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骨系顱骨中的1塊。參與組成腦顱,位於腦顱的後部,呈內凹外凸瓢狀的扁骨。中央的大孔稱枕骨大孔,顱腔與椎管經孔相通。枕骨大孔的前方為基底部,兩側為側部,後方為枕鱗。基底部向前上與蝶骨體相接。
側部的外面有卵圓形隆凸稱枕髁與寰椎組成寰枕關節。髁的上方有舌下神經管,有舌下神經通過。枕鱗組成顱後窩的下部,它的外面正中的後下方有枕外隆凸,由此向兩側延伸為上項線,這里是斜方肌附著處。
枕骨相關疾病
枕骨大孔疝是腦疝中一種尤為危急的類型,很容易導致生命中樞的功能障礙而引起患者死亡。枕骨大孔疝是小腦扁桃體受擠壓向下疝出,壓迫延髓,進而引起生命體征紊亂、意識障礙以及瞳孔變化等的病理過程,最常見於幕下病變。
臨床上有各種顱內壓增高徵象而腰穿椎管內壓力不高時應懷疑有枕骨大孔疝;顱內壓高的病人,如呼吸突然停止,則多為枕骨大孔疝所致,尤其見於後顱窩佔位性病變的病人;枕骨大孔疝時,瞳孔最初常為對稱性縮小,繼而散大,對光反應也減弱繼而消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枕骨
❷ 中醫脈診中講,在枕後高骨處中指定關,枕後高骨在哪裡
枕後高骨在頭顱的後側上方。也就是我們平躺的時候,能夠接觸到地面的頭骨,一般情況是枕骨發達的,智力智慧高,也代表其人腎氣充足(腎主骨生髓充腦,腦為髓之海),而腎主壽,腎氣足方能長壽,所以枕骨發達的人,具有長壽的先天條件。
枕骨位於頂骨之後,並延伸至顱底。在枕骨的下面中央有一個大孔,叫枕骨大孔,腦和脊髓在此處相續。以枕骨大孔為中心,枕骨可分為四個部分;後為鱗部,前為基底部,兩側為側部。枕骨與頂骨、顳骨、及蝶骨相接。
枕骨的內面:由枕骨大孔向前上為斜坡,枕骨大孔的前外側有舌下神經管,管的兩端開口,分別叫舌下神經管內口和外口。在枕骨大孔後方有枕內嵴向後上延伸至枕內隆凸,其上方有矢狀溝,兩側有橫溝。在枕骨前外側緣有頸靜脈切跡,它和顳骨上的頸靜脈窩共同圍成頸靜脈孔。
枕骨外面:在枕骨大孔兩側有橢圓形隆起的關節面,叫枕骨髁,與環椎的上關節窩組成環枕關節。大孔前方有隆起的咽結節,大孔後方有枕外嵴延伸至枕外隆凸,隆凸向兩側有上項線,其下方有與之平行的下項線。
❸ 枕骨和太陽骨在什麼地方,最好給個圖看看
頭顱骨的後部分。位於頂骨之後,並延伸至顱底。
中醫上又稱山骨、玉枕骨、乘枕骨、後枕骨。枕骨是組成顱骨的29塊骨骼之一。
在枕骨的下面中央有一個大孔,叫枕骨大孔,腦和脊髓在此處相續。以枕骨大孔為中心,枕骨可分為四個部分;後為鱗部,前為基底部,兩側為側部。枕骨與頂骨、顳骨、及蝶骨相接。
枕骨是中醫養生保健的一個重要部位,常使用"鳴天鼓"的方式進行保健。
❹ 落枕之後應該按揉哪個部位怎樣按摩才能有效緩解落枕呢
能夠推拿落枕穴,落枕穴在手臂側,在第二、第三骨掌中間,用大拇指的手指尖切壓揉按落枕了側的落枕穴,按摩手部的同時,遲緩主題活動頸部,把頭稍往前伸,由前下邊慢慢縮下去,頸部肌肉組織維持松馳,然後將頭輕輕地緩慢的上下旋轉,力度由小慢慢增加,並把頸部慢慢挺直到正常的部位,旋轉時基本上不出現疼痛的最大幅為限。約5到10min,痛疼則顯著減輕。
左邊痛伸右腿,右邊痛伸左腿。撗在床上,腳出床邊,用本厚書用力敲擊湧泉穴幾回。左側毒打右腿,右側毒打左腿。這兩方式會讓你的痛楚立刻消退。出現落枕了的問題能用熱毛巾或者暖水袋敷一敷自身的頸部,可以達到一個相當不錯的減輕落枕了的效果,敷熱可以有效地推動該部位的血液循環系統,解決肌肉勞損難題給本身帶來的痛感。這是一種非常簡單同時也有一種最高效的方法,合適大部分好朋友採用。每一次敷熱二十分鍾上下就可以。
❺ 什麼是枕後位
枕後位是指胎兒入盆時,腦後部朝向母親的脊椎骨,一般正常胎位應該為枕前位。吉林惠仁醫院婦產科專家表示,異位胎位除了枕後位以外,還包括臀位、橫位、顏面位等,枕後位為常見異常胎位。
相對來說,更利於寶寶通過骨盆出生的胎方位是枕前位,也就是寶寶的臉面向媽媽的脊柱,寶寶的後腦勺朝向媽媽的前面。
而枕後位則相反,寶寶的臉面向媽媽的前面,後腦勺朝向媽媽的脊柱。但並不是說寶寶只能由枕前位出生,當骨盆空間足夠寶寶枕後位也是可以出生的,只是這些發生率相比枕前位出生較低而已。
拓展資料
哪些原因造成它的出現:
1、頭盆不稱:(頭過大,骨盆比較小)頭盆不稱使內旋轉受阻,而呈持續性枕後位或枕橫位。
2、骨盆異常:常發生於男型骨盆或類人猿型骨盆。這兩類骨盆的特點是骨盆入口平面前半部較狹窄,不適合胎頭枕部銜接,後半部較寬,胎頭容易以枕後位或枕橫位銜接。
3、胎頭俯屈不良:若以枕後位銜接,胎兒脊柱與母體脊柱接近,不利於胎頭俯屈,胎頭前囟成為胎頭下降的最低部位,而最低點又常轉向骨盆前方,當前囟轉至前方或側方時,胎頭枕部轉至後方或側方,形成持續性枕後位或持續性枕橫位。
4、子宮收縮乏力:影響胎頭下降、俯屈及內旋轉,容易造成持續性枕後位或枕橫位。 以上這些就是造成它出現的原因,作為孕媽當發現異常胎位之後最擔心的就是,害怕對胎兒產生危害,自己無法順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