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口腔這個圖片上的器官是什麼 器官專業名字叫什麼畫紅色圈裡
俗稱小舌頭,醫學上稱之為懸雍垂,懸掛的懸,雍和宮的雍,垂直垂直的垂。這是一個特殊的結構,它位於齶部的正中。它參與齶咽閉合。齶咽閉合是由懸雍垂、軟齶、舌齶弓、咽齶弓和舌根部共同形成。有了齶咽閉合,發音才能准確。臨床上一些齶裂的病人,由於懸雍垂缺如或者軟齶比較短,所以齶咽閉合不良,會出現一種含糊不清的語音,醫學上稱之為齶裂語音。所以在齶裂手術以後需要進行語音治療才能達到齶咽閉合。懸雍垂還是比較重要的。
㈡ 在聲樂訓練中經常提到抬高軟齶,提起小舌頭等,小舌頭指的是哪個部位
小舌頭就是
軟齶後部中央有一向下突起,叫懸雍垂,俗稱小舌頭。
齶部就是俗稱天花板。前期2/3在粘膜下的是骨板,所以叫做硬齶;後部1/3是粘膜和肌肉,可以活動,叫做軟齶。
當抬高軟齶後,小舌頭會向上抬起,如果經過長時間訓練。在發力時,小舌頭會完全抬起直至(從鏡子里)看不到。喉管完全成圓形通暢狀態,此為最佳發聲狀態
㈢ 請分別幫我解釋硬齶,軟齶,前齶在口腔哪個位置。
口腔結構是有消化道上端的一個擴大空腔,由上下頜骨、肌肉、血管、神經、唾液腺、粘膜和皮膚等組成。口腔的最前面是上下嘴唇,唇的正中有唇系帶,能控制上下嘴唇的活動。嘴唇的紅色部分叫唇紅,其毛細血管十分豐富而又分布很淺,在呼吸困難或貧血時,嘴唇通常呈現青紫色或蒼白色。
口腔的兩側是頰,在頰粘膜的中央有腮腺導管的開口,唾液的大部分就由此分泌。口腔上壁的前部是硬齶,其後部是軟齶,在軟齶的最後中央是懸雍垂(俗稱小舌頭),硬齶和軟齶將口腔與鼻腔分隔開。口腔的後面與咽部相連接,上通鼻腔,下通咽喉,是呼吸及吞咽的必經之路。
口腔內有舌和牙齒等。舌的前2/3稱為舌體,後1/3稱為舌根。舌的表面略顯粗糙,一般可以見到很多紅色和白色的小乳頭,舌根部還有8-10個呈「人」字形排列的大且扁平的乳頭。乳頭四周有很多極細小的味蕾,味蕾裡面有味覺細胞,能分辨出飲食的酸、甜、苦、辣等味道。舌尖下面粘膜正中處,有舌系帶與口底粘膜相連,能控制舌的運動。舌除有調節發音作用外,還有咀嚼、味覺和吞咽等生理功能。由於人的消化及呼吸等系統的功能變化、新陳代謝的改變、體溫的增高以及毒素的吸收等因素,舌粘膜會有許多種不同的表現。祖國醫學寶庫中有舌診的方法,主要以舌表現顏色的深淺,舌苔的多少等為參考來診斷病患。
口腔里的唾液主要是從腮腺、頜下腺和舌下腺分泌出來的。腮腺通過細長的導管開口於頰粘膜的中央,頜下腺及舌下腺開口於舌系帶兩旁。當咀嚼食物、說話和唱歌時,腺體就會分泌唾液,再從這幾處管口流到口腔里。除此之外,口腔粘膜下還有很多小唾液腺,特別是下唇粘膜下有許多小米粒樣的「唇腺」。這些小唾液腺經常分泌出較粘的唾液。唾液不但可以使口腔經常保持濕潤,而且還能與食物混合,有助於吞咽和消化。<
口腔具有咀嚼食物、品嘗滋味、吞咽食物、幫助發音、輔助呼吸等功能
㈣ 求詳細介紹口腔發音器官在什麼位置,(有圖解最好)
發音器官及發音機理
盛諫
為了便於指認發音器官,首先將右圖中各發音器官及其部位的名稱說明如下:
1 上唇; 2 上齒; 3 上齒背; 4 上齒齦; 5 硬齶;6 軟齶; 7 懸雍垂; 8 鼻腔; 9 咽部; 10 聲帶;11 下唇; 12 舌尖; 13 舌前; 14 口腔; 15 舌中; 16 舌後。
(此圖參照了David Crystal,The 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p157,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2002)
還有一個器官圖中未能畫下,這就是肺,它位於聲帶(10)的下方。
發音器官的分布大致可以分為里外兩部分,我們從最裡面的肺說起。
肺是人的呼吸器官,主要功能是通過氣體交換維持血液中的氧氣供應,次要功能是發聲時產生氣流引起聲帶振動。
聲帶(10)位於喉結(男人的喉結比女人明顯)部位氣管內。聲帶分為二爿,不發聲時分開,氣流暢通,不引起聲帶振動。發聲時二爿聲帶相互靠攏,氣流便能引起它振動,從而成為一個產生聲音的振動源,就好似中國樂器嗩吶(又名喇叭)的雙簧葦哨、蘆笙中的銅制簧片。
懸雍垂(7)俗稱小舌頭,通常人們因感覺不到它的動作而不注意它的作用。當軟齶帶著它上升時,氣流流向鼻腔的通道就被堵死,氣流只能經口腔流出。如果軟齶帶著下降,氣流就會流經鼻腔。(懸雍垂的實際功能現在並不是完全清楚,在最近一些耳鼻咽喉科專業雜志上被稱為「神秘的懸雍垂」。某些語言(如法語)需要它發出某種特別的聲音, 英語、漢語都不是這種語言)
在大腦控制下,懸雍垂、聲帶和肺這三個器官會根據人的意念產生相應的發音動作。這些動作雖然看不見也不太容易感覺到,但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小實驗來檢驗它們的動作效果。例如,為了檢測聲帶是否振動,可先把手掌緊緊地貼在耳朵上,然後大聲說「啊…」,就會感到這種聲音像是一種振動,一種附帶的嗡嗡的聲音(此試驗引自袁家驊等譯,龍布菲爾德,語言論,111頁,商務印書館,1985)。 為了檢驗軟齶及懸雍垂的升降效果,可先將手掌放在口鼻前面,然後讓腦子下命令說「哈…」,手掌就會感到有股氣流從口裡出來直沖手掌;如果把嘴閉住,腦子下命令說「哼…」,手掌就感到氣流從鼻孔出來。稍加練習,還可以做到張著嘴,氣流也只從鼻子出來。
樂器除了振動體外,還需要有共鳴腔,有的共鳴腔還是可控可調的,例如嗩吶的帶孔錐形木管及下部銅喇叭口,可通過手按不同的孔來控制音的變化。共鳴腔不僅能使聲音因共鳴而增強,而且還控制聲音的音色和頻率的高低。人發聲器官的共鳴腔有兩個,以口腔為主,鼻腔為輔,使用哪個,依靠軟齶及懸雍垂(7)來選擇。口腔在發聲過程中的作相當於一個形狀和體積都可控制的共鳴腔。在舌的動作、口的開合與唇形的變化共同作用下,能產生各種各樣的聲音 (例如口技演員能將自然界的許多聲音模仿得惟妙惟肖),語言所利用的聲音僅是其中的一部分。鼻腔僅用來產生鼻音。因為除了懸雍垂,鼻腔沒有其它可控的部件。
㈤ 小舌是哪個部位
小舌是「懸雍垂」的別稱,又名蒂丁、喉花、蒂中等,是人體口腔中軟齶後緣懸垂的小圓錐體,肌質結構,表面覆蓋一層粘膜,平時稍向下垂,進食時隨同軟齶向上收縮,防止食物由口腔進入鼻腔。吞咽時防止食物和液體倒流入鼻腔。在食道和氣管頂部有個「小門」,呼吸的時候就關閉食道,下咽的時候就關閉氣管 。懸雍垂的實際功能,現在並不是完全清楚。在最近一些耳鼻咽喉科專業雜志上被稱為"神秘的懸雍垂"。 某些語言需要它,是為了發出某種特別的聲音,被稱作小舌音。德語、法語等語言中的「r」需要振動小舌以發出。其中,德語又有大舌音和小舌音,德國人覺得小舌音更高雅一些,但在日常談話中,也不要求都發出來。德語的小舌音比法語的小舌音更明顯。 (英語、漢語、俄語中都沒有這種發音)。懸雍垂還可以幫助在我們吞咽及講話時關閉上齶。另外,一些人可以感覺到它在清除從口腔來的唾液上起到一定的作用。
㈥ 請問插圖中圈出的部位具體叫什麼名字
通常所說的扁桃體其實是齶扁桃體,因為人類除了齶扁桃體外,還有咽扁桃體、咽鼓管扁桃體和舌扁桃體,這些共同組成了咽淋巴環的內環。齶扁桃體是一對扁卵圓形的組織,位於扁桃體窩內,它的表面有一些小的凹陷,稱為扁桃體隱窩。
扁桃碰雹體發笑指帆炎會吞咽困難。一旦扁桃體發炎,喉嚨就會出現紅腫,疼痛明顯,特別是吞咽時痛感尤其明顯。扁桃體通常被白色、灰白或者微黃的東西所覆蓋。扁桃體炎還有高燒、耳朵疼痛、聲音嘶啞、呼吸困難、身體疲憊、嘔吐、嗓子兩逗辯邊淋巴腫脹等一些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