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兒推拿清天河水詳解天河水的推拿手法及選用
小兒推拿清天河水天河水是小兒推拿的常用穴位之一,也是小兒推拿手法的亮點所在,其退燒作用之神奇,讓很多西醫同行瞠目結舌,也因此而受到很多媽媽的推崇。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正中,腕橫紋至肘橫紋成一直線的線性穴位。
【作用】這是一個涼性的穴位,可以用於一切熱證。比如,感冒發熱、內火—煩躁、夜睡不寧、臉紅、舌頭口唇紅、口乾口渴、鼻涕黃、痰黃、小便黃、大便臭等都是有內熱的表現。
【手法】
1、取天河水——從肘推至腕,推法100~300次。
2、清天河水——也叫「推天河水」,從手腕推至肘彎,推法100~300次。
3、大推天河水——從肘推至掌心,推法100~300次。
4、引水上天河——蘸水,從掌心推至肘彎,推法100~300次。
5、打馬過天河——從腕至肘,跳躍式拍打或者點拿,推法100~300次,彈打法3~7次。
這五種手法,常用的就是前兩種,由於流派不同,有的主張用清法,有的主張用取法,若不屬於任何流派,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
⑵ 發燒搓哪個部位退燒快
發燒搓哪個部位退燒快
發燒搓哪個部位退燒快,在生病的時候特別是發燒的時候,我們都希望能夠更快的恢復正常溫度確保退燒的關鍵,身體的某些部位對於我們來說是非常關鍵的,有助於退燒,那麼發燒搓哪個部位退燒快,下面是有關介紹。
發燒搓哪個部位退燒快1
發燒搓哪個部位退燒快
1、開天門100-150次。
位置:天門穴又名攢竹,位於兩眉中(印堂)至前發際成一直線。 操作方法:用兩只手的大拇指輕輕地自眉心交替直線推動至前發跡線。
功效:疏風解表,開竅醒腦,鎮靜安神。主治:感冒、發熱、頭痛、煩躁不寧、驚惕不安等。
2、推坎宮100-150次。
位置:坎宮位於自眉頭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線。 操作方法:用兩個大拇指的正面從印堂穴沿著眉毛想眉梢分推。
功效:疏風解表,醒腦明目,止頭痛。主治感冒發熱、頭痛,目赤痛,煩躁不安,驚風,目眵等。
3、揉太陽穴100-150次。
位置:眼角和眉角連線交點向後一指寬有一個凹陷處,這便是太陽穴。 操作方法:用中指指端輕輕按揉太陽穴。
功效:主治頭痛、偏頭痛、眼睛疲勞、牙痛等疾病。
4、揉耳後高骨100-150次。
位置:耳後高骨位於耳後入發際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方法:用兩個大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兩側耳後高骨。
功效:主治傷風感冒,頭痛,頭暈,驚風,煩躁不安,目赤痛,耳鳴,耳塞等。
小孩發燒飲食注意事項
1、補充水分
水勝過葯,發熱身體出汗多,勤喂溫水進行補充很有必要。小孩發熱宜以飲白開水,可適當喂些白開水,以補充人體的維生素C,增強抗病。飲水量的'保持口唇滋潤力度,不必過多。
2、流質飲食
發熱小孩飲食調理以流食為主,如奶類、藕粉、奶類(少油)等。也可喝些綠豆湯、冰西瓜、以助降溫,利尿抗病。當孩子體溫下降,食慾好轉時,可喂半流質,如肉末粥、面條、稀飯、蛋花粥、配些易消化的魚(清花魚)。飲食宜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油、鹽宜少,少量多餐,切忌吃辛辣和刺激食品。
發燒搓哪個部位退燒快?許多人沒有中醫背景,在搓穴的時候容易拿捏不準位置、力道,起到的效果也有限。如果覺得自己掌握不好這一點,建議可以在發燒的時候採取其他的物理降溫方式,在媽媽網上面有許多相關方法介紹你可以多看。
發燒搓哪個部位退燒快2
推天河水(主治高熱煩渴、清熱解毒)
天河水這個穴位走的是心經,心經主要是能瀉心火,從而起到退燒的作用。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感冒發燒,並在38.5度以下的人群。
天河水的位置:從手腕到肘腕之間的位置。
方法:可以用食指和中指,沿著天河水位置從下往上快速的推;也可以用大母指沿著穴位從下往上推(推之前在寶寶手上抹一點精油,以免力度過大傷到皮膚),每次10分鍾。
推大椎穴(主治頭痛、發燒、嘔吐)
中醫認為,大椎穴是「純陽主表」的穴位,對一切表證有療效。所謂的表證,就是在體表處,尚未入里,正處於和陽經氣血「搏鬥」的病邪。如惡寒、發熱,就是典型的表證。因此,大椎穴可以用來解表、退燒。
大椎穴的位置:處於頸部與肩膀的三叉位置,當你低下頭的時候用手去摸,會有一個明顯凸起的部位,它的下緣凹進去的位置,就是我們要找的大椎穴。
方法:用食指和中指,對准大椎穴用力的往下壓,也可以用大母指,對准穴位往下按約100—300次。(如果是成人,力度可以稍大點,如果是兒童,力度要把握好)。
按壓合谷穴(主治發燒發熱、咳嗽哮喘)
合谷穴位於我們的手部,其准確的位置在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部位。找合谷穴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五指並攏,尋找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突起的肌肉最高點,這就是合谷穴。揉搓這這個部位能有效的防治因感冒引起的發燒咳嗽、流鼻涕等症狀。
方法:用另一指手的大拇指按住合谷穴,用力的揉按合谷穴5分鍾,左右手交替按,共計10分鍾。
按壓十宣穴(癲癇、小兒驚風等高熱)
揉搓或按壓十宣穴,能起到疏風散熱等作用,按壓這個穴位通常用於高燒發熱、小兒癲癇、昏迷、休克等急救性疾病。
十宣穴的位置:位於十個手指的尖端。
方法:用大拇指的指甲處反復用力的揉按,以有酸痛感為主,至十宣穴變紅變熱。刺激總時間每次以不超過3~5分鍾為宜。
⑶ 小兒推拿穴位:天河水的作用機理探究
《幼科推拿秘書·推拿手法》:「天河穴,在膀膊中,從坎宮小天心處,一直到手彎曲池。」從腕橫紋推到肘橫紋,名清天河水;從掌心勞宮推至肘橫紋,名大推天河水;由肘橫紋下推至勞宮,名取天河水;…
1、清天河水:一手拇指按於內勞宮,另一手拇指或食中二指,從腕橫紋推至肘橫紋。
2、大推天河水:從內勞宮向上推至肘橫紋。
3、取天河水:從曲澤向掌心方向推,推至掌心內勞宮處,向上一拂而起。
4、打馬過天河:先運內勞宮數遍,後以一手拇指按於內勞宮,一手食、中二指交替並攏從腕橫紋向上拍打至肘橫紋。推3~5分鍾,拍打至局部紅赤。
功效
清熱,瀉火,除煩,
應用
1.清法代表。治療各種熱症,邪在衛分,見發熱,惡風,汗出;邪在氣分之高熱、煩躁、大汗;陰虛火旺之潮熱、盜汗、五心煩熱。
2.推法不同,適應症不同。清天河水多用於外感,以透發為主;大推天河水清熱力量,較前者強,但弱於打馬過天河,打馬過天河的清熱效果是最強的,二者均用於氣營熱盛;取天河水用於虛熱。
3功效:清熱解表,安神除煩,瀉心火,利小便。
4臨床應用:本法性微涼,清熱力平和,善清衛、氣分熱,清熱而不傷陰。治一切熱症,多用於五心煩熱,口燥咽干,唇舌生瘡,夜啼等症,常與清心經、退六腑同用。清天河水主治惡寒發熱,流清鼻涕;取天河水主治陰虛低熱等一切熱症,取天河水是離心方向的。(網摘)
通過各位老師對天河水穴位作用和運用的探索。我們知道了,清天河水是向心的,是往外透發的,是清熱解表的。取天河水,是離心的,是滋陰的。
熟悉經絡的我們知道,天河水其實是處於手厥陰心包經的位置上。
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憺憺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靈樞》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心包經的常見問題和心中熱有關。離心推拿之時,心包經內在的熱能外泄,於是心中之熱亦減。心火不亢,則腎水自養。向心推拿時,心火偏亢,脈氣有餘,循環增強,故可解表或者透發熱度。
心包和三焦又是表裡關系。心包氣動則三焦隨之。心中熱取之三焦之氣降之化水。假如三焦有虛熱,則亦隨之而去。假如三焦有實熱,則上中二焦火勢更旺!取天河水能清心火並降水於下焦。清天河水能補心氣並升三焦氣於上、中二焦以解表,透發!當外邪初襲擊肺衛,尤其適宜。補心心生火,用之解表散寒可也!用之解表散熱則有添心炎之游,注意透發的同時,滋陰涼血,方可。配合六腑,大清內熱,再透發熱毒或可。
一家之言,供大家參考!
中醫許大夫
⑷ 「小兒推拿」為什麼清天河水可以退燒呢
小兒推拿是中醫的一種傳統療法, 通過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於患兒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整機體的生理和病理狀態。 手把手學習如何防治秋季兒童常見的感冒、發燒、咳嗽等疾病,滿滿的干貨。
清天河水也叫推天河水,是推拿穴位名。天河水指的是前臂正中腕橫紋到肘橫紋的一條直線。從腕橫紋推到肘橫紋,名清天河水;如果從掌心勞宮推到肘橫紋,則叫大推天河水。
為什麼清天河水可以退燒呢?
因為天河水的位置是從勞宮穴一直到曲澤穴,這正好是心包經的位置,心包經起於胸中,心肺同居胸中,因而此經與人體心肺功能密切相關。小兒形氣未充,經脈稚嫩,很難通過刺激單個穴位起效,往往以穴區或經脈線作為穴位加以刺激而取效。因此在前臂逆推心包經,有助於寬胸理氣,清熱除煩。
如果你家的小寶寶發燒了,不妨試試這一招,推的時候用食指和中指的指肚沾點清水,從腕橫紋向肘橫紋作直線推動,用力要柔和均勻,注意節律,每次連推200下。這樣按摩,不打針,不吃葯,寶寶也不覺得疼,燒就可以退啦!
快速取穴: 前臂正中腕橫紋到肘橫紋的一條直線。
主治: 小兒諸熱驚風、心經熱盛、口渴咽干、高燒不退等一切熱症。
如果發燒伴有這些表現,要注意增加以下推拿手法
由於引起發熱的原因不同,中醫把小兒發熱分為外感發熱、陰虛內熱、肺胃實熱等類型。每一種發熱引發的症狀都不同,如果寶寶有其中任何一種表現,那麼推拿的時候,還要酌情增加以下推拿手法。
1、外感發熱
寶寶表現為發熱怕冷,伴有鼻子堵塞、流鼻涕、打噴嚏或咳嗽,有些還伴有頭痛、嗓子癢或嗓子紅。推拿治療需增加以下穴位:
掐風池3次
位置: 耳後枕骨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之間,顱底凹陷當中。
手法: 掐法——用拇指指甲重按穴位,稱掐法。
操作: 用拇指掐風池穴,掐3~5次。
要領: 掐法操作時將拇指伸直並緊貼於食指邊緣,拇指指甲垂直用力按壓重刺穴位。掐的時候深淺適宜,逐漸用力,以不刺破皮膚為宜。
清肺經200次
位置: 無名指末節羅紋面。
手法: 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 旋推為補,稱補肺經;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肺經。補肺經和清肺經統稱推肺經。此處選用清肺經,推100~300次。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大約每分鍾200~300次!
揉迎香30次
位置: 鼻翼旁五分,鼻唇溝中。
手法: 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
操作: 用食、中二指揉,稱揉迎香。揉20~30次。
要領: 操作時用力應輕柔而均勻,手指不要離開接觸的皮膚,應使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的揉動而滑動,不要在皮膚上摩擦,頻率為每分鍾200~300次。
2、陰虛內熱
寶寶表現為午後發熱,伴有手腳心熱、臉頰發紅、夜間睡覺時大量出汗、睡眠不安穩、口渴消瘦、大便秘結、尿少色黃、舌紅少苔、指紋淡紫。推拿治療需增加以下穴位:
揉二馬200次
位置: 手背部無名指與小指掌指關節後凹陷中,又稱上馬、二人上馬。
手法: 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
操作: 用拇指指端揉,稱揉二馬。揉100~300次。
要領: 操作時用力應輕柔而均勻,手指不要離開接觸的皮膚,應使該處的皮下組織隨手指的揉動而滑動,不要在皮膚上摩擦,頻率為每分鍾200~300次。
補腎經100次
位置: 小指末節羅紋面。
手法: 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 沿著小指從指根一直推到指尖,推100~300次。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為每分鍾200~300次!
3、肺胃實熱
寶寶表現為高熱、面色紅、嘴唇紅、喘氣聲音粗,或大便乾燥、口渴喜飲、不思飲食。推拿治療需增加以下穴位:
清胃經200次
位置: 拇指掌面近掌端第1節。
手法: 推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 旋推為補,稱補胃經;向指根方向直推為清,稱清胃經。補胃經和清胃經統稱為推胃經,此處清胃經,推100~300次。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為每分鍾200~300次。
退六腑200次
位置: 在前臂尺側(小指側),自肘關節至腕橫紋呈一條直線。
手法: 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操作: 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稱退六腑。推200~300次。
要領: 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頻率為每分鍾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