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哪個大海里有老龍王圖片
擴展閱讀
61歲女人圖片 2025-02-05 22:18:49
唯美哲理簡約圖片 2025-02-05 22:06:29

哪個大海里有老龍王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7-12 01:50:53

① 神話之中的四海龍王,東海龍王為什麼能當老大呢

首先是因為他的法力比較強,其次是因為他在這四兄弟中年齡較大,而且實力較強,管理的海域面積也比較廣。

② 八仙過海過的是哪個海以及過海的原因是什麼

從八仙過海的故事中了解到,八仙是橫渡了東海後成功到達了“蓬萊仙境”,而現實中則是為“越獄”到達了蓬萊丹崖山。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是沒有神仙了,那麼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故事是什麼出現的?“八仙過海”故事雖然是虛構的神仙,但歷史上還真的有呂洞賓等7個人成功渡過了大海,而這個海就是偉大的東海。

“八仙”其實是橫渡了東海,而到達了蓬萊丹崖山生活。

③ 有什麼遠古的海洋生物嗎

歐巴賓海蠍

龍王鯨(Basilosaurus),意為帝王蜥蜴是龍王鯨科中的一個屬,生存於3900萬至34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晚期。龍王鯨的化石第一次是在美國路易斯安納州被發現的,剛開始被誤認為是巨大的海洋爬蟲類,古生物學家從埃及與巴基斯坦發現的化石中辨認出至少存在兩個其他的種。

中文學名

龍王鯨

拉丁學名

Basilosauru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哺乳綱Mammalia

鯨目Cetacea

亞目

古鯨亞目Archaeoceti

龍王鯨科Basilosauridae

龍王鯨屬Basilosaurus

分布區域

埃及、美國


其它中文名稱( chinese[other])

械齒鯨

時代(period)

晚始新世4500萬-3600萬年前

天敵(natural enemy)

不明

食性(diet)

肉食

典型體長(length)

15~20米

化石時期

晚始新世


保護現狀

滅絕(化石)

科學分類

* B. cetoides

* B. drazindai

* B. isis

龍王鯨(basilosaurus)第一次發現械齒鯨化石的時候還以為它是海怪的留下的。

2簡介(brief introction)編輯


第一個械齒鯨化石是在美國的路易斯安那發現,但很快地在埃及的法揚(fayum)沉積層也找到保存了為數眾多的其它種類。這種早期鯨類找到數量眾多的化石。它在非洲、歐洲與北美間的溫暖淺海必然很常見。其中一個化石還保有它最後進食的餐點,即一群鯊魚。它們的骨骼也提醒人們其陸地動物的祖先:一雙小腳。

生存年代

在埃及的沙漠,有個鯨類骨骸自沙中蝕出的奇怪地方。「鯨之谷」是個淺灘的化石遺跡,在三千六百萬年前,鯨類常游近這里岸邊。械齒鯨就是此地所發現的兩種鯨類之一。械齒鯨的骨骸顯示它的確有個很長的身體。事實上,當它首次被發現時,還被誤認為是某種海蛇(所以它才會有個意指「蜥蜴王」的英文名字)。雖然埃及的化石並不常得到良好的保存,但最近在一個械齒鯨化石的胸腔找到一團魚化石。這似乎是它胃


龍王鯨(5張)

內的東西,其中包括幾種不同的魚類骨骸,以及一隻五十厘米長的鯊魚,足以證明:龍王鯨並非性格溫馴的動物。

晚始新世溫暖的沿岸水域非常像現代的熱帶海洋,除了一個重要的不同:那裡是巨大的早期鯨魚械齒鯨的家。械齒鯨是第一種巨型鯨魚。它們那巨大的尺寸意味著它們需要大量的食物維持肌體,人們猜想大多數械齒鯨終日悠遊在淺海,尋找潛在的獵物。械齒鯨不是一種十分挑剔的掠食者,魚、鯊魚、烏賊、海龜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都在它的食譜上。械齒鯨可以用它敏銳的視力和聽力尋找和抓住獵物。像現代的鯨魚一樣,械齒鯨是呼吸空氣的,它不能長時間的待在水下。械齒鯨的鼻孔不是生在頭頂的,所以當它上浮的時候必須把鼻子的頂部抬離水面。


龍王鯨

龍王鯨(Basilosaurus,意為「帝王蜥蜴」)是龍王鯨科中的一個屬,生存於3900萬至34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晚期。龍王鯨的化石第一次是在美國路易斯安納州被發現的,剛開始被誤認為是巨大的海洋爬蟲類,古生物學家從埃及與巴基斯坦發現的化石中辨認出至少存在兩個其他的種。

龍王鯨平均身長為18公尺(60英呎),而且擁有比現代鯨魚更為修長的身體。古生物學家對於它們已經退化的短小後肢是非常感興趣的。龍王鯨也是密西西比州與阿拉巴馬州的州化石。

龍王鯨的發現

在19世紀早期的路易斯安納州與阿拉巴馬州,龍王鯨的化石是相當常見的,因此它們經常被當成傢具的原料。後來一具龍王鯨的脊椎骨被一位鑒賞家送到了美國哲學會,因為他擔心化石被當地人破壞。這具化石最後流入了解剖學家理察德·哈倫(Richard Harlan)博士的手中,他宣稱這是一具爬蟲類化石,並命名為Basilosaurus,意即「帝王蜥蜴」。而當英國的解剖學家理察德·歐文(Richard Owen)研究了脊椎骨、顎部的碎片、前肢與後來發現的肋骨化石後,他宣布這是一種哺乳類生物。歐文提議將它重新命名為Zeuglodon cetoides,現在變成龍王鯨的一個同物異名。雖然這個名稱被很多人認為是比較恰當的,但是依照慣例,必須使用第一次公布的名稱。

在1845年,亞伯特·寇區(Albert Koch)得知在阿拉巴馬州發現的巨大骨頭,後來被拼成了一具完整的骨骼


龍王鯨

的故事。他後來拼湊出一具長114英呎的「大


龍王鯨各類圖片(21張)

海蛇」骨骼,並且讓它在紐約與歐洲來公開展覽。這具所謂的「大海蛇」骨骼最後被發現其實是5具不同個體的骨骼所組成的,其中有一些並不是龍王鯨,這些骨骼最後毀於1871年的芝加哥大火。

從埃及的Zeuglodon谷所發現的化石中,鑒定出龍王鯨的另一個種,稱為Basilosaurus isis。這些化石保存相當良好,包括了後肢在內,而且是為數眾多。古生物學家菲利浦·金格里奇(Phillip Gingerich)在這個山谷組織了幾次挖掘,而且推斷埃及人對於印度鱷的信仰可能是因為這些埋藏在此的巨大化石。巴基斯坦則發現另外一個種Basilosaurus drazindai。一種命名為Basiloterus husseini的鯨魚則是已知最接近龍王鯨的一種,不過身體並沒有龍王鯨那麼大與瘦長。

龍王鯨的特徵

龍王鯨最顯眼的特徵是身體非常細長,因為它們有前所未有細長的脊椎骨,所以被描繪成最細長的鯨魚。在與其他海洋哺乳類相比之下,龍王鯨被認為有不尋常的運動方式。大小相同的胸部、腰部、薦部與尾部脊椎骨意謂著龍王鯨是類似鰻魚般的方式來活動。甚至更古怪的是,古生物學者菲利浦·金格里奇認為龍王鯨在一些情況下可能也會以水平的似鰻魚般的方式來移動,對於海洋哺乳類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尾部的骨骼顯示龍王鯨很可能擁有小型的尾鰭,不過可能只對垂直移動有幫助。大部分的復原圖顯示龍王鯨擁有一個小的,推測類似須鯨的背鰭,而其它的復原圖則顯示龍王鯨只有一個背部隆起。


科學家設想的龍王鯨

龍王鯨的身體結構中最著名的可能是0.6公尺長的後肢,毫無疑問的它無法幫助移動。這個退化的後肢可能只是用來固定兩只位置相異的龍王鯨。後肢類似蛇類用來引導交配的退化後肢,所以龍王鯨可能也是如此。

龍王鯨的脊椎骨是中空的,似乎也是充滿液體。這暗示了龍王鯨基本上只能


龍王鯨骨骼化石

在海洋表面進行水平面的移動,而其他的海洋哺乳類大部分都可以進行立體的活動。從瘦弱的軸向肌肉組織與粗的肢骨來判斷,龍王鯨被認為無法長時間持續的游泳與潛水。龍王鯨也被認為沒有任何能力在陸地上移動。

龍王鯨的頭部沒有類似現代齒鯨的額隆(melon),腦部也是比較小的。龍王鯨被認為沒有現代鯨魚的社會能力,上述特徵可能導致這個結果。

龍王鯨曾經被認為擁有一些柔軟的殼,不過似乎是將海龜殼誤認的結果。有一些神秘動物學家相信龍王鯨或比較進化的同類仍然存活著,它們就是被人目擊到的大海蛇,然而龍王鯨的化石顯示它們在3700萬年前就已經滅絕,沒有任何證據支持這項說法。


滿意請採納O(∩_∩)O~謝謝 這些都是比較冷門的 找起來不太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