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寒濕體質乃百病之源,艾灸能消除困擾,艾灸哪些穴位可以改變濕寒體質呢
俗話說,「十病九寒」。寒是冬季的主要表現,邪寒侵入皮膚,表證稱為傷寒。寒邪直接影響臟腑,有內證者稱為「中寒」。《黃帝內經》有這方面的記載。我們的大多數疾病都是由受寒引起的,幾乎占所到了99%。寒邪導致氣退。當人們感覺到寒邪發病後,會引起皮膚收縮、汗孔不開、筋脈拘急等症狀。這就是為什麼一些病人抱怨他們不流汗,感覺很不舒服,並且到處尋找治療出汗的方法。
選擇適當的位置長期艾灸,對改善寒濕體質很有幫助。一般來說,選擇的穴位有關元、足三里、三陰交、氣海等。艾條點燃後,建議在穴位上方約1~3厘米處熏蒸或焚燒艾條,通常在每一點熏蒸約10分鍾,直至皮膚溫熱發紅,而又不會引起灼痛或燒傷為宜。也可用各種艾灸裝置,如溫灸盒、溫灸架等。主要用於固定艾條,使用方便。
❷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是哪裡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如下:
1、身柱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艾灸穴點陣圖
❸ 體寒艾灸身體的哪個部位比較好
體寒的情況下,醫生一般要求泡腳,這樣對身體有好處。除了泡腳,我們還可以進行艾灸來緩解體寒。下面是我分享的體寒艾灸的部位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體寒艾灸的部位介紹
體寒艾灸大椎穴
穴位:大椎穴是人體最大的穴位,屬督脈,在第7頸椎與第1胸椎之間。
作用:此穴有解表、疏風、散寒,溫陽、通陽、清心、寧神、健腦、消除疲勞、增強體質、強壯全身的作用。
主治疾病為:幼兒體質虛弱、哮喘、頸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此外,大椎穴有明顯的退熱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氣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還可用於肺氣腫、哮喘的防治。
體寒艾灸足三里穴
穴位: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按壓有明顯的酸漲感。
作用:足三里是人體穴位中運用最多的穴位,是脾胃作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
主治疾病為:頭暈、耳鳴、失眠、癱瘓、便秘、胃痛、腹脹、腹泄、消化不良、食慾不好、胃潰瘍、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闌尾炎、急慢性腸炎等疾病。足三里穴位能夠提高免疫力,足三里具有雙向調節作用。所以從古代起就被作為要穴來使用。此外,還可以用來防止老花眼、中風、治療高血脂症等。
體寒艾灸關元穴
穴位: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下三寸。四指並攏,置於臍下橫量,可在小手指的下緣處取穴。
作用:關元穴具有溫腎陽、補虛,壯陽的作用。
主治疾病為:元氣虧損的病症如中風、脫肛、身體無力、易疲勞、怕冷;男科疾病如遺精、陽萎、早泄、性功能低下等;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閉經、痛經、白帶病、子宮脫垂,功能性子宮出血、等各種婦科疾病;下焦疾病如痢疾、脫肛、疝氣、便血小便滴瀝不盡,尿頻尿急、尿痛等。
體寒艾灸神闕穴
位置:神闕,就是我們俗稱的“肚臍眼”。
作用:艾灸神闕穴,能溫通元陽、復甦固脫、調和脾胃、益氣養血。
主治疾病為:對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虛喘等有防治作用。還有提高免疫力、調節臟腑功能,延緩衰老的作用。
體寒艾灸中脘穴
穴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上4寸。簡便取穴,自己手臍上四橫指。
作用:中脘穴為腑會穴,同時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對於六腑的功能均有調節作用。
主治疾病為:胃痛、腹痛、腹脹、嘔吐、反胃、食不化、腸鳴、泄瀉、便秘、便血。現在常說的胃炎、胃潰瘍、十二脂腸球部潰瘍等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
體寒艾灸命門穴
穴位:命門穴在腰部,當後正中線上,前方平神闕穴。
作用:因本穴在兩腎之間,也和兩側足太陽膀胱經腎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門之稱,也是我們人體的動力之源。
主治疾病為:四肢清冷、虛損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陽萎、早泄、遺精,女子月經不調、經痛、宮寒不孕等虛寒症狀。
體寒艾灸太溪穴
穴位:太溪在足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用力按壓時,腳趾會出現麻木感。
作用:太溪穴為腎經的原穴,是腎經原氣經過和停留的腧穴。腎藏精,分化陰陽,因此無論腎精虛還是腎陰陽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來補養。
主治疾病為:腎陰不足,陰虛火旺導致的咽喉腫痛、口腔潰瘍、耳鳴、耳聾、失眠、健忘,或者腎陽虧虛出現的肢冷、下肢水腫、分別是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壓、以酸痛為適,力量大些以腳趾感覺到有麻木為宜,也可用艾灸。
體寒泡腳加什麼好
體寒泡腳可加姜
功效:散寒,治療手腳冰涼。
做法:在溫水中加入幾塊打扁的生薑即可。
原理:姜味辛性溫,如果內服,可加速人體的血液循環,改善手腳冰涼、畏寒怕冷等不適症狀。
體寒泡腳可加紅花
功效:改善靜脈曲張、末梢神經炎、血液循環不好、手腳麻木或淤血。
做法:取干紅花50克,先用水煮開後加涼水或待降低溫度後泡腳。還可以選擇先用部分熱水浸泡干紅花20多分鍾後再加水泡腳,這樣葯效更好些。
原理:紅花主治婦女病,具有活血行瘀,利氣止痛之效。可以有效改善女性體寒的毛病。
體寒泡腳的時間
❹ 怎樣做艾灸治療關節疼痛
用艾灸治療關節炎首先,將艾條點燃後,對准需要施灸的位置,根據個人的耐熱程度進行,對膝關節的足三里進行艾灸,可以起到預防保健緩解疼痛的作用,然後是,解溪穴,湧泉穴、按著先上後下的順序進行,注意不要被燙傷,以及注意別燒到衣服。
❺ 寒濕是百病之源,艾灸可以治療,艾灸這哪些穴位再合適不過
艾灸豐隆穴、命門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可以祛除寒濕。我們想要精氣十足,充滿陽光,充滿活力,總之,要給人一種特別的活力和強大的感覺。在自然界中,描述太陽的形容詞是溫暖的、向上的、明亮的和燦爛的。同樣地,當陽在人體中充分時,它會給人一種活力和活力的感覺,所以相反的是冷濕的體魄。
足三里穴,腿部膝骨外側凹陷約4指是足三里穴灸,能緩解胃寒胃痛現象,增加楊起、體質,改善因陽虛引起的手足寒現象,有效治療寒濕體質。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和足內側延胡索上緣四橫指是三陰交穴灸本穴能有效地熱敷陽氣。以上四穴可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並能減輕因寒邪四肢及關節肌肉骨骼所引起的寒邪疼痛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