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手指指腹是哪個位置
指腹是手指腹側或掌側部分。
指腹有較厚的皮膚,其角質層較厚,皮下有較厚的脂肪墊,並且有很多垂直的纖維間隔,將皮膚與指骨、腱鞘等深部組織相連,再加上遠側指間關節橫紋皮下亦有纖維隔,使指腹成為閉合的間隙,可以避免皮膚的滑動,以適應握、捏動作與物體直接接觸的需要,保持握物穩定。指腹皮膚富有汗腺,但無毛發,也沒有皮脂腺。狹義的指腹是專指手指末節腹側部分。
(1)掌側是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手指與健康的關系
手指的確與心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英國利物浦大學的科學家不久前首次發現手指長度、年齡和心臟病之間有直接關系。看看男孩的手指,就可以知道他們成年後是否會有患心臟病的危險。利物浦大學的科學家們是在對不同年齡段患心臟病的男性做研究之後得出這一結論的。
Ⅱ 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在手的哪個位置上圖示
第1掌骨體是所有掌骨中最短和最粗大的一塊骨,它位於掌骨底和掌骨頭之間。
第2掌骨是所有掌骨中最長的一塊骨,定位它的底對於觸診小多角骨很重要。第2掌骨底的中央與小多角骨相鄰,外側與大多角骨相鄰,內側與頭狀骨相鄰。
(2)掌側是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第2掌骨骨質的軟硬,與人在骨骼發育時期(7~20歲之間)的體育鍛煉有很大的關系。那些愛運動的人,骨質都很硬。此外,不同地域的人的第2掌骨也有大區別。
南方人的骨質一般比較軟,而在北方,骨質硬的人比較多,這與當地水質及日照時間有關系。南方陰雨連綿的天氣比較多,日照時間短,不利於鈣的吸收;而北方則長年日照充足,利於鈣的吸收,從而使骨骼強壯。
Ⅲ 四縫的准確位置和作用是什麼
標準定位:四縫穴在第2~5指掌側,近端指關節的中央,一側四穴。
快速取穴:手掌高知側,第2~5指近指關節中點即是四縫穴。
作用扮陵:四縫穴有消食導滯,祛痰化積的作用,四縫配足三里、中脘,治消化不良,四縫配中脘、章門、脾俞、胃俞、足三里、公孫,治疳積。
(3)掌側是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患者仰掌伸指,四縫穴位置在第二~五指掌側,近端指關節的中央戚缺消,一側四穴。
四縫穴的按摩方式要有所講究,用大拇指指尖掐揉四縫穴,每穴掐揉2~3分鍾,長期掐揉,可以緩解治療疳積、呃逆、胃脘痛、哮喘、中暑等症狀。
Ⅳ 手的結構圖和名稱是什麼
手的結構圖和名稱具體節如下:(如圖)
手部分成掌側面和背側面,包括手指也分掌側、背側。比如我們表達戒指冠的位置就可以說「左環指近節背側面」。
拇指共兩節,連接手掌的稱為近節、其次為遠節。它們之間的關節稱為指間關節。
其餘四指依次稱為食指、中指、環指、小指。每根共三節,連接手掌的稱為近節,其次為中節、遠節。近節、中節間關節稱為近側掌指關節;中節、遠節間關節稱為遠側掌指關節。
近節指骨與手掌骨間的關節稱為掌指關節。手背上可觀察到肌腱,稱為伸指肌腱,作用是伸直各手指。拇指的伸指肌腱特稱為拇指伸肌腱。
手掌中心凹陷處稱為掌心,拇指一側的隆起稱為大魚際,小指一側的稱為小魚際。魚際內含有豐富肌肉。
手的特徵:
五指能各自向內彎曲,並能左右輕微擺動。人類透過彎曲手指做出不同的手勢,包括五指緊握的拳頭、食指與中指舉起的V字手勢及舉中指的不雅手勢等等。
當有些手指豎起時,左右兩旁的手指可能會較難觸自彎下,如當其他手指彎曲時,無名指不能完全豎直,或當其他手指豎直時,小指不一定能完全彎曲,但這些情況都可透過不斷練習,放鬆手指肌肉及訓練手指神經來做到。
Ⅳ 失眠按摩哪裡最管用圖失眠可按摩這8個穴位
每當人心裡藏了事總是特別容易失眠,而嚴重的失眠卻會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導致一整天都是迷迷糊糊的樣子,甚至影響工作和形象,今天小編來為大家介紹失眠可以按摩的穴位,幫助促進睡眠,效果也是棒棒的!失眠按摩湧泉穴
位置:此穴位於人體足底,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為全身腧穴的最下部,是腎經的首穴。
方法: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後用雙拇指從足跟向足尖方向湧泉穴處,做前後反復的推搓;或用雙手掌自然輕緩地拍打湧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熱感為適宜。
功效:按摩此穴位,有良好的補腎作用,可補腎安神。經常按摩也有固本培元、延年益壽的功效。
失眠按摩太溪穴
位置:此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是腎經的原穴。
功效:腎虛或陰虛火旺者,按摩太溪穴。經常按摩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的功效。
失眠按摩神門穴
位置:此穴位於手腕部位,手腕關節之掌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是心經的原穴。
方法:按摩神門穴可掐、揉、刺激,以有輕微酸脹感為宜。
功效:心氣虛或心血虛者選神門。可補益心氣,安定心神,有安神助眠之效。
失眠按摩太沖穴
位置:此穴位於足背側,當第1跖骨間隙的後方凹陷處,是肝經的原穴。
方法:點揉太沖穴,從太沖揉到行間。
功效:肝火旺盛或肝氣郁滯者選太沖。有清瀉肝火,疏肝解郁之效。
位置:此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是胃經的合穴。
方法:拇指指面著力於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壓,按而揉之。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祛邪扶正之功。而後仰卧揉腹,將雙手搓熱,環形按揉腹部,順時針和逆時針各30次,可健脾和胃。胃痛甚者加手三里,此穴在前臂背面橈側,當陽溪與曲池連線上,肘橫紋下2寸。
功效:脾胃不適者可按摩足三里。按摩之可調理腸胃,和胃止痛。
失眠按摩印堂穴
位置:此穴位於人體的面部,兩眉頭連線中點即是,為經外奇穴。
方法:用屈曲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壓印堂穴,並作輕柔和緩的揉動,以局部感覺發麻、發脹為宜。一般輕揉2分鍾。
功效:心虛膽怯者加按印堂。有安神定志之功。
失眠按摩百會穴
位置:百會穴位於人體的頭部,頭頂正中心。
方法:用右空心掌輕輕叩擊百會穴,每次10下,可安神定志,緩解由失眠引起之頭痛。
功效: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而百會穴則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穴性屬陽,又於陽中寓陰,故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以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
失眠按摩失眠穴穴
位置:此穴位於翳風穴與風池穴連線的中點,為經外奇穴。
方法:以雙手拇指指面按揉失眠穴,其餘四指輕扶頭部作支撐,力度輕柔適中。
功效:按揉失眠穴有良好的安眠作用,無論分型,均有奇效。
Ⅵ 手的分解圖以及各個部位的名稱分別是什麼
按照解剖學來說:手由腕骨,掌骨,拇指,指關節,指骨,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構成。
其分解圖如下圖。
手的各部位解釋:
腕骨:是短骨,位於手骨的近側部,共有8塊,分為兩列,每列各4塊,均以其形狀命名。
腕骨包括:與橈骨相連的近側列的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以及與掌骨相連的遠側列的大多角骨、小多角骨、頭狀骨、鉤骨。
掌骨:共5塊,為小型長骨,由橈側向尺側依次為第1~5掌骨。
拇指:通常指手的第一個指頭,最粗而短的手指為大拇指,幫助我們握住東西。
指關節:由掌骨小頭與近節(第1節)指骨底構成,拇指掌指關節屬於滑車關節,其餘四指為球窩關節。
指骨:在靈長類動物中,拇指為兩節,其餘各指均有3節指骨,由近側向遠側依次為第1節指骨(近節指骨),第2節指骨(中節指骨),第3節指骨(末節指骨)。指骨是小型長骨,屬於附肢骨。
(6)掌側是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1、長骨long bone
形似長管狀,分為一體兩端。體又稱骨幹,內有空腔容納骨髓稱骨髓腔。
兩端較膨大,稱為骺。
骺的表面有關節軟骨附著,形成關節面。
骨幹與骺相鄰的部分稱干骺端,幼年時保留一片軟骨,稱骺軟骨,成年後骨化遺留一線,稱骺線。
2、短骨 short bone
形似立方體,多成群分布於連結牢固且稍靈活的部位,如手腕、足的後半部和脊柱等處。
能承受較大的壓力,常具有多個關節面形成微動關節。
參考來源:網路-骨骼
Ⅶ 怎麼確定哪個方位是尺側,哪個方位是橈側
1、以手掌為例,靠小指一側稱為橈側。
為了正確描述人體結構的形態、位置以及它們間的相互關系,必須制定公認的統一標准,即解剖學姿勢和方位術語,初學者必須准確掌握這項基本知識,以利於學習、交流而避免誤解。
(7)掌側是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常見的解剖學方位術語有:
1、上和下:按解剖學姿勢,頭居上,足在下。近頭側為上,遠頭側為下。
2、在比較解剖學或胚胎學,由於動物和胚胎體位的關系,常用顱側cranial代替上;用尾側caudal代替下。
3、在四肢則常用近側proximal遠側distal描述部位間的關系,即靠近軀乾的根部為近側,而相對距離較遠或末端的部位為遠側。
4、前anterior和後posterior:靠身體腹面者為前,而靠背面為後。
5、在比較解剖學上通常稱為腹側ventralis和背側dorsalis。
6、在描述手時則常用掌側palmar和背側。
7、內側medialis和外側lateralis:以身體的中線為准,距中線近者為內側,離中線相對遠者為外側。
Ⅷ 請問內關穴,大椎,足三里,合谷,曲池各在什麼位置最好有圖!各治療什麼病
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當曲澤與大陵的連線上,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現代常用於治療心絞痛、心肌炎、心律不齊、胃炎、癔病等。
Ⅸ 手掌外側叫什麼就是小拇指外側。如圖所示
手掌向上,大拇指這則叫橈骨,小豎虧拇指這側叫尺骨。為方便記憶,習慣叫里尺外余老神橈。橈側腕屈肌是人體上肢肌的一部分,分布的人體的小臂上。肱骨內上髁及前臂筋膜。橈側腕屈肌止點第二掌骨底。橈側腕屈肌功能近固定時,使橈腕含轎關節屈,參與腕關節外展、輔助肘關節屈和前臂內旋。
Ⅹ 手臂是指哪個部位
手臂指的是人的上肢。
上肢通過肩部與頸、胸和背部相接。其與頸部的分界線是鎖骨上緣外側1/3段和肩峰至第七椎棘突的連線。與胸、背部的分界為三角肌前、後緣上份與腋前、後臂下緣中點的連線。
上肢可分為肩、臂、肘、前臂、腕和手部。肩和手部分為三區,其餘各部均分為前後兩區
(10)掌側是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上肢由近至遠分為五部, 即肩部、臂部、肘部、前臂部和手部。肩部又 分為肩胛區、三角肌區和腋區;臂部、肘部和 前臂部各又均分前區和後區;手部分為腕、手 掌和手指,三部又各分為掌側及背側。
上肢帶骨也就是人體的上肢的骨骼結構,人體上肢骨骼結構最頂端的就是人體的鎖骨,鎖骨位於人體的最頂端,與頸部和肩部的連接位置,能夠有效地控制肩關節,肩頸部的活動,以及上肢的活動范圍,還能讓力量在軀干與上肢之間相互傳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