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急求國畫墨竹配什麼樣的花。。。國畫成品圖片。。。謝謝
墨竹配牡丹梅花蘭草荷花都行,但要分出主次關系,如圖:
② 描寫梅蘭竹菊的名篇
梅蘭竹菊 作者:高山流水 梅蘭竹菊指:梅花、蘭花、竹、菊花。中國文人稱之為「四君子」。人們之所以如此喜愛它們,是因為它們象徵和隱喻了一種品質和人格。梅蘭竹菊,占盡春夏秋冬,表現了人們對人間世事和生命意義的感悟。梅高潔孤傲,蘭幽雅靈慧,竹虛心有節,菊冷艷清貞。正是這些品性,人們才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負載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從而使花木草石脫離或拓展了原有的意義,正是根源於對這種審美人格境界的神往,而成為人格胸襟的隱喻和感物喻志的象徵。
梅
我喜歡梅,北方少有梅花,平時大多是從電視或圖片中欣賞梅花。看到真的梅花還是在幾年前去華東五市旅遊時,在南京的中山陵公園,那時正是梅花開放的季節,滿樹的紅梅和白梅,爭奇斗艷,令我們駐足觀看並爭相留影拍照,欣喜不必多說。
梅花是我們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梅花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迎雪吐艷,凌寒飄香,鐵骨冰心的崇高品質和堅貞氣節幾乎寫意了我們「龍的傳人」的精神面貌。它有一種寂寞中的自足,一種"凌寒獨自開"的孤傲。它不屑與凡桃俗李在春光中爭艷,而是在天寒地凍、萬木不禁寒風時,獨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開出繁花滿樹,幽幽冷香,隨風襲人。
人們愛花,不僅喜愛花的美艷外表,更欣賞花中蘊含的人格寓意和精神力量。
我國古代文人描寫梅花的詩句可謂最多。
蘇東坡《紅梅》「年年芳信負紅梅, 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 直和根撥送春來。」
李商隱:《憶梅》「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長作去年花。」
陸游:《梅花絕句》「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著花遲。 高標逸韻君知否, 正是層冰積雪時。」「 雪虐風號愈凜然, 花中氣節最高堅。 過時自會飄零去, 恥向東君更乞憐。」 蘇軾:《再和楊公濟梅花》「莫向霜晨怨未開,白頭朝夕自相摧。 斬新一朵含風露,恰似西廂待月來。」《贈嶺上梅 》「梅花開盡白花開,過盡行人君不來。 不趁青梅嘗煮酒,要看細雨熟黃梅。」
現在我們最常引用的一句勵志詩:「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更能說明梅花喻意的深遠。
蘭
我喜歡蘭花,雖然看過蘭花,但是大多是一些並不很貴重的蘭,欣賞蘭花也是通過各種媒介或是繪畫中。
蘭花是幽雅靈慧的象徵。
蘭花沒有牡丹那種雍容華貴的外表,也沒有玫瑰挺拔粗壯的枝條,柔弱的一叢卻是空谷生幽蘭,蘭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幽",因其生長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凈那種綺麗香澤的姿態,以清婉素淡的香氣長葆本性之美。這種不以無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屬於林泉隱士的氣質,更是一種文化通性,一種"人不知而不慍"的君子風格,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盪胸襟,象徵著疏遠污濁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質。蘭花從不取媚於人,也不願移植於繁華都市,一旦離開清幽凈土,則不免為塵垢玷污。因此,蘭花只適宜於開在人跡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適宜於開在詩人們的理想境界中。正是由於蘭的這些品格,所以文人志士喜歡描寫它,以物言志。
韓 愈 《幽蘭操》中「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張九齡 《感遇 》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杜牧《 蘭溪》「蘭溪春盡碧泱泱,映水蘭花雨發香。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去瀟湘。」
徐渭《 水墨蘭花》 「綠水唯應漾白蘋,胭脂只念點朱唇。自從畫得湘蘭後,更不閑題與俗人。」
朱熹《 蘭澗》「光風浮碧澗,蘭枯日猗猗。竟歲無人采,含薰只自知。」
竹
在所有的花草樹木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竹。這種喜歡是不能用語言所能描繪的,我喜歡南方高聳入雲的竹海,喜歡柔嫩細致的小毛竹,喜歡繪畫中的墨竹……所有的竹都喜歡。在我剛剛參加工作時,我工作單位院落的一角就栽植了一小片竹林,當時正是枝繁葉茂時節。因為我們生活在北方,這種竹林很少,所以當我看到這片小竹林時,真是欣喜若狂。每天都要到那裡細細觀察,不忍離去。聽著竹葉在清風中簌簌的聲音,看著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這些都讓我深深感動,我不單是愛它的秀美,更欣賞它的高潔和那剛正不阿的性格以及於風霜凌厲中蒼翠儼然的品格,竹是虛心有節的象徵,這種品質也是做人的根本所在。人們贊頌竹的有節、虛心、向上、長綠、堅韌、耐寒、清雅、質朴,這是人們把高尚的人格賦予了竹。因而中國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蘇東坡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朴實直白的語言,顯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
所以人們寫竹、頌竹、詠竹、畫竹。
明太祖朱元璋的「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這是給予竹的剛正之譽。 鄭板橋的《詠竹》: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是竹的堅強。 魏源的「凌霜竹箭傲雪梅,直與天地爭春回」是竹的自信;
鄭燮的「一節復一節,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是竹的清高。
鄭谷的「宜煙宜雨又宜風。拂水藏村復間松。移得蕭騷從遠寺。洗來疏侵見前峰。侵階蘚折春芽迸。繞徑莎微夏陰濃。無賴杏花多意緒。數枝穿翠好相容。」是竹的可人。
我希望自己能像竹一樣挺拔瀟灑、清逸脫俗、虛心高節。我願自己永遠是一竿青青翠竹。
菊
如果說在梅蘭竹菊四君子中我最喜歡的是竹的話,而最情有獨鍾的卻是菊。不只因為它是高潔品格的象徵,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在裡面。在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遇到了一個中年女人,她是一個會治很多種疑難雜症的人,為不少人治好了在醫院不能治好的病。很多人都說她有「仙兒」。當她看到我時,說我不是一般的女人,是天上的「菊花仙子」轉世,而且有一副菩薩一樣的好心腸,善良、溫柔、聰慧。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雖然我並不相信什麼「仙子」或前世、後世之說,但喜歡菊花卻是真的。從此也就對菊花更是情有獨鍾了。
菊是高潔、冷艷、清貞的象徵。陶淵明「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 正是體現了他對羨慕幽靜安逸生活的嚮往。東籬下悠然採菊的他,以田園詩人和隱逸者的姿態,賦予菊花獨特的超凡脫俗的隱者風范,菊花從此便有了隱士的靈性。
建安文學的傑出代表曹植,在其膾炙人口的名篇《洛神賦》中,有這樣的句子:「其形也,翩若驚鴻,宛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用菊花比喻裙裾飄飄、翩然飛舞的洛神的榮光鮮麗,寫盡了洛神的風度和氣質。故詩人一般都贊賞其凌寒的品格,例如:白居易的《詠菊》: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王實甫在《西廂記》中用:「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芳林醉,總是點點離人淚。」描繪了滿地凋零的菊花為劇中主人公的離情別緒做的襯托和渲染,菊花成了傷感意境中的代表景物。
菊花,在女詞人李清照的筆下也成了寄託情思的對象。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表達了思念遠方丈夫,顧影自憐的憂怨,也有「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哀嘆個人命運,抒寫國破家亡的悲痛情懷。
四大名著《紅樓夢》中對菊花有著細致的描寫。清高孤傲、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所作的《問菊》「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圃露庭霜何寂寞,雁歸蛩病可相思?」《菊夢》「登仙非慕庄生夢,憶舊還尋陶令盟。睡去依依隨雁斷,驚回故故惱蛩鳴。」等詩篇,贊美了菊花的高潔品質,同時也體現了她和菊花有著心靈上和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鳴。
如果說,冬梅斗霜冒雪,有一種不屈不撓的品格;春蘭空谷幽靜,是一種疏遠污濁的情懷,那麼,秋菊更兼有這兩種品格。晚秋時節,斜陽下,矮籬畔,一叢叢傲然開放,不畏嚴霜,不辭寂寞,百花皆凋零,唯獨其芬芳,顯示出可貴的品質。因此那種恬淡的疏散氣質,與人們經歷了苦悶彷徨之後而獲得的精神上的安詳寧靜相契合。因而對菊花的欣賞,儼然成為君子自得自樂、儒、道雙修的精神象證。 最後引用不知作者姓名的幾句詩作為結束語:
梅 如玉碎,銀末舞飛揚。笑傲紅梅凌絕頂,一枝料峭向蒼茫。雪裡布芬芳。
蘭 山疊嶂,遙寄好春光。天地靈華芳吐納,岩泉蘊育慧心房。擷集費思量。
竹 超拔處,卓影任修長。多少凌雲鴻遠志,虛心到老莫輕狂。貧瘠愈剛強。
菊 盤流穗,芳瑞飾秋妝。縱有華容千美貌,尚能市井滿庭芳。菊酒浸辭章
③ 梅蘭竹菊中的蘭花是什麼品種的蘭花
蘭花為我國非常又名的觀賞花卉,在中國有著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在我國,蘭花的品種也非常多,並且1985年5月,蘭花被評選為中國十大名花之四,和梅、竹、菊合稱為「四君子」。
蘭花
蘭花為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鱗莖;假鱗莖卵球形、橢圓形或梭形,較少不存在或延長成莖狀,通常包藏於葉基部的鞘之內。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
中文學名:蘭花
拉丁學名:Cymbidium ssp.
別稱:中國蘭、春蘭、蘭草、蘭華、幽蘭、山蘭、國香、空谷仙子、香祖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微子目
科:蘭科
亞科:蘭亞科
族:樹蘭族
屬:蘭屬
種:29種
命名者及年代:Sw.,1799
英文名稱:Orchid
④ 客廳的沙發背景牆想放十字綉,你覺得哪種好看呢
有些人會想要選擇在沙發背景牆放置十字綉,十字綉的款式多種多樣,我認為梅蘭竹菊四聯畫,或者是花開富貴的牡丹、山水畫等等,都是相當不錯的選擇。
四、書法
有些人還喜歡在沙發背景牆上掛十字綉的書法,通常也都有很不錯的寓意,比方說家和萬事興或者是美好團圓的字樣等等。其實這樣也是很不錯的選擇,既簡單又實際。
五、歐式風格的圖畫
如果你家裡的裝修風格屬於歐式風格,那麼不妨選擇這種歐式風格的圖畫,可以是田園氣息的,也可以略帶一些卡通,或者是相對時尚一些的。這種風格的話,可以說是很多年輕人的首選了,更加符合年輕人的眼光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