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姑蘇行的創作背景
姑蘇行是江先謂先生在1962年創作的,渲染出如埋辯畫般秀麗的蘇州園林美景。一方面,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真正翻身作主人,因此,整個國家在各個領域都沉靜在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中。在文藝北方音樂羽萬方數據上的反應是創作出反映新中國新氣世中象的,積極向上的作品。作者把這種美好的願望投射到作品中去是很自然地表達。另一方面,當時正處於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中國人越是在苦難的時候越不會被打垮,也越是需要樂觀精神。江先渭先生窮苦人出生,苦難的經歷告訴他,必須堅強、樂觀面對新生活。同時,他對新生的中國充滿希望。正是這樣的情懷催生了這首樂曲。
曲作者說,《姑蘇行》的誕生,共有五大因素催成:一是旋律因素,他無意間得到一段崑曲牌的引子,整天拿它來練氣,競越練越有味;二是生活因素,江老經常到蘇州,對蘇州園林情有獨鍾;三是組織因素,團里要求每個演奏員必須要搜液山創作自己的曲目到北京會演;四是靈感因素,江老在一次午睡時,突然靈感降臨,一下就構思完成了《姑蘇行》的框架;五是戰友因素,《姑蘇行》創作完成後,曲名並練時樂團戰友有的說叫《蘇州樂》,有的說叫個吹長號的廣州籍演奏員(根據回憶名為呂爵文)提出叫《姑蘇行》,畫龍點睛便一錘定音。
2. 盛小雲的《姑蘇行》 歌詞
歌曲:姑蘇行
演唱:盛小雲
作詞:孟慶華
作曲:江先謂
踏石階,走雨巷
霧潤情思,雨淋閑愁
煙靄鎖魂鄉,吳儂軟語如歌唱
儂伴花芬芳,小橋流水情
人間似天堂,趣高弄清雅
何言賞孤芳,人在畫中走
江南好風光,話情意
語衷腸,樓閣賞清風
庭台聞酒香,一絲江南雨
情牽夢還鄉
(2)姑蘇行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姑蘇行》是盛小雲演唱的歌曲。
演奏技巧
《姑蘇行》這首樂曲的旋律取材於崑曲音樂,曲式為「慢(A)轎行——快(B)——慢(A1)」加引閉閉嘩子組成的三段體結構。樂曲技巧採用的是江南絲竹中典型的「顫、疊、贈、打」的手法,手指要靈活並具有彈性。同時,要求氣息飽滿、流暢;音色上要追求「潤、厚、松」與甜美。
引子,散板。其音樂表現的是一個「晨」字。力度弱起漸強,旋律音域由低向高進行,如旭日漸漸東升,描寫出了江南春早、萬物榮欣、一派祥和的迷人景象。
A段,優雅的行板。這里的演奏要突出一個「行」字,而且是優雅、欣然的「行」,如同徜徉在如蘇園林的美景中。因此速度應穩健而流暢。指法上,強調江南絲竹中「顫、疊、贈、打」手態螞法的運用(樂譜中有詳細的標記,應嚴格照譜演奏)。
要注意換氣位置的准確,因此錯誤的換氣位置會破壞旋律句法的完整。同時,換氣位置的處理也是江南絲竹音樂風格的一個組成部分。吹奏弱音段時,口風要精細,發音要純,並顯得玲瓏剔透。
B段,熱情小快板。其演奏要突出一個「舞」字,這里的「舞」有舞榭歌台上的「舞」、花園中萬紫千紅的「舞」、遊人心中心神盪漾的「舞」,亦有音樂與演奏技法上的「舞」;突出旋律的起伏、流動與力度的強弱對比;手指靈巧、富有彈性,彷彿在笛上「舞」動。同時,速度不宜過快,應突出一種優雅的「舞感」。
3. 姑蘇行簡譜,音上方多了個(又)字和(丁)是什麼意思
這是笛子演奏符號。
(又)字表示是「改核帆絕疊音」核轎掘,即極快的上方音加花,類似。
(T)是「單吐音」記號,(TK)是雙吐音記號。
4. 姑蘇行是什麼樂器演奏的
《姑蘇行》是由笛子演奏的。
笛奏的《姑蘇行》像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中國山水畫長卷,將東方古國的神韻向你一一展現,悠揚纏綿、婉轉動人的旋律將你帶到了那有著濃厚文化韻味的江南古城——姑蘇。第一次聽這首曲子的時候,會被曲子里濃敗明厚而又強烈的感情所吸引,婉轉優雅的
曲調在心中激起一陣又一陣漣漪,彷彿也停留在那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景色中。《姑蘇行》採用崑曲音調,將江南水鄉濃郁的文化底蘊展示得淋漓盡致,其旋律優美,內涵意境深刻,深受廣大竹笛演奏者和聽眾喜愛,因此很快就在大江南北傳播開來了。
寧靜的引子,是一幅晨霧依稀、樓台亭閣、小橋流水誘人畫面。抒情的行板,使遊人盡情螞敏的觀賞精巧秀麗的姑蘇園林。中段是熱情的小快板,遊人嬉戲,情溢於外。接著再現主題,在壓縮的音調中,更感旋律婉轉動聽,使人久久沉浸在美景中,流連忘返,令人尋味。
此曲韻味深長,發揮了曲笛音色柔美,寬厚而圓潤的特徵,再結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疊音、打音、顫音等技巧,使樂曲表現更加動人完美,表現了古城蘇州的秀麗風光和人們游覽時的愉悅心情。
《姑蘇行》
《姑蘇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渭於1962年創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由深受廣大人民群悶枯枝眾喜愛的竹笛經典名曲。曲名為游覽蘇州(古稱姑蘇)之意,全曲表現了古城蘇州的秀麗風光和人們游覽時的愉悅心情。樂曲旋律優美親切,風格典雅舒泰,節奏輕松明快,結構簡練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樂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