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南昌起義時,我軍打的旗幟,是什麼樣的
八一南昌起義打的旗號仍就是「國民革命軍」,所以旗幟是國民黨的旗幟。但是領導起義的是中國共產黨,這也是共產黨第一次擁有自己的武裝,所以把七月一日作為建軍節就是這個原因。
南昌孫嫌起義打的旗幟是國民革命軍,秋收起義打的耐凱脊旗幟是工農革命軍,廣州起義打的旗幟是工農紅軍。
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起義的目的是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喚醒廣昌滲大中國人民,表明中國共產黨要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
② 南昌起義是如何促成的哪個戰場最為激烈
南昌起義是如何促成的?哪個戰場最為激烈?八一南昌起義常簡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臘做的序幕。要從南昌起義爆發的前後背景去看待整場戰役,這場戰役是失敗的。1927年,南昌起義元年,裂穗對於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史來講,這是相當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中國共產黨人不僅從國共合作的天真中猛醒過來,並且跨出了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第一步。沒錯,是第一次,之前都是依附於國共合作,看清楚我的用詞,是依附。
中國革命的道路何去何從當時並不知道,但革命先驅用鮮血證明了這條路是不可以,證明我們必須擺脫蘇聯革命給我們的依賴心,也凸顯毛澤東帶領革命走向井岡山、以農村包圍城市、革命斗爭結合工農運動等等的戰略是多麼絕妙的手筆。我們銘記南昌起義,是銘記中華民族輝煌抗爭歷史的開篇之作。也是銘記偉大的共產黨人在白色恐怖下、在槍林彈雨 圍追堵截、在糧盡彈絕走無可走,黑暗至深的時刻,抱著革命必勝的
③ 南昌起義爆發的全過程
在革命遭受嚴重失敗的嚴峻形勢下,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會決定,將黨所掌握和影響的部隊向南昌集中,准備起義;7月27日,周恩來到達南昌,根據黨中央決定,成立前敵委員會,周恩來任書記。31日,前委決定8月1日凌晨舉行起義。
8月1日凌晨,在以周恩來為首的前委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在黨直接掌握和影響下的北伐軍2萬多人,舉行南昌起義。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烈戰斗,起義軍全殲守敵3000餘人,佔領南昌城。聶榮臻、周士第在南昌附近的馬回嶺,將第二十五師的大部分部隊也拉出來參加起義,於8月2日趕到南昌。
起義勝利後,成立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推舉宋慶齡、橡迅鄧演達、賀龍、周恩來等25人為委員。8月3日,起義軍按照中央在起義前的決定,開始撤離南昌,南下廣東。10月初,起義軍在南下廣東途中遭到失敗。保存下來的部隊,一部分轉移到廣東海陸豐地區同當地農民武裝匯合;另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入湘南。
南昌起義的意義。
南昌起義宏陸由於客觀上敵人力量過於強大,主觀指導上缺乏經驗,沒有和湘、鄂、贛地區的農民運動相結合,開展土地革命戰爭,而是孤軍南下廣東,企圖打開海口,爭取外援,重建革命根據地,再次舉行北伐,加之兩次分兵,不能集中兵力殲敵,成為敵人各個擊破等原因,最後遭至失敗。
但這次起義的偉大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它在全黨和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武裝斗爭旗幟,充分地表現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不畏強敵、前仆後繼的革命精神。它以實際行動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革命鬥志。它對創梁絕此建偉大的人民軍隊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以上內容參考巴中市政府——南昌起義
④ 八一起義紅旗插到哪裡,插紅旗的樓叫什麼
插紅旗的樓叫鼓樓。
八一南昌起義,又稱南昌起義或者八一起義,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慎襪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
起義由周恩來、賀龍、李立三、葉挺、朱德、劉伯承、譚平山領導。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6月30日的建議,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從此,8月1日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後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4)南昌起義戰斗的動態圖片擴展閱讀: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京師時,鍾鼓樓上文物遭手穗到了破壞,建築倖免於毀。民國年間鍾鼓樓對外開放,民國十三年(1924年)將鼓樓改為明恥樓,第二年復改為齊政寬薯激樓。
1957年鍾鼓樓被列為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政府撥款重修鍾鼓樓,1987年和1988年鼓樓和鍾樓相繼開放,隨後作為展覽功能的文物建築得到了保護和利用。1996年,鍾鼓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⑤ 八一南昌起義的經過
南昌起義後,汪精衛急令張發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進攻。1927年8月3日起,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計劃,指揮起義軍分批撤出南昌,沿撫河南下,計劃經瑞金、尋鄔(尋烏縣)進入廣東省,先攻佔東江地區,發展革命力量,爭取外援,爾後再攻取廣州。起義軍進至進賢縣時,第10師師長蔡廷鍇驅逐在該師工作的共產黨員,率部折向贛東北,脫離起義軍。由於起義軍撤離南昌比較倉促,部隊未經整頓,加上酷暑遠征,部隊減員較多,7日到達臨川時,總兵力約1.3萬人。
起義軍在臨川休息3天,繼續南進。1927年8月25日,先頭到達瑞金縣壬田以北地區。這時,駐廣東的國民黨軍第8路軍總指揮李濟深,調錢大鈞部9000人,由贛州進至會昌、瑞金地區,並以一部前出至壬田,阻止起義軍南下;調黃紹竑部9000人由南雄、大庾(今大余)向雩都(今於都)前進,支援錢大鈞部作戰。在這種形勢下,中共前委決定乘錢、黃兩路兵力尚未完全集中實施各個擊破。當日,起義軍向壬田守軍發動進攻,殲其一部,於26日攻佔瑞金縣城。接著,集中兵力進攻會昌的錢大鈞部主力,激戰至30日,攻佔會昌縣城。兩戰殲錢大沖嫌鈞部6000人,繳獲槍2500餘支(挺)。起義軍傷亡近2000人。9月初,起義軍一部在會昌西北的洛口地區,擊退黃紹竑部的進攻。 會昌戰斗後,起義軍陸續折返瑞金,改道東進,經福建省長汀、上杭,沿汀江、韓判慧江南下。9月22日,第11軍第25師佔領廣東省大埔縣三河壩,主力繼續南進,於23日佔領潮安(今潮州)、汕頭。在此期間,李濟深令錢大鈞殘部牽制第25師,令黃紹竑部經豐順進攻潮安,令陳濟棠、薛岳部3個師1.5萬餘人組成東路軍,由河源東進,尋起義軍主力決戰。根據上述情況,中共前委決定,第20軍新建的第3師隨革命委員會駐守潮汕地區,集中主力6500餘人迎擊東進之敵。9月28日,起義軍主力在揭陽縣山湖(今揭東縣玉湖鎮)附近地區同東路軍遭遇,將其擊潰,繼向湯坑(今豐順縣城湯坑鎮)推進,在汾水村地區(今揭東縣玉湖鎮汾水村,村內建有汾水戰役紀念碑)與敵再次激戰,至30日,起義軍傷亡2000餘人,無力再戰,遂向揭陽撤退。是日晚,黃紹竑部攻佔潮安。10月3日,起義軍主力在流沙(今普寧市)與由潮汕撤出的革命委員會會合,繼續向海豐、陸豐地區撤退,在經過流沙西南鍾潭村附近的蓮花山時,再次遭到東路軍的截擊,激戰不勝,部隊大部潰散。革命委員會和起義軍領導人分散轉移,余部1300餘人進入海陸豐地區。駐守三河壩的第25師,在給錢大鈞部以重大殺傷後,向潮安轉移,10月5日在饒平縣境同由潮汕撤出的第3師一部會合。
此後,這兩支部隊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戰閩粵贛湘邊,最後保存起義軍約800人,參加了湘南起義,並於1928年4月到達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同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部隊會合。
這是一次長途行軍,從南昌出發,經撫州、宜黃、廣昌、石城、瑞金、會昌、長汀、上杭、大埔,直到九月二十三、二十四日佔領潮州、汕頭,整整走了一個多月才停腳,而先頭部隊則已進入海陸豐地區。沿途在瑞金以北的壬田寨打了一次勝仗,在會昌又打了一次勝仗,殲滅敵人一個多師。警衛隊的戰士們雖然萬分疲勞,但精神興奮,始終保持著高漲情緒,保衛起義軍領導機關——革命委員會的安掘判答全。當時我在警衛隊當班長。佔領潮州後,我們這個排奉命留在那裡,擔負後勤部門和物資倉庫的警衛任務。撤出潮州後,我們東渡韓江,向饒平方向前進。到饒平時,朱德同志已率領二十五師和九軍教導團從三河壩撤到那裡,我們同這支隊伍會合一起了。接著就在朱德、陳毅同志領導下,開始向閩贛方向作戰略轉移。這又是一次長途行軍,經饒平、平和、大埔、永定到達武平,起義軍從福建武平的東留鄉撤出了戰斗後,東江特委的羅屏漢、潘秉星與古柏一起和交通員李大添經尋烏劍溪往閩西的武平接應到起義部隊,他們把起義部隊經尋烏劍溪的山區小道勝利帶到了會昌的筠門嶺,最後到達了安遠的天心鎮。朱德和陳毅在天心作了非常重要的軍事整訓(南昌起義紀念館有大型雕塑記載這一史實)。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江西會昌縣委編著的《群英薈萃會昌》一書中第8頁,關於朱德和陳毅帶領起義軍經過武平東留鄉和尋烏劍溪鄉的記載是這樣的:「10月中旬,起義軍擊退敵人追擊後退入贛南的尋烏縣劍溪鄉,18日進入會昌的筠門嶺,10月21日到達安遠的天心鎮、後至信豐,月底到達大余」。由於連續行軍作戰,部隊減員很大,加上一些意志不堅定的戰士和幹部,對革命產生動搖,陸續離開了部隊,到南康時還剩下一千多人,到達大庾時只剩七、八百人,因為部隊成分不純,加之基層黨員太少,沿途軍紀不好,乃將部隊整編為一個團,朱德同志任團長,陳毅同志任團指導員。他們親自整頓部隊紀律,加強政治工作,壞分子被淘汰,留下來的同志更堅定了。形勢變化得極快,將過舊歷年的時候,我們進湖南到宜章,消滅了該縣反動武裝以後,即公開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蘇維埃政權,正式打起了鐮刀、斧頭的紅旗,舉行了轟轟烈烈的湘南起義。
⑥ 南昌起義 資料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部分國民革命軍在江西省南昌市舉行的武裝起義。起義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神稿隱德、劉伯承、譚平山等領導。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帶有全局意義的一次武裝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
1927年3月,蔣介石在南京另立中央,國民黨在武漢的汪精衛集團和南京的蔣介石集團的矛盾公開化,即所謂「寧漢分裂」。由於中國共產黨的影響不斷擴大,從4月起南京等地的國民黨開始大量逮捕和處決共產黨人,發動了四一二政變,武漢的國民黨在7月亦決定「清黨」,即七一五事變。
一方面解聘共產國際中國代表鮑羅廷的顧問職務,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門和軍隊驅逐共產黨人。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與帝國主義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勾結,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使中國人民從1924年開始的國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敗。
為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喚醒廣大中國人民,表明中國共產黨要把中國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立場,共產黨的目的是聯合願意革命的國民黨左派,揮師南下廣東,建立革命根據地,實行二次北伐。1927年4月和7月,中國國民黨內的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勾結帝國主義和買辦性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在上海和武漢等多地在全國范圍內發動反革命政敬拿變,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使中國人民從1924年開始的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敗。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進行改組,停止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領導。下旬,決定集合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分國民革命軍,並聯合以張發奎為總指揮的第二方面軍南下廣東,會合當地革命力量,實行土地革命,恢復革命根據地,然後舉行新的北伐。
李立三、鄧中夏、譚平山、惲代英、聶榮臻、葉挺等在九江具體組織這一行動,但發現張發奎同汪精衛勾結很緊,並在第二方面軍中開始迫害共產黨人。隨即向中共中央建議,依靠自己掌握和影響的部隊,「實行在南昌起義」。
據此,中共中央指定周恩來、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等組成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以周恩來為書記,游廳前往南昌領導這次起義。
預定參加起義的部隊有: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第11軍第24、第10師,第20軍全部,第4軍第25師第73、第75團以及朱德為團長的第五方面軍第3軍軍官教育團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隊一部,共2萬餘人。
從7月25日起,第11、第20軍分別在葉挺、賀龍指揮下,陸續由九江、塗家埠(今永修)等地向南昌集中。27日,周恩來等到達南昌,組成前敵委員會,領導加緊進行起義的准備工作。
此時,國民黨武漢政府的第五方面軍(總指揮朱培德)第3軍主力位於樟樹、吉安、萬安地區,第9軍主力位於進賢、臨川地區,第6軍主力正經萍鄉向南昌開進。
第二方面軍的其餘部隊位於九江地區;南昌市及近郊只有第五方面軍警備團和第3、第6、第9軍各一部共3000餘人駐守。中共前委決定趕在援兵到來之前,於8月1日舉行起義。
8月1日2時,在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的領導下,南昌起義開始。按照中共前委的作戰計劃,第20軍第1、第2師向舊藩台衙門、大士院街、牛行車站等處守軍發起進攻;第11軍第24師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營房、百花洲等處守軍發起進攻。
激戰至拂曉,全殲守軍3000餘人,繳獲各種槍5000餘支(挺),子彈70餘萬發,大炮數門。當日下午,駐馬回嶺的第25師第73團全部、第75團3個營和第74團機槍連,在聶榮臻、周士第率領下起義,1927年8月2日到達南昌集中。南昌市各界群眾數萬人集會,慶祝南昌起義的偉大勝利和革命委員會的成立。
至此,南昌起義宣告成功。雖然最終起義部隊23000多人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下只剩下800多人,但作為革命軍隊的火種,他們在朱德的帶領下上井岡山與毛澤東的秋收起義部隊會合,從此開始了「星火燎原」之勢,奠定了一步步走向革命勝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