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初音未來吃西瓜的動態圖,有人有嗎
圖如下
B. 中國動漫發展歷程
中國動漫,是指中國(大陸)地區的動畫和漫畫。1922年,萬氏兄弟就製造出了中國第一部廣告性質的動畫短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其後拍攝的動畫長片《鐵扇公主》更是達到當時的巔峰。這在當時,除美國的長片《白雪公主》而外是絕無僅有的,這是中國動畫的萌芽期。
1993年以後,中國動畫市場開放了,國家不再限制產量但也取消了政府收購。這也令國內動畫行業開始受到來自兩方面的挑戰,一個是國外動畫片進入中國市場不再受限制,但中國動畫片的產量少。
中國動畫產業在這10年發生了許多變化,首先是產量和從業人員的數量擴大了,以製作時間為例,從300分鍾增加到了40000分鍾,據了解,2014年僅在廣電總局申請立項的動畫片已達到了七八十萬分鍾之多。2000年全國開設動畫專業的大專院校超過200所,就讀的學生有20000多人。
詞彙誤用
「動漫」一詞的確一開始是由於人們的誤解而口耳相傳的。但是,產生這種誤傳的實質原因是因為,我國沒有一個完善的ACGN產業鏈與市場,並且數量眾多且質量參差不齊的動畫,大多數的受眾是0-12歲的兒童。
而人們對於國外的ACGN文化的熱情卻一直在發酵,這導致人們需要一個「新詞」,來將受眾為幼兒的」動畫」與受眾為全年齡的「動畫」區分開來。在多數普通受眾不了解其起源的情況下,「動漫」一詞的含義以訛傳訛,充當了這個角色。
越來越多的人誤以動漫一詞來代指非低齡向的動畫,作為對大眾對動畫的刻板偏見的妥協。詞語的含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時間人們的不同需求,也促進了詞語的詞義發展。
同樣,詞語含義的發展,也反映了整個社會的發展。像這樣的語義變化,也昭示了中國動漫產業艱難且畸形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