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結腸炎在哪個地方痛
結腸幾乎是繞小腸一周的,所以結腸炎疼痛時是在臍下一點的地方,左下腹垂直的地方和右下腹垂直的地方疼痛。一般情況患者疼痛位置是在左腹下及乙狀結腸的位置,因為這個位置是結腸炎的多發部位。
當然,結腸炎的具體病情要根據患者的個人情況是有關系的。結腸炎,顧名思義就是各種原因引起的結腸炎症性病變,潰瘍性結腸炎又稱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炎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疾病,常發病於中年輕人群,造成結腸炎發病的原因有許多。現在醫學普遍認為,結腸炎的發病與自身的免疫反應密切相關,其中尤其是與細胞免疫關系緊密。
得了結腸炎是非常痛苦的,不僅腹痛,還會腹瀉、黏液便及膿血便、里急後重、甚則大便秘結、數日內不能通大便,常伴有消瘦乏力等,而且還反復發作。
潰瘍性結腸炎最常見的表現是便意頻繁拉肚子和大便帶血、大便帶有黏液或者出現黏液膿血便。部分患者可以在腹瀉之後出現便秘,表現為腹瀉交替便秘。
患者可以出現惡心嘔吐,食慾減退以及腹脹。不同程度的發熱。病情進展可以出現消瘦,人越來越衰弱,貧血、營養不良以及低蛋白血。
Ⅱ 結腸在什麼位置
結腸位置在右髂窩內。在第3骶椎平面連接直腸。結腸分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4部,大部分固定於腹後壁,結腸的排列酷似英文字母「M」,將小腸包圍在內。結腸的直徑自其起端6cm,逐漸遞減為乙狀結腸末端的2.5cm,這是結腸腸腔最狹細的部位。
(2)結腸炎長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行程變化較大,有12例佔17%左結腸動脈脈升支較短末達到脾曲。結腸脾曲的緣動脈主要由中結腸動脈的右支末端或副中結腸動脈左支末端形成。此時中結腸動脈左支較長,越過脾曲與左結腸動脈的升支在升結腸的起始或上1/3處吻合成緣動脈。此吻合處全長外徑較小,為0.8-1.0mm,我們把吻合處血管外徑小於1.0mm稱為吻合不良。
結腸脾曲處有20例佔28%緣動脈吻合處外徑小於1.0mm,且從緣動脈發出的分布到結腸脾曲的終動脈長支和短支數較其它區少。此時結腸脾曲的血液供應較差。除此之外在回結腸動脈升支與右結腸動脈降支間有14例佔20%左右吻合不良。右結腸動脈升支與中結腸動脈右支之間有11例佔15%左右吻合不良。中結腸動脈左支與左結腸升支間吻合不良有20例佔25%。
直腸上動脈與最下乙狀動脈間末形成吻合支有49例佔7000,故乙狀結腸與直腸交界處血供較差。緣動脈吻合處血管外徑平均為1.4±0.4mm。
Ⅲ 得了結腸炎,身體哪個部位會痛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呢
結腸炎,以潰瘍性結腸炎最常見,本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多見於20~40歲,亦可見於兒童或老年人。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別。近年來我國潰瘍性結腸炎患病率明顯增加,以輕中度病人佔多數,但重症也不少見。
治療目標是誘導並維持症狀緩解以及黏膜癒合,防治並發症,改善病人生存質量。根據病情嚴重程度、病變部位選擇合適的治療葯物,包括控制炎症治療和對症治療。癌變多見於廣泛性結腸炎、病程漫長者。病程大於20年的病人發生結腸癌風險較正常人增高10-15倍。
活動期病人應有充分休息,調節好情緒,避免心理壓力過大。急性活動期可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病情好轉後改為富營養、易消化的少渣飲食,不宜過於辛辣。注重飲食衛生,避免腸道感染性疾病。按醫囑服葯及定期醫療隨訪,不要擅自停葯。反復病情活動者,應有長期服葯的心理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