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守株待兔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守株待兔告訴人們不要死守著一個簡單的死道理、既定的目標或人和物,一輩子,從不改變最初的想法,妄想從此不用勞作、不用行動,就可以得到第一次成功時或幻想的成果,要知道事物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人應主動努力,不要對任何僥幸的事情抱有幻想。
這個故事出自《韓非子·五蠹》,通常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妄想不勞而獲,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的人。因為偶然性不等於必然性。奔走的兔子撞死在樹樁上,這是偶然的一次,不是時時都有的。這種想法很愚蠢,因而會被世人所嗤笑。
(1)告訴我們什麼道理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守株待兔典故:
相傳在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隻兔子在奔跑中迷失方向,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棵神奇的樹根,等著再有一隻兔子撞上去,可是奇跡怎麼會再次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