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泰和鐵鍾動態圖片
擴展閱讀
犀牛圖片大全 2025-01-21 00:50:22
宏景軟體公司圖片 2025-01-21 00:50:12
輕卡汽車圖片報價大全 2025-01-21 00:48:29

泰和鐵鍾動態圖片

發布時間: 2024-01-26 06:47:54

⑴ 蘭州有什麼獨特的風光

蘭州中山橋

蘭州中山橋位於濱河路中段北側,是蘭州歷史悠久的古橋,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中山鐵橋的前身始於明洪武5年(1372年),宋國公馮勝在蘭州城西七里處建的浮橋;至明洪武9年(1376年),衛國公鄧愈移浮橋至西10里處,稱「鎮遠橋」;明洪武18年(1385年),蘭州衛指揮楊廉將浮橋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遺存重10噸,長5.8米的鑄鐵橋柱「將軍柱」三根。清光緒33年(1907年),清政府在蘭州道彭英甲建議和甘肅總督升允的贊助下,動用國庫白銀30.669萬兩,由德商泰來洋行喀佑斯承建。

白塔山

白塔山位於蘭州市黃河北岸,因山頭有一元代白塔而得名。白塔山山勢巍峨起伏,蟠結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勢。白塔原為紀念去蒙古謁見成吉思汗而在蘭州病故的一西藏薩迦派喇嘛而建。現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間(1450-1456年),鎮守甘肅內監劉永成重建。清康熙54年(1715年),巡撫綽奇補舊增新,擴大寺址,起名慈恩寺。白塔七級八面,高約17米,下築園基,上著綠頂,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鐵馬鈴。塔外通塗白漿,如白玉砌成。白塔山1958年辟為公園,總建築面積8000多平方米,分為三台建築群,依山而築,飛檐紅柱,參差有致,各建築以亭榭迴廊相連,四通八達。山上原有象皮鼓、青銅鍾、紫荊樹,古稱"鎮山三寶",現紫荊樹已枯死。白塔山經過多年綠化,樹高林密,曲徑通幽。公園內獨特的"黃河奇石館"和裕固族接待帳房為別處少見,獨具風格。山下為中山橋,使二者已連為一體,成為蘭州旅遊的必游之地。

五泉山

五泉山公園位於蘭州市城區南部,皋蘭山北麓山腳下。這里綠樹成蔭,山泉潺潺,古廟眾多,環境幽雅,因山上有甘露、掬月、摸子、惠、蒙五眼泉水而得名,早在2000多年前就已成為隴上名勝。公園佔地10,500平方米,擁有崇慶寺、千佛閣、嘛呢寺、地藏寺、三教寺、半月亭、劍橋、中山堂等十餘處古建築。崇慶寺內至今保存一口泰和鐵鍾,此鍾鑄於金泰和二年(1202年),高三米,直徑二米,重達萬斤。金剛殿內完好地保存一尊鑄於明洪武元年(1368年)的銅接引佛和蓮花基座。佛像高5.3米,圍寬2.7米,重2萬余斤,面露笑容,神態自然,為銅像之精品。每年農歷四月初八日,這里舉辦廟會,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紛紜踏來,人海如雲。五泉西側辟有動物園,有各類動物上百種。五泉山公園內還有各種兒童游樂設施,每年還舉辦各式燈會、花卉展覽活動。從市內乘坐8路公共汽車,可直抵公園門口。

興隆山

興隆山位於蘭州市榆中縣城西南五公里處,距蘭州市60公里。古因"常有白雲浩渺無際"而取名"棲雲山"。早在西周時已成為道人鑿洞修行之地,清康熙年間取復興之意,改名"興隆山"。本世紀五十年代,全山亭台樓閣以及廟宇就達70多處,景點24處,成為佛、道勝地。興隆山為距蘭州市最近的國家級自然森林保護區。主峰由東西二峰組成,東峰"興隆"海拔2400米,西峰"棲雲"海拔2500米,二峰間為興隆峽,有雲龍橋橫空飛架峽谷。現棲雲峰有混元閣、朝雲觀、雷祖殿等殿閣;興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淚亭等景點。史載,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攻打西夏時,病逝於興隆山,其衣冠和兵器用物安放於此。1939年,成吉思汗的靈柩運至興隆山,密藏於大佛殿內;1949年8月才遷往青海塔爾寺;1954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陵寢室。興隆山因這段歷史而更加著名。

黃河水車

水車是利用河水的流動力,推動帶有水斗的輪子,將水從低處提升到高處,用來灌溉農田的一種機械。早在東漢的時候,有個叫畢嵐的發明了水車,當時稱「翻車」,三國時馬鈞加以改進成了有效的斗水機械,宋朝得以普及,元代的王禎的《農書》細致的描述了水車提水的情景:「水激輪轉,眾筒蔸水,一次傾入天地(木槽)以灌田稻,日夜不息,絕勝人力。」蘭州水車,是由明代蘭州段家灘人段續所創,段續是明嘉靖二年的進士,他在雲南作官期間,對當地水車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派人繪成圖樣,保存在身邊,晚年回歸故里,致力於水車仿製,經過多次反復獲得成功,開始架設在現今黃河橋東側以灌溉附近的六百畝菜畦果園。「水車園」這個地名由此而來。

白雲觀 白雲觀位於濱河中路南側,東鄰中山橋。白雲觀也叫呂祖廟,系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7年)由陝甘總督瑚松鵝捐俸修建,供祀呂洞賓,為古時蘭州三觀之一。山門額雕有「升雲得路」四字,門媚懸鄧寶珊所題「白雲觀」木匾。觀內有東西望河樓、戲樓以及前。中、後院等一組三進的建築群,兩側為雲水堂、鍾鼓樓、道院等。後殿有花園八仙閣、瀟灑軒、鶴鹿亭、來仙亭、聚仙亭、群仙樓等建築,古香古色,道教風格濃郁。殿內還有新塑的王皇大帝和呂洞賓像。

金天觀 現為蘭州市工人文化宮。

金天觀位於七里河區西津路東段,建於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因觀內供有雷祖神像,又名「雷壇」,是早年道教在蘭州傳經的聖地。昔日金天觀殿閣崇巍,迴廊幽曲,松柏槐榆錯雜遍布。中為雷壇,東為壇祠,西為吾祠,西北角有一花園,每年農歷八月初八日為雷壇廟會。

白衣寺塔
白衣寺塔位於慶陽路東段街北的居民區中,因塔建在白衣寺中而得名。

白衣寺內原繪有白衣大士像,尊奉白衣菩薩,寺初建於明崇崇禎年(公元1631年),後經多次戰亂,只有寺塔保存到今天。白衣寺塔為實心磚塔,高約30米。塔基呈錯牙式方形,長、寬各7米,高 2.8米,四面鐫刻花卉圖案。塔身下部呈覆缽狀,高約8米,最大處直徑為6米。正南與塔基連接處開一佛龕,原龕內供有三佛像。塔身上半部為八角形錐體,高18.5米,共做密檐12層,層數為偶數,在國內罕見。每層每面各開佛龕1個,內各塑佛像1 尊,共計96尊;每層每角懸掛風鈴1個,共計96個,塔剎高約1米,形若寶瓶,以外鍍銅的金屬做成。

西關清真寺 西關清真寺位於城關區解放門廣場東側,創建於明萬曆年間,清康熙、雍正年間曾兩次重修。 1990年在原址重修了具有阿拉伯伊斯蘭風格的圓頂建築,氣勢雄渾,庄嚴肅穆,為全國最壯觀的清真寺之一。該寺先後培養了一大批伊斯蘭經學學者。近年有一百多名國外穆斯林來此禮拜、參觀。西關清真寺北側不遠處,在中山路西側,有橋門清真寺,規模宏大,為當地穆斯林群眾的集中禮拜活動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