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是啟功先生的書法真跡嗎
九成 是 贗品
啟功先生 的 「捺」筆 一般不出鋒,出鋒 也不是 很銳利。
看看他的字:
看一下 「夫」、「天」的 捺筆, 出鋒過銳。而且 這兩個字的 捺 筆 顯得僵硬、不圓潤。
同時, 字的結構 也不太准:
「古」的 橫 感覺有點 右邊稍低;「乃」 的 右上邊 不太准確; 「樂」的 右上邊 也不準。
再有, 落款的 啟功 二字 也不太對,運筆猶豫遲疑。 「功」最後的一筆 「撇」太肉,沒有 力度。
B. 啟功行書書法欣賞
啟功是中國現當代著名的書法家、畫家、國學大師,書畫鑒定家,他精於古文,善作詩詞,著述豐富,尤其在書法方面有重大的貢獻。啟功行書書法你見過嗎?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啟功行書書法欣賞,希望你們喜歡。
啟功行書書法欣賞
啟功行書書法欣賞圖片5
如何辨別啟功書法的真假
當代名氣最大,贗品最多的書法家,非啟功先生莫屬了。啟功先生不但取得了卓著的國學和書畫藝術成就,而且樹立了文化學人的道德典範。他典雅俊秀的書法,雅俗共賞,譽滿海內外,深得大家喜愛。喜愛歸喜愛,可真正敢下手購買啟功先生書法作品的膽子卻越來越小了,全是層出不窮的贗品使得大家有些葉公好龍了。
啟功書法——端莊精緻的皇家樓閣
啟功先生的書法,總體風格上是屬於崇尚唯美主義的“理性派”書風,著眼於書法的造型與結構,偏重於靜態的建築性的美。這也就是講,他的書法是屬於寫得好看與漂亮一類的,這一點我相信是絕大數人看到他的書法後的最直觀感受。
那麼古代的書法家怎麼總結這種書風的規律呢?虞世南說:“收視反聽,絕慮凝神,心正氣和”。講的就是啟功先生這種唯美的書法在進行創作時,心是非常清靜的,頭腦是非常清醒的,表情是非常認真的,絕不像我們今天的有些所謂的書法家那樣張牙舞爪,故弄玄虛地醞釀感情。歐陽詢講:“點畫調勻,上下均平”。是指一幅書法作品完成後,我們看上去造型與結構是非常勻稱的,各個筆畫之間的搭配與組合是非常美觀的。
我國古代宮殿建築,其平面嚴謹對稱,主次分明,結構精嚴,布局嚴整。我們說啟功先生的書法有靜態的建築性的美,怎麼講?說是像故宮,不知道對不對,但起碼像端莊精緻的皇家樓閣吧。
與理性派書風相對應的是明代書法家王鐸那種感性派“抒情書風”,跌宕起伏,搖曳動盪。我們講王鐸書法的韻律感極強,也就是說王鐸的書法講究氣勢,有著動態的音樂性的美,有著高低起伏的變化。這跟當今有些人狂野的鬼畫符型的書法在本質上也是不同的。
“先摹趙董後歐陽,晚愛誠懸竟體芳。偶作擘窠釘壁看,旁人多說似成王”。啟功先生的這首詩道出了他早年學習書法的方向和取法的途徑。他學習的歐陽詢、趙孟頫、董其昌、柳公權等人的書法也是基本屬於唯美派,只不過董其昌的書法又多了道家放逸的一面,這也是他比趙孟頫高明的一點。
非常理性的人在寫書法時,是用法度,是用他的書法造型規律來控制線條運行的。心境喜怒哀樂的不同與變化只會影響書法作品質量的高低,而不會通過線條表達出來。也就是只求點畫的優美,不求情緒上的起伏變化。啟功先生分別在上午、下午和晚上寫的三件書法,我們從中是無法看出他這一天心情好壞變化的。
這種唯美的理性的書風,難免會排除藝術作品中的跌宕變化。正如董其昌批評趙孟頫“太熟”,因為太熟,只剩下手腕的靈敏,而缺乏心靈的參與了。所以我們會發現,啟功先生同時期書寫內容相同的書法作品,其間的變化是非常小的。如圖(1)中國嘉德2009年春季第1006號拍品,圖(2)《啟功先生贈友人書畫集》第37號作品,書寫時間同為1980年1月,兩件作品字的結體,整體的章法幾乎同出一轍。但二者都是真跡,不存在蛋與雞的關系。
啟功先生在同一天中寫的同樣尺寸、同樣內容的書法作品,很多件放在一起,應該像拷貝出來幾乎一摸一樣的。但這可跟當前有些書畫家把一張畫,一幅字練熟了,然後作為稿子再復制上幾十張上百張(每張都有90%以上的雷同)拿去賣錢是兩碼事。他們是在用印鈔票的速度去賺錢,啟功先生則是為了省下更多時間去做學問。
但這種作品中的過度雷同也為作偽者大行其道地進行臨摹仿作提供了方便,提供了賣出贗品的合理理由。你有一張啟功先生的書法作品,我也有一張跟你一樣的,這很正常,難道不可以嗎?誰能說跟你那張相同的就是假的?
啟功的筆法——翩翩太極
筆法,簡單地講就是用筆的方法。用專業點的語言講,筆法是筆鋒的運動形式,也是指筆毫錐體在書寫時所進行的各種運動。
啟功先生在《書法概論》中談到用筆時曾說“用筆無疑是指每個筆劃的寫法,即毛筆在紙上活動所表現出的效果。當然筆毛不聚攏,或行筆時毛筆不順,寫出的效果當然不會好。或寫出的筆劃,一邊光滑,一邊破爛,這筆是把筆頭卧在紙上橫擦而出的。筆劃兩面光滑,是寫字最起碼的條件。要使筆劃兩面光滑,就必須筆頭正,筆毛順。從前人說的‘中鋒’,並不神秘,只是筆頭正,筆毛順而已。”
啟功先生書法的這種中鋒運筆,每個點畫在行進推移的過程中,是順著筆頭平行運行的,運行時的痕跡,也就是線條的特徵是什麼呢?假設這個筆的筆毫只有三根,這三根筆毫運行的中間過程在紙上留下的痕跡,就是平行的三條線,沒有任何的交叉,只是在結尾的時候,隨著收筆動作取向的不同交叉粘連在一起。這種運行的軌跡在枯筆或飛白的時候,表現得尤為清晰。
啟功先生這里談到的“ 筆頭正,筆毛順“的”中鋒”,也正是他本人一直沿用的中鋒用筆又有哪些他自己的習慣與特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