斷調整競爭力)。
- 赫爾法特指出,動態能力讓企業具備創新產品和服務以適應市場變動,表現為新產品與新服務的創造,保持競爭優勢。
- 佐羅和溫特則闡述,動態能力涉及系統地調整管理慣例,以提升效能,通過學習驅動創新和變革。
- 佐特將其定義為一組指導資源配置的運營程序或流程,如產品開發、資源配置和並購整合等。
2.2 從資源基礎觀的深化
艾森哈特強調,動態能力是企業通過運用資源創造和適應市場需求,甚至創造新市場機會,是對傳統資源基礎觀的拓展與補充。
2.3 多維度動態能力分析
羅珉等人提出動態能力的四個維度:市場導向感知、組織學習、社會網路關系和溝通協調整合。每個維度都包含關鍵構成要素,幫助管理者全面理解和提升企業的競爭優勢。
2.3.1 市場導向感知能力
- 市場導向感知能力涉及對環境變化的敏銳洞察,如顧客需求識別和新機遇發現,包括機會辨識、適應和資源再配置能力。
2.3.2 組織學習的吸收能力
科亨和利文賽爾定義吸收能力為獲取、整合外部知識的能力,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核心。包括知識獲取、內化、轉化和利用四個步驟。
2.3.3 社會網路關系能力
企業通過社會網路獲取資源、知識,藉助關系的力量創造持久競爭優勢,關鍵在於社會資本的建立、整合與關系管理。
2.3.4 溝通協調整合能力
溝通協調能力強調通過內外部資源整合,促進組織學習和適應性,是提升效率和創新的關鍵,包括協調、重組、適應和知識整合等要素。
3. 企業能力的雙元結構
動態能力理論認為,企業能力由靜態能力和動態能力共同構建,靜態能力提供穩定解決問題的框架,而動態能力則驅動能力的不斷進化,形成適應環境的新能力。在變革與穩定之間,企業必須找到平衡,以避免結構風險,實現持續競爭優勢。
『叄』 動力能力理論創新能力
在動力能力理論的視角下,面對科技產業的迅猛發展和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創新能力。創新能力被視為推動企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它要求企業持續地獲取、整合並重新評估內外部的行政組織技術、資源和功能性能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動力能力的關鍵在於其動態性和靈活性。它讓企業在既定的路徑依賴和市場定位中,通過持續創新獲取新的競爭優勢。在這個理論框架下,戰略分析的重點不再僅僅是抽象的「資源」,而是那些能夠構建和維持動力能力的組織過程。這些過程包括:靜態的整合和協調,展示企業執行特定任務的穩定能力;動態的創新和新資源開發,代表企業適應性學習和成長的能力;以及轉換層面的資源重組,即根據市場變化,靈活調動和使用內外部資源,進行內部結構的調整。
企業的專有資源,如獨特的技術、知識或品牌,是構成企業能力的基礎,它們支撐著企業持續創新和競爭優勢的獲取。因此,動力能力理論強調企業在不斷創新和優化這些資源的基礎上,提升整體競爭力,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商業世界。
(3)創新能力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競爭位勢理論、資源基礎理論及動力能力理論是當今最具影響力的三種企業戰略管理理論,對企業發展的定位及競爭力的培育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20世紀70年代以來,是戰略管理與經濟學相互融合的階段。在這一歷史時期,戰略管理界出現了三個學派,即競爭位勢理論、資源基礎理論和動力能力理論。它們從不同的角度闡明了企業的性質、企業競爭位勢的取得、利潤的來源及企業成長的原因等有關企業發展的重大問題,為現代西方企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