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湧泉穴在腳底哪個部圖片
擴展閱讀
0pp0r8207手機圖片 2025-02-12 18:55:27
中國健身女圖片大全 2025-02-12 18:54:43

湧泉穴在腳底哪個部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23 21:48:51

1. 請問湧泉穴主身體哪個部位、器官

湧泉穴位於人體足心凹陷處。通過刺激湧泉,可對腎經及全身健康起到調節和治療作用。此穴主治的疾病有失眠症、高血壓、糖尿病、更年期障礙等,只要長期堅持,它就能福佑我們身體健康。

刺激湧泉的方法歸結起來有以下幾種:
1.艾灸法。把一條艾條點燃後,放在湧泉穴上大約2厘米處,灸的過程中一定注意不要燙傷皮膚。通過艾灸可以直接給我們的腎補充陽氣。
2.葯物烘烤或熏洗法。這個方法最好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自己隨便地拿一些葯物熏洗。
3.按揉法。此法有兩種。
第一種是,坐於床上,將兩手搓熱,左手握右足,右手握左足。用左手中指和食指並起擦右腳底的湧泉穴100次,再用相同的方法,擦左腳底的湧泉100次。《金丹秘訣》中說:「每臨卧時,一手握赤足,一手摩湧泉,多至千數,少亦百餘。生精固陽,久而彌益。」(此法也可以足代手,右腳擦左邊的湧泉穴,左腳擦右邊的湧泉穴。)
第二種是,兩手搓熱後,迅速地用手心的勞宮穴摩擦腳心的湧泉穴,達到心腎相交的目的,手心涼了再搓熱後摩擦,這樣補腎的效果最好。

2. 湧泉准確位置圖片 湧泉的功效和作用

1

湧泉准確位置圖片

湧泉穴屬足少陰腎經,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簡便取穴:用力彎曲腳趾時,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就是湧泉穴。

2

湧泉的功效和作用

補腎固精

湧泉是足少陰腎經上的穴位,因此可改善腎病疾病,具有補腎固精的作用,像腎虛所致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男性陽痿、遺精、早泄,女性性功能減退等症狀都能起到緩解效果。

舒筋活絡

經常刺激歲碼湧泉穴能擴張血管,促進機體血液循環,還可促和雀讓進機體新陳代謝,有利於加速體內毒素的排出,具有舒筋活絡、美容養顏的作用。

強身保健

湧泉是一個養生保健常用的穴位,能夠預防和改善人體多種疾病,常用於急救、喚局瀉熱、腎虛證、足心麻木。湧泉穴可以主治的疾病很多,如治療神經衰弱、失眠、高血壓、眩暈、神經性頭痛、小兒驚風、過敏性鼻炎等,尤其是對老年性哮喘、腰腿酸軟、便秘等疾病療效顯著。

3

按湧泉痛好還是不痛好

分情況而定。

一般情況下,對於正常體質的人來說,用正常力度按壓湧泉穴是不會出現明顯的疼痛感的,這才是正常現象。如果稍微按壓刺激,就出現明顯且劇烈疼痛,很可能是腎臟部位有疾病的徵兆,因為湧泉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痛則是相對應的器官病症表現,也就是中醫常說的:「痛則不通,通則不痛」的意思。

4

搓湧泉有什麼作用

緩解手腳冰涼

很多人一到冬天就會出現手腳冰涼的情況,此時用手揉搓湧泉能促進下肢的血液循環,從而能改善手腳冰涼的情況。

安神定志

經常揉搓湧泉穴能起到寧心安神的作用,有利於改善睡眠,可用於治療失眠多夢等症狀。

3. 湧泉的准確位置和功效是什麼

湧泉穴

開竅醒神,滋陰降火,通經活絡(根據穴性,本穴主要用於西醫學中的昏迷、休克、癲癇的急救,也可用於咽乾咽痛、頭頂痛等病的治療)。

湧泉穴的准確位置圖

湧泉穴功效與作用

湧泉歸屬足少陰腎經,是本經脈氣所出之井穴,在五行中屬木,具有滋陰降火、清利泄熱、祛風解痙、開竅醒神、通經活絡的作用,是治療咽喉、口舌疾病之常用穴,並是神志疾病之急救要穴。

湧泉首見於《靈樞•本輸》。本穴為足少陰之井穴,屬腎水,穴位於足底,足少陰脈氣從足底而出,如泉水湧出,故名「湧泉」,別名「地沖」「蹶心」。

《壽視養老新書》中指出:「旦夕之間擦浦泉,使腳力強健,無痿弱酸痛之疾矣。」經常按摩還能夠提高身體的抵抗力。蘇東坡曾經講過一個故事:揚州一名武官在廣州、廣西地區做了十多年的官,從來沒有染上過瘧疾,始終面色紅潤、健步如 飛,從不吃葯。問他有何方法,他說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然後坐著,兩足相對,按摩足底直到出汗。

(1)湧泉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臨床用於急救。本穴為足少陰腎經之井穴,「病在臟者取之於井」。井穴具有急救的作用,尤其本穴相急救方面更柯獨特的功效,是「冋陽九針穴」之一。針刺湧泉穴具有開竅醒神、滋陰潛陽、引火下行的功效,從而使陰陽之氣互相接續,神志恢復正常。常用於昏迷、休克、癲狂等急性病症,常配用水溝、內關、十宣運用。

(2)湧泉是治療高血壓的有效穴。本穴為足少陰之井穴,針刺湧泉可調整腎經經氣,平衡陰陽,以滋腎陰而平肝陽,引火下行以潛陽。對於肝陽偏亢、風陽升動所致的高血壓療效最佳,臨床多配百會、太沖、行間、曲池合用。

(3)湧泉是治療五官疾病常用穴。「足少陰之脈……循喉嚨,夾舌本」「足少陰之正……直者,系舌本,復出於項,合於太陽」。由此可見,足少陰腎經與丙、咽喉有密切的聯系,故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舌乾乾、失音等疾病。《備急千金要方》言:「湧泉、然谷,主喉痹,哽咽寒熱,五指盡痛不能踐地」。

(4)湧泉是治療顛頂痛的要穴。本穴處於足底,顛頂為人身最高處,根據「上有病下取之,頭有病腳上針」的對應取穴理論而用。又因本穴其性降瀉,所以對氣逆上沖所致的顛頂痛則有甚效。《肘後歌》載曰:「頂心頭痛眼不開,湧泉下針定安泰。」

(5)湧泉其他治療作用。本穴還能治療其他多種疾病,如小便不利、便秘、不射精症、足心熱而痛、頑固性呃逆、頑固性三叉神經痛、乳汁不通、嬰兒不啼、小兒驚風、失眠等相關病症,若能正確施治,多能使諸多頑疾迎刃而解。

早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就有用湧泉治療熱厥案記載,其醫案記述:濟北王阿母自言足熱而悶,臣意告曰:「熱厥也。」則刺其足心各三所,案之無出血,病旋已。病得之飲酒大醉。這是因為湧泉為腎經之並穴。井穴善瀉本經之熱,正如《百症賦》中所言「熱厥湧泉清」。故針刺湧泉以調和陰陽,引火下行,清熱開竅。

4. 百會穴和湧泉穴在哪圖解

1、百會穴

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

該穴名意指體內腎經的經水由此外涌而出體表。本穴為腎經經脈的第一穴,它聯通腎經的體內體表經脈,腎經體內經脈中的高溫高壓的水液由此外涌而出體表,故名。

(4)湧泉穴在腳底哪個部圖片擴展閱讀

更年期多揉湧泉穴可滋陰降火

中醫認為,腎陽氣為「命門之火」,藏於兩腎之間,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腎為水火之臟,水火共處一室。正常情況下,火藏於下,溫煦五臟六腑,統領一身的氣化功能。

當水火失濟時,腎水不能收斂腎火,以致陽氣無根,虛陽上浮,就會出現上熱下寒的症狀。常見的上熱下寒症狀有因高血壓出現的頭暈頭痛、口苦、咽干、目眩,更年期綜合征出現的潮熱盜汗、四肢不溫等。

5. 湧泉穴位置圖

「湧泉」穴位在腳板的前1/3正中凹陷處。

6. 命門穴、大椎穴、湧泉穴和神闕穴在哪個部位

命門穴在脊柱區,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後正中線上。

大椎穴在脊柱區,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後正中線上。

湧泉穴在足底,屈足卷趾時足心最凹陷中;約當足底第2、3趾蹼緣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凹陷中。

神闕穴在臍區,臍中央。

如圖所示

7. 足底湧泉穴的准確位置是哪這個穴位該怎樣刺激呢

人有四根,即耳根、鼻根、乳根和腳根,腳根為四根之本。湧泉穴為起始於足底的腎經第一穴。湧泉,位於足心中央,當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處。據報道,針刺、按摩、理療、中葯熱敷或熏洗此穴,均有益精補腎的作用,對頭痛、頭昏、失眠、失音、便秘、小便不利等效果較好。

8. 人體腳底的湧泉穴,按摩它到底有多重要呢

湧泉穴就是我們足底的一個穴位,也就是在足底上方的位置,這個穴位是主管你身體的氣血的,如果身體氣血不好,那麼人的表現是面色發白,而且經常會出虛汗,這些都是氣血不足的表現,而且它主管高血壓等疾病,當我們患了高血壓、或是神經性頭痛等病症,每天我們可以早晚揉湧泉穴十五分鍾,這樣按摩的方法卻能很多的治療疾病,是一種非常靠譜的辦法也不用吃葯。還有就是當人失眠或是多夢的時候,揉這個穴道也是非常重要的,還有就是一些小孩尿床遺尿的時候,也可以揉這個部位。

足底除了湧泉穴還有很多穴道,所以現在很多人在工作完後,都會選擇去足底按摩,放鬆一下,當人們在被按摩時,會感覺疼痛,當出現疼痛時,說明對應的身體部位出現了問題。

9. 人中、合谷、足三里、湧泉等穴位在那

人中位於上唇上面中間位置

合谷(拇指食指成45度角時位於骨頭延長角上)

湧泉如圖(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1/3處

三足里:左腿為例,座椅上,用右梁慎手掌按膝蓋骨正中央,輕抓膝蓋頌渣液,中指沿脛骨伸長,在中指尖水平線,與食指方向沿線交野物會處即是

10. 湧泉的准確位置與功效分別是

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主治肺系病證,大便難,小便不利,奔豚氣。操作方法為直刺0.5~1寸。

主治

1、昏厥、中暑、癲癇、小兒驚風等急症及神志病患;

2、頭痛,頭暈;

3、咯血,咽喉腫痛;

4、小便不利,便秘;

5、足心熱;

6、奔豚氣。

(10)湧泉穴在腳底哪個部圖片擴展閱讀

意義

湧泉穴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湧泉者,水如泉涌也。水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水有澆灌、滋潤之能。據現代人體科學研究表明,人體穴位的分布結構獨特,功用玄妙。人體肩上有一「肩井」穴,與足底湧泉穴形成了一條直線。

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應,從「井」上可腑視到「泉水」。有水則能生氣,湧泉如山環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給人體形成了一個強大的氣揚,維護著人體的生命活動。

湧泉穴的保健手法主要是按摩。方法:睡前端坐,用手掌托來回搓摩湧泉及足底部108次,要滿面搓,以感覺發燙發熱為度,搓畢,再用大拇指指肚點按湧泉49下,以感覺酸痛為度,兩腳互換。末了,再用手指點按「肩井」穴左右各49次即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湧泉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湧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