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餅的製作方法步驟
用料
餅皮:
中筋麵粉 300克
轉化糖漿 210克
梘水 6克
花生油 75克
澱粉 適量
餡兒:
各種餡兒料買成品,也可以自製
表面:
雞蛋黃 1個
刷子
廣式月餅(自製很簡單)的做法
先准備材料,我這是雙倍的量,50克的月餅可以做48個左右
准備干凈的容器,將月餅糖漿倒入盆中,加梘水,攪拌均勻,
小貼士
以上用料可以做26-27個左右,我用了雙倍的材料,做了48個50克的。
2. 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
傳說唐高祖李鎮散淵與文武百官歡度中秋,他興致勃勃地看著吐蕃送來的圓圓的「胡餅」,指著天上明月說要以圓餅邀明月。後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流傳開來。
月餅最早並不是叫月餅,而是叫胡餅,它是用胡桃仁、芝麻製作而成的;唐太宗在吃胡餅的時候,覺得胡餅這個名字不好聽,而那天純旅友做槐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於是抬頭看著月亮就說既然月亮這么圓,就將這種胡餅叫做月餅。
月餅最初是祭月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相結合,贈月餅、吃月餅,象徵人月兩團圓。
3. 月餅是怎樣變遷的
月餅在古時也稱「小餅」和「月團」,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詩句「小餅此模激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贊美月餅,從中可知宋時的月餅已內有酥油和糖作餡了。到了明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更加普遍。
經過元明兩代,中秋節吃月餅、饋贈月餅風俗日盛,且月餅有了「團圓」的象徵義。經清代到現代,月餅在質量、品種上都有新發展。原料、調制方法、形狀等的不同,使月餅更為豐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蘇式、廣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種。
(3)摘月餅的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月餅注意事項——月餅和粥都會迅速提高血糖,不僅對糖尿病人不適合,對普通人的大腦森襪細胞也不利,還會降低脂肪代謝,容易發胖,建議搭配茶飲去油解膩。
隨著養生概念興起,有些月餅甚至標榜少油、低糖,但即便如此,熱量依舊不容小覷,過量食用會導致腸碼哪胃油膩、腹脹、消化不良,老年人、兒童吃多容易腹痛、腹瀉或嘔吐。
4. 月餅怎麼和面
把備好的麵粉和成面團,在這個過程中要往麵粉中加入蜂糖漿、鹼水、生油。到底加多少,大概可按5:4:1.4:1這樣一個比例加入揉和,要反復揉和直到面成團。
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月餅是敬月的供品,其由來歷史悠久。月餅與各地飲食習俗相融合,又發展出廣式、晉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規范》正式實施,規定月餅標准英文名為Moon Cake。
民間傳說慈禧非常喜歡吃月餅的。不過,因為「月餅」和「月病」音近,慈禧又是女人,認為不雅,於是改名為「月菜糕」。中秋節在慈禧執政時期可是大日子,共有三天。
5. 月餅禮盒暗示裁員去哪兒內部員工:被惡意曲解!背後之人到底有何目的
網傳去哪兒月餅禮盒暗示裁員,於是去哪兒內部員工表示這是被惡意曲解了。中秋之際,別人就是單純的發個月餅。因此這背後之人之所以會傳出這樣的消息,無非就是看熱鬧不嫌事大罷了。
6. 網紅月餅成了香餑餑存在哪些安全隱患呢
「網紅月餅」成了「香餑餑」 暗藏哪些隱患?
中秋在即,花樣百出的「網紅月餅」越來越火,成為受人追捧的「香餑餑」。這些「網紅月餅」適應了網購的新趨勢,為顧客提供了諸多便利,但也存在著一些隱患。
穿上名牌「馬甲」以次充好
近日,不少消費者投訴,通過網路購買的香港美心、半島酒店等知名品牌月餅是假貨。有的月餅已經發霉,有的餡里夾雜頭發、鐵絲等異物。深圳警方偵查發現,這些假冒大牌的月餅來自於當地一家食品公司,被冒牌的月餅多達數十種。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網紅月餅」從廣東陸豐一家月餅生產廠進貨,成本低廉,批發價是85元左右,在深圳包裝後,售價200多元一盒。主要在淘寶和微信銷售,遍及廣東、浙江、雲南、江蘇等全國多地。
打擊假冒偽劣,離不開群眾的支持。一名法官告訴記者,根據現行法律,銷售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可以主張「10倍賠償」,加重對經營者欺詐行為的懲罰力度。
此外,執法層面也需整合資源、精準打擊。廣東省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表示,將加強與電商平台建立協作機制;利用信息化手段對互聯網食品葯品重點違法信息進行動態監測,及時發現查處違法行為;並加強與公安、檢察院的聯動協作,完善互聯網領域食品葯品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提升打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