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皇帝在賜死大臣時,大臣都要說謝主隆恩
話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在古代皇帝乃九五之尊,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我們在影視劇中也能經常看到,皇帝賜死大臣,大臣領旨後還要大呼「謝主隆恩」,他們在說這話的時候內心真的是謝皇帝嗎?還是在心中默念MMP。
首先說古代的刑罰,賜死已經算是非常體面的死法了,殘酷的刑罰還有腰斬、砍頭、凌遲、五馬分屍等重刑,被皇帝賜死跟這些重刑比起來的確是皇帝的恩典,因為古代死無全屍是非常丟人的事情,經常有人發誓說如果怎麼樣就死無全屍嘛,所以被皇帝賜死還是乖乖的謝皇上是最明智的選擇,比如和?,乾隆留給他的錦囊就是「留全屍」三個字,和?感動的都哭了,所以就算有千言萬語想罵,還是在心中默念的比較好。
還有一點,大臣不是孤身一人,身後還有妻兒家人,將死大臣謝主子還有一層意思就是謝皇帝只殺他一人,如果一個沒忍住辱罵了皇上,那就是大不敬之罪,很有可能連累家人,皇帝一怒來個株連九族可不是鬧著玩的,比如年羹堯,他的罪狀有九十二條之多,按律是殺全家的,結果皇帝只是讓他自盡,還有什麼不知足的呢?
要說有沒有硬氣的人敢和皇帝硬鋼的,的確有,但是下場很慘,連累了很多無辜的人,比如方孝孺,燕王朱棣打進京城後,許多大臣見風使舵跟了朱棣,因為此人文筆很好,威望也很高,朱棣讓他替自己寫一個即位詔書,方孝孺臨死不屈,最後惹怒了朱棣,要滅他九族,這時方孝孺非常?諾睦匆瘓洹懊鶚?逵秩綰巍保?峁?扉τ哺??樟艘蛔澹?庖蛔寰褪欠叫⑷嫻睦鮮?脫??牽?瘓浠昂λ懶蘇餉炊噯撕慰嗄兀?/p>
當然影視劇中還有一個情節,那就是嬪妃們在被賜死的時候往往無法平靜,總是歇斯底里的大叫「冤枉啊,臣妾冤枉啊皇上」,但是她們也只限於喊冤而不敢辱罵皇上,還有一點就是,能當皇帝女人的一般老子都是朝中的大臣,在賜死之前看在老爹的面子上一般都是警告多次的,把皇帝的話當耳旁風的不殺你殺誰,這種情況娘家人也不好說什麼,而皇帝也不好搞老丈人,畢竟裙帶關系太復雜。
當然以上都是因為有顧忌才要謝主隆恩的,如果沒有顧忌的話可能怎麼罵著爽就怎麼罵了,各位大神們能分析出他們將死之時內心真正的想法嗎?
㈡ 謝主隆恩的下一句是什麼
謝主隆恩下一句是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無具體出處。
「謝主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適用於古代臣子因受到皇帝施加的恩惠後對皇帝表達由衷的感謝時所說的句子。
其中」主「指皇帝,是對皇帝的敬稱,表達對皇帝的尊重;「隆恩」指皇帝施加的天大的恩惠,表達臣子對皇帝施加恩惠的感激之情;「吾皇」是指我尊貴的皇帝,是對皇帝的敬稱,表達對皇帝的尊重;」萬歲萬歲萬萬歲「詩指臣子祝願皇帝能夠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千秋萬載,一統江湖。
譯文:感謝皇帝給我的恩惠,祝願皇帝長命百歲,長命百歲,長命百歲啊!
(2)謝皇上賞賜的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媧皇女媧、黃帝軒轅、炎帝神農等都不是真正帝王,僅為部落首領或部落聯盟首領,其「皇」或「帝」號,為後人所追加。夏朝君主稱「後」,商朝君主稱「帝」,周天子稱「王」。戰國諸侯大多僭越稱王,尊周天子為「天王」。
秦王嬴政統一中國,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所以,秦始皇嬴政是中國首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取代了「帝」與「王」,成為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皇帝
㈢ 謝主龍恩和謝主隆恩有啥區別電視上哪個對
二者區別:
一、含義上
1、謝主隆恩:「謝」為言+射,言如箭矢發射,辭別之言,「主」代指皇上,「隆恩」意為厚恩,即謝主隆恩意為感謝皇上的厚恩後辭別皇帝之意,是古時對皇帝的一種謝語。古時候因為皇帝的身份最為尊貴,所以大小官員以及百姓只要得到皇帝一點恩賜,都會說一句「謝主隆恩」。
2、謝主龍恩:「龍」應為代指天子,也就是皇帝,故謝主龍恩即為感謝皇帝的恩典與賞賜並拜別皇帝。從字面意思上我們可以看出該詞表示感謝的程度沒有前者「謝主隆恩」那麼深,包含的皇帝的賞賜與嘉獎也沒有前者那麼豐厚。
二、用法上
1、二者同為表達皇上賞賜的謝語,但二者用法上也是有所區分。有一種說法為:」謝主龍恩「為普通布衣百姓對天子的謝語,」謝主隆恩「則用在朝廷官員及大臣身上。據說是由於普通百姓見到皇帝的機會比較少,得到的賞賜和褒獎也未必會很豐厚,但對於從未見過皇帝的百姓來說就算是一句口頭上的贊許也是天大的恩澤,而官員大臣見到皇上的機會較多,一般的封賞也非常的豐厚,故有此區別用法。
2、還有一種說法為:」謝主龍恩「實則是對」謝主隆恩「的誤用。」謝主龍恩「在電視劇的字幕中也會出現,如電視劇《大明奇才》中就出現過這種用法。而據有關學者認為皇上確實被稱為是「人間之龍」,但似乎在文學典籍中很少見到將皇上給予的恩賜稱作是「龍恩」的,故「謝主龍恩」應該為「謝主隆恩」之誤。「隆」即大,厚的意思,意為感謝皇上的大恩厚澤。故應該為「謝主隆恩」的說法更為確切。
(3)謝皇上賞賜的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其中」謝主隆恩「的」主「為指代皇上,古代對皇上的稱呼還有:
1、皇帝:皇,古為上天,光明之意,「因給予萬物生機謂之皇」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謂之帝」皇為上,帝為下。古人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詞則是告訴人們,天地是萬物之主。
2、陛下:其實陛下本來並不是指皇帝,陛原來是指台階,陛下則是指皇帝下面的侍者,大臣們不能直呼皇帝位天子,奏本的時候通過侍者傳達,因此呼陛下,久而久之,陛下成為皇帝的尊稱,東漢的學者蔡邕《獨斷》卷上:「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
3、天子:天子這一詞,一般認為產生於周朝,雖然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紀》:「於是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說舜攝行天子之政,但司馬遷是漢朝人,當時已有天子,自然就認為舜是天子。而周朝開始行分封,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權,鼓吹宣揚天子「受命於天」,是上天委任於人間的代理人,受天命約束。
4、九五至尊:一般來說是來源於《周易》,《周易》六十四卦的首卦為乾卦,乾者象徵天,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乾卦由六條陽爻組成,是極陽、極盛之相。從下向上數,第五爻稱為九五,九代表此爻為陽爻,五為第五爻的意思。由於易經的陰陽轉化之道,盛極必衰,因此「九五」是為「飛龍在天」,而「上九」(乾卦第六爻)則為「亢龍有悔」。從卦辭而言,「上九」為最陽之爻,再無上升的餘地,必然要走向衰落。因此會呈兇相。故而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最好的一爻了,成為了帝王之相。
㈣ 請問謝主隆恩是什麼意思
「謝主隆恩」意思是:感謝皇上的厚恩。古時對皇帝的一種謝語。
這是句對皇上的謝語,古時候因為皇帝的身份最為尊貴,所以大小官員只要得到皇帝一點恩賜,都會說一句「謝主隆恩」。
「主」就是君主、皇帝的意思;而「隆恩」一詞語,就是指皇帝的大恩。所以這就話翻譯成白話意思就是:謝謝皇上的厚恩。
現在這句話通常在宮廷劇或是小說中可以看到,在當代現實生活中這句話沒有什麼意義。不過,有些情侶或是朋友之間,愛說笑,也會來句「謝主隆恩!」,但這是一種詼諧幽默的表達,並不是原來的意思。
(4)謝皇上賞賜的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相關詞語:厚恩
【詞語】:厚恩
【拼音】:hòu ēn
【釋義】:稱對方對自己的大恩。
引證解釋:《漢書·金日磾傳》:「 欽 幸得以通經術,超擢侍帷幄,重蒙厚恩。」
例句:
1、蒙受厚恩。
2、答報厚恩。
這個詞語字面意思是「深厚的恩德」,其實是稱對方對自己的大恩。表達了一種很深厚的情誼和幫助。
參考資料
網路-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