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電腦壁紙本來設置的是第三張有山的那幅圖片,但最近總是開機自動切換成中間的動態壁紙,問下這是為什麼
可能和360全家桶有關系,關閉所有360開機啟動項試試
Ⅱ 有一個動態圖片是一塊大石頭從山上滾下來,一個石頭巨人為了防止石頭砸到小人國幫忙推住,不小心把小人國
是一個小視頻
Ⅲ 山行展現出一幅動人的什麼圖畫
山行給我們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林秋色圖。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
首句「遠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寒」字點明深秋季節;「遠」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句首的「遠」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於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次句「白雲深處有人家」,描寫詩人山行時所看到的遠處風光。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升騰、繚繞和飄浮種種動態,也說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兒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還照應了上句中的「石徑」,因為這「石徑」便是山裡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
「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麼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自然美景而已;而「紅於」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原文: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賞析
詩人沒有像一般封建文人那樣,在秋季到來的時候,哀傷嘆息,他歌頌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體現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種英爽俊拔之氣拂拂筆端,表現了詩人的才氣,也表現了詩人的見地。這是一首秋色的贊歌。
不僅前兩句疏淡的景緻成了這艷麗秋色的襯托,即使「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看似抒情敘事,實際上也起著寫景襯托的作用:那停車而望、陶然而醉的詩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這種景象,才更顯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筆重寫之後,戛然便止,又顯得情韻悠揚,餘味無窮。
Ⅳ 誰有中國風的山水動態圖片啊!要240*320的
這種完全可以自己用PS來做。
我還有些事,不能幫你做了,你可以請教其他高手幫你做幾個動態山水圖。
Ⅳ 桂林山水文章解析
桂林山水文章解析:
第一,層次清晰,語句協調。主要表現在整句和散句的結合上所顯示出來的語言的外在美,出現了不少排迭和對偶的句式,即整句。
第二,形象生動,引人入勝。與外在美的對立一面便是內情美、意境美。作者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一個「甲」字,展開想像,運用對比和比喻的方法,繪形繪色地將人們引入了桂林山水的勝境中去。
《桂林山水》是現代作家陳淼於1962年創作的一篇游記散文。文章先用「桂林山水甲天下」吸引讀者;接下來分述灕江水是如何地「靜、清、綠」,桂林山是如何地「奇、秀、險」,使灕江水、桂林山與眾不同的特點更加鮮明、突出;最後整合桂林山水,山與水互相映襯、形成連綿畫卷的美景躍然紙上,引起讀者無回味與遐想。
全文層次清晰,語句協調,多用對偶,寫得形象生動,引人入勝。此文後被選為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第2課課文。
(5)山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1、創作背景
此文寫於1962年5月,節選自作者的散文《灕江春雨》,文題是課本編者所加。桂林,位於廣西東北部,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構成了別具一格的桂林山水,其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享有「山水甲天下」的美譽。此文即是作者與友人慕名而游之後寫的游記散文。
2、名家點評
現代作家、鞍山市作協主席霍林寬《鞍山文學精品》:「作者自己的所見所聞,與聯想巧妙地結合起來,將形象貼切的比喻跟嚴密排比融為一體,對桂林山水進行正面描繪,生動逼真地再現桂林山水的千姿百態和色彩明麗,展現了山的靜態美、水的動態美……猶如一幅絕妙的山水畫,給人美的享受。」
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崔巒《〈桂林山水〉介評》:「文章寫得美。贊美『千峰環野立,一水抱城流』的桂林山水的詩文不計其數,用不足400字把桂林山水寫得惟妙惟肖、令人神往的當屬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