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腿的各個部位的名字
人的下肢自腹股溝區往下到足底大體可以分為大腿,膝關節,小腿,踝關節和足部等幾部分,其中膝關節的後面又稱為腘窩,內有腘動,靜脈及神經通過。
雙下肢約占人體表面積的百分之四十六,其解剖層次為皮膚,皮下,筋膜,肌層,骨頭,軟組織內有血管神經走行。
(1)脛骨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人類下肢的功能主要是支持軀體、承受體重和行走,因而,下肢骨一般均比上肢骨粗大、笨重。下肢骨包括髖骨、股骨、髕骨、脛骨、腓骨和足骨。
髖骨是不規則扁骨,上份扁闊,中份窄後,下份有一大孔稱閉孔。髖骨由髂骨、恥骨和坐骨融合而成。
股骨位於大腿內,是人體最長最粗最結實的長骨,其長度約為身高的1/4,分為一體和兩端。
髕骨略呈三角形,底朝上,尖朝下,前面粗糙,後面光滑有關節面,與股骨髕面相關節,是人體內最大的籽骨,位於膝關節前方,股四頭肌腱包於其前面並向下延續為髕韌帶。
脛骨是三棱形粗大的長骨,位於小腿內側,對支持體重起主要作用,分為一體和兩端。上端粗大,形成與股骨內、外側髁相對應的內側髁和外側髁,其上有關節面,兩髁之間有向上的髁間隆起。
腓骨細長,位於小腿的後外側,不承受體重,主要作為小腿肌的附著部位,可分一體和兩端。
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B. 比目魚肌在腓腸肌什麼位置,還有和脛骨和腓骨怎麼連接的
您好!
比目魚肌位於腓腸肌深面,在腓腸肌下部可以見到該肌的兩個側緣。起點有內外兩個頭,兩頭之間有腱弓相連,外側頭起自腓骨頭和腓骨體的上1/3,內側頭起自脛骨的比目魚肌線和內側緣的上部;止店:比目魚肌向下逐漸移行為一寬腱,腱位於肌的後部,再向下與腓腸肌腱相互愈著形成跟腱,止於跟骨結節。
(具體如圖所示)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C. 腳部的具體位置所對應的名稱是什麼
1、足關節是足部骨與骨之間的間接連結形成的。包括踝關節、跗骨間關節、跗跖關節、跖骨間關節、跖趾關節和趾骨間關節。
跟部為7塊骨組成其負責直接承受體重,且大部份身體重量(50%)都落在跟部。腰部為5根長骨組成其負責連接前掌和後跟及傳遞身體部份重量至前掌。腳前掌由14塊小骨組成其具有承受體重和平衡身體及抓著地面不致身體倒斜。
為了起到支撐整個體重的作用,腳的底部產生了若干拱形,特別是內弓較為發達,既大又牢固,通過脛骨,由上方筆直加上的體重,為相當於傳遞關節的距骨一度支承後,又被以跟骨底部內側的前端和第一足骨接地點為兩個基點的強韌的內弓完全承受下來。
(3)脛骨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男、女腳的差異:
男、女的腳結構不同。女性膝蓋到臀部支架所構成角度大於男性,女性大腿往外角度較大,約有15°度往外傾斜,因此較容易造成膝蓋受傷,且導致腳較低的活動能力,因較少肌肉裹住骨頭更易脆弱的主因。女性腳具有較短及窄的構造,其有助於從腳跟至腳尖能快速移動,因此有較重的重力落在腳跟處。
D. 三足里的具體位置在哪裡
人體沒有三足里,有足三里穴,足三里中醫術語,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左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兩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
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4)脛骨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古今大量的實踐都證實,足三里是一個能防治多種疾病、強身健體的重要穴位。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穴位,經常按摩該穴,對於抗衰老延年益壽大有裨益。
"三里"是指理上、理中、理下。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主治
1.胃痛,嘔吐,呃逆,腹脹,腹痛,腸鳴,消化不良,泄瀉,便秘,痢疾。
2.咳嗽氣喘,心悸氣短,乳癰。
3.失眠,癲狂,頭暈。
4.虛勞贏瘦,水腫。
5.膝痛,下肢痿痹,腳氣。
E. 人類各部分骨骼的名稱是什麼
人類各部分骨骼由顱骨、軀干骨、四肢骨三類組成,各部分的名稱和數量如下:
1、顱骨:(8腦顱骨)額骨、篩骨、蝶骨、枕骨(不成對) 頂骨、顳骨(15面顱骨)鼻骨、淚骨、齶骨 上頜骨、下鼻甲、顴骨 下頜骨、舌骨、犁骨(不成對)。
2、軀干骨:24脊椎、一胸骨、12對肋骨、一尾骨、一骶骨。
3、四肢骨:1肩胛骨、1鎖骨、1肱骨、1尺骨、1橈骨、8腕骨、5掌骨、14指骨*2(上肢骨64)、1髖骨、 1股骨、1髕骨(膝蓋骨)、1脛骨、1腓骨、7跗骨、5跖骨、14趾骨*2(下肢骨62)。
(5)脛骨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人體骨骼功能
保護功能:骨骼能保護內部器官,如顱骨保護腦;肋骨保護胸腔。
支持功能:骨骼構成骨架,維持身體姿勢。
造血功能:骨髓在長骨的骨髓腔和海綿骨的空隙,透過造血作用製造血球。
貯存功能:骨骼貯存身體重要的礦物質,例如鈣和磷。
運動功能:骨骼、骨骼肌、肌腱、韌帶和關節一起產生並傳遞力量使身體運動。
F. 足三里的准確位置圖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小腿裡面的棗汪穗骨頭叫脛骨,外面的骨頭叫腓骨。小腿前面能摸得到的有一點稜角的,像家裡面菜刀刀背一樣的骨頭叫脛骨。摸到這個骨頭之後。
用大拇指的指肚從下往上推,當感覺到推不動的時候,拇指所在的地房就是足三里。
從下往上觸摸小腿的外側,右膝蓋的膝蓋骨下面,可摸到凸塊(脛骨外側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房一點之處,還有另一凸塊(腓骨小頭)。這二塊凸骨以線連結,以此線為底邊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凳卜正三角形的頂點,正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
(6)脛骨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不同人群按摩足三里的好處不同:
孩子可集中注意力。研究表明,一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脾氣差,是由於體內微量元素(鋅、鈣等)缺乏,或鉛元素過高導致的。這時可通過刺激足三里來健脾,脾胃好有助於調節微量元素水平,糾正注意力不集中、多動陵氏等現象。
老人按延緩衰老。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全身經脈流注會合的穴位),全身氣血不和或陽氣虛衰引起的病症都可以通過敲打足三里來調整。
女性按緩解痛經。按摩方法是用拇指指腹稍用力點揉足三里,以感覺酸脹為宜;宮寒痛經還可用艾條來艾灸足三里。此法有補益氣血、暖宮調經、止痛的作用。
男性按緩解胃痛。工作壓力大常導致胃病頻發。
G. 位於脛骨上的結構是
位於脛骨上的結構是股骨。
脛骨遠側端膨大,橫斷面呈四方形,外側有一凹陷的關節面稱腓切跡與腓骨相關節形成脛腓連結。內側有凸向下方的內踝。脛骨遠側端下面光滑,覆有關節軟骨,它與內踝的外關節面、外踝的內關節面一起形成踝關節的關節窩。
股骨(femur)是人體中最大的長管狀骨,可分為一體兩端。上端朝向內上方,其末端膨大呈球形,叫股骨頭,與髖臼相關節。頭的中央稍下方,有一小凹,叫做股骨頭凹,為股骨頭韌帶的附著處。頭的外下方較細的部分稱股骨頸。
頸與體的夾角稱頸干角,男性平均132°,女性平均127°。頸體交界處的外側,有一向上的隆起,叫做大轉子,其內下方較小的隆起叫做小轉子。
大轉子的內側面有一凹陷稱為轉子窩(又叫梨狀窩)。大、小轉子間,前有轉子間線,後有轉子間嵴相連。 兩者之間稱股骨粗隆間,是骨折多發處。
(7)脛骨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人體膝關節是由大腿骨或叫股骨、小腿骨的脛骨和腓骨、髕骨構成的。這些關節的表面覆蓋軟骨,能吸收震動承受壓力,一旦關節受損,就會造成關節疼痛、功能障礙。
人工膝關節表面置換不是截除骨頭,而是在原來的關節骨骼表面覆蓋一層光滑的人工關節面,能有效的重建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H. 髕骨是什麼位置
髕骨俗稱膝蓋骨,是股四頭肌肌腱中形成的一塊籽骨,也是全身最大的籽骨。
髕骨的特點:
呈扁粟狀,位於皮下,容易摸到,該骨上寬為底,尖向下,前面粗糙,後面光滑;能上、下、左、右移動,對膝關節起保護作用髕骨後面光滑覆有軟骨與股骨髕面相接,前面粗糙,有股四頭肌肌腱通過。
(8)脛骨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髕骨生物學特點表現:
髕骨伸膝裝置的中間結構,能夠把股四頭肌產生的拉力傳向髕腱;髕骨增加對膝關節屈伸軸點的杠桿力臂,使股四頭肌的力矩增大。
髕骨位置表淺,外力直接打擊可造成粉碎性骨折;間接暴力而引起橫形骨折。在髕骨骨折時,受股四頭肌的牽拉,骨折端容易產生移位。髕骨骨折屬關節內骨折。
I. 股四頭肌,腘繩肌,脛骨前肌的起止點和作用
一,股四頭肌,由四個頭組成:
1,股中間肌:股骨體前外側3/4
2,股內側肌:股骨粗線內側唇和轉子間線
3,股外側肌:股骨粗線外側唇和轉子間線
4,股直肌:髂前下棘及髖臼上緣
股四頭肌止點:四個頭向下形成一個肌腱,包繞髕骨,止於脛骨粗隆。
股四頭肌功能作用:伸膝關節,股直肌還可以協助腰大肌做屈髖。
二,腘繩肌
1,半腱肌起點:坐骨結節
止點:脛骨粗隆內側
2,半膜肌起點:坐骨結節
止點:脛骨內側髁後下面
功能作用:屈膝,伸髖,小腿內旋
3,股二頭肌長頭起點:坐骨結節
止點:腓骨頭外側
4,股二頭肌短頭起點:股骨粗線外側唇
止點:腓骨頭外側
功能作用:屈膝,伸髖,小腿外旋
三,脛骨前肌:
起點:脛骨腓骨上端骨間膜前面
止點:內側契骨內面,第一跖骨底
功能作用:足背屈,內翻
J. 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具體在身體的哪個部位
人體的小腿有兩根骨頭組成,內側的就叫脛骨,外側的叫腓骨,脛骨承受小腿所有力的2/3,比較粗,但它外面沒有肌肉包裹,它的神經、血管位於人體較表面,比較容易受傷。
首先,脛骨屬於下肢骨,為膝關節下面,足踝上面,之間的部位。脛骨為長肢骨,左右對稱兩個。所以,股骨遠端和脛骨近端就在膝關節的內側正中。
(10)脛骨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修復骨缺損尤其是壓力側的骨缺損:在股骨骨折內固定術中,除要求對骨折解剖復位外,還要求修復骨缺損,恢復骨的完整性,尤其是壓力側的骨缺損,即使小的骨缺損,也會導致骨不連的發轎桐生。
對於萎縮型及骨缺損皮耐型骨不連,由於斷端缺乏血液供應,所以必須植骨,同時給予碎骨塊合理的固定。股骨骨折復位內固定術後早期應避免負重,患肢功能鍛煉應遵循早期肌肉舒縮和關節活動為主的原則。
中期可扶拐練習行走,但仍不能負重,只有待X線片上出現連續骨痂時才能逐漸負重行走,一旦出現骨折部位疼痛,應立即復燃帆春診。如果應用帶鎖髓內釘治療股骨骨折,當骨折延遲癒合時,可將靜力型固定遠離骨折一端的交鎖釘拔除,轉變為動力型固定,以清除應力遮擋作用,並對骨折端產生生理應力,促進骨折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