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各種長城的動態圖片
擴展閱讀
醫學愛心圖片素材 2024-10-01 04:51:48
嘴唇上火裂口圖片卡通 2024-10-01 04:27:39
蘆花盪圖片素材 2024-10-01 04:07:15

各種長城的動態圖片

發布時間: 2024-01-19 11:48:31

❶ 要一張萬里長城圖片

萬里長城圖片 ------中國渤海之山海關到桐團甘肅省之嘉峪關 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好多年前,中國的長城便已被稱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它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一中國之後建成萬里長城。後經歷代王朝陸續修築,漢、明兩代修築的規模更大得驚人,現存的長城為明朝所修築由渤海之山海關伸展到甘肅省之嘉峪關,長城平均高度為7.8米,平均底部闊6.5米,而頂部為5.8米。它每隔100米便設一座長方形石台作為瞭望之用。 萬里長城的作用: 由於北方游牧民族擅長於騎射,於馬上作戰能收於自如,在開闊的地方上縱橫馳騁,勢不可擋,但攻堅步兵非其所長,故以堅固高聳城牆阻擋,能迫之舍長就短。當我國受外敵入侵,兵士便燃狼煙報警,數小時內便可將朋襲消息傳到千里之外,使防區和中央朝廷能掌握軍情,進行進一步行動。 萬里長城的材質: 建造長城的材質主要為土、木、石、瓦件等,而歷代皇帝都以」因地形,用險制塞」作築城原則,利用地勢,如在兩山之間的狹口、河谷會合轉折處、平川往來必經之處等,這么一來就能控制險要,又能節省人力材料。 萬里長城的歷史: 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建立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國家,後來為防禦北方的匈奴侵擾,便派蒙恬領三十萬大軍收回黃河河套地區,繼而開始大規模的修建長城工程,把原來秦、燕、趙三個諸侯國的長城加以連貫修茸,連成西起甘肅,東至臨局喚橘洮,約五千餘里的長城。而秦以後的一 些朝代對長城也曾加以修建。 漢朝 到後來漢朝,武帝因見匈奴強盛起來,便多次派青、霍去病遣大軍北伐,將之趕到大漠以北,又對黃河流域的秦長城修葺,向西延長數千里,直達西疆境內。 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鏈物,南北分裂,北方混亂之極,而北胡於中原建立政權後,為防其他外族,也會修築長城,如北魏為防柔然、契丹等族,曾新增兩道長城,而北周宇文鮮卑統一北方後,也曾修補長城。 隋朝 隋文帝時為防禦北方的東突厥,曾修築靈武至朔方的長城。隋煬帝時亦曾發丁百餘萬修築自榆林至紫河的長城。 唐朝 唐朝因其時局勢穩定,盛世大平,所以沒怎麼修長城。 宋朝 宋朝因重文輕武,最後都被外族進入中原,政權則到南方,據長江天險,長城失去防衛意義。 金朝 到了金朝,因蒙古在大漠的掘起,便開始大力修築長城,這樣對長城大規模的修築才重新展開。 明朝 當時,退到漠北草原的蒙古又再次南下侵擾,明室多次派兵征討,迫他們退回大漠,並接受明朝的冊封,萁後,明朝立刻大規模建築長城,增建煙墎、城堡,並將部分土垣改為堅固的石牆,修築重點主要在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邊城牆和山海關至居庸關的邊隘。後來土木之變後,匈奴諸部又興兵再犯,明朝便再一次修築長城。明長城是中國費時最久(約200年)、工程最大、防禦系統最完整和結構最完善的長城,它橫跨八省,綿延一萬二千餘里,至今仍有很多保存下來。 圖片參考:.wrs.yahoo/_ylt=A3xsaCQXKMJIvsgAuy2.ygt./SIG=129g1575q/EXP=1220770199/**%3Astatic.flickr/134/402705236_7b0d8b898a
webhosting.hp.infoseek.co.jp/pic/ 長城的修築可上溯到公元前七世紀。 當時割據一方的諸侯國為了互相防禦敵國的入侵, 便在自己的領土上築起城牆,長度多為數十里至百里不等, 因國而定,亦因城牆呈長形,故人稱長城。 而最早築起城牆的諸侯國為楚國,而後來各諸侯國都相繼效法,築起長城,而秦、燕、趙等與北方匈奴等游牧民族相鄰的諸侯國, 常受其侵擾,財物人命都慘受災害,故他們都築起了規模很大的城嬙,而這些恰好就成了秦始皇起長城的基礎。
請填寫 : .search.yahoo/search/images?view=detailed&p=%E8%90%AC%E9%87%8C%E9%95%B7%E5%9F%8E&b=1&pstart=1&curr_index=4&imgsz=&imgc=&ei=UTF-8
chiculture//frame?id=/sweb1203 一定好
參考: 自己找

❷ 長城的特點、位置、樣子、歷史

中國北方在中國北方,東起河北省渤海灣的山海關,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
長城(The 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其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2)各種長城的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以北京地區為核心修築長城的歷史,可以從西周初期分封到北京地區的燕國開始說起。商朝滅亡後,西周的宗室召公奭的兒子克被分封到當時遙遠寒冷的北京小平原,建立了燕國,作為周朝北方的屏藩,抵禦東北方向商朝同姓國孤竹國和山戎部落的進攻。
不過,因為地處偏遠,直到春秋時代,有關燕國的歷史記載並不多。這一時期的燕國為了防禦,是否曾在燕山修築過烽燧或是邊牆,現在還不清楚。
到戰國初期,燕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較強的國家,位列七雄之一。燕昭王時,燕國達到了鼎盛時代,這一時期,燕國征發百姓修築了燕北長城。
燕北長城西起造陽,一種說法就是今天河北省張家口市北部,向東經過今河北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交界一帶,延伸到了襄平,即今遼寧遼陽,再向東一直跨過鴨綠江,到達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清川江畔。這道長城遠在燕山山脈的外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北京的長城從哪裡
查看全部3個回答
長痘痘的位置代表什麼 老起痘痘咋回事-免費咨詢。
「軍大皮膚醫院」祛痘掛什麼科? 摸什麼能祛痘? 光子祛痘怎麼樣?中醫祛痘好嗎?痘痘老長好不了,治療方法選對了嗎?
包頭軍大皮膚病醫院..廣告 
包頭華羙祛痘-在線咨詢-

長痘痘的位置圖解?包頭華羙整形美容醫院:堅持打造品質醫美,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鑄就內蒙古實力品牌!
包頭華美醫療美容醫..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國產suv汽車長安UNI-T預售價11.59萬元-13.59萬元
全新設計,搭載藍鯨NE動力,UNILife交互系統,L3級自動駕駛,讓它成為更懂你的夥伴
572020-05-24
長城的地理位置?
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甘肅嘉峪關,東至山海關。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的總長度為8849.842公里。長城修建橫跨春秋至明時期。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延慶,是明長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登上這里的長城,居高臨下,盡覽崇山峻嶺的壯麗景色。迄今為止,已有包括奧巴馬、尼克松、撒切爾夫人在內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覽,八達嶺景區以其宏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於世。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在明長城中,獨具代表性。 慕田峪長城慕田峪長城位於懷柔區境內,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西接居庸關長城,東連古北口,開放的2250米長城段其特點是長城兩邊均有垛口,特別是正關台三座敵樓並矗,著名的長城景觀箭扣、牛角邊、鷹飛倒仰等位於慕田峪長城西端,是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慕田峪長城山巒疊嶂,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慕田峪長城設有國內一流的登城纜車、開發了中華夢石城、施必得滑道等項目,形成了長城文化、石文化和體育健身娛樂有機結合。英國前首相梅傑,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等多位外國首腦到慕田峪游覽。1992年被評為北京旅遊世界之最。 2002年被評為 4A 級風景區。慕田峪由於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慕田峪關自古以來就是拱衛北京的軍事要沖,此段長城西接北京昌平縣的居庸關,東連北京密雲縣的古北口,為明代所修築,為京師北門黃花鎮的東段,自古被稱為拱衛京師、皇陵的北方屏障,的重要關口之一。被稱為「危嶺雄關」。 司馬台長城獨具「險、密、奇、巧、全」五大特點的司馬台長城,位於北京市密雲縣東北部的古北口鎮境內,距北京120公里。它東起望京樓,西至後川口,全長5.4公里,敵樓35座,整段長城構思精巧,設計奇特,結構新穎,造型各異,堪稱萬里長城的精華。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贊譽道:中國長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馬台長城又堪稱中國長城之最。司馬台長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築遺址。 古北口長城抗戰 老照片(11張)古北口長城是中國 長城史上最完整的長城體系。由北齊長城和明長城共同組成,包括卧虎山、蟠龍山、金山嶺和司馬台4個城段。古北口是山海關、居庸關兩關之間的長城要塞,為遼東平原和內蒙古通往中原地區的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在遼、金、元、明、清這五朝,大大小小爭奪古北口的戰役從未停止過,因此長城的作用突顯得尤為重要。 箭扣長城位於京郊懷柔縣西北八道河鄉境內,距懷柔縣城約30公里,山勢非常富於 箭扣長城 變化,險峰斷崖之上的長城也顯得更加雄奇險要。箭扣長城因整段長城蜿蜒呈W 狀,形如滿弓扣箭而得名。箭扣長城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著名的險段之一,是近年來各種長城畫冊中上鏡率最高的一段,向來是長城攝影的熱點。箭扣長城是北京一段最險峻、雄奇的長城,自然風化嚴重,沒有任何人工修飾,自牛犄角邊、南大樓、鬼門關、箭扣梁、東西縮脖樓、東西油簍頂、將軍守關、天梯、鷹飛倒仰、九眼樓、北京結到望京樓綿延20多公里,充分展現了長城的驚、險、奇、特、絕,能領略到原汁原味的古老的長城景觀。 金山嶺長城位於距市區140公里密雲縣與河北灤平縣交界的燕山山脈中。西起龍峪口,東止望京樓,全線10.5公里。沿線有建築各異的敵摟67座,烽火台2座,大小關隘5處,這里長城上敵樓密集,一般50-100米一座,牆體以巨石為基,高5-8米,並設有攔馬牆、垛牆和障牆,形式多樣,各具特色。被譽為"萬里長城,金山獨秀"。 山海關長城萬里長城的入海處。現屬山海關境內的長城全長26公里,主要包括:老龍頭長城、南翼長城關城長城、北翼長城、角山長城、三道關長城及九門口長城等地段。老龍頭長城是 金山嶺長城雪景 長城入海的端頭部分,有「中華之魂」的盛譽。山海關城由關城、東羅城、西羅城、南翼城、北翼城、威遠城和寧海城七大城堡構成,四周有長4769米、高11.6米、厚10餘米的城牆,牆體高大堅實,氣勢宏偉。在東、西、南、北建有四個城門,城東南隅、東北隅建有角樓,城中間建有雄偉的鍾鼓樓。整個衛城建築規模宏偉,防禦工程堅固。山海關是明代創建「衛所兵制」的產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對山海關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嘉峪關長城明長城西端起點,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關,河西第一隘口,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關由內城、外城和城壕組成的完整防禦體系。現在看到的城關以內城為主,黃土夯築而成,外包城磚,堅固雄偉。城關兩端的城牆橫穿戈壁,可以體會到大漠孤城的蒼涼。 在嘉峪關市西南隅, 因建於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朝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 建於1372年。關城平面呈梯形, 面積33500餘平方米, 城牆總長733米, 高11.7米。城樓東、西對稱, 面闊三間, 周圍有廊, 三層歇山頂高17米, 氣勢雄偉。關城四隅有角樓, 高兩層, 形如碉堡。登關樓遠望, 寨外風光盡收眼底。 虎山長城位於遼寧丹東市城東十五公里的鴨綠江畔虎山景區,虎山主峰高146.3m。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環顧四周,朝鮮的義州、中國的馬市沙洲和連接丹東與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清晰可見虎山長城。 九門口長城位於遼寧省綏中縣李家鄉新檯子村,距山海關15公里,全長1704米。其南端起於危峰絕壁間,與自山海關方向而來的長城相接。自此,長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當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寬達百米的九江河上,築起規模巨大的過河城橋,以此向北逶迤於群山之間。「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們對九門口長城的形象描述。 大同長城大同為明代九邊重鎮之一,戰略地位重要。大同長城建於嘉靖年間,由宣大總督翁萬達創修。大同鎮長城東起天鎮縣鎮口台,西至丫角山(今內蒙古清水河子),全長335公里。據《三雲籌俎考·大同總鎮圖說》統計,大同鎮先後修大邊、二邊516.3里;城堡72座(城20,堡52);邊城776個;火路墩833個。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境門長城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市區,長城中唯一一座以門命名的關口。長城四大關口之一。大境門長城修築於明成化年間,坐落在高聳入雲的東、西太平山間,據長城之要隘,扼邊關之鎖鑰。大境門門牆高12米,底長13米,寬9米。西側有明萬曆年間開鑿的西境門(小境門)。景區有西太平山長城公園,來遠堡,小境門,關帝廟,二郎廟,山神廟,等眾多明清歷史遺跡。為「萬里長城長城第一門」。 唐長城牡丹江邊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國務院正式把中國長城遺址牡丹江邊牆三段列入中國長城資源調查項目的一部分,這就意味著有著「唐長城」之稱的牡丹江邊牆,這也是牡丹江市乃至黑龍江省第一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的項目。 牡丹江邊牆是渤海時期為防禦北方黑水靺鞨而修築的一條防禦體系,是和中國長城具有同等性質的軍事防禦工程。目前經過調查發現的牡丹江邊牆長約100公里,由三段構成。牡丹江邊牆一段長50公里,位於三道關一線,東起江西村西溝北山主峰,蜿蜒起伏向西北伸展,終止於西大砬子北坡。牡丹江邊牆二段長30公里,位於寧安江東段,起自寧安鎮牡丹江向北轉彎處右岸,向老虎洞溝轉向東南繼續發展,調查終止於寧安良種場東側。牡丹江邊牆三段長20公里,位於鏡泊湖,起自城牆砬子對岸湖邊,越過湖邊山,穿過201國道,在江山嬌林場東南側山上向東南發展。 據悉,牡丹江邊牆於2006年被批准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2008年開始,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已開始組織文物保護專業隊伍對牡丹江邊牆三段進行更深入調查,從而進一步了解牡丹江邊牆具體長度等概況。 齊長城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而又保存段落或遺跡較多的古長城,原長度1000多里,是國之瑰寶。 關於齊長城,最早的是公元前555年(靈公二十七年),《左傳》上記載:「晉侯伐齊,……齊侯御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這是齊國在平陰修築的一道防禦工事,防門後來一直是齊長城的一道重要關口。 齊長城《史記·楚世家·正義》引《齊記》記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餘里,以備楚。」修建的記錄更清楚了。大概是從春秋戰國開始,到齊威王和稍後建築完成的。齊長城是西起濟南長青區,東至青島市環島經濟開發區,橫穿山東半島。 春秋戰國時期修築的齊長城和楚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最古老的長城。其中的千里齊長城距今已2500多年。齊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時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千萬米以上。我們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嘉峪關,東到中國東北遼寧省的鴨綠江邊,長635萬米。它象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
33 瀏覽6992019-11-03
長城的地理位置
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甘肅嘉峪關,東至山海關。從東向西行經10個省區市。長城的總長度為8849.842公里。長城修建橫跨春秋至明時期。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延慶,是明長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居庸關的前哨,海拔高度1015米,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登上這里的長城,居高臨下,盡覽崇山峻嶺的壯麗景色。迄今為止,已有包括奧巴馬、尼克松、撒切爾夫人在內的三百多位知名人士到此游覽,八達嶺景區以其宏偉的景觀、完善的設施和深厚的文化歷史內涵而著稱於世。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萬里長城的精華,在明長城中,獨具代表性。 慕田峪長城慕田峪長城位於懷柔區境內,是北京新十六景之一。西接居庸關長城,東連古北口,開放的2250米長城段其特點是長城兩邊均有垛口,特別是正關台三座敵樓並矗,著名的長城景觀箭扣、牛角邊、鷹飛倒仰等位於慕田峪長城西端,是萬里長城的精華所在。慕田峪長城山巒疊嶂,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慕田峪長城設有國內一流的登城纜車、開發了中華夢石城、施必得滑道等項目,形成了長城文化、石文化和體育健身娛樂有機結合。英國前首相梅傑,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等多位外國首腦到慕田峪游覽。1992年被評為北京旅遊世界之最。 2002年被評為 4A 級風景區。慕田峪由於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慕田峪關自古以來就是拱衛北京的軍事要沖,此段長城西接北京昌平縣的居庸關,東連北京密雲縣的古北口,為明代所修築,為京師北門黃花鎮的東段,自古被稱為拱衛京師、皇陵的北方屏障,的重要關口之一。被稱為「危嶺雄關」。 司馬台長城獨具「險、密、奇、巧、全」五大特點的司馬台長城,位於北京市密雲縣東北部的古北口鎮境內,距北京120公里。它東起望京樓,西至後川口,全長5.4公里,敵樓35座,整段長城構思精巧,設計奇特,結構新穎,造型各異,堪稱萬里長城的精華。著名長城專家羅哲文教授贊譽道:中國長城是世界之最,而司馬台長城又堪稱中國長城之最。司馬台長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唯一保留明代原貌的古建築遺址。 古北口長城抗戰 老照片(11張)古北口長城是中國 長城史上最完整的長城體系。由北齊長城和明長城共同組成,包括卧虎山、蟠龍山、金山嶺和司馬台4個城段。古北口是山海關、居庸關兩關之間的長城要塞,為遼東平原和內蒙古通往中原地區的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在遼、金、元、明、清這五朝,大大小小爭奪古北口的戰役從未停止過,因此長城的作用突顯得尤為重要。 箭扣長城位於京郊懷柔縣西北八道河鄉境內,距懷柔縣城約30公里,山勢非常富於 箭扣長城 變化,險峰斷崖之上的長城也顯得更加雄奇險要。箭扣長城因整段長城蜿蜒呈W 狀,形如滿弓扣箭而得名。箭扣長城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著名的險段之一,是近年來各種長城畫冊中上鏡率最高的一段,向來是長城攝影的熱點。箭扣長城是北京一段最險峻、雄奇的長城,自然風化嚴重,沒有任何人工修飾,自牛犄角邊、南大樓、鬼門關、箭扣梁、東西縮脖樓、東西油簍頂、將軍守關、天梯、鷹飛倒仰、九眼樓、北京結到望京樓綿延20多公里,充分展現了長城的驚、險、奇、特、絕,能領略到原汁原味的古老的長城景觀。 金山嶺長城位於距市區140公里密雲縣與河北灤平縣交界的燕山山脈中。西起龍峪口,東止望京樓,全線10.5公里。沿線有建築各異的敵摟67座,烽火台2座,大小關隘5處,這里長城上敵樓密集,一般50-100米一座,牆體以巨石為基,高5-8米,並設有攔馬牆、垛牆和障牆,形式多樣,各具特色。被譽為"萬里長城,金山獨秀"。 山海關長城萬里長城的入海處。現屬山海關境內的長城全長26公里,主要包括:老龍頭長城、南翼長城關城長城、北翼長城、角山長城、三道關長城及九門口長城等地段。老龍頭長城是 金山嶺長城雪景 長城入海的端頭部分,有「中華之魂」的盛譽。山海關城由關城、東羅城、西羅城、南翼城、北翼城、威遠城和寧海城七大城堡構成,四周有長4769米、高11.6米、厚10餘米的城牆,牆體高大堅實,氣勢宏偉。在東、西、南、北建有四個城門,城東南隅、東北隅建有角樓,城中間建有雄偉的鍾鼓樓。整個衛城建築規模宏偉,防禦工程堅固。山海關是明代創建「衛所兵制」的產物,明代的「屯田制」和改革政策又對山海關的鞏固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嘉峪關長城明長城西端起點,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年),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關,河西第一隘口,也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城關由內城、外城和城壕組成的完整防禦體系。現在看到的城關以內城為主,黃土夯築而成,外包城磚,堅固雄偉。城關兩端的城牆橫穿戈壁,可以體會到大漠孤城的蒼涼。 在嘉峪關市西南隅, 因建於嘉峪山麓而得名,是明朝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 建於1372年。關城平面呈梯形, 面積33500餘平方米, 城牆總長733米, 高11.7米。城樓東、西對稱, 面闊三間, 周圍有廊, 三層歇山頂高17米, 氣勢雄偉。關城四隅有角樓, 高兩層, 形如碉堡。登關樓遠望, 寨外風光盡收眼底。 虎山長城位於遼寧丹東市城東十五公里的鴨綠江畔虎山景區,虎山主峰高146.3m。峰頂是萬里長城的第一個烽火台。站在烽火台上環顧四周,朝鮮的義州、中國的馬市沙洲和連接丹東與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清晰可見虎山長城。 九門口長城位於遼寧省綏中縣李家鄉新檯子村,距山海關15公里,全長1704米。其南端起於危峰絕壁間,與自山海關方向而來的長城相接。自此,長城沿山脊向北一直延伸到當地的九江河南岸,在寬達百米的九江河上,築起規模巨大的過河城橋,以此向北逶迤於群山之間。「城在水上走,水在城中流。」便是人們對九門口長城的形象描述。 大同長城大同為明代九邊重鎮之一,戰略地位重要。大同長城建於嘉靖年間,由宣大總督翁萬達創修。大同鎮長城東起天鎮縣鎮口台,西至丫角山(今內蒙古清水河子),全長335公里。據《三雲籌俎考·大同總鎮圖說》統計,大同鎮先後修大邊、二邊516.3里;城堡72座(城20,堡52);邊城776個;火路墩833個。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境門長城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市區,長城中唯一一座以門命名的關口。長城四大關口之一。大境門長城修築於明成化年間,坐落在高聳入雲的東、西太平山間,據長城之要隘,扼邊關之鎖鑰。大境門門牆高12米,底長13米,寬9米。西側有明萬曆年間開鑿的西境門(小境門)。景區有西太平山長城公園,來遠堡,小境門,關帝廟,二郎廟,山神廟,等眾多明清歷史遺跡。為「萬里長城長城第一門」。 唐長城牡丹江邊牆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國務院正式把中國長城遺址牡丹江邊牆三段列入中國長城資源調查項目的一部分,這就意味著有著「唐長城」之稱的牡丹江邊牆,這也是牡丹江市乃至黑龍江省第一個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的項目。 牡丹江邊牆是渤海時期為防禦北方黑水靺鞨而修築的一條防禦體系,是和中國長城具有同等性質的軍事防禦工程。目前經過調查發現的牡丹江邊牆長約100公里,由三段構成。牡丹江邊牆一段長50公里,位於三道關一線,東起江西村西溝北山主峰,蜿蜒起伏向西北伸展,終止於西大砬子北坡。牡丹江邊牆二段長30公里,位於寧安江東段,起自寧安鎮牡丹江向北轉彎處右岸,向老虎洞溝轉向東南繼續發展,調查終止於寧安良種場東側。牡丹江邊牆三段長20公里,位於鏡泊湖,起自城牆砬子對岸湖邊,越過湖邊山,穿過201國道,在江山嬌林場東南側山上向東南發展。 據悉,牡丹江邊牆於2006年被批准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2008年開始,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已開始組織文物保護專業隊伍對牡丹江邊牆三段進行更深入調查,從而進一步了解牡丹江邊牆具體長度等概況。 齊長城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而又保存段落或遺跡較多的古長城,原長度1000多里,是國之瑰寶。 關於齊長城,最早的是公元前555年(靈公二十七年),《左傳》上記載:「晉侯伐齊,……齊侯御諸平陰,塹防門而守之。」這是齊國在平陰修築的一道防禦工事,防門後來一直是齊長城的一道重要關口。 齊長城《史記·楚世家·正義》引《齊記》記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餘里,以備楚。」修建的記錄更清楚了。大概是從春秋戰國開始,到齊威王和稍後建築完成的。齊長城是西起濟南長青區,東至青島市環島經濟開發區,橫穿山東半島。 春秋戰國時期修築的齊長城和楚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最古老的長城。其中的千里齊長城距今已2500多年。齊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時達2000多年,總長度達5千萬米以上。我們今天所指的萬里長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長城,它西起中國西部甘肅省的嘉峪關,東到中國東北遼寧省的鴨綠江邊,長635萬米。它象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磅礴氣勢、宏偉規模和艱巨工程。長城是一座稀世珍寶,也是藝術非凡的文物古跡。它象徵著中華民族堅不可摧永存於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也是整個人類的驕傲。
315 瀏覽97042018-08-23
萬里長城的地理位置
長城東西南北交錯,綿延起伏於我們偉大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的沙漠,奔向蒼茫的大海。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現在我國新疆、 甘肅、 寧夏、 陝西、 內蒙古、 山西、河北、北京、 天津、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台的遺跡。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的長城就達3萬多里。
69 瀏覽1570
萬里長城的地理位置!!!
長城東西南北交錯,綿延起伏於我們偉大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它好像一條巨龍,翻越巍巍群山,穿過茫茫草原,跨過浩瀚的沙漠,奔向蒼茫的大海。根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大約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3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現在我國新疆、 甘肅、 寧夏、 陝西、 內蒙古、 山西、河北、北京、 天津、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河南、山東、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區都有古長城、烽火台的遺跡。其中僅內蒙古自治區的長城就達3萬多里。 長城位於中國的北部,它東起河北省渤海灣的山海關,西至內陸地區甘肅省的嘉峪關。橫貫河北、北京、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七個省、市、自治區,全長約6700公里,約13300仝里,在世上有「萬里長城」之譽
10 瀏覽66132020-05-17
地理位置
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地處祖國南疆,南臨北部灣,面向東南亞,毗鄰珠江三角洲和港澳地區,地理坐標為北緯 20°54′~ 26°24′,東經 104°26′~ 112°04′,北回歸線(北緯23°30′)橫穿自治區中部。廣西壯族自治區與廣東省、湖南省、貴州省、雲南省接壤,西南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相接,南面海岸線約長 1500 千米,是我國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邊優勢的少數民族自治區。

❸ 誰能給我一個在中國地圖上長城的全景圖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其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3)各種長城的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關於中國長城的歷史沿革

1、先秦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為了爭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防守需要在邊境上修築起長城。

最早建築的是公元前7世紀的「楚方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了「諸侯互防長城」,用以自衛。其中,秦、趙、燕三國和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鄰。

2、秦

為了維護和鞏固空前統一的大帝國安全,秦始皇陸續採取了一系列國防建設和邊防守備的重大戰略措施,其一就是大規模修建萬里長城。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取河南地,其後築起「西起臨洮(今甘肅山尼縣),東止遼東(今遼寧省),蜿蜒一萬余里」的長城。自秦始皇築長城之後,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3、漢代

漢武帝登基後,連續發動多次對匈奴的戰爭,將其驅逐至漠北,修復了蒙恬所築秦長城,又修建了外長城,築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鴨綠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千米的長城。此時戰國時期的秦、趙、燕長城才被放棄,其軍事防禦作用也隨之終結。

4、隋代

自開皇元年至大業四年的28年中,隋朝兩代統治者先後7次調發近200萬勞力,於北部和西北部邊境修築長城、增建城壘,在前代北魏和周、齊修築長城的基礎上,使東迄紫河,中經朔方、靈武之境,西至榆谷以東的長城、築壘,基本連成一線。

5、兩宋

宋長城西起山西省岢嵐縣青城山,東至荷葉坪山。岢嵐境內現存的38千米宋長城牆體全部由片石砌成,保存完好處高約4.2米,頂寬約1.6米,有些段落保留著30厘米左右的女牆,有的地段還有炮台遺跡。附近散落有大量宋朝瓷片,有的地段發現有炮台遺跡。

6、明代

明長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區修築的軍事防禦工程,亦稱邊牆,區別於由秦始皇所修的萬里長城。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

「內邊」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向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

7、清

長城名稱甚多,雖然清代有過康熙的「不修邊牆」令,但只是形式大於意義,實際上清代長城的規模相當大,且地域跨度之大空前,其修築范圍基本包括了淮河以北所有省份,黃河以北尤為密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