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教室里有三個小朋友在教室里掃地,一年級看圖寫話
思路:寫學校進行的掃除活動,自己的收獲。
正文:
說起大掃除,必定是在學校里每年都會有兩回的,人人盡力而為,分工明確,自主做好自己的任務。
老師還未來讓我們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工作,我看到走廊中只有我們班的人,從廁所出來的人手一隻毛巾,邊走邊折,一滴滴水滴在了地板上,斜著看,是不均勻的一串水痕,有的呈現出了鞋子的輪廓,有的有人踩過留下了鞋底的紋樣。
座位上空無一人,黑板、走廊、牆角是我們的聚集地,一眼望去,不禁感受到一片其樂融融,有的人拿起濕抹布擦著玻璃,另外有一些人以干報紙為他們收尾。
高個子的人在擦著門上的玻璃與空調的頂部,他們似乎在摸著一個孩子的頭,為他們整理頭發。還有卸下紗窗拿走洗,也許是因為多年的日曬,它略顯憔悴,已變得弱不禁風,手指輕輕劃過,卻已劃破它那脆弱的「皮膚」,內心會感到自責,也會為它可憐。
其樂融融的還有我們在勞動中的對白「你擦那裡」「幫我扶住腳下的桌子」「我來幫你」,一句「我來幫你」就足以襯托出這樣一幅其樂融融的場景。
「收工」班主任在教室門口喊道。
所有人陸續走進班裡,並把留在走廊的垃圾收回班級中的垃圾桶。臉上掛著笑容,在歡聲笑語中回到了自己的位置,聽著老師的誇獎。
大掃除,因自己的勤奮而歡樂,因歡樂而呈現出其樂融融。
② 曰本上小學教室上課圖片
在日本的小學里,早上學生到校以後可以直接進入教室。在美國如果你送孩子上學,那你就得掐好時間,不能太早,如果早於8:45分,那麼你不能把孩子獨自留在門前。只有到8:45分,由學校老師和高年級學生組成的superior才會出現在門前,學生們在自己年級入口處列隊,8:54分入校鈴響了以後才可以按秩序入校。在等待時間里不能打鬧不能游戲,有時老師要求學生們坐在地上。過了打鈴時間到校的學生,不能由年級入口進入學校,必須到主入口,領一張遲到的單子交給班主任。到一個quarter 結束的時候,遲到的情況會顯示在report card上。日本的小學校園也有很多的入口,但不是根據年級分配,而是根據學生家的住宅位置分配,使步行回家的孩子走一條最便捷的通學路。美國校園的多入口,合理地在日本的小學里,早上學生到校以後可以直接進入教室。在美國如果你送孩子上學,那你就得掐好時間,不能太早,如果早於8:45分,那麼你不能把孩子獨自留在門前。只有到8:45分,由學校老師和高年級學生組成的superior才會出現在門前,學生們在自己年級入口處列隊,8:54分入校鈴響了以後才可以按秩序入校。在等待時間里不能打鬧不能游戲,有時老師要求學生們坐在地上。過了打鈴時間到校的學生,不能由年級入口進入學校,必須到主入口,領一張遲到的單子交給班主任。到一個quarter 結束的時候,遲到的情況會顯示在report card上。日本的小學校園也有很多的入口,但不是根據年級分配,而是根據學生家的住宅位置分配,使步行回家的孩子走一條最便捷的通學路。美國校園的多入口,合理地避免了上下學接送時,大量汽車造成街道擁堵的情況。
在日本的小學里,無論是學生老師還是偶爾訪問的家長,都必須換鞋。校內的衛生由學生們自己清理。一年級的新生會在一段時間內得到六年級學生的幫助,一旦能夠自己負擔以後,就自己完成。在美國,家長到學校里要得到一個出入證並登記姓名。在整個白天里,除主入口開放外,其他入口只能出不能進。學校的衛生由僱用的清掃員負責。美國和日本小學的不同〈2〉
日本的小學低年級老師是全科老師,即一名老師要教孩子們所有的課程。多多的老師Tomida先生是個40多歲的女老師,精力很充沛,無論是游泳課還是體育課跳箱子,無所不能,讓我刮目相看。而美國的小學老師只負責數學語文,其他的課程如美術,計算機,體育,音樂則有另外的老師擔當。日本的老師們有教研室,而美國的老師沒有教研室,教室就被布置得像自己的家一樣。日本的教師資源很缺乏,小學里一個班級往往有30多個學生。所以老師的工作量很大,尤其是一年級的老師,非常辛苦。美國的學校班級規模很小,20個孩子左右。美國很強調小班制,使孩子們能夠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資源。
日本的小學在學期開始時就會發給孩子們教科書和需要的本子。但是鉛筆等文具要自備。對於家庭收入低的學生,政府會給與文具書包方面的補貼 。在美國,所有學校用的東西都是學校提供,包括文具。但是教科書規定不能帶出校外,只在校內使用。如果家庭收入低,學校也提供書包。
日本的小學從一年級起就有少量的家庭作業,如果不做也沒有什麼處罰措施。多多的好朋友叮當,從來不做家庭作業,老師也從來不提,這讓他的爸爸媽媽很是奇怪。 美國的小學低年級沒有家庭作業,有的孩子會空著手上下學,連書包也不背。多多的書包里經常會帶本學校日歷和一本小說,也是空空的。
日本的小學在開學不久就會有家庭訪問日,班主任老師和教導處的工作人員會根據學生的家庭住址,利用2-3個下午完成家庭訪問,家長要按照事前約好的時間在家裡等待。多多很高興老師能到家裡訪問,還拿出我教她寫的漢字給老師看。在日本,每個學期會有3-4次的開放日,家長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到學校看課。日本人很重視這些事情,往往帶著錄像機照相機到教室里記錄孩子的上課情況。上課之後還會有家長的討論,記得第一次看課後,我就向老師質疑教室里的秩序——我看到有的孩子在老師講課時,就離開自己的座位到教室的一角里去扔垃圾,而老師也沒有制止。日本小學的教室里自由得很,孩子們干什麼的都有,老師的話聽不懂,就站起來大喊:「老師,什麼?什麼?」小學在3月底學期結束時會有家長會,同時發成績單。這種家長會也是事前預約好時間,一對一進行。和日本一樣,美國小學也有家長會,但不只一次,在學期初和學期中時各一次。學校屬於社區的一部分,所以它很歡迎家長參與學校的各種事務。作為家長可以隨時訪問學校,但是時間不能超過30分鍾。家長也可以作為學校的志願者,在老師上課的時候來幫助老師做一些事情。
在日本學校倡導學生自理,自立。不只是打掃教室衛生,連打掃廁所,到食堂抬飯分飯也是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而在美國,和中國一樣,孩子們很受寵。加州為了減少公共開支,曾意欲取消學校里的清掃員,施瓦辛格立即遭到各種調侃,社會普遍認為這不應當是孩子們做的事情。
更為可笑的是,上個月,Lincoln Public School進行了各年級的一系列考試,每當考試結束,孩子們都會得到獎品:糖,點心,冰淇淋等等。放學時看到多多一副心滿意足的樣子,就知道又有考試了——他們簡直被灌壞了。我聯想到我小時候考試時老師的凶神惡煞,真搞不明白到底是誰欠誰的?考試難道不應該么?學校里還在為背下乘法口訣的孩子積分,到學期結束時,用自己的積分來買冰淇淋。多多已經積了11分,除了要買盤子和勺子以外,她在盤算著能買幾勺冰淇淋,能加多少巧克力sauce......
我在日本和美國看到的小學教育,和我記憶中我的小學非常不同,據說和今天的中國教育也不同。到底哪個是好的,我也不知道。中國的似乎太嚴格,美國的似乎太自由,日本的呢?日本的教育理念是培養普通勞動者,這又和中國父母盼著子女成為英才的願望背道而馳......避免了上下學接送時,大量汽車造成街道擁堵的情況。
在日本的小學里,無論是學生老師還是偶爾訪問的家長,都必須換鞋。校內的衛生由學生們自己清理。一年級的新生會在一段時間內得到六年級學生的幫助,一旦能夠自己負擔以後,就自己完成。在美國,家長到學校里要得到一個出入證並登記姓名。在整個白天里,除主入口開放外,其他入口只能出不能進。學校的衛生由僱用的清掃員負責。美國和日本小學的不同〈2〉
日本的小學低年級老師是全科老師,即一名老師要教孩子們所有的課程。多多的老師Tomida先生是個40多歲的女老師,精力很充沛,無論是游泳課還是體育課跳箱子,無所不能,讓我刮目相看。而美國的小學老師只負責數學語文,其他的課程如美術,計算機,體育,音樂則有另外的老師擔當。日本的老師們有教研室,而美國的老師沒有教研室,教室就被布置得像自己的家一樣。日本的教師資源很缺乏,小學里一個班級往往有30多個學生。所以老師的工作量很大,尤其是一年級的老師,非常辛苦。美國的學校班級規模很小,20個孩子左右。美國很強調小班制,使孩子們能夠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資源。
日本的小學在學期開始時就會發給孩子們教科書和需要的本子。但是鉛筆等文具要自備。對於家庭收入低的學生,政府會給與文具書包方面的補貼 。在美國,所有學校用的東西都是學校提供,包括文具。但是教科書規定不能帶出校外,只在校內使用。如果家庭收入低,學校也提供書包。
日本的小學從一年級起就有少量的家庭作業,如果不做也沒有什麼處罰措施。多多的好朋友叮當,從來不做家庭作業,老師也從來不提,這讓他的爸爸媽媽很是奇怪。 美國的小學低年級沒有家庭作業,有的孩子會空著手上下學,連書包也不背。多多的書包里經常會帶本學校日歷和一本小說,也是空空的。
日本的小學在開學不久就會有家庭訪問日,班主任老師和教導處的工作人員會根據學生的家庭住址,利用2-3個下午完成家庭訪問,家長要按照事前約好的時間在家裡等待。多多很高興老師能到家裡訪問,還拿出我教她寫的漢字給老師看。在日本,每個學期會有3-4次的開放日,家長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到學校看課。日本人很重視這些事情,往往帶著錄像機照相機到教室里記錄孩子的上課情況。上課之後還會有家長的討論,記得第一次看課後,我就向老師質疑教室里的秩序——我看到有的孩子在老師講課時,就離開自己的座位到教室的一角里去扔垃圾,而老師也沒有制止。日本小學的教室里自由得很,孩子們干什麼的都有,老師的話聽不懂,就站起來大喊:「老師,什麼?什麼?」小學在3月底學期結束時會有家長會,同時發成績單。這種家長會也是事前預約好時間,一對一進行。和日本一樣,美國小學也有家長會,但不只一次,在學期初和學期中時各一次。學校屬於社區的一部分,所以它很歡迎家長參與學校的各種事務。作為家長可以隨時訪問學校,但是時間不能超過30分鍾。家長也可以作為學校的志願者,在老師上課的時候來幫助老師做一些事情。
在日本學校倡導學生自理,自立。不只是打掃教室衛生,連打掃廁所,到食堂抬飯分飯也是孩子們自己的事情。而在美國,和中國一樣,孩子們很受寵。加州為了減少公共開支,曾意欲取消學校里的清掃員,施瓦辛格立即遭到各種調侃,社會普遍認為這不應當是孩子們做的事情。
更為可笑的是,上個月,Lincoln Public School進行了各年級的一系列考試,每當考試結束,孩子們都會得到獎品:糖,點心,冰淇淋等等。放學時看到多多一副心滿意足的樣子,就知道又有考試了——他們簡直被灌壞了。我聯想到我小時候考試時老師的凶神惡煞,真搞不明白到底是誰欠誰的?考試難道不應該么?學校里還在為背下乘法口訣的孩子積分,到學期結束時,用自己的積分來買冰淇淋。多多已經積了11分,除了要買盤子和勺子以外,她在盤算著能買幾勺冰淇淋,能加多少巧克力sauce......
我在日本和美國看到的小學教育,和我記憶中我的小學非常不同,據說和今天的中國教育也不同。到底哪個是好的,我也不知道。中國的似乎太嚴格,美國的似乎太自由,日本的呢?日本的教育理念是培養普通勞動者,這又和中國父母盼著子女成為英才的願望背道而馳......
③ 一年級小紅和小名打掃衛生看圖寫話
看圖寫話如下:
今天該第三組打掃衛生了。他們分配的任務也很好,小明擦黑板,小紅負責端水,小剛負責擺凳子,小美負責掃地,小亮負責拿著垃圾簍叫小美吧垃圾掃進去。
過了一會,他們把教室掃的乾乾凈凈、一塵不染。老師來了,發現教室那麼干凈,老師說:「同學們,辛苦了。」就這樣老師帶著他們放學了。同學們,我們要像他們一樣勤奮。愛勞動。不要太懶,要勤奮一點,也不能往教室的地上扔東西。
看圖寫話技巧
首先,1、物、事件等來引導。比如:誰——做什麼;或者:什麼時間——在哪裡——誰——做什麼。
2、注意主要人物(動物)表情,判斷出喜怒哀樂,並聯想理由。
3、注意主要人物(動物)動作,看清楚他(它)在做什麼,怎麼做的。
4、注意圖片中的其他人物(動物)在做什麼,動作如何,表情如何。
5、要通過想像,豐富圖片內容。比如,猜猜圖中人物(動物)在說什麼,還將要做什麼等。
④ 看圖寫話兩個小朋友在教室裡面打掃衛生
回答
一天,老師要小明和小華留下來打掃衛生。小明負責掃地,小華負責擦桌子。他倆很負責,很認真打掃。不一會兒,教室就被打掃干凈了。
望採納,謝謝
⑤ 一年級看圖寫話圖是幾個值日生在搞衛生怎麼寫
看圖寫話第1篇:
放學了,小明、小紅和小剛在教室里打掃衛生。小明掃地,小紅擦桌子,小剛擦黑板。小明把地掃得非常干凈,就連那些小小的碎紙屑也不放過。
小紅擦桌子擦得非常認真,把桌子擦得像鏡子一樣明亮,小剛擦黑板也很仔細。他們三個人把教室打掃得乾乾凈凈。
看圖寫話第2篇:
今天下午放學後,小紅、美連和明明留下來做值日。他們認認真真地幹了起來,明明拿來一把掃帚掃地,小紅拿起黑板擦擦黑板。
美連說:「明明,小紅,我們一定要把教室打掃得乾乾凈凈的。」說著,她用手把桌子上的垃圾都扔到垃圾桶里。小明說:「好啊!讓我們一起努力吧!」不一會兒,他們就把教室打掃得乾乾凈凈了。
看圖寫話第3篇:
星期五,是我們5組值日。李思睿和我一起擦講台,王書陽擦黑板,王皓男和王嘉成掃地。
王書陽擦黑板,累得滿頭大汗,我和李思睿看見黑板被我們擦得很乾凈,滿意地笑了。王皓男和王嘉成幹得很賣力,把地掃得一塵不染。
老師來了,看見了教室被同學們打掃得這么干凈,目瞪口呆,說:「5組的同學真是勤勞能幹啊!」同學們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看圖寫話第4篇:
有一天,小明早早的來到學校,他拿起笤帚到走廊去掃地。他從這頭掃到那頭,幹得可認真了!
二十分鍾過去了,小明終於把走廊掃干凈了。只見他累得汗流浹背、氣喘吁吁。他說:「可把我累壞了!」話剛說完,一陣大風刮來了一片樹葉,正好落在走廊里。
這時小剛正好走出來,小明生氣地說:「樹葉在你們衛生區內,你把它掃干凈!」小剛用腳把樹葉一踢說:「你看是在你們班的衛生區!」他們爭吵著互不相讓。
又一陣風刮來,把樹葉吹到了小明腳下。小明慚愧的低下頭,把樹葉掃起來。小剛哈哈大笑,他們兩個又和好了!
看圖寫話第5篇:
這邊小剛彎著腰,弓著背,雙手緊握著掃帚,就像一隻強壯有力的大對蝦一樣,從教室的前面一直掃到後面,耳邊只聽見掃帚發出的「沙沙」的有節奏的伴奏聲。幾分鍾後,就使原本塵土飛揚、滿地紙屑的教室立刻變得一塵不染。
那邊小麗正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一行行、一排排地擺桌椅,她把凸出來的推進去,凹進去的拉出來。就這樣,整個教室的幾排桌椅就像訓練有素的士兵一樣排列整齊了。
經過大家的努力,教室煥然一新,就像變了魔術一樣,看:黑板是那麼明亮,地面是那麼潔凈,桌椅是那麼整齊。三個小夥伴看著乾乾凈凈的教室,心想:坐在這樣的教室里學習,同學們的心情是多麼舒暢,我們幹得真棒!他們滿意地背起書包,說說笑笑的手拉著手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