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尺骨冠突在那個位置 骨折了對關節日後有影響嗎
1、在肘關節的前方。2、絕大多數尺骨冠突骨折,是保守治療,屈肘關節位固定約3周後,開始功能鍛煉。極少數尺骨冠突骨折,骨塊大,移位明顯,需要手術治療,螺釘內固定。3、最主要影響是:(1)肘關節僵硬較多見,需要在3周後就開始肘關節主動屈伸活動鍛煉。鍛煉的要點:1)主動勿被動,禁忌理療按摩!2)循序漸進的原則,爭取每日有少量進展。最好可以在有經驗的醫生指導下鍛煉。
(2)肘關節不穩定,易發後脫位可能。這種較少見,多是因尺骨冠突骨折塊較大,並移位,引起關節不穩定。在正規治療的前提下,多數會有較好的預後。
❷ 關於藝用人體解剖書的幾個問題
1、腰線和腰際線是同一部位嗎?
不是同一概念。腰線是建築常用的概念,如貼磁磚時齊腰高的線,或玻璃上劃的齊腰高的線等。
腰際線是服裝設計上常用的概念,如褲子的腰際線。
2、臀折線和臀褶線是同一部位嗎?
這兩者應該是一個概念。標准名詞應該是臀褶線。
3、喙突和冠突是同一部位嗎?
不是。喙突是肩胛骨上緣的突出物,而冠突是下頜骨下頜支上緣前一個突起或尺骨上端前一個突起。兩個冠突同名所以分別叫做下頜骨冠突、尺骨冠突。
4、下頜窩和下頜切跡是同一部位嗎?
下頜窩是顳銀岩骨下面的凹陷,而下頜切跡是下頜骨下頜支上緣顆突(或下頜頭)與下頜冠突之間的缺口。
5、下頜頭和下頜小消圓頭是同一部位嗎?
同一部位。是下頜骨下頜支上緣後一個突起。
6、口角皮膚和口角外皮是同一部位嗎?口角是嘴角鋒橋御嗎?
實際上是同一部位。口角是嘴角,而皮膚和外皮是同一個概念。
❸ 左尺骨冠突骨質斷裂(左尺骨冠突骨折)的通俗解釋
骨折癒合過程分三個階段,1:血腫機化期,這一階段纖維連接生長需約2周。2:骨痂形成期,即骨折已達臨床癒合階段,此期約需2個月。3:骨痂塑形期,骨髓腔再通,恢復原形過程需約2年。
傷筋動骨一百天。聽醫生的話,多養。
【診斷要點】
一旦發生骨折,在骨折部位可產生疼痛、腫脹、瘀斑和功能障礙,檢查時還可聽到骨斷端相互磨擦的聲音(即骨擦音),同時可能伴有血管和神經的損傷,使肢體遠端產生缺血或感覺麻木、運動障礙的現象,或引起內臟損傷。骨折後因劇烈疼痛,出血過多或並發頭、胸、腹部臟器損傷而產生休克。
骨折的診斷除病史和症狀外,須結合X線攝片檢查,以便確診。
【飲食療法】
方1 赤小豆適量煎服,加赤砂糖少許溫服之,本方適用於活血化瘀期。
方2 豬骨頭1000克,黃豆250克,加水小火燒爛,加鹽姜調味分飲食之。
方3 豬脊骨一具,洗凈,紅棗120克,蓮子90克,降香、生甘草各9克,加水小火燒爛,加姜鹽廳並局調味分多次飲之。
方4 鮮湖蟹2隻,取肉(帶黃),待粳米粥熟時,入蟹肉,再加以適量生薑、醋和醬油服食,常服。
方5 烏雄雞1隻(約500克),去皮毛內臟,洗凈,「三七」5克切片,納入雞肚中,加少量黃酒,隔水清燉,熟後用醬油蘸服,常服。
方6 生黃芪30~60克,濃煎取汁,加粳米100克,煮粥,早晚服食。
方7 當歸20克,黃芪100克,嫩母雞1隻,加水同煮湯食用。
方8 紫丹參50克,洗凈,加水煮,取汁,其汁與豬長骨1000克、黃豆250克同煮,待爛熟,加入少量桂皮、鹽即成。
方9 生螃蟹500克,搗爛,熱黃酒沖服250克,余渣敷患處,約半日「各各」有聲即好。用於骨折接骨。
【禁忌食品】
(1)忌盲目補充鈣質 鈣是構成骨骼的重要原料,有人以為骨折以後多補充鈣質能加速斷骨的癒合。但科學研究發現,增加鈣的攝入量並不加速斷骨的癒合,而對於長期卧床的骨折病人,還有引起血鈣增高的潛在危險,而同時伴有血磷降低。此是由於長期卧床,一方面抑制對鈣的吸收利用,一方面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增加的結果。所以,對於骨折病人來說,身體中並不缺乏鈣質,只要根據病情和按醫生囑咐,加強功能鍛煉和盡早活動,就能促進骨對鈣的吸收利用,加速斷骨的癒合。尤其對於骨折後卧床期間的病人,盲目地補充鈣質,並無裨益,還可能有害。
(2)忌多吃肉骨頭 有些人認為,骨折後多吃肉骨頭,可使骨折早期癒合。其實不然,現代醫學經過多次實踐證明,骨折病人多吃肉骨頭,非但不能早期癒合,反而會使骨折癒合時間推遲。究其原因,是因為受損傷後骨的再生,主要是依靠骨膜、骨髓的作用,而骨膜、骨髓只有在增加骨膠原的條件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而肉骨頭的成份主要是磷和鈣。若骨折後大量攝入,就會促使骨質內無機質成分增高,導致骨質內有機質的比例失調,所以,就會對骨折的早期癒合產生阻礙作用。但新鮮的肉骨頭湯味道鮮美,有刺激食慾作用,少吃無妨。
(3)忌偏食 骨折病人,常伴有局部水腫、充血、出血、肌肉組織損傷等情況,機體本身對這些有抵抗修復能力,而機體修復組織,長骨生肌,骨痂形成,化瘀消腫的原料就是靠各種營養素,由此可知保證骨折順利癒合的關鍵就是營養。
(4)忌不消化之物 骨折病人因固定石膏或夾板而活動限制,加上傷處腫痛,精神憂慮,因此食慾往往不振,時有便秘。所以,食物既要營養豐富,又要容易消化及通便,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扮讓易脹氣或不消化食物,宜多吃水果、蔬菜。
(5)忌少喝水 卧床骨折病人,尤其是脊柱、骨盆及下肢骨折病人,行動十分不便,因此就盡量少喝水,以減少小便次數,如此雖小便次數減少,但更大的麻煩也產生了。如卧床病人活動少,腸蠕動減弱,再加上飲水減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結。長期卧床,小便瀦留,也容易誘發尿路結石和泌尿系感染。所以,卧床骨折病人想喝水就喝,不必顧慮重重。
(6)忌過食白糖 大量攝取白糖後,將引起葡萄糖的急劇代謝,從而產生代謝的中間物質,如丙酮酸、乳酸等,使機體呈酸性中毒狀態。這時,鹼性的鈣、鎂、鈉等離子,便會立即被調動參加中和作用,以防止血液出現酸性。如此鈣的大量消耗,將不利於骨折病人的康復。同時,過多的白糖亦會使體內維生素B1的含量減少,這是因維生素B1是糖在體內轉化為能量時必需的物質。維生素B1不足,大大降低神經和肌肉的活動能力,亦影響功能的恢復。所以,骨折病人忌攝食過多的蔽衫白糖。
(7)忌長期服三七片 骨折初期,局部發生內出血,積血瘀滯,出現腫脹、疼痛,此時服用三七片能收縮局部血管,縮短凝血時間,增加凝血酶,非常恰當。但骨折整復一周以後,出血已停,被損組織開始修復,而修復必須有大量的血液供應,若繼續服用三七片,局部的血管處於收縮狀態,血液運行就不暢,對骨折癒合不利。
(8)骨折禁飲果子露。
❹ 眶腔和鼻腔的骨有哪些
眶腔借和與顱中窩相通,通過與下鼻道相通。有眶下神經通過的結構是、和。(視神經管、眶上裂、鼻淚管、眶下溝、眶下管、眶下孔)
Ⅱ填空題 1.運動系統由_、_和_組成 2.長骨呈管狀_,分為體和端。體又稱為_,其內腔稱_,長骨兩端膨大稱為_,體和端相
連的部分稱為_,體和端間幼年時是_,成年後骨化為_。 3.骨主要是由_、_和_構成
4.骨質包括_、_;骨髓有_和_,其中人的一生中都有的骨髓是_,它主要有_機能。 5.頸椎的獨特特點是有_孔,其內多數有_和_通過。第一頸椎既無棘突又無_,其椎體形 成了樞椎的_;第七頸椎稱_。胸椎的獨特特點是有_凹和_凹。 6.胸骨從上向下分為_、_和_三部分,胸骨柄和胸骨體連接處向前微凸的部分為_,其側
方連結的是第_肋。 7.肋骨由_、_和_構成。 8.顱側面最薄弱處是_,它位於_、_、_和_四骨匯合處,常呈_形的縫。其內面緊鄰_ 動脈的前支。 9.眶腔借_和_與顱中窩相通,通過_與下鼻道相通。有眶下神經通過的結構是_、_和_
10.骨骼由_和_構成。骨按形態可分為_、_、_和_四類。 11.肋由_和_兩部分構成。根據與胸骨的連結關系,可分為_和_兩類。
12.下頜底與下頜支後緣相交處稱_,下頜支前方的突起稱_,頦突上端膨大稱_。 13.骶骨底前緣向前突出稱_;骶骨前面的 4 對孔稱_,其內有_通過。 14.椎間孔內有_通過,骶後孔內有_通過。
15.椎弓與椎體間的孔稱_,相連椎骨的椎上、下切跡間為_孔。
16.分布於骨表面,質地緻密的骨質稱_;分布於骨內部,由骨小梁構成的是_;位於顱蓋 各骨內、外板間的松質稱_。
17.髕骨是人體最大的_,股骨是人體最大的_ 18.椎弓後面正中的突起稱_,向上下各發出一對突起分別稱為_和_。
19.各椎孔連結形成_;其內容納_。各骶椎椎孔連結形成,後者向前通_孔,向後通_孔, 向下的開口是_。
20.上鼻甲與中鼻甲之間是_,在此處開口的鼻旁竇是_。 21.額竇開口於_,蝶竇開口於_。 22.中鼻甲與下鼻甲間為_鼻道,下鼻甲下方為_鼻道。
23.肩胛骨外側角上的關節面差擾緩稱_,它構成_關節。 24.浮助包括第_和_對助,真肋包括第_對肋,假助包括第_對肋。
25.蝶骨分為_、_、_和_4 部,蝶骨體上面的窩稱_。 26.骨性鼻中隔由_和_構成,骨齶由_和_構成。
27.乳突與莖突根部之間的孔稱__,面部中央的孔稱_。 28.寰椎前弓後面的凹窩稱_;樞椎椎體向上伸出的突起是_,它由_形成。
29.骨按部位可分為_、_和_。 30.篩骨可分為_、_和_3 部,篩竇開口於_。 31.顱底內面由前向後的_窩是_、_和_。
32.兩頂骨間的縫稱_,額骨和兩頂骨間的縫是_. 33.脊柱側面觀有 4 個生理彎曲,既頸、胸、腰、骶曲。其中胚胎時已形成的是_和_,腰
曲凸向_。 34.含氣骨有_、_、_、_。 35.圍成骨盆下口的結構有_、_李純、_、_、_和_,外形呈_形。
36.顱底內、外面都能見到的孔裂主要有_、_、_、_。 37.新生兒顱有_、_和_3 個主要特點。 [參考答案] 1.骨、骨連結、骨骼肌
2.骨幹、髓腔、髓、干骺端、骺軟骨、骺線 3.骨質、骨膜、骨髓 4.骨密質、骨松質、紅骨髓、黃骨髓、紅骨髓、造血
5.橫突、椎動脈、椎靜脈、椎體、齒突、隆椎、肋、橫突肋 6.胸骨柄、胸骨體、劍突、胸骨角、二 7.髂骨、恥骨、坐骨
8.虛模翼點、頂骨、額骨、顳骨、蝶骨,H、腦膜中
9.視神經管、眶上裂、鼻淚管、眶下溝、眶下管、眶下孔 10.骨、關節、長骨、短骨、扁骨、不規則骨 11.肋軟骨、肋骨、真肋、假肋
12.下頜角、冠突、下頜頭 13.岬、骶前孔、骶神經前支 14.脊神經、骶神經後支 15.椎孔、椎間孔 16.骨密質、骨松質、板障
17.籽骨、長骨 18.棘突、上關節突、下關節突 19.椎管、脊髓、骶管、骶前孔、骶後孔、骶管裂孔 20.上鼻道、篩竇後群
21.中鼻道、蝶篩隱窩 22、中、下 23.關節盂、肩 24.11、12、1—7、8—10 25.蝶骨體、大翼、小翼、翼突、垂體窩
26.篩骨垂直板、犁骨、齶骨水平板、上頜骨 27.莖乳孔、梨狀孔 28.齒突凹、齒突、衰椎椎體 29.顱骨、軀干骨、附肢骨
30.篩板、垂直板、篩骨迷路、上鼻道和中鼻道 31.顱前窩、顱中窩、顱後窩 32.矢狀縫、冠狀縫 33.胸曲、骶曲、前
34.上頜骨、額骨、蝶骨、篩骨 35.尾骨尖、骶結節韌帶、坐骨結節、坐骨支、恥骨下支、恥骨聯合下緣、菱形
36.枕骨大孔、卵圓孔、棘孔、破裂孔、頸靜脈孔 37.腦顱大於面顱、顱頂呈五角形、有前囟和後囟等顱囟。 簡答題
1.頸椎、胸椎、腰椎各有何主要特徵? 答:頸椎:椎體小而椎孔較大,橫突上有橫突孔,第二至第六頸椎棘突短而末端分叉,關節
突的關節面近似水平位。第一頸椎無椎體、無棘突,呈環形,故稱為寰椎,其前弓後面有齒
突凹。第二頸椎椎體上有齒突,又稱為樞椎。第七頸椎棘突長,稱隆椎,可作為椎骨計數標
志。胸椎:有肋凹和橫突肋凹,棘突較長並伸向後下方,呈疊瓦狀,關節突的關節面呈冠狀
位。腰椎:椎體較大,棘突呈方形板狀,幾乎水平伸向後方,關節突關節面呈矢狀位。 2.簡述鼻旁竇的名稱及其開口部位。
答:蝶竇,開口於蝶篩隱窩;篩竇,分為前、中、後三群,後群開口於上鼻道,前、中群開 口於中鼻道;額竇及上頜竇,均開口於中鼻道。
3.顱骨可區分為哪兩部分?各部由哪些骨組成? 答:顱骨可區分為腦顱骨和面顱骨兩部分。腦顱骨成對的有頂骨、顳骨;不成對的有枕骨、
額骨、蝶骨、篩骨,共 8 塊。面顱骨成對的有顴骨、齶骨、鼻骨、下鼻甲、上頜骨、淚骨; 不成對的有犁骨、舌骨、下頜骨,共 15 塊。
6.顱前、後窩各有哪些主要孔裂?各通過哪些結構? 答:顱前窩:篩板上的篩孔(有嗅神經通過) 。 顱後窩:枕骨大孔(有脊髓和腦移行處) ,舌下神經管(有舌下神經通過) ,內耳門(有前庭 神經、 面神經和迷路血管通過) 頸靜脈孔 , (有頸內靜脈、 舌咽神經、 迷走神經和副神經通過) 。 5.顱中窩有哪些主要孔裂?各通過哪些結構? 答:視神經管有視神經和眼動脈通過,眶上裂有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展神經、眼神經和眼 上靜脈通過,破裂孔有頸內動脈通過,圓孔有上頜神經通過,卵圓孔有下頜神經通過,棘孔 有腦膜中動脈通過。 6.骨性鼻中隔由什麼構成?鼻腔外側壁上主要有哪些結構? 答:骨性鼻中隔由犁骨和篩骨的垂直板構成;鼻腔外側壁上有上、中、下 3 個鼻甲,及上中 下開道和副鼻竇的開口。 7.試述眶腔的交通關系。 答:通過視神經管和眶上裂與顱中窩相交通,通過眶下裂與顳下窩和翼齶窩相交通,通過眶 下管、眶下孔與面部相交通,通過鼻淚管與鼻腔的下鼻道相交通。 8.腕骨有哪幾塊? 答:由橈側向尺側,近側列有手舟骨、月狀骨、三角骨和豌豆骨(在三角骨的前方) ,遠側列 有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鉤骨。 9.骶前、後孔通入什麼部位?有什麼結構通過?骶管裂孔是怎樣形成的? 答:它們均通人骶管。骶前後孔分別有骶神經的前、後支通過。第四、第五骶椎的椎弓板缺 如,形成骶管裂孔。 10.肋可區分為哪幾類?肋由什麼構成?肋弓是怎樣形成的? 答:上 7 對肋稱為真肋,8—12 對肋稱為假肋,第 11—12 對肋又稱為浮肋。肋由前部的肋軟 骨及後部的肋骨構成。第八至第十助的肋骨借肋軟骨與上位肋軟骨相連形成肋弓。 11.肱骨體骨折易損傷哪個神經?為什麼? 答:肱骨體後份有一淺溝稱為橈神經溝,有橈神經通過,故肱骨體骨折易損傷橈神經。 12.髖骨由哪幾部分構成?跗骨包括哪幾塊? 答:髖骨由髂骨、恥骨及坐骨構成。跗骨包括距骨、跟骨、足舟骨、骰骨、內側楔骨、中間 楔骨、外側楔骨 7 塊。 13.椎間孔的構成及其通行物是什麼?
答:椎間孔由上位椎骨的椎骨下切跡和下位椎骨的椎骨上切跡及其間的連結韌帶構成,其中 有脊神經及血管通行。
14.不成對的腦顱骨有哪些?顱頂面觀有哪幾條縫? 答:額骨、枕骨、篩骨和蝶骨是不成對的顱骨。 顱頂面觀主要有 3
條縫:①冠狀縫:由額骨和兩側頂骨連接構成,②矢狀縫:兩側頂骨連接 處,③人字縫:兩側頂骨與枕骨連接而成。 15.新生兒顱有哪些特徵?
答:新生兒顱的腦顱大於面顱;顱頂呈五角形;有顱囪(主要是前、後囪) 。 16.計數肋、椎骨主要的骨性標志有哪些?
答:計數肋;胸骨角平第二肋,肩胛下角平第 7 肋。 計數椎骨:隆椎棘突(第 7 頸椎) ,髂嵴最高點平第 3—4 腰椎棘突之間。
17.軀干有哪些主要骨性標志? 答:胸骨角、頸靜脈切跡、劍突、肋弓、第 7 頸頸棘突等。 18.上下肢各有哪些主要骨性標志?
答:上肢:肩峰、肩胛岡,肩胛下角、肱骨頭、小結節、肱骨內、外上髁,鷹嘴、尺骨頭和
橈、尺骨莖突等。
下肢:髂嵴、髂前上棘、坐骨結節、大轉子、脛骨粗隆、腓骨頭,內、外踝等。 19.頭部有哪些骨性標志? 答:顴弓、乳突、下頜角、枕外隆凸等。 IV
論述題 1. 骨由哪幾部分構成? 答:骨由骨質、骨膜和骨髓構成。 2.試述翼點。 答:翼點位於顱的側面,是額、頂、顳、蝶骨會合處,形成 H
形縫,是顱側面最薄弱處,易 骨折。其內面常有血管溝,有腦膜中動脈前支通過。骨折時常伴有腦膜中動脈破裂出血,形 成硬膜外血腫,故臨床 X 線檢查及手術時應注意翼點。 3.老人為什麼比兒童易發生骨折?
答:老人與兒童相比,有機質相對比例減少,而無機質相對增加,骨質硬而脆,故易發生骨 折。 V 名詞解釋
1.骨膜:包被於骨內、外面,是由纖維結締組織構成的膜,可分為骨外膜和骨內膜。其中骨
外膜較厚,可分為內、外兩層。骨外膜內層、骨內膜有產生新骨的功能。骨膜富有血管、神 經和淋巴管,對骨的再生有重要意義。在骨手術時應盡量保留骨膜。
2.紅骨髓:在松質骨的網隙內,具有造血功能。 3.頸干角:是股骨頸和股骨幹形成的夾角,約成 1300。 4.長骨:凡具有兩端(膨大稱骺)
、一體(稱骨幹) 、中空管狀(管腔稱髓腔)結構的骨是長 骨,分部於四肢,主要適於運動。
5.短骨:體積小,兩骨間相接觸面積較大,呈塊狀,主要存在於腕、跗部,主要適於支持。 6.扁骨:面積較闊,形呈板狀,存在於腔壁,主要適於保護。
7.骶管裂孔:該裂孔是骶管下端的開口,它是第四、第五骶椎椎弓缺如形成的,裂孔兩側有 骶角。 8. 鼻旁竇: 在鼻腔周圍並借管、
裂與鼻腔相交通的腔, 孔、 有上頜竇、 額竇、 蝶竇和篩竇 (前、 中、後群) 。 9.頸動脈結節:第六頸椎橫突前結節明顯肥大稱頸動脈結節。
10.骶角:在骶骨背面下方骶管裂孔兩側,由第五骶椎下關節突形成的上、下縱向隆起稱骶 角。是確定骶管裂孔的標志。
11.尺神經溝:肱骨內上踝後面的淺溝稱尺神經溝。 12.垂體窩:在顱中窩中央,蝶鞍之凹處為垂體窩。 13.下頜孔:在下頜支內面通向下頜管的孔。
14.肋弓:第 8—10 對肋骨的前端借肋軟骨連於上位肋軟骨形成肋弓。 15.胸骨角:胸骨柄和體連結處,形成微向前凸的角稱胸骨角,側方連結第 2
肋。 16.顱囪:新生兒顱骨有許多骨尚未發育完全,骨與骨之間的間隙很大,在一些部位,這些 間隙被結締組織膜所封閉,稱顱囟。
17.骶管:由各骶椎的椎孔連結而成,是椎管的一部分。 18.骨髓:位於骨髓腔和骨松質的間隙內,分紅骨髓和黃骨髓兩種。
19.骺:是長骨兩端的膨大部。 20.椎管:由各椎孔連結起來形成的,其內有脊髓。 [重點內容]
骨的構造、一般椎骨的結構、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徵,骶骨、胸骨、肩胛骨、肱骨、尺骨、橈
骨、髖骨、股骨、脛骨的主要結構。顱骨的組成及顱前、中、後窩的主要結構,顱的整體觀、
各孔裂的名稱及其內通行物。 〔骨學歌訣〕 1.顱骨:卡頜犁顴齶,下甲淚鼻舌,單個犁骨舌下頜,中蝶靠前篩,枕後又前額,兩頂二顳
以縫合(註:卡代表上下) 。 2.顱中窩:眶上裂有動滑眼外展,視神管又動脈來通過,正圓卵圓通過上下頜,棘孔動脈就
是中腦膜。 3.腕骨:舟月三角豆,大小頭狀鉤。 4.附骨:一二三楔骰內舟,上距下跟後出頭。 5.鼻旁竇
蝶篩隱窩是蝶竇,上鼻(道)開口篩竇後;中鼻(道)開口上頜竇,篩竇前中和額竇。 6.骨盆界線 岬和兩翼(骶翼)弓狀線,恥骨梳嵴聯合(上)緣。
7.長骨、短骨和扁骨 肱尺橈掌指為長,股脛腓跖趾共享; 短(骨)腕跗骨共 15, 扁(骨)胸肋肩(胛)骼腦顱。 8.骨盆下口
恥骨聯合是下緣,恥骨下支緊相連;坐骨結節坐骨支, 骶結(節)韌帶尾冒尖。 [連續數字記憶法] 1.顱中窩的主要結構(5 個 1,4 個孔) ; 1
窩管(1 對)裂(1 對)壓(1 對)4 孔。即:1 窩:垂體窩, 1(對)管:視神經管, 1(對)裂:眶上裂, 1(對)壓跡:三叉神經壓跡,
4(對)孔:圓孔、卵圓孔、棘孔、破裂孔。 2.顱後窩的主要結構(1123 結構:1 凸 1 門(1 對)2 溝 3 孔) 1 凸:枕內隆凸
1(對)門:內耳門, 2(對)溝:橫竇溝,乙狀竇溝, 3 孔:枕骨大孔(1 個) 、 頸靜脈孔(1 對)、 舌下神經管內口(1 對)。
第二章關節 選擇題 [A 型題] 1.黃韌帶 A.位於棘突間 B.位於橫突間 C.位於椎弓板間 D.有限制脊柱過度後伸之功能
E.頸部後延形成項韌帶 2.骨盆
A.女性比男性高 B.女性比男性相對寬 C.女性骨盆上口為心形 D.男性恥骨下角較大
E.恥骨上支和坐骨支構成恥骨弓 3.肩關節脫位多發生於 A.關節上方 B.關節外側 C.關節內側 D.關節下方 E.關節前方 4.肘關節
A.屬於聯合關節 B.包括 3 個關節,其中 C.常見的脫位是橈、尺骨向後脫位 D.可單獨完成前臂旋前繞關節屬於滑車關節 E.關節囊外側最薄弱
5.關於膝關節說法錯誤的是 A.是全身關節中最復雜的關節 B.有腓側副韌帶加固,伸膝時最緊張
C.有由透明軟骨構成的半月板,內側「C」形,外側「O」形 D.交叉韌帶實質上是在關節腔之外,即滑膜之外 E.可作屈伸運動和條件性旋轉運動
6.可防止脛骨後移的主要韌帶是 A.前交叉韌帶 B.後 交叉韌帶 C.脛側副帶 D.腓側副韌帶 E.髕韌帶 7.屬於囊內韌帶的是 A.膝交叉韌帶
B.髂 股韌帶 C. 髕韌帶 D. 橈骨環狀韌帶 E. 尺側副韌帶 8. 全身最復雜的關節是 A. 下頜關節 B. 肩 關節 C.肘關節
D.髖關節 E.關節 9.肘關節有 A.囊內韌帶 B.關節盤 C.側副韌帶 D.交 叉韌帶 E. 關節唇 10. 幼兒開始坐立出現的脊柱彎曲是
A. 頸曲 B. 胸曲 C. 腰曲 D. 骶曲 E. 以 上都不對 11.能防止脊柱過度後伸的韌帶是 A.項韌帶 B.棘間韌帶 C.棘上韌帶
D.前縱韌 帶 E.黃韌帶 [K 形題] 12.有囊內韌帶的關節是 ①肩關節 ②膝關節 ③腕關節 ④髖關節 13.
能作旋轉運動的關節①腕關節②髖關節③肘關節④肩關節 14. 屬於聯合關節的 是①下頜關節②胸鎖關節③橈尺近、遠側關節④肩鎖關節
15.上肢帶骨本身的韌帶①肩胛橫 韌帶②喙肱韌帶③喙肩韌帶④盂肱韌帶 16. 有滑膜襞的關節是①肩關節②肘關節③髖關節④ 膝關節
17.關於脊柱,敘述正確的是 ①側面觀有四個生理彎曲 ②第一第二頸椎間的椎間盤最薄 ③頸、腰曲凸向前 ④第五腰椎與骰骨間無間盤
18.構成骨盆上口的結構包括 ①骶岬
②弓狀線 ③恥骨梳 ④恥骨嵴 19.與跟骨相關節的是 ①骰骨 ②腓骨 ③距骨 ④內側楔骨
20.跗橫關節包括 ①距跟關節 ②距足舟關節 ③舟楔關節 ④跟骰關節 [X 型題] 21.人體特有的關節運動是 A.肩關節旋轉 B.拇指對掌運動
C.前臂旋前和旋後 D.樞關節的旋轉 E.脊柱側屈 22.髖關節的韌帶有 A.骶棘韌帶 B.骶結節韌帶 C.髂股韌帶 D.交叉韌帶
E.股骨頭韌帶 23.限制脊柱過度前屈的韌帶有 A.黃韌帶 B.棘上韌帶 C.棘間韌帶 D.前縱韌帶 E.後縱韌帶 24.構成踝關節的有
A.脛骨下端關節面 B.腓骨下端關節面 C.距骨滑車 D.跟骨 E.腓骨下端關節盤 25.椎體間的連結有 A.黃韌帶 B.棘間韌帶 C.前縱韌帶
D.後縱韌帶 E.椎間盤
26 有關節盤的關節是 A.肩關節 B.胸鎖關節 C.肘關節 D.踝關節 E.顳下頜關節
27.肩關節和髖關節的相同點是 A.內韌帶 B.都有囊外韌帶 C.都是三軸關節 D.都能作收和展的運動 E.運動的靈活性基本相同
28.關節的輔助結構有 A.關節頭 B.關節軟骨 C.關節盤 D.關節唇 E.韌帶 29.參與構成橈腕關節的骨有 A 舟骨 B.豌豆骨
C.三角骨 D.尺骨下端 E.橈骨下端 30.肘關節的韌帶有 A.前側副韌帶 B.尺側副韌帶 C.後側副韌 帶 D.橈側副韌帶 E.橈骨環狀韌帶
【參考答案】 1.C2.B3.D4.C5.C6.B7.A8.E9.C10.C11.D12.C13.C14.E15.B16.D17.B18.
E19.B20.C21.AC22.CE23.ABCE24.ABC25.CDE26.BE27.BCD28.CDE29.ACE30.BDE
❺ 尺切跡位於什麼骨
尺切跡位於橈骨。
橈骨下端內面的關節面為尺切跡,與尺骨頭相關節,下面有腕關節面與腕骨相關節伍尺。
骨的表面常因受肌肉牽拉,以及血管、神經和鄰近臟器的壓迫等原因,形成了特定的形態。其中,骨邊緣的缺損稱為切跡,如尺切跡,坐骨大切跡,坐骨小切跡。
(5)冠突骨是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橈骨的構造
上端稍膨大,形成扁圓形的橈骨頭,頭的上面有凹陷的橈骨頭凹,與肱骨小頭相關節。橈骨頭周緣有環狀關節面,與尺骨的橈切跡相關節。橈骨頭下方光滑縮細為橈骨頸,頸的內下方有一較大的粗糙隆起名橈骨粗隆,是肱二頭肌的抵止處。
體呈三稜柱形,其內側緣銳利,又名骨間嵴,與尺骨的骨間嵴相對。外側面中點的粗糙面為旋前圓肌粗隆。
下端特別膨大,前凹後凸,近似立方形。其遠側面光滑凹陷,為腕關節面,與近側腕骨相關節。內側面有腔正高尺骨切跡,與尺骨頭相關節。外側面向下突出,叫做橈骨莖突,它比尺骨莖突約低1~1.5厘米。
橈骨的作用
1、肘關節和腕關節的屈伸,和前臂的旋轉。
2、構成關節,參清昌與關節運動。
❻ 肱骨屬於短骨嗎
通常情況下,肱骨一般屬於長骨。
肱骨(humerus)是上肢最粗壯的骨,上端與肩胛骨形成肩關節,下端與橈骨和尺骨形成肘關節。
肱骨上端由肱骨頭、肱骨頸、大結節和小結節組成。球形的肱骨頭與肩胛骨的關節盂相關節。肱骨頭周圍的環狀淺溝,分隔肱骨頭與大、小結節之間的稍細部分,稱為肱骨解剖頸。頭、頸與肱骨體的結合部是大、小結節(粗隆),為一些肩胛肱骨肌提供附著點和杠桿。
2、肱骨下端寬讓稿,有銳利的內側和外側髁上嵴形成,然後在遠端終於其內側,尤其明顯的是向外側延伸的上髁,為肌肉提供了附著點。肱骨的遠端,包括上髁、滑車野慧、肱骨小頭、鷹嘴窩、冠突窩和橈骨窩構成肱骨髁。
此髁有兩個關節面:外側的小頭,與橈骨頭相關節;內側的滑車,與尺骨近端(滑坦脊孝車切跡)相關節。滑車上方,前面是冠突窩,完全屈肘時容納尺骨的冠突,後面是鷹嘴窩,完全伸肘時尺骨的鷹嘴嵌入。小頭上方前面有一淺的橈窩,當前臂完全屈曲時,橈骨頭的前緣與此窩相接。
❼ 手臂肌肉名稱
肱二頭肌,肱三頭肌,三角肌。
1、肱二頭肌
肱二頭肌位於上臂前側,整肌呈梭形。肱二頭肌有長、短二頭,故名。肱二頭肌屬於骨骼肌三大肌群中的四肢肌。
長頭起於肩胛骨盂上粗隆,短頭起於肩胛骨喙突.長,短二頭於肱骨中部匯合為肌腹,下行至肱骨下端,集成肌腱止於橈骨粗隆和前臂筋腱膜。
2、肱三頭肌
肱三頭肌:繫上臂後群之伸肌。起端有3個頭:長頭起自肩胛骨的盂下粗隆;外側頭和內側頭都起自肱骨的背面,向下,3個頭共續於一個腱,止於尺骨鷹嘴。此肌功能為伸前臂,並助內收上臂。受橈神經(頸6~8)支配。手臂背側的肌肉。覆蓋整個肱骨後面。由長頭、外側頭和內側頭合成,作用是伸肘。
3、三角肌
三角肌俗稱"虎頭肌",是一個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肌,位於肩部皮下,從前、後、外側包裹著肩關節,是一塊多羽狀肌。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此肌所形成。肌束分前、中、後3部。
(7)冠突骨是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四肢肌可分為上肢肌和下肢肌。
一、上肢肌:
上肢肌結構精細,運動靈巧,包括肩部肌、臂肌、前臂肌和手肌。 肩部肌分布於肩關節周圍,有保護和運動肩關節的作用。其中較重 要的有三角肌。
臂肌均為長肌,可分為前後兩群。前群為屈肌,有肱二頭肌、肱肌和喙肱肌;後群為伸肌,為肱三頭肌。 前臂肌位於尺、橈骨的周圍,多為長棱形肌,可分為前、後兩群。 前群為屈肌群;後群為伸肌群。手肌位於手掌。分為外側群、內側群和中間群。
二、下肢肌:
下肢肌可分為髖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髖肌起自軀干骨和骨盆,包繞髖關節的四周,止於股骨。按其部位 可分為兩群。 髖內肌位於骨盆內,主要有髂腰肌、梨狀肌和閉孔內肌。
髖外肌位於骨盆外, 主要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和閉孔外肌。 大腿肌分為前、內、後三群,分別位於股部的前面、內側面和後面。 前群有股四頭肌和縫匠肌。 內群位於大腿內側,有恥骨肌、長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和股薄肌等。 後群包括外側的股二頭肌和內側的半腱肌、半膜肌。 小腿肌可分為前、外、後三群。足肌可分為背肌與足底肌。
❽ 尺骨和尺橈骨 是一種骨頭嗎 還有左側尺骨冠突撕脫性骨折是什麼意思
你好,胳膊的前臂有閉茄沖兩骨頭,一個叫尺骨,一個叫橈骨。撕脫性骨折是轎殲外傷時因為肌肉牽拉造成納兄的骨折,一般比較輕。
❾ 尺骨和鷹嘴分別在哪裡
尺骨為前臂的穩定骨,是兩根前臂骨中位於內側且較長的骨,分二端一體。
尺骨的近側端有一半月形凹陷的滑車切跡。切跡上下兩端有兩個突起,上方的為鷹嘴,下方的為冠突。
冠突外側的淺凹為橈骨切跡與橈骨頭相關節。冠突下方有一粗糙的尺骨粗隆。尺骨體呈三稜柱形,外側緣銳利為骨間嵴與橈骨的骨間嵴相對。
遠側端細小,呈圓盤狀稱尺骨頭。從尺骨頭後內側發出一小而圓的突起為尺骨莖突,尺骨莖突的位置較橈骨莖突高1厘米。
(9)冠突骨是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尺骨正位
在正位片上,尺骨上端膨大,其上突的鷹嘴呈不整的四方形。鷹嘴大部分與肱骨滑車重疊,顯影緻密。冠突位居鷹嘴下方,顯影為一稍有上凸的弧形緻密線,由此弧形緻密線顯示出冠突的正位像。
弧形緻密線本身是冠突上面的關節面,它與肱骨滑車下緣相對應,構成肱尺關節,並見關節間隙。冠突外側的橈骨切跡呈矢狀位,不能完全顯示,但它與橈骨小頭對應成橈尺近側關節,此關節常因兩骨重疊而不顯間隙,或只顯示出不太透明的部分間隙影。
尺骨骨幹為管狀骨影,兩側皮質較厚,內有骨髓腔。其內側皮質稍窄,但很清晰,外側皮質的邊緣比較模糊。沿其邊緣可見顯影較淡的骨間嵴影。
尺骨下端的尺骨小頭和尺骨莖突顯影都很清晰。尺骨小頭與橈骨的尺骨切跡相對應,構成橈尺遠側關節,多半兩骨彼此重疊,有時可見關節間隙。尺骨小頭下方與腕骨之間關節盤不能顯影,X線上兩者距離較寬。
❿ 上肢骨的肱骨
肱骨(humerus)分一體和上、下兩端。肪骨上端有呈半球形的肱骨頭,朝向上內,與肩胛骨的關節盂相關節。在肪骨頭外側和前方各有一隆起,分別是大、小結節,它們各向下延伸成一縱嵴,分別稱為大結節嵴和小結節嵴。兩結節之間有一條溝,稱結節間溝。肱骨頭和大、小結節之間的環形溝,稱解剖頸。肱骨上端與體交界處稍細,稱外科頸,是肱骨骨折的易發部位。肱骨體中部的外側面有一粗糙骨面,為三角肌粗隆;後面有一條由內上斜向外下的淺溝,稱橈神經溝(sulcus for radial nerve),橈神經緊沿此溝經過。因此,肱骨中段骨折時容易損傷橈神經。
肱骨下端前後稍扁,有兩個關節面,內側的呈滑車狀,稱肱骨滑車;外側的呈圓形突起稱肱骨小頭。下端的內、外側各有一突起,分別稱為內上髁和外上髁。內上髁後面的淺溝稱尺神經溝(sulcus for ulnar nerve),尺神經由此通過。下端後面的深窩稱鷹嘴窩,伸肘時接尺骨鷹嘴;前面有一較淺的窩稱為冠突窩,屈肘時接尺骨冠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