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上6牙形態圖片哪個尖在合平面上
擴展閱讀
手機好多圖片 2025-02-02 09:48:56
日本哪個牙膏最好圖片 2025-02-02 09:46:41

上6牙形態圖片哪個尖在合平面上

發布時間: 2023-08-16 08:26:07

㈠ 成人牙齒各磨牙的特徵

位於前磨牙遠中,擔負咀嚼的主要任務。包括上頜第一、二、三磨牙,體積從第一磨牙至第三磨牙遞減。

共同特點:(二大三多)

1.牙冠大,牙合面寬大。

2.牙尖多,一般為4-5個牙尖。

3.發育溝、副溝多,並有通向頰、舌面溝以利食物在咀嚼時自牙合面溢出。

4.牙根多,一般為2-3個牙根。

(一)上頜第一磨牙()

6歲左右即出現於口腔,於上頜第二磨牙遠中,又名六齡牙,是上頜磨牙中體積最大的牙,牙冠頰舌徑>牙合齦根。

1、牙冠

(1)牙合面:近遠中徑<頰舌徑,斜方形。(從近中舌側方向壓平的平行四邊形或者菱形.固有咬合面偏頰側)

1)邊緣嵴:

牙合面的四邊為頰牙合邊緣嵴,舌牙合邊緣嵴、近中牙合邊緣嵴、遠中牙合邊緣嵴。近中牙合邊緣嵴短直,遠中牙合邊緣嵴稍長,舌牙合邊緣嵴略大於頰牙合邊緣嵴。

近中頰牙合角及遠中舌牙合角為銳角,遠中頰牙合角及近中舌牙合角為鈍角。

2)牙尖:

一般有4個牙尖,即近中頰尖、遠中頰尖、近中舌尖及遠中舌尖。頰側牙尖較銳,舌側牙尖較鈍。近中舌尖是牙尖中最大者,在近中舌尖的舌側有時有第五牙尖(不在牙合面上),近中頰尖大於遠中頰尖;,遠中舌尖最小。(牙尖的高度順序如下:近中頰尖、遠中頰尖、近中舌尖、遠中舌尖。)

1)三角嵴:

4個牙尖各有一條三角嵴,遠中頰尖三角嵴與近中舌尖三角嵴在牙合面中央斜行相連,稱為斜嵴,為上頜磨牙特有標志之一。

點隙、窩、發育溝:

①牙合面中央凹陷成窩,由斜嵴將牙合面分成近中窩和遠中窩,近中窩較大,佔2/3,又名中央窩,遠中窩較小,佔1/3。(日本:窩的深度順序如下:①中央窩②遠中窩③遠中舌側窩④近中窩,中央窩位於頰舌向的中央稍稍靠頰側的位置.)

②中央窩內有中央點隙,遠中窩內有遠中點隙。

③發育溝:溝的走行呈H字型.

頰溝:自中央點隙伸向頰側,在二頰尖之間經頰牙合邊緣嵴而至頰面。

近中溝:自中央點隙伸向近中,止於近中牙合邊緣嵴之內側。

遠中溝:自遠中點隙伸向遠中,止於遠中牙合邊緣嵴之內側。

遠中舌溝:自遠中點隙伸向舌側,經二舌尖之間越過舌牙合邊緣嵴至舌面。

*頰溝和舌溝大致上平行。

5)斜面:每個牙尖都有4個斜面,頰尖的舌斜面,舌尖的頰斜面及舌斜面都與對牙合牙有咬合接觸。

(二)上頜第一磨牙()

(2)頰面

1)外形:呈梯形,近遠中徑>牙合齦徑,牙合緣長於頸緣,頸緣線根向突起,近中緣長直,遠中緣短突。

2)牙尖,發育溝

①可見2個頰尖,近中頰尖略寬於遠中頰尖,(近遠中牙尖的連線和頸緣線大致平行。)

②近中頰尖的頰軸嵴顯著。

③二尖之間有頰溝通過,末端形成點隙。(頰面溝從近中向遠中看,大致在中央的位置。)

3)外形高點在頸1/3處。

(3)舌面:

1)外形:大小與頰面相似或稍小

2)牙尖,發育溝

①有2個舌尖,近中舌尖明顯寬於遠中舌尖,近中舌尖的舌側偶有第五牙尖出現(第五牙尖無咬合功能。)與近中舌尖之間有新月形的溝(稱近中舌溝)。

②二舌尖之間有遠中舌溝延續至舌面的1/2,末端無點隙。(舌面溝在舌面中央靠遠中的位置)

3)外形高點在舌面中1/3處。

(4)鄰面:

1)四邊形,頰舌徑>牙合齦徑,頰面的輪廓稍微向舌側傾斜呈直線;舌面的輪廓向頰側傾斜,呈凸彎形。

2)頰尖銳利,舌尖圓鈍,頰舌兩尖的連線和頸緣線大致上平行。

3)近中面頸部平坦,接觸區在牙合1/3的頰1/3與中1/3交界處(或牙合1/3偏頰側)。遠中面稍小,接觸區在其牙合1/3的中1/3與舌1/3交界附近(牙合1/3的中1/3處)。

2、牙根

三根,即近中頰根,遠中頰根,舌根,其中舌根最長,遠中頰根短小,二頰根間分叉度小,頰、舌根分叉度大。

3、髓腔

特點:髓室呈立方體,主要位於根柱內,髓室頂上有4個髓角,髓室底上可見3或4個根管口,與相應根管相通。

(1)頰舌側切面觀:

呈矮立方體,頰舌徑>近遠中徑>髓室高度,髓室頂中分凹下,最凹處約與頸緣平齊,髓室頂上有4個髓角,頰髓角高於舌髓角,近中頰髓角高於遠中頰髓角,(近中髓角高於遠中髓角,近頰髓角最高,近舌髓角次之,二者均接近牙冠中1/3。遠頰髓角和遠舌髓角較低,均位於牙冠頸部處。)髓室底位於頸線下約2mm處,可見3—4個根管口。舌側根管口較園,舌側根管直而長大。近中頰側根管口較窄,63%的根管分為頰舌兩根管。遠中頰側根管略圓,分支較少,約佔9%。

(2)近遠中面切面觀:

頰髓角比舌髓角稍高而尖;近中舌髓角高於遠中舌髓角,舌側根管較頰側根管粗大而長。近中頰根表現為雙管型或單雙管混合型。遠中頰根很少分為雙根管。

(3)牙頸部橫切面觀:

呈四邊形或三角形,頰舌徑大於近遠中徑。在髓室底上有3~4個根管口,舌側根管口最大,圓形。遠中頰側根管口小而圓,位於近中頰側根管的遠中舌側。近中頰側根管口窄而長,有時可看到頰舌向兩個根管口。

(二)上頜第二磨牙()

與相似,但體積小,十二齡牙。較窄。遠中一半明顯退化.牙冠的頰舌徑比近遠中徑縮小顯著,整個牙體呈圓形.

1.牙冠:

2.四尖型:

(1)牙合面:

1)斜方形更明顯,近中牙合邊緣嵴長於遠中牙合邊緣嵴,頰牙合邊緣嵴與舌牙合邊緣嵴等長,

2)斜嵴、頰溝、遠中舌溝不如明顯,有遠中溝橫過。頰面溝在靠遠中的位置

3)頰側,舌側的近中尖和遠中尖的高度相差比較大。(頰側比舌側明顯)

4)頰舌尖靠的比較近,所以使固有咬合面變得狹小。

(2)頰面:似長方形,近中頰尖明顯大於遠中頰尖(遠中頰尖明顯減小),遠中頰尖明顯向遠中舌側傾斜,近中頰軸嵴較遠中頰軸嵴突出,有頰溝,形成的點隙不如明顯。從頰側看,牙冠和牙根的近中緣所成的角度接近180度。

(3)舌面:近中舌尖大而遠中舌尖很小。

(4)鄰面:與相似,近中面>遠中面。

類三尖型:三種類型

(1)遠中舌尖已退化仍占據其舌側較小的位置。

(2)遠中舌尖退化顯著僅占其舌側很小的位置。

(3)遠中舌尖全部退化:三尖形(無斜嵴)。

斜嵴不清楚或消失,中央窩、發育溝形態和分布不規則,副溝居多。

2.牙根:三根,根干長,牙根較聚攏,根分叉度小於,整個牙根向遠中傾斜。牙頸部水平橫斷面的形態遠中邊和舌側邊短而圓。

3.髓腔

分三型:

第一型:牙冠形態與第一磨牙相似,但遠中尖較小。其髓腔形態與相似,但較小,近頰根管38%分為頰舌兩根。

第二型:遠中舌尖很小位於遠中的一角。其冠部髓室外形與牙冠外形一致,根管外形與第一型相似。

第三型:遠中舌尖消失的三尖型,其冠部髓室外形與牙冠外形一致,根管外形與第一型相似。

(三)上頜第三磨牙()

該牙的形態、大小、位置變異甚多,其標准形態與相似(四尖型)

1.特點:

(1)牙合面副溝多,牙尖和嵴不清楚。

(2)牙根多合並成一個錐形根,也有多個分根的,根的數目和形態變異很大。

2.上頜第三磨牙的髓腔形態

髓腔變化大,但也有其特點,主要表現在髓室大,根管粗和髓角較低。

(四)下頜第一磨牙()

是下頜磨牙中體積最大的,牙冠近遠中徑>頰舌徑>牙合齦徑

1.牙冠

(1)牙合面:長方形,近遠中徑大於頰舌徑,固有咬合面在靠近舌側.

1)邊緣嵴:

頰牙合邊緣嵴長於舌牙合邊緣嵴,近中牙合邊緣嵴較長且直,遠中牙合邊緣嵴短且突(舌側邊緣線直頰側邊緣線凸彎形.)

2)牙尖:

可見5個牙尖,頰尖短而圓,舌尖長而銳,遠中尖最小,遠中尖位於頰面與遠中面交界部位。

牙尖高度順序如下:①近中舌尖②遠中舌尖③近中頰尖④遠中頰尖⑤遠中尖;牙尖面積大小順序如下:①近中頰尖②遠中頰尖③近中舌尖④遠中舌尖⑤遠中尖。

3)三角嵴:

以遠中頰尖的三角嵴最長,遠中尖的三角嵴最短。(舌尖三角嵴明顯,頰尖較圓鈍。)

4)點隙、窩、發育溝

牙合面有二個窩

中央窩:大,位於牙合面二近中牙尖三角嵴的遠側及遠中邊緣嵴的近側。(中央窩位於頰舌向的中央靠近舌側的位置.)

近中窩:小,三角形,在近中邊緣嵴的內側。

點隙:3個,為中央點隙,遠中點隙,近中點隙。

發育溝:5條,為頰溝、舌溝、近中溝、遠中溝、遠中頰溝,呈「大」字形分布。副溝較多。

頰溝:由中央點隙伸向頰側,經近中頰尖與遠中頰尖之間至頰面。

舌溝:由中央點隙經二舌尖之間至舌面。

近中溝:由中央點隙伸向近中,止於近中牙合邊緣嵴內。

遠中溝:由中央點隙伸向遠中,止於遠中牙合邊緣嵴內。

遠中頰溝:由遠中點隙出發,經遠中頰尖與遠中尖之間至頰面。

5)斜面:舌尖的舌斜面與對牙合牙無咬合接觸,其餘牙尖各斜面與對牙合有咬合接觸。

(2)頰面

1)外形:呈梯形,近中遠徑>牙合齦徑,牙合緣長於頸緣,頸緣線向根方突起.近中緣直,遠中緣突。

2)牙尖,發育溝:頰面可見兩個頰尖和部分遠中尖,三個牙尖體積與牙尖高度依次減小,有頰溝和遠頰溝通過牙尖之間,頰溝的末端形成一個點隙。(頰溝在近遠中的中央稍稍偏近中的位置,向牙頸部呈直線走行,遠頰溝在靠遠中的位置,並向遠中斜向走行。)

3)外形高點在頰頸嵴處(頸1/3處)

4)近中.遠中牙尖連線和頸緣線大致平行.

(3)舌面

1)外形,似頰面,小於頰面而稍圓。

2)牙尖,發育溝

可見二舌尖,近中舌尖和遠中舌尖,近中舌尖稍大於遠中舌尖,二尖之間有舌溝。(舌面溝在近遠中向的中央稍稍靠近中的位置。)

3)外形高點在中1/3處。

(4)鄰面:

1)外形:呈四邊形,近中面頰頸角及舌牙合角較銳,舌尖比頰尖高而且銳利。頸緣線和頰舌兩牙尖的連線大致上平行。

2)近中接觸區多在牙合1/3偏頰側。

3)遠中面小於近中面較突。(舌尖銳利,頰尖圓鈍)

遠中接觸區在牙合1/3與中1/3交界,亦偏頰側。

2.牙根

雙根,扁而厚,根干短分叉大。近中根較遠中根稍大,有根面溝,遠中根有20%再分為頰舌二根。也有2根在頰側部分融合,舌側仍分叉的「馬蹄根」。

3、髓腔

特點:與上頜磨牙相似,但可有5個髓角,髓室底可見2—4個根管口。

(1)頰舌切面觀:

呈矮立方形,髓室的近中頰舌徑大於遠中頰舌徑,舌側髓角高於頰側髓角。近中根95%分成頰舌向2個細小根管,多有2個根尖孔,有時頰舌側根管與根尖1/3處匯合,由一個根尖孔通向牙周。遠中根管多為寬大的單根管,約46%分為頰舌2根管,一般為兩個根尖孔。

(2)近遠中切面觀:

髓室的近遠中徑>頰舌徑,有5個髓角,近中髓角高於遠中髓角,近舌髓角最高。髓室頂嵴髓室底均凸向髓室,髓室頂最凸處約與頸緣平齊,髓室底在頸緣下2mm,髓室頂、底之間的距離一般在2mm以下,髓室底距根分叉處2mm。近中根管較細小(87%為雙管型或單雙管混合型)。遠中根管較大40%為雙管型或單雙管混合型)。

(3)牙頸部橫切面觀:

髓室的近遠中徑>頰舌徑,髓室的近中頰舌徑大於遠中頰舌徑。

(五)下頜第二磨牙()

體積小於

有二種類型:

五尖型:與相似,在離體牙中不易區別

四尖型:與不同,有4個牙尖,遠中尖消失,近遠中徑,頰舌徑差不多大小,較對稱。

1、牙冠:退化傾向明顯,整體較圓.

(1)牙合面:

1)外形:呈方圓形

2)牙尖:有4個牙尖,近中頰尖、舌尖往往大於遠中頰舌尖。(舌尖向咬合面中央靠攏,所以固有咬合面變小。)

3)中央窩:位於牙合面中央。

4)發育溝:4條,呈+字形分布,即頰溝、舌溝、近中溝和遠中溝,副溝分布於發育溝的兩側。整個牙合面似一「田「字形,是為該牙特點。

(2)頰面

1)外形:呈梯形,近中緣較直,遠中緣較突。

牙頸線較平。(從近中向遠中頸緣線傾斜加大)

2)牙尖,發育溝:

可見2個頰尖,(近遠中尖的高度差別較大,)二尖之間有頰溝,末端有點隙。(頰溝在近遠中向的中央位置.)

3)外形高點在頸1/3處,有時在頰側頸1/3處的頰頸嵴明顯突出(特點)。

(3)舌面:

1)外形:同,大小與頰面相似。(舌面溝在近遠中向的中央位置。)

2)牙尖,發育溝:

有2個舌尖,中間有舌溝。

(4)鄰面:頰舌尖的高度差別不大,從頰側向舌側的頸緣線的傾斜度較小.

2、牙根:近中根和遠中根,二根之間分叉度小於,皆偏遠中,有時聚成一錐體形。

3、髓腔:

髓室依牙冠外形而定,一類為四尖型,一類為五尖型,故可分別有4或5個髓角。與相似,近中根管64%為為雙管型或單雙管混合型。遠中根管多為單根管。

(六)下頜第三磨牙()

該牙的形態、大小和位置均可能發生變異。五尖者似,四尖者似。

1、特點:

(1)牙合面聚攏縮小

(2)牙尖、嵴不明顯,副溝多。

(3)牙根常融合成一錐形,也有分叉成多根者。

2、髓腔

變異大,髓室、根管均較大。

(七)上、下磨牙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