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鼻腔是哪個位置圖片
擴展閱讀
焦慮媽媽圖片卡通 2025-01-12 13:08:51
圖片了哪裡 2025-01-12 12:57:18
電腦電容圖片 2025-01-12 12:51:37

鼻腔是哪個位置圖片

發布時間: 2024-10-10 08:34:57

⑴ 請問誰能給我提供一張人體鼻子的詳細構造圖

鼻解剖圖
http://www.fx120.net/JBZT/RTGS/200503021741323133.htm
http://www.myausblue.com/Principle.asp

一、鼻腔衛生學
鼻腔形態:鼻解剖圖
鼻子的結構
鼻子由外鼻、鼻腔和鼻竇3部分組成。
(1) 外鼻由鼻骨、鼻軟骨和軟組織組成。
外鼻突出於面部,容易受到外傷。鼻尖與鼻翼軟組織與皮膚粘連甚緊,如果發炎則很疼痛,
也是痤瘡、酒渣鼻的好發部位。外鼻的靜脈血匯流海綿竇,如炎症處理不當,可引起海綿竇血檢性靜脈炎
等並發症

鼻子的結構:
1、鼻根 2、鼻樑 3、鼻尖 4、前鼻孔 5、鼻背 6、鼻唇溝 7、鼻翼(2) 鼻腔的前部稱鼻前庭,有鼻毛,並富有汗腺和皮脂腺,易生癤。鼻腔的頂部是顱前窩底部一部分,較薄,與硬腦膜相連甚緊,有嗅神經通過。鼻的內側為鼻中隔,其下前方有豐富的血管網,鼻腔外側壁表面不規則,有3個垂向下方的突出部,分別稱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的下方的空隙稱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鼻甲內側與鼻中隔之間的空隙稱總鼻道。在下鼻道有鼻淚管開口,在中鼻道有額竇、前篩竇及上頜竇 開口,在上鼻道有後篩竇和蝶竇的開口。

http://www.blueair.com.cn/cpxx/2003513171703.asp
鼻腔常識

--------------------------------------------------------------------------------

一、鼻腔衛生學
鼻腔形態:鼻解剖圖
鼻子的結構
鼻子由外鼻、鼻腔和鼻竇3部分組成。
(1) 外鼻由鼻骨、鼻軟骨和軟組織組成。外鼻突出於面部,容易受到外傷。鼻尖與鼻翼軟組織與皮膚粘連甚緊,如果發炎則很疼痛,也是痤瘡、酒渣鼻的好發部位。外鼻的靜脈血匯流海綿竇,如炎症處理不當,可引起海綿竇血檢性靜脈炎等並發症。(圖2)
圖2 鼻子的結構
1、鼻根 2、鼻樑 3、鼻尖
4、前鼻孔 5、鼻背
6、鼻唇溝 7、鼻翼

(2) 鼻腔的前部稱鼻前庭,有鼻毛,並富有汗腺和皮脂腺,易生癤。鼻腔的頂部是顱前窩底部一部分,較薄,與硬腦膜相連甚緊,有嗅神經通過。鼻的內側為鼻中隔,其下前方有豐富的血管網,鼻腔外側壁表面不規則,有3個垂向下方的突出部,分別稱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的下方的空隙稱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鼻甲內側與鼻中隔之間的空隙稱總鼻道。在下鼻道有鼻淚管開口,在中鼻道有額竇、前篩竇及上頜竇 開口,在上鼻道有後篩竇和蝶竇的開口。(圖3)
1-額竇 2-上鼻甲 3-上鼻道
4-中鼻道 5-中鼻甲 6-下鼻甲
7-下鼻道 8-鼻前庭 9-蝶竇
10-咽鼓管隆突 11-咽鼓管咽口

(3)鼻竇也稱為副鼻竇,有4對,即額竇、篩竇、上頜竇及蝶竇。
①額竇:位於額骨的下部,後壁為一薄骨板與顱前窩相隔,底壁相當於眼眶的內上角,甚薄。發生急性額竇炎時,此處有明顯的壓痛。
②篩竇:位於眼眶與鼻腔外上方之間的篩骨內,由極薄的小骨板組成蜂窩狀小氣房,分前後組。其外側面與眼眶的內側面為紙樣板,菲薄如紙,故篩竇或眼眶炎症可互相感染。
③上頜竇:居於上頜骨體內,為鼻竇最大的一對,其平均容量約13毫升。上頜竇的開口位置較高,不利於引流,故比其它的竇易發炎。
④ 蝶竇:位於鼻腔後上方蝶骨體內,其頂、外、後壁均借骨板與顱中窩及顱後窩相隔,與眶尖關系密切,故蝶竇炎時可引起視神經病變。

二、什麼是鼻腔衛生學?
1、鼻腔衛生的重要性

* 鼻腔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但卻常常被我們自己所忽視。

* 鼻腔是呼吸系統的重要成員
呼吸是人體的重要功能,停止呼吸人體就無法生存,但我們常常意識不到自己在呼吸。呼吸是鼻腔從大氣中抽取空氣,供應給我們的肺部。鼻腔位於整個呼吸通道的最末端,是呼吸通道的一部分。
* 鼻腔保護我們的肺不致直接暴露在外界的污染環境中,起著空調器和過濾器的雙重作用。
鼻腔不象我們人體的其他器官那樣敏感、脆弱。鼻腔內部覆蓋的鼻黏膜及鼻纖毛有兩個作用:
> 空調器的作用:濕潤和溫暖吸入的冷空氣
> 過濾器的作用:生長在鼻黏膜上的鼻纖毛過濾掉空氣中的雜質,阻擋粉塵等微粒進入呼吸道。當鼻纖毛無法正常工作時,人體會自動擴張鼻粘膜上毛細血管口,然後順勢排出大量的粘液清洗鼻腔。
鼻腔是人體呼吸的第一道防線,阻擋了粉塵、污染、細菌、病毒等對人體的侵襲。
如果吸入的灰塵、粉塵過多鼻黏膜乾燥了或者鼻纖毛阻塞了,即便擴張後粘液的大量分泌仍無法完全去除時,鼻腔內部鼻粘膜上就會形成了大的塊狀污垢。無法正常清潔吸入的空氣,在人體每天通過鼻腔吸入的空氣達15000立升的情況下,機體的健康將遭受嚴重的挑戰。
而通常人們會選擇清潔鼻腔,恢復鼻黏膜的正常運做從而使鼻腔正常工作。

* 鼻腔在我們人體的嗅覺和味覺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

位於鼻孔前上方的鼻黏膜中包含著嗅覺神經末梢,控制著味覺和辨識氣味的功能。由約500萬個感測器組成,使得人類可以分辨約3000種不同的氣味。
嗅覺功能是如何工作的?
氣體進入鼻腔,氣味的分子便分散滲入了覆蓋著黏液的鼻黏膜,然後到達嗅覺感測器,神經末梢受到氣味的刺激,將信號傳遞到大腦,大腦破解信號後,嗅覺就產生了,我們便感知到氣味了。

* 鼻腔是我們的發音和語言功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許多因素影響著我們的發聲

* 空氣:能量的源泉
* 喉:震動器官
* 舌頭和嘴唇:附屬的震動器官
* 面部其他器官:嘴、咽喉、鼻等,放大或調整喉部發出的聲音,其中的鼻腔起者共振和混響的作用。
這個強有力的組合控制著發聲的質量和表現。
* 鼻腔衛生應象刷牙一樣,成為我們日常家居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每日清潔我們的牙齒,同樣,我們也應每日清潔我們的鼻子2-3次以確保順暢的呼吸和鼻腔的正常功能。
良好的鼻腔清潔習慣是保持鼻腔健康的重要手段。
接下來,我們將為您詳細介紹如何保護我們的「鼻腔財產」。

三、鼻腔衛生的保健措施

1、第一步:清空鼻腔異物。鼻子阻塞時,首先應將鼻腔塊狀污垢等異物清除,用紙巾逐個鼻孔進行清理;
2、第二步:定期清潔鼻腔
鼻腔清潔的頻率依鼻子的阻塞程度而定,良好的鼻腔衛生習慣體現在把清潔鼻腔當作清晨的第一件事和晚上臨睡前的最後一件事來完成。
使用一次性紙巾(而不是棉手帕)進行清潔,以預防重復感染。請將用過的紙巾丟入垃圾筒以避免隨手亂丟傳播細菌。
在兩中特定環境中,鼻腔清潔顯得尤其重要:
* 臨睡前:因為在睡眠過程中,鼻腔是我們最主要的呼吸通道,而不象白天我們有時也會用口進行輔助呼吸;
* 嬰兒期:出生不久的嬰兒,鼻腔是主要的呼吸通道,但他們還沒有學會自己清除鼻腔異物,因此一旦鼻腔阻塞,就會給他們的飲食和睡眠帶來極大的不適而啼哭不止。

四、耳、鼻、喉疾病的種類
** 過敏性鼻炎(乾草熱)
* 病因:您是否也是過敏反應的受害者?當您了解到全球20%的人口或多或少地遭受不同程度的過敏症狀,或許心理上可以得到一些安慰。過敏源多種多樣:動物的毛發、灰塵、花粉、某種特定的食物或物品等等。
醫學研究表明,在過去的30年間,人類過敏症狀的發病率番了一番。原因主要是:
> 生存環境的持續惡化,尤其的大氣污染的不斷加重;
> 居住空間的相對獨立和分隔(能源危機和科技進步導致現代居住空間趨向密閉和絕緣,從而致使過敏源聚集,室內過敏源密度持續增長;世界衛生組織將敏感症列為人類第4大常見病。預計到2010年,將有一半的人口受到感染;在法國,有350萬人感染敏感症,尤其是兒童和青年人,過敏性鼻炎便是因鼻黏膜暴露在過敏原(如花粉、室內粉塵或灰塵顆粒)引起的。
* 過敏性鼻炎的種類:
>> 季節性過敏(通俗叫法為「乾草熱「或」花粉熱:)與花粉的活動關系密切,在全球20%的敏感症患者中,75%的人對花粉過敏。花粉最活躍的月份是每年的4-6月份,此時正是草本植物(如油菜)和禾本植物(如乾草花)的盛開時節。而7月里,法國梧桐、白樺、楊樹、菩提樹、女貞等樹木也極易引發過敏感染。天氣條件、空氣污染、氣壓都會對花粉襲擊的發動時間造成影響。
>> 非季節性過敏:由一些非季節性的因素造成,一年四季都可能發作。過敏原包括:粉塵、蟑螂、霉變、動物毛發。(約2.5%的人對寵物過敏,其中貓居首位)
>> 雙重過敏:有一部分人既對季節性因素如花粉過敏,也對非季節性因素如狗的毛發過敏,被成為雙重敏感症患者。

* 過敏性鼻炎的產生
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對初次接觸的過敏原表現很敏感,肌體對該物質呈現免疫反應,並生成一種抗體能夠識別該過敏原並被裝備到鼻黏膜中。
第二階段:
當人體抗體反復與過敏原接觸,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細胞釋放具有生理活性的組胺。組胺反過來又有刺激
> 鼻腔黏液的過度分泌和鼻黏膜的膨脹,從而阻塞了空氣流通的通道。
> 持續打噴嚏
> 鼻腔充血、流眼淚
> 嗅覺敏感性降低

使用藍海豚鼻腔噴霧劑,可幫助您擺脫過敏原的影響,減輕鼻黏膜的充血狀況,減少鼻黏液的分泌數量,促使鼻腔回復到適宜的工作狀態。
*過敏性鼻炎的後果
@ 嚴重影響睡眠質量
@ 持續的不適使得身體虛弱無力,經常使用抗生素類葯物雖然可以緩解症狀卻易引發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如工作中、行駛、考試等場合)
@ 過敏性鼻炎還是哮喘等疾病的誘發因素,全球每年有18萬人死於哮喘。2002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過敏性鼻炎及其對哮喘病的影響」的報告,報告中明確努力的目標為:降低過敏性鼻炎的影響范圍;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為哮喘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條件。報告同時揭示80%的哮喘患者曾經患過不同類型的鼻炎,如果得到適當的治療,他們本可以避免病情的加重和後期向哮喘的轉化。
因此,敏感症和哮喘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影響公共健康的日常疾病。

** 急性鼻炎:由急性感染所致,俗稱「傷風」或「感冒」,可有全身症狀;以秋冬或冬春季之交多見。病情一般經過7~14天便逐漸好轉。抵抗力強者可不治自愈。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急性傳染病的前驅症狀多件有急性鼻炎的局部表現而缺乏傳染病本身的特點,臨床上應注意鑒別。
** 慢性單純性鼻炎:是常見的多發病,由急性鼻炎發展而來。與合並細菌繼發感染、治療不徹底和反復發作有關。臨床上要與慢性肥厚性鼻炎與慢性鼻塞炎相鑒別。
** 慢性肥厚性鼻炎:由慢性單純性鼻炎而來,是長期慢性炎症、淤血而使鼻粘膜、鼻甲出現增生所致。此時粘膜增厚、組織彈性下降、鼻腔通氣能力差,從而危害鼻的生理功能。
** 乾燥性鼻炎:乾燥性鼻炎的發生與氣候和職業因素等有密切的關系。系鼻粘膜長期受刺激而發生粘液腺體萎縮、分泌減少引起,粘膜因而乾燥甚至有淺表糜爛。
** 萎縮性鼻炎:主要是鼻粘膜、骨膜和鼻甲骨萎縮;由於鼻組織萎縮,雖然鼻腔比較寬大,但鼻粘膜卻喪失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且因鼻內干痴形成,患者仍感通氣不暢。當有細菌感染時,其毒素及排泄物等產生惡臭氣味,一經嗅到,終生不忘。
** 乾酪性鼻炎:是一種罕見的鼻病。臨床特徵為鼻內乾酪樣物積聚,有惡臭,日久侵蝕軟組織和骨質,發生鼻內、外畸形。在乾酪樣物質中發現有脫落上皮、壞死組織、化膿細胞、膽固醇結晶及黴菌樣微生物。至於病因目前尚無定論。
** 葯物性鼻炎: 葯物性鼻炎是不恰當的鼻腔用葯長期持續作用的結果,也可理解為是一種慢性鼻炎。其致病原因就是不恰當的鼻腔用葯,包括使用作用強烈的鼻粘膜血管收縮滴鼻劑、葯液濃度過高、非等滲葯液、用葯過量或長期用葯等。這些均會損害鼻粘膜纖毛的結構,從而影響鼻粘膜的生理功能,產生臨床病症。

** 鼻咽炎:是全鼻咽部黏膜、黏膜下和淋巴組織的急性炎症,主要發生於咽扁桃體,成人與兒童多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驅症狀。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

* 主要症狀:鼻塞、流涕、頭痛及鼻咽部干痛、灼熱感、異物感等。鼻咽部黏膜充血水腫,並有多量黏液膿性分泌物附著,分泌物可沿咽後壁下流。有的會表現38度以上的發熱及嗅覺功能的減弱。嬰幼兒的鼻咽部不易窺見清楚,但因咽部分泌物及嚴重的鼻塞,可導致吸乳困難,易發生嗆咳,平時張口呼吸,影響睡眠。
* 致病原因:感冒、牙科疾病、外傷等
* 並發症:常見有急性上、下呼吸道炎症、中耳炎、鼻竇炎、喉炎、咽後壁膿腫及嬰幼兒並發腎臟疾病等。
** 鼻竇炎:
鼻竇炎的原因及誘因如下:
* 全身原因,如疲勞、愛涼、營養不良、變態反應體質、煙酒過度、全身疾患如結核、梅毒等,以致身體抵抗力減弱。
* 患急性鼻炎(即感冒)時感染蔓延至鼻竇。
* 鼻腔疾病妨礙鼻竇通氣與引流,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腔變態反應性病變、鼻腔腫瘤、異物。以上疾病均可阻塞中鼻道或上鼻道,妨礙鼻竇通氣與引流。
* 慢性扁桃體炎及兒童患增殖腺者常使鼻腔阻塞,易誘發鼻竇炎。
* 鼻腔手術或治療鼻衄時鼻腔填塞物置用時間太久。
* 游泳跳水,污水吸入鼻竇而生炎症。
* 鼻竇外傷骨折或異物存留。
* 上頜竇炎常因牙病而發生。
因以上種種原因,細菌侵入鼻竇,破壞組織,發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同時還容易引發腦膜、血管等並發症,大約1%的患者還會損害視神經,導致腦膜炎和血栓靜脈炎等嚴重疾病。

⑵ 鼻的結構

鼻(nose)由外鼻、鼻腔、鼻旁竇三部分構成 。外鼻位於面部中央。鼻腔是位於兩側面顱之間的腔隙,其上、後、旁由左右成對的鼻竇環繞,與顱前凹、顱中凹、口腔和眼眶緊密眥鄰,僅由一層薄骨板相互隔開,故嚴重的鼻外傷可伴發其周圍結構的外傷,鼻疾病亦可向鄰近器官擴散。鼻竇開口於鼻腔,兩者粘膜互相 移行連為一整體。
外鼻(external nose)由骨、軟骨構成支架,外覆軟組織
和皮膚,略似錐形,有鼻根(nasal root)、鼻尖(nasal apex)、鼻樑(nasal bridge)、鼻翼(nasal alae)、鼻前孔(anterior nares nostril)、鼻小柱(nasal columella)、等幾個部分。外鼻的骨性支架:由鼻骨、額骨鼻突、上頜骨額突組成。
鼻骨左右成對,中線相接,上接額骨鼻突,兩側與上頜骨額突相連。鼻骨下緣、上頜骨額突內緣及上頜骨齶突游離緣共同構成梨狀孔(pyriform aperture)。
外鼻軟骨性支架:由鼻中隔軟骨(septal cartilage)、側鼻軟骨(lateral nasal cartilage)、大、小翼軟骨(alar cartilage)等組成。各軟骨之間為結締組織所聯系。
大翼軟骨左右各一,底面呈馬蹄形,各有內外兩腳,外側腳構成鼻翼的支架,兩內側腳夾鼻中隔軟骨的前下構成鼻小柱的主要支架。
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膚較厚,且與皮下組織及軟骨膜粘連緊密,並富有皮脂腺、汗腺,為粉刺、痤瘡和酒渣鼻的好發部位,當癤腫炎症時,稍有腫脹,疼痛較劇。
外鼻的靜脈經內眥靜脈及面靜脈匯入頸內、頸外靜脈,內眥靜脈與眼上靜脈、眼下靜脈相通,最後匯入顱內海綿竇。面靜脈無瓣膜,血液可上下流通,當鼻或上唇(稱危險三角區)患癤腫處理不當或隨意擠壓,則有可能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等嚴重顱內並發症的危險。
各綱脊椎動物的鼻結構不同,但一般都由外鼻、鼻腔和鼻旁竇組成。鼻腔下部粘膜血管豐富,可調節空氣溫度和濕度。鼻旁竇是與鼻腔相通的幾個骨質空腔,有協助調節空氣溫度、濕度和音色作用。有些動物鼻腔前部有鼻毛,起過濾空氣中的灰塵作用。圓口綱具有一個外鼻孔和單個嗅囊,但接受的仍是一對嗅葉發出的神經。魚類一般有成對外鼻孔和成對嗅囊,軟骨魚的外鼻孔位於吻部腹面,硬骨魚則位於背面。陸生脊椎動物由於呼吸空氣,嗅覺器與口腔相通,出現了內鼻孔。內鼻孔出現後,鼻腔就兼有嗅覺和呼吸兩種功能。兩棲類的內鼻孔開口於口腔前部,鼻腔內嗅粘膜平坦,一部分變形為犁鼻器——一種味覺感受器。爬行類嗅覺較發達,鼻腔及嗅粘膜均有擴大。鳥類鼻腔結構與爬行類相似。哺乳類生有次生顎,內鼻孔後移至咽部。由於嗅覺高度發達,結構較復雜,表現在鼻腔擴大和鼻甲骨出現。鼻甲骨是盤卷復雜的薄骨片,外覆布滿嗅神經的嗅粘膜,使嗅覺表面積大為增加。水棲種類嗅覺較退化,如鯨和海牛;有些動物的嗅粘膜擴大至鼻腔外,嗅覺極靈敏,如狗。
鼻腔內有鼻粘膜,鼻腔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黏液腺,黏液腺可以分泌黏液,這些結構能使吸入鼻腔內的空氣變得溫暖、濕潤,減少對肺的刺激。鼻腔上部粘膜內還有接收氣味刺激的嗅覺細胞。 外鼻是指突出於面部的部分,由骨和軟骨為支架,外面覆以皮膚構成。外鼻形如三邊錐體,突出於顏面中央,易受外傷。 上端較窄,最上部位於兩眼之間,叫鼻根。
下端高突的部分叫鼻尖。
中央的隆起部叫鼻樑,鼻樑兩側為鼻背。
鼻尖兩側向外方膨隆的部分叫鼻翼。
鼻尖和鼻翼處的皮膚較厚,富含皮脂腺和汗腺,與深部皮下組織和軟骨膜連接緊密,容易發生癤腫,故發炎時,局部腫脹壓迫神經末梢,可引起較劇烈疼痛。
鼻骨:左右成對,中線相接,上接額骨鼻部成鼻額縫,外緣接左右兩側上頜骨額突,後面以鼻骨嵴與篩骨正中板相接,下緣以軟組織與鼻外側軟骨相接。上部窄厚,下部寬薄,易受外傷而骨折,發生鞍鼻,由於血管豐富,骨折復位後易癒合。
血管:外鼻的靜脈主要經內眥靜脈及面靜脈匯入頸內、外靜脈。由於內眥靜脈經眼上、下靜脈與顱內海綿竇相通,面部靜脈且無瓣膜,血液可上下液動,故當鼻或上唇(稱危險三角區)患癤腫時如誤擠壓或治療不當則有引起海綿竇血栓性靜脈炎之虞。 鼻腔nasal cavity是位於兩側面顱之間的腔隙,以骨性鼻腔和軟骨為基礎,表面襯以粘膜和皮膚而構成。鼻腔是頂狹底寬、前後徑大於左右兩側的不規則的狹長腔隙,前起前鼻孔,後止後鼻孔通鼻咽部。鼻腔由鼻中隔分為左、右兩腔,前方經鼻孔通外界,後方經鼻後孔通咽腔。每側鼻腔可分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兩個部分。
鼻前庭是指由鼻翼所圍成的擴大的空間,內面襯以皮膚,生有鼻毛,有滯留吸入塵埃的作用,此外皮膚與軟骨膜緊密相貼,所以發生癤腫時,疼痛甚劇。鼻前庭的前部相當於鼻尖的內角處,有一向外膨隆出的隱窩,稱為鼻前庭隱窩,常為癤腫、痤瘡好發之處。
固有鼻腔是指鼻前庭以後的部分,內壁為鼻中隔。固有鼻腔後借鼻後孔通咽,其形態與骨性鼻腔基本一致,由骨和軟骨覆以粘膜而成。每側鼻腔有上、下、內、外四個壁。上壁(頂)較狹窄,與顱前窩相鄰,由鼻骨、額骨、篩骨篩板和蝶骨構成,篩板的篩孔有嗅神經穿過,下壁(底)即口腔頂,由硬齶構成。內側壁為鼻中隔,由骨性鼻中隔和鼻中隔軟骨共同構成,鼻中隔多偏向一側,偏向左側者多見。
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內有豐富的血管匯聚吻合叢,稱黎氏動脈區或克氏靜脈叢。約90%的鼻出血(鼻衄)發生於此,臨床上叫易出血區。外壁構造復雜,由鼻骨額突,淚骨,篩骨,齶骨垂直部和蝶同翼突等組成。[如圖:鼻腔外側壁(鼻甲切除)外側壁上有三個突出的呈階梯狀排列的、略呈貝殼形的長條骨片外覆粘膜,稱鼻甲。鼻甲,由上而下依次叫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各鼻甲下方的間隙分別叫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上鼻甲的後上方的凹窩叫蝶篩隱窩。各鼻甲與鼻中隔之間的間隙叫總鼻道。切除中鼻甲後,在中鼻道中部可見一個凹向上的弧形裂隙叫半月裂孔,裂孔上方的圓枕形隆起叫篩泡。
在中、上鼻道和蝶篩隱窩有鼻旁竇開口,下鼻道有鼻淚管開口。
頂壁:很窄,呈穹隆狀,與顱前窩僅以篩骨垂直板相隔。篩板薄且脆,受外傷易骨折,且為鼻部手術的危險區。
底壁:即硬齶的鼻腔面,與口腔相隔。
固有鼻腔粘膜按其性質可分為嗅部和呼吸部。嗅部粘膜覆於上鼻甲以上及其相對的鼻中隔部分,呈淡黃色或蒼白色,內含嗅細胞,能感受氣味的刺激。其餘部分覆以粉紅色的呼吸部粘膜,粘膜內含豐富的毛細血管和粘液腺,上皮有纖毛,可凈化空氣並提高吸入空氣的溫度和濕度。
鼻腔呼吸區粘膜的無纖毛柱狀細胞表面有豐富的微絨毛,粘膜下層含豐富的粘液腺和漿液腺及杯狀細胞,能分泌大量的粘液和漿液,對空氣起到調濕作用。鼻腔呼吸區粘膜面積較大,其固有的上、中、下三個鼻甲及相應的三個鼻道亦增大了粘膜與空氣的接觸面積,粘膜下毛細血管豐富;當冷空氣進入鼻腔,鼻甲和鼻道粘膜下血管象暖氣片一樣對其起到加溫作用。據測試:0℃的冷空氣經鼻、咽進入肺部,溫度可升至36℃,與人體正常體溫基本接近,可見鼻腔對冷空氣具有明顯的加溫作用。 鼻竇是鼻腔周圍,顱骨與面骨內的含氣空腔,又稱鼻旁竇。鼻旁竇由骨性鼻旁竇表面襯以粘膜構成,鼻旁竇粘膜通過各竇開口與鼻腔粘膜相續。鼻旁竇對發音有共鳴作用,也能協助調節吸入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由於鼻腔和鼻旁竇的粘膜相延續,鼻腔炎症可引起鼻旁竇發炎。
一般左右成對,共有四對,為上頜竇、篩竇、額竇和蝶竇。
竇的大小和形態各有不同,常有發育變異,鼻竇內粘膜與鼻腔粘膜相連續,各竇均有竇口與鼻腔牙相通,按其解剖位置和竇口的所在部位,可將鼻竇分為前後兩組,前組鼻竇包括上頜竇、前組篩竇及額竇,均開口於中鼻道;後組鼻竇包括後組篩竇、蝶竇,前者開口於上鼻道,後者開口於蝶篩隱窩。故在前鼻鏡檢查時如發現中鼻道有膿,知系前組鼻竇炎所致,後組鼻竇為發炎時見下流之膿液積聚於嗅裂,如改用後鼻鏡檢查,則可見上鼻道或嗅裂後段有膿,藉此對臨床鑒別診斷方面有其重要意義。四對鼻旁竇中上頜竇最大,位於上頜骨體內,上壁是眶下壁,較薄,當上頜竇炎或腫瘤時,常可破壞骨質侵入眶內;下壁鄰近上頜磨牙,緊鄰骨質菲薄的牙根,故牙根感染常波及上頜竇;前壁在眶下孔下方處較薄,進行上頜竇手術時即由此處鑿開;內側壁為鼻腔外側壁,鄰近中、下鼻道,在下鼻道前上部骨質較薄,上頜竇穿刺即由此處刺入。上頜竇開口於半月裂孔的後部,由於開口位置較高,所以上頜竇發炎化膿時引流不暢,易造成竇內積膿。額竇開口於半月裂孔前端。篩竇開口於中鼻道和上鼻道。蝶竇開口於蝶篩隱窩。 鼻及鼻竇的血管及神經
(一)動脈
主要來自頸內動脈的眼動脈(ophthalmi cartery)及頸外動脈的上頜動脈(internal maxillary artery),其行徑分布如下:
(1)眶下動脈:經眶下孔→鼻腔外壁前段、上頜竇。
(2)齶大動脈:出齶大孔經硬齶向前入切牙管→鼻中隔前下部。
篩前動脈、篩後動脈中隔支、上唇動脈、齶大動脈、鼻齶動脈在鼻中隔前下部構成豐富的動脈叢為鼻出血的好發部位。
(二)靜脈
鼻腔下部靜脈匯集成蝶齶靜脈,進入上頜靜脈,最後匯入頸外靜脈。前部靜脈導入面前靜脈,鼻腔上中靜脈則沿篩前和篩後靜脈導入眼靜脈,最後引流於海綿竇。
(三)神經
1、嗅神經由鼻腔嗅區粘膜內的嗅細胞神經纖維集合而成,通過
篩板而達嗅球,嗅神經由管狀鞘膜所包圍,此管狀鞘膜與硬腦膜相連,因此嗅粘膜受到損傷和感染,細菌即可經嗅神經鞘膜感染到顱內,引起鼻源性顱內並發症。2、感覺神經主要來自三叉神經的第一支(眼神經)和第二支(上頜神經)的分支。眼神經經鼻睫神經分出篩前神經,分布於鼻中隔和鼻腔外側壁的前部。上頜神經在翼齶窩形成蝶齶神經節,分出鼻後上神經和鼻後下神經,前者分布於鼻中甲以上部分的鼻腔及鼻竇,後者分布於中鼻道以下的鼻腔。上頜神經還分出上牙槽神經後支及眶下神經,前者分布於上頜竇及牙槽;後者分布於鼻前庭、鼻底及下鼻道前段。
3、植物神經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
(1)交感神經纖維使鼻粘膜血管收縮,分泌液減少,由來自頸內動脈交感神經叢的岩深神經、翼管神經、蝶齶神經節分布於鼻腔內的血管和分泌腺。
(2)副交感神經纖維使鼻粘膜血管擴張,分泌液增多,由來自面神經分出的岩淺大神經和翼管神經到蝶齶神經節,節後纖維再分布到鼻腔內。 鼻腔嗅區粘膜主要分布在上鼻甲內側面和與其相對應的鼻中隔部分,小部分可延伸至中鼻甲內側面和與其相對應的鼻中隔部分。嗅區粘膜由感覺細胞、支持細胞和基底細胞組成,感覺細胞接受嗅刺激,它們的突觸匯合成嗅神經纖維,通過嗅球到達嗅覺中樞。固有層內所含的嗅腺,其分泌物能溶解到達嗅區的含氣味顆粒,刺激嗅毛產生沖動,傳入大腦嗅區產生嗅覺。如嗅溝阻塞、嗅區粘膜萎縮、顱前窩骨折或病變累及嗅覺徑路均可導致嗅覺減退或喪失。
有的孩子鼻子經常出血,平時總喜歡捏鼻子,似乎鼻子總不舒服,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沒關系的。不要經常捏鼻子,這容易引起鼻出血。當然,鼻出血後鼻子里會有干血痂,不捏難受,可以用石臘油點鼻劑點鼻軟化。小孩鼻出血如查下來沒有實質性情況不要緊的,平時注意不挑食,吃點維生素K4,等他長大後會好的。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同時又是嗅覺器官,可分為外鼻、鼻腔和鼻旁竇三部分。
外鼻外鼻位於面部中央。上端狹窄,突於兩眶之間,稱為鼻根,向下延伸為鼻背,末端為鼻尖,尖的兩側擴大為鼻翼。鼻翼在平靜呼吸的情況下,無顯著活動,呼吸困難的病人,鼻翼可出現明顯的扇動,屬臨床病理體征。外鼻的下方有兩上鼻孔,兩孔間隔以鼻中隔。
鼻腔鼻腔是由骨和軟骨圍成不規則的空腔,其內面覆以粘膜和皮膚。鼻腔被鼻中膈分成左、右兩腔,向前以鼻孔通外界,向後以鼻後孔通於咽腔。每側鼻腔均分為前、後兩部,前為鼻前庭,後為固有鼻腔。
鼻前庭為鼻翼所圍成的空腔,內面襯以皮膚,長著粗硬的鼻毛,有過濾灰塵的作用。由於該處缺乏皮下組織,故發生癤腫時,疼痛較為劇烈。
固有鼻腔為鼻腔的主要部分,臨床上常簡稱為鼻腔,由骨性鼻腔被覆以粘膜構成。在其外側壁上可見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以及各鼻甲下方分別形成的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鼻腔的內側壁為鼻中隔,由骨性鼻中隔和鼻中隔軟骨覆以粘膜而構成。
固有鼻腔的粘膜可分為嗅部和呼吸部。嗅部位於上鼻甲和與上鼻甲相對的鼻中隔部分。粘膜內含嗅細胞,能感受嗅覺刺激;呼吸部為嗅部以外的部分,含有豐富的血管、粘液腺及纖毛,可調節吸入空氣的溫度和濕度;以及凈化其中的細菌和灰塵。
鼻旁竇鼻旁竇又稱副鼻竇,由骨性鼻旁竇襯以粘膜而成,共有4對,都開口於鼻腔。其中上頜竇、額竇和篩竇的前、中小房開口於中鼻道;篩竇後小房開口於上鼻道;蝶竇開口於上鼻甲的後上方。由於鼻旁竇粘膜與鼻腔粘膜相連續,故鼻腔發炎時,可蔓延至鼻旁竇引發鼻旁竇炎。上頜竇的開口高於竇底,所以上頜竇炎症化膿時,常引流不暢致竇內積膿。鼻旁竇可調節吸入空氣的溫、濕度,並對發音起共鳴的作用。
人體解剖名稱。與解剖學同名器官相同。為五官之一。又名明堂、天牝、玄門、元門、神廬。鼻隆起於面部中央,上端連額外名頞,前下端隆起之頂部名鼻準,頞至鼻準部分名鼻柱,前下兩孔名鼻孔,孔內有鼻毛,鼻孔深處名鼻隧。《素問·金匱真言論》:「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靈樞·脈度》:「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