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帶皮外脊肉是哪個部點陣圖片
擴展閱讀
電腦里的圖片變形 2025-02-04 16:41:23
運動員散步動態圖片 2025-02-04 16:39:00

帶皮外脊肉是哪個部點陣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7-29 22:57:40

『壹』 啥樣叫外脊豬肉

外脊豬肉就是脊背那裡的豬肉,在脊背上面,貫穿整個脊背,所以又稱為通脊、扁擔肉、硬脊,是較嫩的瘦肉。下圖就是外脊豬肉的位置和圖片。

豬外脊

『貳』 豬身上的所有部位的名稱叫什麼

豬肉除去頭、蹄(爪)、尾外,分為以下14個部位。

1、血脖即耳至肩胛骨前頸肉,呈條形,肥瘦相同,韌性強。適於做香酥肉、叉燒肉、肉餡等。

2、鷹嘴位於血脖後、前腿骨上部的一塊方形肉。肉質細嫩,前半部適於做酥肉,切肉絲、肉片,後半部適於做櫻桃肉、過油肉、炸肉段、熘炒菜等。

3、哈利巴位於前腿扇形骨上的肉(包著扇形骨),質老筋多。適於燜、燉、醬、紅燒等。

4、裡脊又稱小裡脊。位於腰子到分水骨之間的一長條肉,一頭稍細,肉色發紅。這塊肉是豬瘦肉中最嫩的一塊,適於熘、炒、炸等。

5、通脊又稱外脊。位於脊椎骨外與脊椎骨平行的一長條肉。肉色發白,肉質細嫩。適於滑熘、軟炸及制茸泥等。

6、底板肉後腿骨下部,緊貼臀部肉皮的一塊長方形肉,一端厚,一端薄,肉質較老。適於做鍋爆肉、清醬肉和切肉絲等。

7、三岔位於胯骨與椎骨之間的一塊三角形肉,肉質比較嫩。適於做熘、炒菜及切肉絲、肉片等。

8、臀尖緊貼坐臀上的肉,淺紅色,肉質細嫩。適於做肉丁、肉段及切肉絲、肉片等。

9、拳頭肉又稱榔頭肉。肉。包著後腿棒子骨的瘦肉,圓形似拳頭。肉質細嫩。適於切肉絲、肉片和做炸、熘菜等。

10、黃瓜肉緊靠底板肉的一條長圓形內,形似黃瓜,質地較老,適於切肉絲。

11、腰窩後腿下部前端與肚之間的一塊瘦肉,肥瘦相連,肉層較薄。適於燉、燜、炒等。

12、羅脊肉連著豬板油的一圈瘦肉,外麵包一層脂皮。適於燉、燜或制餡。

13、五花肉位於前腿後、後腿前的腰排肉,肥瘦相間呈五花三層狀,肋條部分較好稱為上五花,又叫硬肋,沒有肋條部分較差稱為下五花,又叫軟肋。上五花適於片白肉,下五花適於燉、燜及制餡。

14、肘子南方稱蹄膀,即腿肉。結締組織多,質地硬韌,適於醬、燜、煮等。

(2)帶皮外脊肉是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不可與豬肉同食的食物警惕飲食安全,豬肉是人們日常接觸最多的食品之一,因為太常吃,人們還發明了許多新鮮花樣去烹飪這道傳統美食。下面這些食物不能與豬肉同煮。

1、大豆

從現代營養學觀點來看,豆類與豬肉不宜搭配,是因為豆中植酸含量很高,60%——80%的磷是以植酸形式存在的。

它常與蛋白質和礦物質元素形成復合物,而影響二者的可利用性,降低利用效率;還有就是因為豆類與瘦肉、魚類等葷食中的礦物質如鈣、鐵、鋅等結合,從而干擾和降低人體對這些元素的吸收。

故豬肉與黃豆不宜搭配,豬蹄燉黃豆是不合適的搭配。

2、羊肝

中醫雲:「豬肉共羊肝和食之,令人心悶。這主要是因為羊肝氣味苦寒,補肝、明目,治肝風虛熱。

豬肉滋膩,入胃便作濕熱,從食物葯性講,配伍不宜。羊肝有膻氣,與豬肉共同烹炒,則易生怪味,從烹飪角度講看,亦不相宜。

3、香菜

芫荽又名香菜,可去腥味,與羊肉同吃相宜。芫荽辛溫,耗氣傷神。豬肉滋膩,助濕熱而生痰。古書有記載:「凡肉有補,唯豬肉無補」。一耗氣,一無補,故二者配食,對身體有損害。

4、牛肉

豬肉和牛肉不共食的說法由來已久,《飲膳正要》指出:「豬肉不可與牛肉同食」。這主要是從中醫角度來考慮,一是從中醫食物葯性來看,豬肉酸冷、微寒,有滋膩陰寒之性,而牛肉則氣味甘溫,能補脾胃、壯腰腳,有安中益氣之功。

二者一溫一寒,一補中脾胃,一冷膩虛人。性味有所抵觸,故不宜同食。

『叄』 豬的各個部位的肉有什麼不同有多少種(後丘,前槽,裡脊,五花肉.......)

豬的各個部位的肉只是口感不同,有10種。

1、豬頸肉:豬頸肉與豬頭肉相連,這里的豬肉比較偏紅,肥瘦分布均勻、肉質鮮嫩,適合做餃子和包子的餡料。

2、豬頰肉:豬頰肉是豬臉和豬下巴相連的肉,由於豬頰肉是豬老活動的地方,所以這里肉吃著非常勁道,口感偏嫩,用於鹵、做包子餡料都不錯。

3、梅花肉:梅花肉也就是豬的上肩肉,這里的肉肥瘦相兼,肉質也非常的嫩,所以特別適合煎、炸、燉,做肉丸也是特別不錯。

4、前排肉:豬前腿上部的肉,前排肉的肉質中等,不嫩不老,適合鹵或者腌著吃。

5、裡脊肉:裡脊肉分為大裡脊肉和小裡脊肉,大裡脊肉適合做豬排、炒、蒸的吃,而小裡脊肉比大裡脊肉更嫩,也可以說是豬身上最嫩的肉,最適合做摻湯。

6、五花肉:五花肉也就是豬肚皮上的肉,肥瘦分層,皮非常薄,用五花肉做出來的食材都獨到的風味,特別適合做紅燒肉、燉肉、鹵肉、餡料、蒸肉等。

7、後臀尖肉:臀尖肉是豬屁股上面的肉,肉比較肥,適合腌、燉、做回鍋肉。

8、做臀肉:豬屁股上的肉,做臀肉和後臀尖肉差不多,肉質硬度中等,比較適合做回鍋肉或者鹵肉。

9、前腿肉:前腿肉含有的瘦肉較少,含有的膠質、筋比較多,適合做燉、鹵、紅燒。

10、後腿肉:後腿肉口感中等,瘦肉比前腿肉多,適用於燉、鹵、腌。

(3)帶皮外脊肉是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食用時應易除豬脖子等處灰色、黃色或暗紅色的肉疙瘩,即稱為「肉棗」的東西,因為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苦食用則易感染疾病;

2、買豬肉時,拔一根或數根豬毛,仔細看其毛根,如果毛根發紅,則是病豬;如果毛根白凈,則不是病豬;

3、豬瘟病是一種多發性傳染病,對人體危害嚴重,這種肉絕不能食用。如皮膚有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有出血性斑塊,即為病豬肉;如果是去皮肉,則可看脂肪和腱膜,如有出血點即可認定為病豬肉;

4、食用豬肉後不宜大量飲茶,因為茶葉的鞣酸會與蛋白質合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蠕動減慢,延長糞便在腸道中的滯留時間,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還增加了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的吸收,影響健康;

5、在肉鋪中往往有上肉、中肉分別標示,此時只要看肉的顏色,即可看出其柔軟度。同樣的豬肉,其肉色較紅者,表示肉較老,此種肉質既粗又硬,最好不要購買,而顏色呈淡紅色者,肉質較柔軟,品質也較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