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皮膚有哪幾層每一層分別有什麼作用
1、基底層:位於表皮的最深層,借基膜與深層的真皮相連。基底層是一層矮柱狀上皮細胞。細胞較小、排列整齊,核呈卵圓形胞質中常含有黑色素顆粒。矮柱狀上皮細胞之間有黑色素細胞。黑色素細胞略呈圓形,有樹枝狀突起,胞核較小,能產生黑色素顆粒。
2、棘層:位於基底層的淺面,由4-10層多邊形細胞組成,細胞較大,由許多棘狀突起,胞核呈圓形。
3、顆粒層:位於棘層的淺面,由2-3層梭形細胞組成。胞質中有大小不等的透明角質顆粒。普通染色呈強嗜鹼性,胞核較小,染色較淡。
4、透明層:位於顆粒層的淺面,由2-3層無核的扁平細胞組成。胞質中含有嗜酸性透明角質,它由顆粒層細胞的透明角質顆粒變性而成。
5、角質層:位於表皮的最淺層,由幾層到幾十層扁平無核角質細胞組成,細胞質內充滿嗜酸性的角蛋白,對酸、鹼,摩擦等因素有較強的抵抗力。角質層的表面細胞常呈小片脫落,形成皮屑。
皮膚特點:
皮膚覆蓋全身表面,是人體最大的器官之一,約占體重的16%。成人皮膚面積約為1.2—2.0平方米。全身各處皮膚的厚度不同,背部、項部、手掌和足底等處最厚,腋窩和面部最薄,平均厚度為0.5—4.0毫米。盡管各處皮膚厚度不同,但都可分為表皮與真皮兩層,並借皮下組織與深層組織連接。皮膚的顏色因人種、年齡和健康狀況不同而有差異。
皮膚上有很密的各種走向的凹下溝汶,稱為皮溝。皮溝間大小不等的菱形或多角形的隆起部分為皮嵴,它們在指腹構成指紋。個體之間的指紋形態是不同的,因而指紋具有個體差異。皮膚上有長短不等、粗細不同的毛發。四肢末端有指甲和趾甲。皮膚可分泌汗液和皮脂,是由汗腺和皮脂腺分泌的。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