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盆骨,是指系褲帶的地方向下到大腿骨以上統稱為骨盆。
2.它是由骶尾骨和兩側髖骨構成,衡做滲形狀如盆,故又稱為骨盆。
3.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兩塊髖骨及其韌帶連接而成。
4.每塊髖骨又是由髂骨、坐骨及恥骨組成的不規則骨骼。
5.骶骨形似三角,前面凹陷稱骶窩,三角形底的中部前緣突出,形成骶岬(相當於髂總動脈分叉水平)。
6.盆骨(骨盆)的功能:骨盆的主要功能是支持體重和保護咐脊盆腔內臟器。
7.在女性方面,又是胎兒娩出時必經的通道。
8.正常女性較男性盆胡沖寬而淺,有利於胎兒娩出。
9.由於骨盆的大小和形態對分娩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孕婦作產前檢查時,要測量骨盆的一些徑線的大小,以了解分娩時有無困難。
10.骨盆是女性陰道分娩胎兒的必經之途,它由骶、尾、髖骨構成、並由關節、韌帶將它們連在一起。
11.骨盆分為上、下兩個部分。
12.上半部寬大,對分娩關系不大(產科稱為假骨盆)。
13.而其下部和分娩關系十分密切(稱為真骨盆),所謂的「骨產道」即指這一部分而言。
Ⅱ 盤骨的具體位置
盤骨又叫盆骨,也就是骨盆,從我們系褲帶的地方向下到大腿骨以上統稱為骨盆,它是一個整體,形狀像盆子,小孩就睡在這個搖籃里,骨盆下口就是小孩出來的地方,當然越大小孩越容易順產。不過,骨盆大的人肥臀,是女人性感的最重要特徵之一。
由於骨盆的大小和形態對分娩有很大的關系,因此孕婦作產前檢查時,要測量骨盆的一些徑線的大小,以了解分娩時有無困難。
成年人骨盆的結構連接包括:骶髂關節、骶結節韌帶、恥骨聯合和骶棘韌帶。
Ⅲ 胯骨在哪個位置圖片
胯骨的位置圖
胯骨也稱為髖骨,位於腹部兩側,是一個大的不規則骨,從中心向上面和下面不規則膨脹。
一般腰帶的位置就是胯骨的位置,胯骨上面連接著脊椎,下面連接著大腿。
在一些脊椎動物(包括青春期前的人類)中,它由三部分組成:髂骨、坐骨、恥骨。
(3)骨盆指的是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由與軀干相連的肢帶骨和自由活動的游離肢骨組成。上、下肢骨的數目和排列方式基本相同,特點是上肢骨輕巧靈活,下肢骨粗大堅實,起支持和移動身體的作用,這與人類直立行走密切相關的。
上肢骨由鎖骨、肩胛骨和肱骨、橈骨、尺骨、手骨構成。上肢骨構成的關節有肩關節、肘關節、手關節等,這些關節使人進行勞動時更加靈巧。
下肢骨由髖骨、股骨、脛骨、腓骨、髕骨、足骨組成。髖骨與軀干骨中的骶骨、尾骨共同連接構成的環叫骨盆,是軀干骨與四肢骨之間的骨性成分,有傳導重量、支持、保護內臟器官的作用。
從青春期開始,骨盆逐漸出現明顯的性別差異,女性骨盆寬而短,男性骨盆窄而寬等。女性骨盆的特點主要與妊娠和分娩機能有關。
Ⅳ 盆腔和附件在哪個位置 圖片
盆腔是女性生殖系統整個部分的總稱。盆腔包括生殖器官、盆腔腹膜結締組織、卵巢輸卵管、盆腔腹膜和子宮周圍的結締組織。肚臍下方、小腹部,這個位置屬於是盆腔的位置。一般情況下如果女性有盆腔炎的時候,會出現肚子疼痛的感覺。是卵巢或者子宮,或者是輸卵管有炎症感染導致的這種症狀,可以應用消炎葯,如婦科千金片或者是甲硝唑治療。女性的盆腔包括子宮、附件、卵巢、輸卵管等生殖器官,以及膀胱、直腸以及周圍的結締組織,在大腿根部兩邊的髖骨以上,肚臍以下的部位有一個骨盆,骨盆內的空間就叫做盆腔,盆腔位於下腹部,附件在肚臍稍下的左右兩側,膀胱在附件的上方,直腸在附件的後方。子宮位於盆腔的正中央,有前傾位、平位和後傾位三種,子宮口朝下位於盆底腹膜的上方,子宮底兩側有左右兩條彎曲而長的輸卵管,輸卵管連接卵巢,卵巢位於子宮底的後外側,一般位於卵巢窩內,但其位置受大腸的充盈度影響,當妊娠時因為子宮發生變化,卵巢的位置也會發生一些變化。
Ⅳ 胯骨在哪個部位
胯骨,即髖骨,在哺乳動物中,構成骨盆外側半的向上擴展的大骨,骨盆是由兩塊髖骨和一塊骶骨(還有尾骨)組成的。而髖骨由髂骨、坐骨和恥骨組成的,在成體這三塊骨融合成一塊骨。胯骨在人體解剖學上稱髖骨,向上聯接脊柱,向下聯接股骨,左右相聯尾骨。
髖關節是人體最大的一個關節,位於大腿和腰部之間,在兩側臀部稍微上一點的地方,主要是連接上身軀和下肢體,通過上身軀帶動下肢體活動,所以髖關節是機體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關節,關乎著人們的正常活動。
(5)骨盆指的是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緩解胯骨酸痛現象方法
1、做瑜枷式的反弓背,做幾次然後靜止,運動量由小到大,循序漸進。
2、腰部大繞環,手在上甩動,腰部扭動。
3、與人配合,背對背手勾住,讓對方的背把你的背頂起來。
4、改變不良習慣,胯骨疼大都是不良習慣引起的,比如坐姿。
5、多休息,休息能很好地緩解胯骨酸痛。
Ⅵ 盆骨是人的那個部位。
是人的臀部。
連結脊柱和下肢之間的盆狀骨架,由後方的骶、尾骨(脊柱最低的兩塊骨)和左右兩髖骨連接而成的完整骨環。骨盆既將體重傳遞到兩下肢,並作為游離下肢的活動基礎,又支持保護腹盆內器官。
整個骨盆借界線分為上部的大骨盆(假骨盆)和下部的小骨盆(真骨盆)。界線是由骶岬、兩側骶翼前緣、兩側弓狀線和兩側的恥骨梳、恥骨結節、恥骨嵴以及恥骨聯合上緣圍成的環形線,
即小骨盆上口,大、小骨盆藉此口相通。小骨盆下口高低不齊,由尾骨尖和兩側的骶結節韌帶、坐骨結節、恥骨弓,以及恥骨聯合下緣構成,呈菱形。上口與下口之間的部分是骨盆腔。
(6)骨盆指的是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腦:人體調節中心和神經中樞。
肺:進行人體與外部的氣體交換。
心臟:是推動血液流動,向器官、組織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應氧和各種營養物質,並帶走代
謝的終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細胞維持正常的代謝和功能。
胃:主要用於將大塊食物研磨成小塊(又稱物理消化),並將食物中的大分子降解成較小的分子(又稱化學消化),以便於進一步被吸收。
皮膚:人體最大的器官,主要承擔著保護身體、排汗、感覺冷熱和壓力的功能。
肝臟:對來自體內和體外的許多非營養性物質如各種葯物、毒物以及體內某些代謝產物,具有生物轉化作用。
Ⅶ 胯部和盆骨有區別嗎是同一個位置嗎跳舞中說的頂胯,到底是指哪個部位
胯部和盆骨有區別,不是同一個位置。
胯即是指人體的骨盆,骨盆是由兩側的髖骨,骶骨,和尾骨以及連接他們的韌帶等結構組成。
骨盆是穩定人體重心的關鍵,它上接軀干,下連游離下肢。人體在做各種舞姿和技巧時,需要誰是變化姿態,人體重心的位置也會隨之改變。
頂胯這個動作頂的是骨盆。
(7)骨盆指的是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骨盆因性別、年齡差異而不同。
男性直立時,骨盆兩髂前上棘和恥骨聯合位於同一冠狀面內;在女性,其髂前上棘更前傾約1cm。骨盆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因女性骨盆與孕育胎兒及分娩密切相關。
男女性骨盆的差異主要存在於小骨盆,大骨盆也有相應的表現:
1、女性骨盆較男性者小而較輕;肌、腱和韌帶附著處的標志不及男性者明顯;骶骨底,耳狀面和髖臼都較小,恥骨聯合也較寬而短。
2、女性骨盆上口、下口的橫徑與矢徑的絕對值比男性者為大;因女性的恥骨體與恥骨嵴較長,故髖臼至恥骨聯合的距離比髖臼本身的直徑為大;恥骨弓的夾角約為90°或更大些。
而男性者約為70°~75°;女性的坐骨結節稍翻向外側,坐骨大切跡的夾角較大,因而尾骨更偏向後方,骶骨的嵴也不及男性者顯著。
3、女性骨盆的假骨盆較寬,髖窩較淺,兩側髖臼間的距離較大,閉孔略呈三角形;整個骨盆較短而寬。
兒童少年的骨盆尚未定型、髖骨還不是一塊整體,是由髂骨、趾骨、坐骨依靠軟骨相連而成。一般19~24歲才癒合為一塊整體。
女孩在運動時,避免從高處向硬的地面跳,防止該三塊骨錯位,出現不正常的癒合,影響骨盆正常發育和成年後的分娩。另外,女孩過早穿高跟鞋會使身體重力轉移,使骨盆口變得狹窄。男女骨盆在形態上,10歲前後開始出現差別,女性寬而短,男性狹而長,至成年期差別更顯著。
Ⅷ 骨盆在哪個部位
骨盆,連結脊柱和下肢之間的盆狀骨架,由後方的骶、尾骨(脊柱最低的兩塊骨)和左右兩髖骨連接而成的完整骨環。
骨盆帶是由骶骨、尾骨、髂骨、坐骨和恥骨(後三者統稱為「髖骨」)組成。成人的髖部由4個關節構成:左骶髂關節、右骶髂關節(簡稱SIJ)、骶尾關節和恥骨聯合關節(簡稱 SPJ)。
人出生時髂骨、坐骨和恥骨是分開的,並由透明軟骨連接,到青春期末,這幾塊骨自然融合,通常到20-25歲才完全骨化。這三塊骨融合之後被統稱為「無名骨」(髖骨)。髖骨的外側是髖臼,髖臼連接股骨頭形成髂股關節,也叫髖關節。
(8)骨盆指的是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骨盆的連結主要是恥骨聯合和骶髂關節(見「恥骨聯合與骶髂關節」條),此外,尚有一些重要韌帶,即:
①髂腰韌帶,強韌肥厚,張於第5腰椎橫突與髂嵴後分之間,其一部分延至髂窩和骶骨盆面,叫做骶腰韌帶。
②骶結節韌帶,強韌寬闊,由髂後上棘、髂後下棘及骶骨和尾骨後面開始,斜向下外,集中地附著於坐骨結節內側緣。
③骶棘韌帶,纖維起自骶骨和尾骨的外側緣,向下集中地附著於坐骨棘。骶結節韌帶和骶棘韌帶將坐骨大切跡和坐骨小切跡圍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閉孔膜是封閉閉孔的纖維性膜(可視為連接恥骨上、下支和坐骨支的寬薄韌帶),其上分與閉孔溝共同圍成閉膜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