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回腸末端在身體哪個位置圖片
擴展閱讀
背後有笑臉的手機圖片 2025-01-21 15:31:02
好熱的搞笑圖片 2025-01-21 15:15:06
以紫色打底背景圖片 2025-01-21 15:05:22

回腸末端在身體哪個位置圖片

發布時間: 2023-12-30 00:44:03

⑴ 回盲部的介紹

回盲部,為人體消化系統解剖名詞。是回腸末端與盲腸互相交接的部位,稱回盲部。部位:在人體位於右下腹部。

回盲部是腸管的炎症(如周圍炎、憩室炎等)、腫瘤、套疊等疾病的好發部位,而盲腸與闌尾又是回盲部的主要器官。

(1)回腸末端在身體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回盲部的組成:

1,回腸末端

回腸末端也稱小腸的下段。 回腸末端行至右髂窩從盲腸的內後方進入盲腸 。

2,盲腸

盲腸位於右髂窩內,長約6 ~ 8cm,是大腸的起始部,向上與升結腸相續,內側與回腸末端相連。

3,闌尾

闌尾附於盲腸後內側壁近下端處的蚯蚓狀突起 ,長約6 ~ 8厘米,直徑0.5厘米,最長可達20 ~ 30厘米,短者僅為一痕跡。直徑可達1.0厘米。是腹膜內位器官。

4,血管

闌尾動脈發自回結腸動脈,經回腸末端的後方進入闌尾系膜,沿其游離緣行至闌尾尖端。闌尾靜脈與動脈伴行,經回結腸靜脈、腸系膜上靜脈而匯入肝門靜脈。

⑵ 回盲部的回盲部的組成

有回腸末段(端、回腸下端)、盲腸、闌尾及其系膜、血管、淋巴結、神經等。 也稱小腸的下段。 回腸末端行至右髂窩從盲腸的內後方進入盲腸 。
小腸分三部分,全長有7米。十二指腸為其上段,約30厘米,有十二個指並列的長度,故名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之間沒有明顯的解剖標志。中段為空腸占其2 / 5,下段為回腸占其3 / 5。④ 位於右髂窩內,長約6 ~ 8cm,是大腸的起始部,向上與升結腸相續,內側與回腸末端相連。
1 回盲口:盲腸腔內有回腸末端的開口,稱回盲口。
2 回盲瓣:回盲口處有回盲瓣,是由粘膜覆蓋增厚的環形肌而形成的上下兩片半月形的皺襞 ,可能具有括約肌的作用③,有兩個功能,一是阻止小腸內容物不過快的進入盲腸,,二是阻止大腸內容物倒流入回腸,因此點,在結腸有完全梗阻時,使腸腔兩端均閉合而加重梗阻的嚴重性③。
在回腸末端,距回盲瓣0.5 ~ 1cm處,有時保留有胚胎時期卵黃囊柄的殘余,稱MeckeI憩室,憩室呈囊狀突起,一般長約5cm,出現率為2 %,憩室易感染發炎,甚至並發穿孔②194面。
3 盲腸的形態和位置: 位於右髂窩內,個別人可出現變異,如高位者可達肝下,低位者可入盆腔,甚至位於腹下區左側。小兒盲腸位置一般均較成人為高。①第54面
4 活動性: 盲腸大多數為腹膜內位器官,稍具活動性。有的還有系膜,活動度顯著增大而成移動性盲腸者,易發生扭轉,約有5 %左右的人因盲腸後壁無腹膜包蓋直接與腹後壁相貼,所以幾乎不能活動①.有時,由於升結腸系膜與腹後壁腹膜未完全癒合盲腸可以向內移動至腹腔中部③594面。
5 結腸和盲腸在結構上的三種特徵: 結腸帶coIic bands,是由腸壁縱行肌纖維聚集形成的三條縱帶。
結腸袋haustra of coIon,由於結腸帶比腸管短,腸管形成許多由橫溝隔開的囊狀膨出,稱結腸袋。腸脂垂epipIoic appandices,沿結腸帶排列,大小不等,漿膜下脂肪局部聚集而成。
以上三種特徵是結腸與小腸的主要區別點。
盲腸的三條結腸帶匯聚於闌尾起始處,是闌尾切除術時尋找闌尾的「路標」②195面。 闌尾的解剖生理概要
1 形態和位置 闌尾附於盲腸後內側壁近下端處的蚯蚓狀突起 ,長約6 ~ 8厘米,直徑0.5厘米,最長可達20 ~ 30厘米,短者僅為一痕跡。直徑可達1.0厘米。是腹膜內位器官。官腔的遠為盲端 近側與盲腸腸腔相通,二者交界處的後下方2.5厘米開口處常有一粘膜皺襞稱謂格拉克(GerIach )氏瓣③②。食物殘渣或異物進入闌尾腔後,若不能排除,阻塞官腔,是誘發急性闌尾炎的主要原因之一②。
闌尾腔 在成人闌尾腔很細約0.2 ~ 0.3厘米直徑,基地部可能稍狹小;在幼兒和嬰兒闌尾腔多呈漏斗型,基底部較寬大③。
闌尾系膜 闌尾有本身的系膜,為二層腹膜所組成,連於小腸系膜下端,系膜內含有血管、神經和淋巴管。身體肥胖是有較多的脂肪;系膜一般較闌尾短,容易使闌尾曲折或成袢狀。
闌尾的基底部 大多數在盲腸的內後方 ,回腸盲腸交界處以下 ,沿結腸帶 向回盲部追尋能達到闌尾基底部 。闌尾基底部與盲腸的位置關系是固定的,其尖端可指向任何方向,大致可分三種類型:一種在盲腸升結腸後指向上方;一種在盲腸下方指向髂窩或盆腔;一種在回盲部前後指向脾臟。有時盲腸後闌尾 可以部分或全部在腹膜以外③
闌尾根的體表投影 上面 已講闌尾根部位置固定,體表投影:從右髂前上棘至臍連線的中外 1/3之一交點處,稱為McBurney點(麥氏點)。闌尾炎時此處常有壓痛。
闌尾的位置 闌尾在腹腔的位置決定於盲腸的部位。變化較大。常有以下幾種:
1 回腸前位 位於回腸前方,其尖端指向左上方,位置淺表,闌尾炎時容易激惹壁層腹膜,所以右下腹壓痛更明顯。
2 盆位 闌尾尖斜向下內,可越過小骨盆上口 伸入盆腔,其尖端可貼近閉孔內肌,在女性 ,盆位闌尾炎常與卵巢 、輸卵管接近,需仔細鑒別闌尾炎或是輸卵管炎。
3 盲腸後位 闌尾位於盲腸或升結腸後方 ,尖伸向上,闌尾炎時,常激惹腰大肌而引起曲髖。此時作曲髖檢查時,腰大肌受到牽拉時,可引起疼痛。
4 回腸後位 位於回腸後方,其尖端指向左上方,其後方也為腰大肌。闌尾炎時也可引起要打大肌激惹的症狀。
5 盲腸下位 闌尾位於盲腸外側。
6 盲腸外位 闌尾位於盲腸外側。
7 闌尾位於肝下 闌尾炎時,可引起右上腹部疼痛,但是 ,醫生在短時間內,反復認真檢查右下腹或/和麥氏點,有壓痛抑或反跳痛 。
8 腹膜後位 等。 闌尾動脈發自回結腸動脈,經回腸末端的後方進入闌尾系膜,沿其游離緣行至闌尾尖端。闌尾靜脈與動脈伴行,經回結腸靜脈、腸系膜上靜脈而匯入肝門靜脈。
臨床要點:

待續
參考文獻:
① 《臨床解剖學》主編 李幼瓊 華夏出版社 北京 2006年1月北京第二次印刷 農村基層衛生人員中等專業學歷教育系列教材 53~ 54面
② 《解剖學》第二版 主編 余哲 人民衛生出版社 衛生部規劃教材 高等醫葯院校教材 194 ~197面
③ 《外科學》黃家駟 主編 人民衛生出版社 1972年12月第二版第三次印刷 594面
④ 《外科學》全國中等衛生學校使用教材

⑶ 人體有幾種腸胃連著什麼腸大腸小腸什麼區別

大腸,小腸,十二指腸,結腸,回腸,盲腸,空腸,直腸,曲腸
食道與胃連接處胃與十二指腸連接
小腸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及回腸。
大腸分為:盲腸(包括闌尾)、升結腸、結腸右曲、橫結腸、結腸左曲、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
小腸盤曲於腹腔的下部,上端起於幽門,下端接大腸。在成人長約5~6米,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回腸三部。 十二指腸長約25厘米,呈馬蹄形。十二指腸上部與幽門相接處管腔較膨大,稱為球部,是潰瘍病的好發部位。中部彎曲,其後壁粘膜形成1~2個乳頭,有膽總管和胰管的開口。在胰頭下方橫行的部分,是十二指腸的下部,向下移行於空腸。 成人的空腸、回腸長約5米,其中空腸約佔五分之二,回腸約佔五分之三,兩者之間無明顯的分界線。一般說來,空腸較回腸的口徑大,粘膜和粘膜下層向腸腔內突出形成的環狀皺襞多,管壁較厚,血管較豐富,絨毛在皺襞表面的許多細小突起,密而粗。小腸粘膜的總面積由於具有絨毛而大大增加,絨毛中有血管、神經、毛細淋巴管和小量平滑肌,是吸收的重要器官。回腸末端移行於大腸,移行處有粘膜褶疊而成回盲瓣,回盲瓣由上下兩個唇狀皺襞組成。瓣兩端與回腸和盲腸的環狀括約肌所形成的系膜相連接,這些環形肌進入上下兩瓣中,使回盲瓣具有括約肌功能,可防止大腸內容物反流進小腸,也可控制食糜不致過快地進入大腸,使食物在小腸內得以充分的消化和吸收。

⑷ 大腸的分布位置及特徵

大腸起自右髂窩處的回腸末端,止於肛門。分盲腸、結腸、直腸、肛管四部分。功能是吸收水分,分泌黏液,使食物殘渣形成糞便排出體外。
具有三種特徵結構:
①腸的表面有三條縱行的結腸帶,由縱行肌增厚而成;
②由於結腸帶較腸管短,因而使腸管形成許多由橫溝隔開的囊狀突出,稱結腸袋;
③結腸帶附近有許多脂肪突起,稱腸脂垂。這是區分大腸和小腸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