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橈神經支配哪幾個肌肉
橈神經支配的肌肉
一、肱橈肌 :起點為肱骨外側髁,止點為橈骨莖突,作用為屈肘關節。
二、肱三頭肌:長頭起自肩胛骨盂下結節,外側頭與內側頭分別起自肱骨後面橈神經外上方和內下方的骨面。三個頭向下以一堅韌的肌腱止於尺骨鷹嘴,作用為伸肘關節、長頭還可使屬關節後伸和內收。
三、肱肌:起於肱骨前內側面與前外側面下2/3、上端呈「V」形與三角肌的止端相接,止端與肘關節囊緊相貼連,附著於尺骨冠突之前,作用為屈肘。
四、旋後肌:起自肱骨外上髁和尺骨外側緣的上部,肌束向外下,止於橈骨前面的上部,作用為前臂旋後。
(1)旋後圓肌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一、橈神經損傷是肱骨骨折後常伴的上肢神經損傷。在橈神經的超聲診斷中,神經斷裂時其超聲可見橈神經受損區域呈低回聲,臨床認為此低回聲系可能由增生的雪旺氏細胞及軸突無規則生長導致神經變性所致,其他回聲減弱,神經束粗大,可見束膜回聲增強,且多為片狀不規則或欠規則低回聲區,其多因斷裂的神經殘端被疤痕、骨痂包埋所致。
二、橈神經在肱骨中、下1/3交界處緊貼肱骨,該處骨折所致的橈神經損傷最為常見,主要表現為伸腕、伸拇、伸指、前臂旋後障礙及手背橈側和橈側3個半手指背麵皮膚,主要是手背虎口處皮膚麻木區。典型的畸形是垂腕。如為橈骨小頭脫位或前臂背側近端所致骨間背則神經損傷,則橈側腕長伸肌功能完好,伸腕功能基本正常,而僅有伸拇、伸指和手部感覺障礙。
三、肱骨骨折所致橈神經損傷多為牽拉傷,大部分可自行恢復,在骨折復位固定後,應觀察2-3個月,如肱橈肌功能恢復則繼續觀察,否則可能是神經斷傷或嵌入骨折斷端之間,應即手術探查。如為開放性損傷應在骨折復位時同時探查神經並行修復。晚期功能不恢復者,可行肌腱移位重建伸腕、伸拇、神指功能,效果良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橈神經
『貳』 人體解剖中三邊孔和四邊孔的概念是什麼
三邊孔:指位於腋窩後壁,外科頸水平的三角形間隙,其上界為小圓肌和肩胛下肌,下界為大圓肌和背闊肌,外側界為肱三頭肌長頭,內有旋肩胛血管通過。
四邊孔:指位於肩胛區肩胛骨外緣後外側的四邊形間隙。上界:小圓肌和肩胛骨外緣、肩胛下肌、肩關節囊。下界:大圓肌和背闊肌,內側界:肱三頭肌長頭外側緣.外側界:為肱骨外科頸.穿行結構:腋神經、旋肱後動脈和靜脈。
旋肩腳血管和肩腳下神經三邊孔內主要是血管神經束(肩腳下神經及旋肩腳動、靜脈)及其周圍的少量結締組織。三邊孔內肌的間隔是由深筋膜包繞每塊肌和血管神經形成。
血管神經束外面的結締組織膜很薄,透過膜能看到血管。肩腳下神經起自臂叢的c5、c6,伴行於旋肩腳動、靜脈下方,分布手肩腳下肌、大圓肌和背闊肌。
(2)旋後圓肌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三邊孔的形態三邊孔為三角形肌性孔道。上肢外展70°時,從三邊孔後面觀測三邊孔的形態,為三角形孔隙,上壁為小圓肌下緣,下壁為大圓肌上緣,上下壁在內側相交;外側壁為肱三頭肌長頭鍵,該腿經大圓肌後方向上,經小圓肌前方起於肩胛骨盂下粗隆。
上肢自然下垂時三邊孔各壁貼近,使孔隙變小。上肢外展70°時,從前面測量三邊孔外側壁長(15.5±1.8)mm;上壁長(小圓肌)(25.1±5.4)m,下壁長(大圓肌)(25.7±4.5)mm。
肩四邊孔位於肩關節後側,由肌肉和骨關節圍成一個四邊形間隙。其上界為小圓肌、肩胛頸及肩肱關節,下界為大圓肌,內界為肱三頭肌長頭,外界為肱骨上端。其間隙可容納一拇指,間隙內有腋神經及血管等。
從三邊孔前面觀測血管神經的排列關系由上向下依次是:旋肩腳靜脈上支、旋肩腳動脈、旋肩腳靜脈下支及肩腳下神經。
『叄』 手臂中間那個窩叫什麼
叫肘窩。
肘窩,位於肘關節前面,為三角凹窩,外側界為肱橈肌.內側為旋前圓肌,上界為肱骨內,外上髁之間的連線,窩內主要結構自外向內有肱二頭肌腱,肱動脈及其分支,正中神經。
內容
肱二頭肌腱位於橈側,其尺側為肱動脈和兩條伴行靜脈及橈、尺血管,最尺側為正中神經。肘深淋巴結位於肱動脈分叉處。肱動脈在約橈骨頸平面分為橈、尺動脈。橈動脈越過肱二頭肌腱表面斜向外下,至前臂肱橈肌內側;尺動脈經旋前圓肌尺頭深面至前臂尺側腕屈肌深方。
正中神經越過尺血管前方,穿旋前圓肌兩頭之間,進入指淺屈肌深面。橈神經位於肘窩外側的肱肌深面,至前臂橈動脈的外側;深支穿旋後肌至前臂後區,改稱為骨間後神經。前臂外側皮神經於肱二頭肌腱外側穿出深筋膜。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肘窩
『肆』 腰部肌肉示意圖!
腰部肌肉示意圖如下:
(4)旋後圓肌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背闊肌是背部最重要的肌肉,鍛煉背部的重點。其他背部小肌包括:菱形肌(Rhomboids)、大圓肌(Teres Major)、小圓肌(Teres Minor)、岡下肌(Infraspinatus)等。
肌肉群是指相同或鄰近部位肌肉組成的功能統一的群體。了解人體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為了弄明白每肌肉在類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區別,從而做到正確完成各種健美動作,促進各部位肌肉的發展,增大肌肉塊的體積,使肌肉隆起,線條清晰。
肌肉在人的身體中分布很廣泛,全身約有520塊肌肉,幾乎占體重的40—50%,可見人體肌肉是身體的主體。其名稱一般來說都是按肌肉的類型、形狀、位、功能等分類起名。
參考資料:網路-肌肉群
『伍』 簡述肘窩的境界、內容及位置位置關系
境界:上界為肱骨內、外上踝的連線,下外側界為肱橈肌,下內側界為旋前圓肌。肘窩淺面依次為皮膚、淺筋膜、深筋膜及肱二頭肌腱膜;深面由肱肌與旋後肌組成,再後方為關節囊。
內容及其位置關系:以肱二頭肌腱為標志,其內側有肱動脈及兩條伴行靜脈,再內側為正中神經。其外側與肱肌之間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在肱肌與肱橈肌之間有橈神經及橈側副動脈。
(5)旋後圓肌在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肘前區:肱二頭肌腱是肘窩的重要標志。
(1)肌腱內側為肱動脈,其兩側有伴行的肱靜脈。
(2)肱動脈的內側為正中神經。
(3)肌腱的外側為前臂外側皮神經。
(4)前臂外側皮神經的外側(或其深部)為橈神經的淺支和深支。
(5)肱二頭肌腱膜橫行覆蓋其內側的諸結構。
(6)肱動脈分支在肘部形成肘關節網,其位置較深。
(7)正中神經再次於前方跨過尺動脈,至其外側。
肘後區:主要局部結構有肘後三角、肘外側三角。
(1)肘後三角:屈肘呈直角時,肱骨內、外上髁與尺骨鷹嘴尖端,三點成等腰三角形。肘關節伸直時,三點成一直線。當肘關節脫位或骨折時,該三角關系將發生改變。
(2)肘外側三角:當屈肘成直角時,肱骨外上髁、橈骨頭與尺骨鷹嘴尖端,三點成一尖向前的三角形,其中點是肘關節穿刺的進針部位。
『陸』 胳膊上的肌肉都有哪些說出名稱!謝謝了!!有沒有什麼圖解的!有叫公肌的嗎
主要為肱二頭肌和肱三頭肌,二頭肌肉是手臂彎曲後凸起的肌肉,三頭肌是背對著二頭肌的部位,有叫肱(gong)肌的
具體是有很多分類,如下
臂肌
臂肌覆蓋肱骨,以內側和外側兩個肌間隔分隔。前群為屈肌,後群為伸肌。
(一)前群
前群包括淺層的肱二頭肌和深層的肱肌和喙肱肌。
1.肱二頭肌biceps brachii 呈梭形,起端有兩個頭,長頭以長腱起自肩胛骨盂上結節,通過肩關節囊,經結節間溝下降;短頭在內側,起自肩胛骨喙突。兩頭在臂的下部合並成一個肌腹,並以一個腱止於橈骨粗隆(圖3-24)。作用:屈肘關節;當前臂處於旋前位時,能使其旋後。此外,還能協助屈上臂。
2.喙肱肌coracobrachialis 在肱二頭肌短頭的後內方,起自肩胛骨喙突,止於肱骨中部的內側骨面。作用:協助上臂前屈和內收。
3.肱肌brachialis 位於肱二頭肌下半部的深面,起自肱骨下半的前面,止於尺骨粗隆。作用:屈肘關節。
(二)後群
肱三頭肌triceps brachii 起端有3個頭,長頭以長腱起自肩胛骨盂下結節,向下行經大、小圓肌之間;外側頭起自肱骨後面橈神經溝的外止方的骨面;內側頭起自橈神經溝以下的骨面。向下3個頭會合以一個堅韌的腱止於尺骨鷹嘴。作用:伸肘關節。長頭可使上臂後伸和內收。
前臂肌
前臂肌位於尺、橈骨的周圍,分為前(屈肌)、後(伸肌)兩群,大多數是長肌,跨過多個關節運動前臂和手,肌腹位於近側,細長的腱位於遠側,所以前臂的上半部膨隆,而下半部逐漸變細。
(一)前群
前群位於前臂的前面和內側面,共9塊,分4層排列。
1.淺層(第一層) 有5塊肌,自橈側向尺側依次為肱橈肌、旋前圓肌、橈側腕屈肌、掌長肌、尺側腕
前臂肌1
屈肌。
(1)肱橈肌brachioradialis:起自肱骨外上髁上方,向下止於橈骨莖突。作用:屈肘關節。其它4塊以屈肌總腱起自肱骨內上髁及前臂深筋膜。
(2)旋前圓肌pronator teres:止於橈骨中部的外側面。作用:屈肘關節,使前臂旋前。
(3)橈側腕屈肌flexor carpiradialis:以長腱止於第2掌骨底。作用:屈肘,屈腕和腕外展。
(4)掌長肌palmaris longus:肌腹很小而腱細長,連於掌腱膜。作用:屈腕和緊張掌腱膜。
(5)尺側腕屈肌flexor capiulnaris:止於豌豆骨。作用:屈腕和使腕內收。
2.第二層 只有一塊肌,即指淺屈肌flexor digitorum superficiallys。肌的上端為淺層肌所覆蓋。起自肱骨內上髁、尺骨和橈骨前面。肌束往下移行為4條肌腱,通過腕管和手掌,分別進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每一個腱在近節指骨中部分為兩腳,止於中節指骨體的兩側。作用:屈近側指骨間關節、屈掌指關節、屈腕和屈肘。
前臂肌2
3.第三層 有兩塊肌,位於橈側的拇長屈肌和位於尺側的指深屈肌。
(1)拇長屈肌flexor pollicis longus:起自橈骨前面和前臂骨間膜,以長腱通過腕管和手掌止於拇指遠節指骨底。作用:屈拇指掌指關節和指骨間關節。
(2)指深屈肌flexor cligitorum profouns:起自尺骨的前面和前臂骨間膜,向下分成4個腱,經腕管入手掌,在指淺屈肌腱的深面分別進入第2~5指的屈肌腱鞘,在鞘內穿經指淺屈肌腱兩腳之間,止於遠節指骨底。作用:屈第2~5指的遠側指骨間關節、近側指骨間關節、掌指關節和屈腕。
4.第四層 為旋前方肌pronator quadratus,是扁平四方形的小肌,位於橈、尺骨遠程的前面,起自尺骨,止於橈骨。作用:使前臂旋前。
(二)後群
共有10塊肌,分為淺、深兩層。
前臂肌3
1.淺層 有5塊肌,自橈側向尺側依次為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側腕伸肌。這5塊肌以一個共同的伸肌總腱起自肱骨外上髁。
(1)橈側腕長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longus:向下移行於長腱經手背,止於第2掌骨底。作用:伸腕,腕外展。
(2)橈側腕短伸肌extensor carpi radialis brevis:在橈側腕長伸肌的後內側,止於第3掌骨底。作用:伸腕。
(3)指伸肌extensor digitorum:肌腹向下移行為4條肌腱,經手背分別至第2~5指。在手背遠側部,掌骨頭附近,4條腱之間有腱間結合相連,各腱越過掌骨頭達指背向兩側擴展為扁的腱性結構,稱指背腱膜。
(4)小指伸肌extensor digiti minimi:肌腹細長,長腱經手背尺側至小指,止於指背腱膜。作用:伸小指。
(5)尺側腕伸肌extensor carpi uluari:止於第5掌骨底。作用:伸腕,腕內收。
前臂肌4
2.深層 也有5塊肌從上外向下內依次為旋後肌、拇長展肌、拇短伸肌、拇長伸肌和示指伸肌。
(1)旋後肌srpinator:位置較深,起自尺骨近側,肌纖維向下外並向前包繞橈骨,止於橈骨上1/3的前面。作用:前臂旋後。
其餘4塊肌均起自橈尺骨和骨間膜的背面。
(2)拇長展肌abctor pollicis longus:止於第2掌骨底。
(3)拇短伸肌extensor pollieis brevis:止於拇指近節指骨底。
(4)拇長伸肌extensor pollicis longus:止於拇指遠節指骨底。
(5)示指伸肌extensor indicis:止於示指的指背腱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