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脖子後是脖子的哪個位置圖片
擴展閱讀
手機圖片製作視頻的軟體 2025-02-06 16:37:38
脂溢性皮炎頭皮圖片大全 2025-02-06 16:26:21
搜索索大象圖片 2025-02-06 16:26:19

脖子後是脖子的哪個位置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7-01 19:24:30

❶ 脖子上的淋巴在哪裡

請看詳細示意圖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❷ 頸椎在哪個位置

頸椎,指頸椎骨。具體講,頸椎位於頭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頸椎共有七塊頸椎骨組成,除第一頸椎和第二頸椎外,其他頸椎之間都夾有一個椎間盤,加上第七頸椎和第一胸椎之間的椎間盤,頸椎共有6個椎間盤。除第1、第2頸椎結構有所特殊外,其餘頸椎與胸、腰段椎骨大致相似,均由椎體、椎弓、突起(包括橫突、上下關節突和棘突)等基本結構組成。頸椎不僅支撐頭的重量,還有很大的活動范圍。隨著年齡的增長,下段頸椎容易發生退化性改變,主要表現椎間盤變薄,椎骨間隙變窄,使椎間孔變小。同時,椎骨邊緣易長骨刺,壓迫脊神經的根部,形成頸椎病。當椎骨後面有較大的骨刺時,可壓迫脊髓,使雙下肢行走不穩,重者有排尿、排便困難。若是骨刺長在椎骨側面,可刺激或壓迫椎動脈,引起頭暈、頭痛、視力減退等腦供血不足等症狀。

❸ 人體的後頸部和耳部在哪有圖說明更好

耳部不是耳朵嗎

這張圖片是後頸部

❹ 頸部的位置

頸部由淺入深(由前向後)層次結構十分明確,分別為:皮膚、淺筋膜、頸深筋膜、肌肉。深筋膜又分為淺、中、深三層,在淺、中層與深層間形成的鞘內,容納通過頸部的氣管、食管及血管。各層間有疏鬆結締組織並形成頸部間隙。
一、皮膚:皮膚薄,移動性大,皮紋橫向。
二、淺筋膜:淺筋膜疏鬆,內含皮肌、皮靜脈、皮神經、淋巴結。
1、皮肌:皮肌為頸闊肌 platysma,薄且覆蓋廣泛。上至面部,下至第二肋平面,越過人體中最早骨化的二個骨即鎖骨和下頜骨淺面的全長,頸正中線和頸前三角下部未被此肌覆蓋。淺筋膜內的皮神經和皮靜脈均行於肌的深面,該肌因之成為淺筋膜這一層次的重要標志。
2、皮靜脈與淋巴結:皮靜脈有頸前淺靜脈 anterior jugular vein 和頸外淺靜脈 externa jugularis vein,其周圍有伴行的淋巴結。在頸根部兩條靜脈均進入頸深筋膜形成的兩個間隙,即胸骨上間隙和鎖骨上間隙,並有橫行的吻合支。
3、皮神經:皮神經為頸叢皮支,有枕小神經、耳大神經、頸橫神經、鎖骨上神經。這些皮神經均由胸鎖乳突肌後緣中點向四周放射走行,其中枕小神經勾繞副神經後沿胸鎖乳突肌後緣上升,提起枕小神經即可鉤出副神經,是尋找副神經的標志,而胸鎖乳突肌後緣又是尋找枕小神經的標志。耳大神經垂直行向耳垂。頸橫神經垂直橫過胸鎖乳突肌中部。鎖骨上神經與副神經近似平行,但位於其下方,行下外下,有內中外三支。
三、頸深筋膜:頸深筋膜即頸部肌肉的肌外衣及其延續,由前向後分別為頸深筋膜淺層、頸深筋膜中層和頸深筋膜深層。
1、頸深筋膜淺層 lamina superficialis fasciae colli:頸深筋膜淺層亦稱封套筋膜。圍繞整個頸部形成一個封閉式的筒鞘狀結構,築成了頸部諸器官活動的基本環境,成為保護頸部諸臟器的第一道防線。該筋膜並包繞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形成兩個肌鞘,包繞腮腺和下頜下腺,形成兩個腺體筋膜鞘,在胸骨和鎖骨上分為二層,形成兩個間隙。
2、頸深筋膜中層 lamina media fasciae colli (頸內臟筋膜):頸內臟筋膜分兩部分,一部分包繞頸部大血管及神經,即形成頸動脈鞘 carotid sheath 。另一部分包繞氣管、食管和甲狀腺,形成一個內臟鞘總鞘即第二封套,築成保護臟器的第二道防線。並伸入氣管、食管和甲狀腺間,分別形成氣管、食管和甲狀腺鞘。
3、頸深筋膜深層 lamina profunda fasciae colli:頸深筋膜深層亦稱椎前筋膜,即頸部椎前肌的肌外衣,該筋膜由顱底一直達第三胸椎。
四、頸部筋膜間隙:筋膜間隙有胸骨上間隙、鎖骨上間隙、氣管前間隙、食管後間隙、椎前間隙。
1、胸骨上間隙 suprasternal space:位於胸骨柄上緣,由封套筋膜一分為二層形成,內含頸前靜脈弓。
2、鎖骨上間隙 supraclavicular space:位於鎖骨上緣,由封套筋膜一分為二層形成,內含頸前淺靜脈和頸外靜脈。
3、氣管前間隙 pretracheal space:位於氣管前筋膜與頸深筋膜淺層之間,內含甲狀腺最下動脈、頭臂干、左頭臂靜脈、甲狀腺下靜脈、甲狀腺奇靜脈叢、小兒胸腺,是頸部最危險局部區域。
4、咽後間隙 retropharyngeal space:位於頰咽筋膜與椎前筋膜之間,此間隙感染可蔓延至後縱隔。
5、椎前間隙 prevertebral space:位於椎前筋膜與頸、胸椎之間,上達顱底,下至第三胸椎,該間隙感染除局限於此范圍外,還可向兩側蔓延至頸外側區。
五、頸白線:由頸深筋膜的淺層於正中線形成,該局部層次簡單,是進入頸部的最佳入路。

❺ 後勁在哪個部位

前脖在脖的前面,也就是下巴下面,後脖在脖子的後面,後腦勺下面點。
前脖與後脖的區分是:
前脖在脖的前面,也就是下巴下面,後脖在脖子的後面,後腦勺下面點。
後頸就是後脖梗子的部位。人的後脖子。人的後脖子的作用是很大的,它可以支撐人的頭顱。具有一定的牽引作用,如果後脖子沒有勁兒,人們可能就會到了頭。如果他失去了支撐性作用,那麼人回頭或者仰頭的時候就無法轉回來或者抬回頭來,通常情況下,經常低頭的人會有後脖子疼的現象。

❻ 頭頸的六個部位分別是

頸,漢字,讀音通常為jǐng(也讀作gěng,組詞為脖頸兒),是人體的重要部位。頸部的上界為下頜骨下緣、下頜支後緣、乳突和枕外隆突的連線,下界即胸骨上緣、鎖骨、肩峰和第七頸椎棘突間的連線。該局部以斜方肌前緣為界,分為前方的固有頸部和後方的項部;固有頸部以胸鎖乳突肌為界,區分為頸前區,頸外側區及胸鎖乳突肌區。頸前區亦稱頸前三角,被二腹肌及肩胛舌骨肌分為頦下三角、下頜下三角、頸動脈三角、肌三角。頸外側區亦稱頸後三角,該三角被肩胛舌骨肌分為枕三角和鎖骨上三角。

❼ 請問第七頸椎棘突具體是哪個位置

紅色的是第七頸椎。第七頸椎生理上就是棘突最長,所以在表皮摸起來最高,望診是在頸椎結合部最高的突起。第七頸椎棘突下是大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