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頭痛部位「左右前後」大不同!找出痛點、才能解決頭痛問題
左邊頭痛、右邊頭痛,兩邊一起痛,或是輪流痛,不管什麼地方痛,那種形影不離的感覺,都讓人覺得非常不舒服。不過其實透過部位、症狀的判斷,其實也可以幫助自己解決頭痛的困擾!
部位譽戚如何判斷我是什麼頭痛?
台灣頭痛醫學會理事長林高章說,因為「頭痛」其實可以是很多不同的原因引起,所以不同的原因引起,部位的確會有些不一樣,但除了部位之外,配合「每種頭痛的特質」一起蔽伏看,其實更能找到原因所在。
單側痛/兩側痛/整個頭輪流痛
林高章說,其實無論是左邊、右邊的單側痛,或是兩側一起痛、整個頭輪流痛,只要痛的感覺跟「脈搏在跳動」的感覺相似,其實幾乎可以確認是偏頭痛,部位在哪裡並不是重點。
因為偏頭痛是一種跟血管、神經、腦內傳導物質都有關系的疼痛,尤其現在發現偏頭痛有一大半跟腦內傳導物質「CGRP」(抑鈣素基因-系勝肽)分泌過多有關,而CGRP會讓血管擴張,所以會感受到血管在頭上一跳一跳的。
後枕(後腦勺)痛/頭慶並陵頂痛/兩側太陽穴疼痛
而後腦勺或是頭頂、太陽穴痛,多半會是「緊縮型頭痛」,以前又叫做「緊張型頭痛」,是因為壓力、焦慮讓肌肉緊綳而引起的疼痛,這類頭痛通常同時會伴隨肩頸酸痛。
最嚴重的緊縮型頭痛,可能會感覺像在頭上綁了一條松緊帶,或是被緊箍咒限制住了,感覺很重、很緊,通常在開始工作之後一段時間才會出現,所以下午、傍晚會最嚴重。
眼窩附近痛
如果是眼窩附近的頭痛就比較復雜,有很多種可能。眼窩包含眼睛周邊一圈凹陷的位置,像是周邊組織的疾病,如青光眼、鼻竇炎,或常見的偏頭痛,甚至是少見的SUNCT(短時間、單側神經型態的頭痛)都有可能;林高章說,因為原因太多,所以還是要看看是不是有其他的症狀,才能辨別。
不過如果有疑慮的話,也可以去眼科或是耳鼻喉科做檢查,排除掉其他原因的可能。
頭痛延伸到臉頰或齒顎附近痛
這類疼痛常見的是三叉神經痛,不過跟其他的疼痛不一樣,是像電流一樣,會猛然抽痛、覺得被電到了,有麻麻的感覺;一般來說,神經痛通常是這種電流感,包括其他的神經壓迫,也可能產生類似的感覺。
林高章說,因為頭痛的原因真的非常多種,其實要確診自己是什麼樣的頭痛,更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頭痛的時間、頻率、症狀,因為有些人的偏頭痛可能會一直換位置,或是合並好幾種不一樣的頭痛,所以能在看診前先把這些資料都記錄下來,會更快找到對症下葯的治療方式,不會只能用止痛葯克制。
2. 請問內關穴,大椎,足三里,合谷,曲池各在什麼位置最好有圖!各治療什麼病
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現代常用於治療心絞痛、心肌炎、心律不齊、胃炎、癔病等。
3. 頭部不同位置疼分別代表什麼
一、偏頭痛
又稱血管神經性頭痛,這是一種具有特殊表現的頭痛,90%發於女性,劇烈頭痛呈周期性或反復發作。通常初起於一側的前額部或太陽穴附近,漸漸擴展到整個一側頭部,也可累及兩側。發作前眼前會閃現星星樣或火花樣的圖象,一般持續15~20分鍾左右消失,旋即頭痛發作。其頭痛的程度有輕有重,多為脹痛或搏動樣跳痛,嚴重者似刀割樣、撕裂樣,疼痛難忍,日輕夜重。並在持續中加重,伴有惡心、嘔吐、意識不清,甚至抽搐昏迷,這種情況多為腦腫瘤或腦膜炎引起,病情危重。有些女性患者頭痛發作與月經有關,稱為經期頭痛,但也有在絕經期發作的。這種互相矛盾的表現還見於多數女性孕後痛減,分娩後頭痛又作,但也有些女性偏偏在懷孕期發作增多。其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偏頭痛是由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而引起腦部血管收縮、舒張功能失調所致,還與遺傳有關。可能由於患者的血管收縮和擴張功能極不穩定,每當過於疲勞或情緒緊張,或氣候驟變,或暴飲暴食等,引起血管過於收縮或擴張,從而產生偏頭痛。
有一種嚴重的側頭痛有別於偏頭痛,發作前常無任何先兆,多在夜半三更時突然痛作,表現為燒灼樣、刀割樣、跳動樣的頭痛,且持續不停,部位主要在一側的眼眶、顳部,也可擴展到面頰部、下頦部,甚至到頸部,雙側痛罕見。常伴有病側眼球充血發紅、眼瞼下垂、瞳孔縮小、面部充血、青筋暴露等。數十分鍾後突然痛止,但馬上又發作。這種頭痛頑固而劇烈,發作頻繁而有規律,當患者直立時疼痛減輕,稱為叢集性頭痛。本病絕大多數見於中年以上的男性,與遺傳無關,可能與五官部位的炎症有關,也有人認為與頸內動脈血管壁的水腫有關。臨床上發現許多患者有潰瘍病和心臟病。這種頭痛治療起來比較困難。
二、前額痛
急性鼻竇炎很容易引起頭痛。其頭痛的部位與鼻旁竇的位置有關。如患額竇炎,頭痛多在前額部、眼眶內角或為全頭痛,呈周期性發作,晨起2~3小時後開始出現,中午時痛得最厲害,晚間消失,第二天再發作。而息上頜竇炎時。頭痛往往在面頰部,有時上下磨牙發脹或麻木,也可反射性引起額部頭痛,一般上午較輕,午後加重。篩竇炎患者的脹痛常在眼內毗及鼻根深部,如果以手指壓迫眼球,可以感到球後疼痛,並可反射至顳部或頭頂部。鼻淵性頭痛一般都有鼻病症狀,多在鼻急性炎症發生時加重,疼痛多在較深處,程度中等,呈鈍痛和隱痛,無搏動性,搖頭或低頭時加重,頭痛白天發作較急,一般在卧床或休息時逐漸減輕。
眼疾引起的頭痛多在近眼眶部,如青光眼頭痛一般位於眼眶上部,或在眼球周圍,程度劇烈,多伴有嘔吐和虹視。兒童每在閱讀時感覺眼球後雙眉間頭痛,休息後自然緩解,多因屈光不正而引起。
中醫認為,前額部連眉棱骨痛屬陽明經頭痛,多因風火痰熱上熏於陽明胃經而致。
三、顏面痛
頭痛一般是指從前額向上、向後至枕部的疼痛,但臨床上一般也將顏面部痛統稱為頭痛。顏面部疼痛最常見於五官科疾病中,疼痛多在病灶的相應部位。還有一種顏面部痛,表現為一側面部陣發性閃電樣劇烈疼痛,並伴有面肌抽搐、流淚等,稱為三叉神經痛。其疼痛僅持續數秒鍾即消失,間隙期無症狀,可每日復發數次,若再次發作,疼痛較前更為劇烈,一般數周或數月可自行緩解。
中醫認為,如果頭痛連及牙齒,則為少陰經頭痛,多因腎陰虧虛,虛火上擾所致。
四、巔頂痛
如果頭頂中央疼痛,部位較深,伴有鼻塞流涕等,很可能患有蝶竇炎。硬膜下血腫也可出現顛頂疼痛,其痛劇烈,多伴有惡心,頭痛可連及前額和顳部。
中醫認為,巔頂疼痛為厥陰經頭痛,是因肝火循經上竄巔頂而成。
五、枕後痛
枕後部疼痛多見於高血壓患者,疼痛多呈搏動性,程度中等,清醒時加重。如果高血壓動脈硬化患者發生劇烈頭痛,特別是伴有嘔吐,可能為腦出血的先兆。枕部疼痛長期持續發作,並進行性加重,可能是由於顱後窩腫瘤引起,這種頭痛可放射至額部,應引起重視。此外,顱腦外傷也可見後枕部疼痛。
中醫認為,腦後連項痛為太陽經頭痛,多因感受風寒濕熱之邪,以致太陽經氣不利所致。
六、全頭痛
全頭彌漫性疼痛,可見於顱內或全身性的急性感染。顱內感染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腦膜炎、腦膜腦炎、腦炎、腦膿腫、蛛網膜下腔出血等。其頭痛較為劇烈,與發熱同時出現,頭痛隨感染的好轉而緩解。其中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和蛛網膜下腔出血多伴有頸部疼痛、頸項強直。全身感染性疾病如流感、傷寒、瘧疾、敗血症等,也會出現全頭疼痛。由急性感染引起的頭痛也呈搏動性。
神經官能症頭痛的部位不很確定,但常表現為全頭痛,其痛性質不一,程度可輕可重,常因精神緊張、情緒抑鬱、過度疲勞或失眠等誘發或加重。
此外,腦部佔位性病變引起的頭痛多呈彌漫性、搏動性,在較長一段時期內可能為輕度或中度,如果進行性加重,則提示病情惡化,症情凶險。
4. 太陽的准確位置圖和作用是什麼
太陽穴位於眉梢與眼外角連線中點,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
太陽穴屬於「經外奇穴」,其功能是鎮驚止眩、清熱祛風、解痙止痛,主治頭痛、目赤腫痛、口眼歪斜等。臨床實踐證實,按揉太陽穴能加快頭部血液循環與新陳代謝,具有良好的健腦提神、護耳養目、消除疲勞的功效,對頭昏、頭脹、頭痛、耳鳴、視物模糊、失眠、多夢等均有不錯的療效。
(4)頭痛是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太陽穴是中國武術上最早發現的「死穴」之一。《少林拳》記載,太陽穴如被人點中,輕則昏迷,重則殞命。現代醫學證實,擊中太陽穴易造成腦震盪、顱骨骨折或顱內血腫,甚至死亡。
因為成人顱骨平均厚度為5毫米,最厚處約10毫米,而太陽穴處於顳骨、頂骨、額骨和蝶骨四骨的交合處,其厚度僅為2毫米,是顱骨骨板最薄弱的部位,其方腦膜中又有動脈通過。
若遭受外力打擊,容易出現顳骨骨折,導致腦膜中動脈出血,形成硬腦外血腫。倘若打擊過重,將會導致側腦組織損傷、腦出血,形成硬膜下血腫,危及生命。
5. 偏頭疼的位置是哪
頭痛部位:60%以上為一側性,但並非每次都是一側;疼痛程度:中~重度;疼痛性質:搏動樣,也可以為炸裂樣等劇烈疼痛;伴隨症狀:惡心、嘔吐、畏光、畏聲、畏嗅、畏活動;可通過休息症狀得到緩解。
有的偏頭痛患者在頭痛發作之前或發作時可伴隨出現一些局部的神經系統症狀,如視覺異常、身體感覺、運動或言語的異常等。視覺異常的症狀比較多見,如視覺模糊、有暗點,看到閃光、亮點亮線等。感覺異常主要是患者面部和手部的感覺異常。
6. 頭暈頭痛按什麼穴位治療-太沖穴位位置圖怎麼找
治療頭暈有三招 *太陽穴。這個位置很好找,順著眼角邊兒,一張嘴,一摸一個坑,這就是太陽穴。揉穴的時候要注意由輕到重,然後再輕輕地揉,最後揉到有酸脹感為宜。所謂酸脹感,就是得氣了,得氣才能治病。*四神聰。一說到四神聰,你就知道這個穴位是干什麼用的,就是四神聰明,又精神又聰明。它的位置就在百會穴前後左右各一寸的地方。一寸怎麼計算呢?一般我們講「同身寸」,就是病人自己的寸。把拇指伸出來,大拇指的彎曲部分的這上半截叫一寸。在百會穴的前、後、左、右各一扁指的四個穴位叫四神聰,就是四個穴位。偏離一些也沒關系,因為按摩穴位和針灸不太一樣,按摩是一個面,方圓一兩厘米之內都行。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是一般的常規,但是中醫非常有講究,用腳丫子照樣治頭病。 *太沖穴。在腳上,大拇指和二拇指中間有個縫兒,沿著這個縫兒往前推,直到推不動了,也就是在第一趾骨和第二趾骨之間有一個穴位用手一掐,會有酸脹感,這叫太沖穴。這個穴位不單治頭痛,還有一個特別好的功能,就是治生氣,比如說你今天生悶氣了,或者和愛人吵架了,沒關系,坐在一邊就揉它,吵完架頭也不會疼。
7. 風池穴在哪個位置圖
取穴方法: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於耳垂齊平。(或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即是。)
定位此穴道的時候應該讓患者採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取穴姿勢,以方便施者准確取穴並能順利實施相應的按摩手法。
主治疾病:
風池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此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俞穴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按摩法有:穴道刺激療法治療目眩、治療肩膀酸痛、治療頭痛等。
8. 不同位置的頭疼代表什麼有什麼方法可緩解頭痛
轉貼一篇: 一圖了解頭痛分類及表現
其實從頭痛的部位,也可以了解造成頭痛的原因,以下帶您來看看,有哪 6 種常見類型的頭痛
一、頭部單側疼痛–偏頭痛
症狀特徵
為一側的頭部的同一部位反覆劇烈疼痛,但不是唯一的特點,有些病人會兩邊痛、後腦勺痛,甚至整個頭一起痛。也可能伴有惡心、嘔吐及視覺的障礙的症狀發生。 症狀:中重度的頭痛 、單側發作 、博動性、抽動性的疼痛,像是血管一跳一跳的感覺 、日常活動會加劇頭痛 、惡心或嘔吐、畏光且怕吵。
會引起偏頭痛的原因
環境變化,像是天氣、溫度、濕度、光線、氣味的轉變等
日常壓力,包括學校、家裡、人際等壓力
吃了會誘發偏頭痛的食物,如巧克力、起司、熱狗,還有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可樂等
舒緩方式
規律有氧運動。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說,他的患者有很多是開始運動之後,頭痛的程度、頻率都下降不少。(參考文章:偏頭痛怎麼辦?醫師教你了解偏頭痛原因、症狀、治療、保養舒緩,用 6 種症狀自我檢測)
二、頭部前額兩側疼痛–消化系統導致的頭痛
症狀特徵
前額左右兩側產生不適,此二側是胃經的開始,與腸胃道的消化系統有關,例如容易胃脹氣、胃灼熱、胃食道逆流,或者經常性便秘、吃宵夜吃得太油膩的人,就容易引發側額角頭痛。范圍在前額與眼睛周圍,常會伴隨有腸胃、腎或膀胱疾病。 症狀:感到惡心、想吐、臉色慘白、嗜睡沒精神、沒有食慾、腹部偏頭通通常來得突然且嚴重。
會引起消化系統導致頭痛的原因
消化不良
腸道寄生蟲
急慢性胃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
肝功能不全
有時候也與飲酒過量、食物過敏還有食品的添加物有關系
舒緩方式
找出是否有消化系統問題,改善飲食生活習慣。
三、上頷及兩耳鼻樑疼痛–竇性頭痛
症狀特徵
在鼻竇中增加的壓力,會導致與頭痛相似的疼痛,會伴隨有其他鼻竇症狀,如:流鼻涕、耳朵脹滿感、發燒、以及臉部腫脹等。 症狀:臉頰、眉毛、額頭多處疼痛腫脹、鼻塞、嗜睡、上排牙齒疼痛。
會引起竇性頭痛的原因
過敏反應
腫瘤
鼻竇感染
舒緩方式
多喝水和使用濕度調節器或鹽水噴鼻對竇性頭痛的治療會有幫助
照片檔 ID:853468312
四、前額及後頸部疼痛–壓力性頭痛
症狀特徵
壓力型頭痛是造成頭痛最常見的原因,這類患者往往感到頸部肌肉僵硬、肩部酸痛,且頭部兩側有被壓迫、隱隱作痛的感覺,有時牽連後頸部、前額,甚至整個頭部都有隱痛感,彷彿戴了頂沉重的帽子般。症狀:頭痛性質為鈍痛、脹痛、壓緊感、麻木感和束帶樣緊箍感,非博動性、感到惡心、想吐。
會引起壓力性頭痛的原因
身體太過疲累
長期身心壓力過大
舒緩方式
中午小睡一下,便可改善頭痛情況(相關閱讀:長期焦慮、緊張讓你頭痛?緩解壓力性頭痛這樣做)
五、頭皮太陽穴及頸背疼痛–緊張性頭痛
症狀特徵
疼痛的感覺像是整個頭被綁或被壓得緊緊的,有的人是一整天都痛,大部份的人是中午到傍晚特別痛,這類頭痛發作時主要位置在整個頭部,也會延至頭皮、太陽穴及頸背位置。症狀:伴隨頸肩僵硬症狀、頭暈、感到惡心、想吐、對噪音和光敏感。
會引起緊張性頭痛的原因
肩頸肌肉因過勞而引致肌肉綳緊
無法放鬆
飢餓
缺鐵
舒緩方式
放鬆心情,做伸展運動,按摩肩膀、頸部、頷部及頭部的肌肉
六、橫貫前額疼痛–焦慮性頭痛
症狀特徵
特徵是疼痛橫貫前額。可能是因為焦慮,長期下意識的綳緊肌肉所導致。 症狀:容易失眠、情緒不穩定、注意力跟記憶力下降、嚴重可能會造成憂鬱症或是焦慮症。
會引起焦慮性頭痛的原因
長期下意識的綳緊肌肉
個性較為焦慮者
舒緩方式
少喝咖啡、按摩頭部、放鬆一下
如果有這些情況,建議立即就醫檢查
上述頭痛性質只能初步的緩解症狀,如果還是持續的不舒服應盡早給醫師檢查
除此之外,如果頭痛的程度已經嚴重到以下症狀,建議直接去大醫院做詳細的檢查,才不會延誤到黃金治療時期喔!
突然劇烈的頭痛
頭痛伴隨意識變化
頭痛伴隨有無法解釋的發燒
有局部的神經學症狀,例如講話講不清楚、復視、手腳無力等
在劇烈運動時發生的頭痛
最近曾有過頭部外傷的病史
頻率和強度比過去的頭痛更激烈,或是服用平常的止痛葯,卻仍然無效
50歲之後才發生新的頭痛
有免疫功能缺陷的問題,例如有惡性腫瘤的病人
參考資料: 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 《一圖了解頭痛分類及表現 》
文/艾蜜莉、張庭瑋
9. 頭痛與經絡有什麼聯系
每一個人頭痛產生的位置都應該是不一樣的,由於頭內有很多不一樣的穴道和神經,而當這種穴道和神經產生變病的情況下,便會造成疼痛的覺得。在中醫學上假如一個人的身上產生頭痛覺得得話,能夠
根據推拿一些穴道和經脈開展減輕。接下去就為大夥兒實際介紹一下一些頭痛位置與經脈中間的關聯吧。
頭痛而咽喉干痛為少陰心腎頭痛。會出現小便發紅、少氣懶言、皮膚乾等病症。一般可服食黃芩阿膠糕雞子黃湯來醫治。
頭頂痛為厥陰肝頭痛。病症為干嘔吐、指甲和嘴巴發青紫色、四肢冰冷、腹痛等,這病多與年青時性生活頻繁相關。
也有一種頭痛叫氣血兩虛頭痛,病症是下意識擺頭。醫治這一病能採用當歸補血湯。這副葯里需要採用黃芩和川芎二味葯,而黃芩的使用量一定要超過川芎四到五倍。懂一點兒中醫養生之道的人都了解,黃芩是用於補氣血的,川芎是用於補血補氣的。那麼即然是氣血兩虛頭痛,為何補氣血的黃芩的使用量反倒要超過補血補氣的川芎呢?這實際上便是中醫學里一個很重要的醫理,稱為「氣為血之帥」。血需要靠氣輪往上面帶,假如氣不能夠把血帶上來得話,就補不上血,達不上看病的功效。因此
有那樣一個特殊在裡面。
也有一種是積血頭痛。假如頭部內有積血得話,便會頭痛。進一步比較嚴重得話,可能會導致癲癇。臨床症狀是出現嘔吐。當病人出現噴射狀嘔吐得話,一定要立即地看醫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