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蟬幼蟲圖片
這是蠐螬,金甲龜的幼蟲,不是蟬的幼蟲
B. 誰知道這種昆蟲
英名:Greenleafhopper
別名:青大葉蟬、大浮塵子、菜蚱蜢、橫著、尿壺幾
分布干全國各省區;在朝鮮、日本、原蘇聯及歐洲其他地區也有分布。
成蟲體長7.5-10毫米。身體青綠色,其中頭部、前胸背板及小盾片淡黃綠色;頭的前方有分為兩半的褐色皺紋區,接近後緣處有一對不規則的長形黑地。前胸背板的後半呈深綠色。前翅綠色並有青藍色光澤,前緣色淡,端部透明,翅脈黃褐色,具有淡黑色窄邊。後翅煙黑半透明足橙黃色,前、中足的跗爪及後足腔節者扮內側有黑色細紋,後足排狀刺的基部為黑色。
各地的世代有差異,從吉林省的年生2代而至江西的年生5代。成蟲或若蟲均喜彈跳;若蟲喜群棲:成蟲趨光性強。成、若清冊蟲均以刺吸式口器吸吮寄主汁液。可傳播多種植物痛毒,寄主為禾本科、十字花科、薔蔽科和楊柳科等植物。
大青葉蟬為害白菜、甘藍、花椰菜、蘿卜、菜豆、番茄、茄子、馬鈴薯、萵苣、芹菜、胡蘿卜、菠菜等。
該蟲蟲態有成蟲、卵、若蟲。以成蟲和若蟲為害葉片,刺吸汁液,造成退色、畸形、首正灶卷縮,甚至全葉枯死。此外,可傳播病毒病。
C. 蟬的資料和圖片(蟬的資料)
您好,我就為大家解答關於蟬的資料和圖片,蟬的資料相信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俗稱“知了”、一種昆蟲。2、最大...
您好,我就為大家解答關於蟬的資料和圖片,蟬的資料相信很多小夥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俗稱「知了」、一種昆蟲。
2、最大的蟬體長4~4.8厘米,翅膀基部黑褐色。
3、夏天在樹上叫聲響亮,用針刺口器吸取樹汁,幼蟲棲息土中,吸取樹根液汁,對樹木有害。
4、蟬蛻下的殼可以做葯材。
5、 蟬是一種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蟲,通常大約有五六公分長。
6、它們象針一樣中空的嘴裡可以刺入樹體,吸食樹液。
7、蟬也有不同的種類,它們的 形狀相似而顏色各異。
8、蟬的兩眼中間有三個不太敏感的眼點,兩翼上簡單地分布著起支撐作用的細管。
9、這些都是古老的昆蟲種群的原始特徵。
10、 蟬的家族中的高音歌手是一種被稱作「雙鼓手」的蟬。
11、它的身體兩側有大大的環形發聲器官,身體的中部是可以內外開合的圓盤。
12、圓盤開合 的速度很快,抖動的蟬鳴就是由此發出的。
13、這種聲音缺少變化,不過要比叢林金絲雀的叫聲大得多。
14、 蟬的蛹在地下度過它一生的頭兩三年,或許更長一段時間。
15、在這段時間里,它吸食樹木根部的液體。
16、然後在某一天破土而出,憑著生存的本 能找到一棵樹爬上去。
17、蟬蛹經過幾年緩慢的生長,作為正晌笑一個能量的儲存體爬出地面。
18、它用來挖洞的前爪還可以用以攀援。
19、 當蟬蛹的背上出現一條黑色的裂縫時,蛻皮的過程就開始了。
20、蛻皮是由一種激素控制的。
21、蟬蛹的前腿呈勾狀,這樣,當成蟲從空殼中出來 時,它就可以牢牢地掛在樹上。
22、蟬蛹必須垂直面對樹身,這一點非常重要。
23、這是為了成蟲兩翅的正常發育,否則翅膀就會發育畸形。
24、蟬將蛹的外 殼作為基礎,慢慢地自行解脫,就象從一副盔甲中爬出來。
25、整個過程需要一個小時左右。
26、 當蟬的上半身獲得自由以後,它又倒掛著使其雙翼展開。
27、在這個階段,蟬的雙翼很軟,它們通過其中的體液管使之展開。
28、體液管由液體壓力 而使雙翼伸開。
29、當液體被抽回蟬體內時,展開的雙翼就已經變硬了。
30、如果在一隻蟬雙翼展開的過程中受到了干擾,這只蟬將終生殘廢,也許根本 無法飛行。
31、 蟬 之 趣 自古謹陵以來,人們對蟬最感興趣的的莫過於是它的鳴聲。
32、它為詩人墨客們所歌頌,並以詠蟬聲來抒發高潔的情懷,更有甚者是有的人還用小巧玲瓏的籠裝養著蟬來置於房中聽其聲,以得歡心。
33、的確,從白花齊放的春天,到綠葉凋零的秋天,蟬一直不知疲倦地用輕快而舒暢的調子,不用任何中、西樂器伴奏,為人們高唱一曲又一曲輕快的蟬歌,為大自然增添了濃厚的情意,難怪乎人們稱它為「昆蟲音樂家」、「大自然的歌手」。
34、 人們陶醉於蟬的鳴聲,而卻忘記了它的本性,你可知道,每當蟬落在樹枝上引吭高歌,一面用它的尖細的口器刺入樹皮吮吸樹汁時,各種口渴的螞蟻、蒼蠅、甲蟲等便聞聲而至,都來吸吮樹汁,蟬又飛到另一顆樹上,再另開一口「泉眼」,繼續為它們提供飲料,這樣如果一棵書上被蟬插上十幾個洞,樹枝將流盡而枯萎死亡。
35、可見蟬是樹木的大害蟲。
36、 會鳴的蟬是雄蟬,它的發音器就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層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動而發出聲音,由於鳴肌每秒能伸縮約1萬次,蓋板和鼓膜之間是空的,能起共鳴的作用,所以其鳴聲特別響亮。
37、並且能輪流利用各種不用的聲調激昂高歌。
38、雌蟬的樂器構造不完全,不能發聲,所以它是「啞巴蟬」。
39、 雄蟬每天唱個不停,是為了引誘雌蟬來舉含交配的,雄蟬的叫聲,雌蟬聽來像一首美妙的樂曲,在交配受精後,雌蟬,就用像劍一樣的產卵管在樹枝上刺成一排小孔,把卵產在小孔里,幾周之後雄蟬和雌蟬就死了。
40、 小小的幼蟲從卵里孵化出來,呆在樹枝上,秋風把它吹到地面上,一到地面,馬上尋找柔軟的土壤往下鑽,鑽到樹根邊,吸食樹根液汁過日子,少則兩三年,多則十幾年從幼蟲到成蟲要通過五次蛻皮,其中四次在地下進行,而最後一次,是鑽出土壤爬到樹上蛻去乾枯的淺黃色的殼(這就是蟬殼)才變成成蟲。
41、由此可見,蟬是見不得天的昆蟲,雖然壽命很長,但是很少很少在陽光下生活,幾乎一生都在黑暗地下度過,可說是太遺憾了。
42、 蟬有兩對膜質的翅膀,翅脈很硬,蟬休息時,翅膀總是覆蓋在背上。
43、蟬是很少自由自在地飛翔,只有採食或受到騷擾時時候,才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
44、有趣的是,蟬能一邊用吸管吸汁,一邊用樂器唱歌,飲食和唱歌互不妨礙,蟬的鳴叫能預報天氣,如果蟬很早就在樹端高聲歌唱起來,這就告訴人們「今天天氣很熱」。
D. 蟬的介紹以及圖片
蟬科昆蟲的代表種。雄的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發出尖銳的聲音。雌的不發聲,但在腹部有聽器。幼蟲生活在土裡,吸食植物的根,成蟲吃植物的汁。蟬屬不完全變態類,由卵、幼蟲(若蟲),不經過蛹的時期而變為成蟲。同「禪」出自佛家,故稱「知了」。蟬有很多品種,各地俗稱略有不同:山東南部稱姐溜;西南的泰安東平一帶叫結了(jiēle),平陰、黃縣叫蛣蟟(jié
liáo),棲霞叫蠽蟟(jiéliáo);菏澤叫爬叉,鄄城叫堵了;青島萊西和河南開封、許昌、平頂山等地稱知了;江蘇徐州叫碟拉猴;順天叫蝍蟟。
E. 蟬的生長過程
蟬的生長過程:
每年的6~7月會從蛹變成成蟲然後在短短的數日內產卵,從卵開始,到若蟲在地底生活的過程,一直到最後一次脫殼變成成蟲,在樹上大鳴大放,這段時間通常有一到兩年。
其中在蟬類里它們的幼蟲又稱為「若蟲」,它們的雄蟬會發出聲音吸引雌蟬來跟他交配,它在用它那根尖尖的產卵管,插近樹中產卵,直到第二年幼蟲才會孵出,再在土中生活幾年甚至十幾年後才能破土而出。
在漫長的生活中它們要經歷很多次的脫殼後一次脫殼也是它成為成蟲的時候,成為成蟲時它會發出聲音,而雄蟬發出的聲音便是以每秒上百次的高頻率,不斷地震動著位於腹部的兩片鼓狀膜,來發出尖銳響亮的聲音。這種聲音有助於雌蟬確定適合交配的雄蟬的位置。
(5)蟬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會鳴的蟬是雄蟬,它的發音器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層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動而發出聲音,由於鳴肌每秒能伸縮約1萬次,蓋板和鼓膜之間是空的,能起共鳴的作用,所以其鳴聲特別響亮。並且能輪流利用各種不同的聲調激昂高歌。因為雌蟬的樂器構造不完全,不能發聲,所以它是「啞巴蟬」。
蟬其皮曰蟬蛻,富含甲殼素、異黃質蝶呤、赤蝶呤、腺苷三磷酸酶,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咳嗽音啞。咽喉腫痛。風疹瘙癢、目赤目翳、破傷風、小兒驚癇、夜哭不止等症,據《中國葯材學》記載,還有益精壯陽、止咳生津、保肺益腎、抗菌降壓、治禿抑病待等作用。
蚱蟬老熟若蟲變化為成蟲時,羽化蛻除的外殼稱蟬蛻,又稱「蟬蛻」或「蟬皮」,其主要成分含甲殼素及蛋白質,味甘、咸、寒,入肺、肝經,是重要的辛涼解表中葯。
知了性寒、味香,具有散風宣肺、解熱定驚等功能。知了營養豐富,味道好,成為時髦的美味佳餚,可以在幼蟲變成蟬之前煎炸食用,也可先用食用鹽腌制後煎炸食用。
蟬體含營養物質豐富,干基蛋白含量在70%以上,脂肪約7%,維生素及各種有益微量元素均高於一般肉類食品,可稱其為當今食品中蛋白王。
蚱蟬又叫知了,其蟬蛻及雄蟬都可以入葯。剛出土的老齡幼蟲營養豐富,蟲體蛋白質含量58-58%、脂肪含量10-32%。這幾年已把蟬擺上餐桌,作為保健食品,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價格愈來愈高。每隻鮮蟬0.3-0.5元。
僅靠野生資源已不能滿足需要,所以今已開始人工飼養,有關人士認為,蟬將成為人類重要的綠色食品之一。人工養蟬投資小、技術容易掌握、省工時、高效益、無風險,是農村新的致富項目。
F. 寒蟬鳴泣之時動態圖
偶倒是有梨花和羽入的手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