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怎麼排濕氣按哪個穴道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視頻圖片動態圖片 2024-11-30 04:58:07
圖片壓縮率調到多少合適 2024-11-30 04:45:39
孤獨的抽煙老男人的圖片 2024-11-30 04:44:44

怎麼排濕氣按哪個穴道圖片

發布時間: 2023-11-16 07:23:29

A. 夏天多按摩這7大穴位,幫助你輕松健脾祛濕

現在很多人都有濕氣,體內濕氣過重,不僅對我們的脾胃不利,而且還會造成身體肥胖。雖然很多人都通過紅豆薏米茶來祛濕,但是單憑這一個方法來祛濕,效果是不明顯的。其實脾胃不單單可以通過飲食來調節,中醫也可以調節。中醫中有經絡 養生 這一方法,通過對經絡、穴位的按揉、針灸可以達到祛濕的目的。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相關的穴位吧。

1、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有一個比較誇張的稱呼就是萬能穴,通過對於三陰交穴的按揉或者針灸不僅可以起到多個 養生 保健的作用,而且對於健脾祛濕也有很大的功效。

2、足三里

足三里這個雹碧悄穴位的位置在小腿外側,跟膝蓋大概有一個手掌的距離。這源渣個穴位有生發胃氣以及煩躁皮試的功效,還能緩解胃部疾病,非常適合具有胃病,脾胃濕氣又重的人。

3、陰陵泉穴

陰陵泉穴在大腿內側,就是膝蓋有凹陷的地方。這個穴位具有清熱利濕、健脾益腎的作用。通過按摩、慧州針灸或者點揉都能夠有效地緩解腹痛、水腫等症狀。經常按摩還可以排除體內的濕氣。

4、承山穴

小腿背部中間的位置就是承山穴,這個穴位可以通過按揉或者針灸來治療便秘等腸胃類的疾病。同時,還能起到健脾祛濕的作用。

5、神闕穴

肚臍眼所在的位置就是神闕穴,平時如果用艾灸熏灸神闕穴,並且同時搭配按摩或者針灸足三里,是能夠調理腸胃,治療腸鳴腹痛,健脾祛濕的。

6、湧泉穴

湧泉穴的位置在腳底,是身體最底部的一個「排污口」。平時經常按揉,可以幫助把全身的濕氣和毒素都排出來。對於一些濕氣重,經常出現風濕、浮腫以及膝關節疼痛的人,是很有幫助的。

7、大椎穴

大椎穴是全身陽氣聚集交匯的地方,經常按摩這個穴位就相當於打開了全身陽氣的總開關。這個開關打開了,陽氣也就升上來了,濕氣也就消失了。

濕氣會給身體帶來很多的疾病,所以建議平時濕氣較重的人,經常按揉一下上述的穴位。除了穴位按揉之外,平時也可以去正規的中醫診所做一下刮痧。經常順著身體的經絡刮痧,也可以把身體多餘的濕氣排出去。只要濕氣去除了,身體自然也就 健康 了,風濕、關節疼痛等病症也會得到很大的緩解。

B. 睡前做哪件事,按哪「3穴」,能幫助排出體內濕氣

對我們的人體來說,濕氣可以說是我們健康的一大殺手。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聽到,因為濕氣重會給人體帶來多種多樣的損傷,並且容易發展一些疾病。它主要就是由於一些外濕氣入侵我們的體內,進入五臟六腑,從而影響其正常功能而導致的。通常來說,不少的人在濕氣比較重的時候可能就會導致自己食慾減退、大便溏稀,甚至還可能會有一些肥胖但是卻很難瘦下來。如果想排出自己體內濕氣的話也是非常簡單的。

如果是在平時能夠堅持做這幾件事,能夠讓你很好的排出體內的濕氣。

C. 艾灸這幾個穴位,濕氣全都排出來了

艾灸去濕的6大奇穴絕配:1,關元穴:這個穴道的位置在我們的肚臍下面大約三寸的位置,是一種具有很好養生以及強健身體功效的穴位。長期對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調理氣血,並且對於補腎固精也具有很好的效果。2,中脘穴: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在這個穴位進行艾灸,能夠有效的緩解胃部和腸道所出現的各種疾病以及症狀,例如腹瀉、腹痛、食慾不振、惡心、燒心、噯氣、目眩、耳鳴等等。3,豐隆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八寸,條口穴外,距脛骨前緣二橫指(中指)。此穴主治頭痛、眩暈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飲病證,尤其對於祛痰祛濕療效顯著。4,承山穴:承山穴位於小腿後面正中,委中與昆侖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的尖角凹陷處,就是承山穴的位置。5,解溪穴:在足背與小腿交界處的橫紋中央凹陷中,當拇長伸肌腱與趾長伸肌腱之間。該穴位主要功能是分流胃經經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進行艾灸之後還能夠有效的解決下半身水腫的問題。6,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該穴位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濕,生發胃氣。
灸療時間:每天一次,每個穴位艾灸30分鍾。艾灸一周後休息一天。

D. 每天1分鍾,按摩五大穴位祛濕,效果驚呆了!

濕邪是現代人健康的一大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症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凶。只要濕邪少了,那些所謂的現代病就會離我們遠了,惡性腫瘤、慢性疾病也會失去溫床。

可以說,人體的萬病皆始於濕,所以除濕是保持五臟六腑高效運行、遠離疾病的根本。

體內濕氣重的表現

一般來說,體濕在每個人身上表現出的病症都不盡相同,一般歸結如下:

口臭、食慾不振、肥胖、水腫、臉與頭部愛出油、面部易生痘、大便稀黏不凈、食後胃脹、大便稀黏、四肢冰涼等皆與體濕相關。

其實祛除濕氣要從日常生活習慣中做起,除了平時要吃一些祛濕的食物,還可以用中醫保健的方法來祛除,這樣雙管齊下才能有效祛濕。

按摩五大穴位祛濕

通過穴位按摩與艾灸來排濕既是中醫祛濕的有效方法,也十分簡單易學,在家就能自己動手笑豎祛濕。

身體五大祛濕穴位從頭到腳依次為:百會穴、大椎穴、神闕穴、陰陵泉穴、湧泉穴。

1、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間聯線的交點處,大致在頭頂正中央處。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狀敲打或來回揉搓百會穴3-5分鍾,最中升伏好有發熱之感。此外還可以點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功效:該穴若受濕氣入侵,則容易導致頭痛頭脹,出現頭暈,腦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該穴位能幫助理順行氣,消除積滯,還可健腦寧神。

2、大椎穴

位置:頸後正中,位於頸部和背部交接處突出的骨頭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取穴時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上方即是。

按摩方法:低頭,雙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雙手大拇指同時用力來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發熱。

功效:大椎穴受濕氣入侵,易造成肩頸病症如肩膀頸椎酸痛不適等。刺激該穴位可避免風寒濕邪的侵襲,提高免疫力。

3、神闕穴

按摩方法:順時針揉動腹部,也可點燃艾炷來灸熏穴位;或者塗抹艾草精油於腹部後用熱水袋溫敷;或使用艾盒,將其點燃後固定在腹部20分鍾,注意溫度不要太燙。

功效:該穴位受濕氣入侵,則脾胃不適、腹脹、大便粘膩,女性還容易引發婦科炎症如白帶增多、經血不暢等。腹部本身就要以保暖為主,刺激神闕穴有助於健脾祛濕、強健身體。

4、湧泉穴

位置:足底,足前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於足底掌心前面正中之凹陷處來找到穴位。

按摩方法:點按早晚各一次,每次點揉3-5分鍾,以有酸痛感為佳,兩側交替進行。也可用溫熱水泡腳後艾灸,雙足穴位各灸15-20分鍾。

功效:湧泉穴受濕氣入侵,會導致膝關節痛、風濕及全身疲勞、浮腫。常按此穴有助促進睡眠,對腎虧引起的眩暈、失眠、耳鳴、頭痛、腰痛等有一定的療效。

5、陰陵泉穴

位置:陰陵泉穴為祛濕要穴,位於小賣攜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採用正坐或仰卧姿勢,由膝蓋下方往膝蓋方向摸索,在膝蓋內側碰到大骨的部分。

按摩方法:點按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處3-5分鍾。

功效:若該穴位受濕氣入侵,則會出現膝蓋疼痛、兩腳笨重、行走不暢之感。刺激該穴位可達到清利濕熱,通經活絡的效果,幫助緩解腹脹、膝痛等不適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