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艾草熏腰有什麼作用艾草熏腰可緩解腰痛嗎
用艾草熏腰可以幫助我們疏通腰部的神經脈絡,從而緩解腰酸背痛的症狀,艾草熏腰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們的腰痛。艾草熏腰這種方式其實比較古早,在古代的時候中醫就已經採用這樣的一種方法了,所以艾灸法算是中醫傳統上的一種治療方法。
如果說感覺腰部的疼痛比較明顯的話,還是比較建議大家及時的前往醫院進行治療,而艾草熏腰可以在日常生活之中當做一種輔助的治療方法。艾草在被點燃之後,其散發的蒸汽可以幫助我們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同時達到驅寒止痛的效果。因此,大家在日常可以採用這樣的一種方法進行保健,但是這種方法它的作用畢竟有限,所以說大家不能夠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艾草上面,還是應該到醫院裡面去尋求正規的治療。
『貳』 艾條怎麼熏
一、艾條熏第一步:燃燒艾條
就是燃燒艾條,讓艾條徹底燃燒起來。
具體方法:
1、艾條很多地方都可以買到,要是選的話,像艾菩蓉的艾條就同不錯的,而且艾菩蓉是一個集艾草種植、艾製品生產製造、中醫保健養生於一體的,用鍵輪明得也放心。裝艾條的盒子上,有小孔,可以把燃燒的艾條插在小孔中;
2、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灰燼也可以被盒子中的鐵網接住。
二、艾條熏第二步:開始熏皮膚
就是讓燃燒的艾條熏皮膚患處。
具體做法:
1、如果不接住盒子上的小孔,也可以直接用手在患處上下來回移動,距離皮膚的距離為10~30mm為宜。
2、一般取3~6根艾條,用膠帶捆綁成一排。
三、艾條熏第三步:根據不同病症選擇方法
最後一步就是根據人桐信們不同的病症選擇不同的艾條熏方法,即在不同的患處熏艾。
1、如果是要治療痛經,則需要6根艾條,將艾條放在小腹附近來回熏。每次持續半個小時到四十分鍾,每周兩次,有利於促進腹部的血液循環,從而緩解痛經。
2、如果是要治療肩周炎,取3~5根艾條從風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持續5分鍾左右。
3、如果是要治療腹瀉,可以用艾條在小腹部位來回稿告熏,能起到驅寒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艾條熏的過程中,不能受風受涼,而且室內溫度不能驟冷驟熱。
『叄』 如何艾灸治腰痛該如何使用艾灸養生
艾灸是中醫傳統的一種治療方法,對身體的一些疾病有很好的幫助,而且有防病保健的功效,現在不少的久坐上班族常會受到腰痛,這時候可以採取艾灸的豐富去調理身體弊正,那麼,如何艾灸治腰痛?下面一起跟蘋果綠天然養生專家來了解下吧。
如何艾灸治腰痛?巧用艾灸養生,就介紹到這里,蘋果綠天然養生專家說腰痛的問題在生活中要注意加強腰背肌鍛煉,加強腰椎,在飲食上要.飲食均衡,在作息上要保持脊柱生理彎曲,選用硬板床,在治療上選擇艾灸方法。
『肆』 腰間盤突出用艾灸灸哪個地方
我告訴你下面五個穴位,都對於治療腰部疾病有很大好處,你開始都要艾灸幾次看看,如果哪個穴位的效果明顯就多灸幾次,不過一定要堅持呀-----艾灸:每天一次,每次每穴20分鍾以上。 一 大腸俞 本穴內應大腸,為大腸之氣在背部轉輸之處,故名大腸俞。 位置:第四腰椎正下方,旁開約兩指寬的地方。 主治:腰腿痛、急性腰扭傷、坐骨神經痛、便秘、痔瘡、腸鳴、痢疾。 二 昆侖 原為山名,「昆侖」指高大的意思,故名昆侖。 位置:位於外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 主治:腰骶部痛、足跟腫痛、頭痛、項強、目眩、難產。 三 膀胱俞 穴近膀胱,為膀胱經氣轉輸之處,主治膀胱疾患,故名膀胱俞。 位置:平第二骶骨孔,距後正中線旁開1.5寸處取之。 主治:腰骶部痛、膀胱炎、小便不通、遺尿、泄瀉。 四 委中 「委」委屈也,「中」中間,即曲屈膝關節在腘窩正中凹陷處,故名委中。 位置:膝蓋後方褶皺的正中央位置,觸摸時可以感覺到脈搏的跳動。 主治:腰痛、下肢麻痹、半身不遂、小便不利、腰腿牽痛、腹痛、吐瀉。 五 秩邊 「秩」指序而言;「邊」指旁,遠的意思。膀胱經背部諸穴按秩序依次排列,該穴正當背側最下邊,故名秩邊。 位置:於第二十一椎(第四骶椎)棘突下,旁開3寸處。 主治:腰膝酸痛、急性腰扭傷、尿頻、尿急、小便不利、陰腫、脫肛、大便難。
『伍』 請問腰間盤突出施艾灸應該放什麼位置啊[無圖不採納自重]
很簡單的~我配合圖片給你說明一下吧
採用四孔或者六孔艾灸盒灸後背即可!如果是壓迫腿部那麼可以艾灸腿部不舒服的地方!剛開始也許不會有什麼感覺,因為艾灸正在疏通經絡,所以不會很快有感覺,那麼就需要堅持下去了。堅持艾灸肯定會好的,同時你可以配合中醫按摩,去專業按摩店配合按摩效果會更好地!望採納~另外提示一下,艾灸那裡有病灸那裡即可!腰部有病肯定是灸腰部了。還望採納!
『陸』 艾灸穴點陣圖的作用
灸足三里:
足三里是陽明胃經的合穴,為五俞穴之一, 為全身最重要的強壯穴。具有健脾胃,助運化,調氣血,扶正氣,壯元陽,祛風邪及強身壯體益壽的作用,俗話說. 若要安 (足)三里不幹,是古今最常用的保健穴。常用法採用艾條溫和灸或化膿灸。
灸關元穴:
關元屬任脈經穴,為足三陰經與任脈之會,手太陽小腸的募穴。具有溫腎固精,益氣回陽,培元固本,理氣和血,通調沖任及強壯的作用,灸之能調整膀脫的張力,促進垂體 …性腺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防病強身保健。古人有關元主諸虛百損。對防治遺尿、遺精,習慣性便秘等有較好效果。為中老年人保健灸常用穴。
灸氣海穴:
氣海穴屬任脈經穴,為保健要穴。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調理沖任及強壯作用,灸之能調整胃腸及腎的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對腹瀉、遺尿、陽痿,滑精、月經不調、崩漏、中風、不孕有防治作用。古人有氣海者,人元氣所生之地也.
灸腎俞穴:腎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背俞穴,具有補腎益精強健腰背,聰耳明目,壯骨健身,溫陽散寒等強壯作用。灸之能調整腎;功能,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調整膀胱張力,興奮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能力,主治腎虛腰痛,精少早泄,諸虛百損等。對腎虛腰痛、遺精、陽痿、早泄、遺尿、哮喘等有防治作用。
灸膏育俞穴:
膏育俞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背俞穴,有調整肺氣,養陰潤肺,補虛益損的功效。灸之能緩解支氣管症, 增加血紅蛋白和紅細胞數,防治肺結核、支氣管炎、哮喘、虛勞及一切血證。
灸風門穴:
風門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穴,為足太陽膀胱經與督脈交會穴,又稱熱府,是風邪出入之門戶。具有宣肺解表, 疏散風邪,調整氣機的功效。灸之能調整肺功能,增強肺通氣量。主治一切風證,防治感冒、鼻炎、肺炎、中風、面癱等。
灸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屬足太陰脾穴,為足三陰經之交會,具有保健和胃,調補肝腎,調理經血,主生殖的作用。。主治肝、脾、腎三臟的疾病。防治各種類型的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精神神經病和婦科病等多種疾病。
灸風池穴:風池穴在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附著部之間的凹陷中,深層為頭夾肌;有枕動、靜脈分支;布有枕小神經之支。具有鬆弛肌肉,緩解肌肉僵緊的作用。對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出血,耳聾,氣閉,中風,口眼歪斜,瘧疾,熱病,感冒,癭氣等疾病的防治。
灸大椎穴:大椎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有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有第1肋間後動、靜脈背側支及棘突間靜脈叢;布有第8頸神經後支。常用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的防治。現代研究證實,灸大椎穴可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肺功能,對血小板和白細胞有雙向調節作用。
灸湧泉穴: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常用於頭痛、失眠、腰痛、小兒驚風等症的防治,是老年保健要穴。常灸湧泉穴有養心安神、補腎壯陽、益壽延年的作用。
『柒』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是哪裡
艾灸常見的幾個部位如下:
1、身柱穴
三陰交屬足太陰脾經,位於小腿內側,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後緣,三陰交是足三陰經(脾經、腎經、肝經)的交會穴,對肝、脾、腎三臟的疾病有防治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艾灸穴點陣圖
『捌』 艾熏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1、選擇陳年的艾草,因為陳年艾草葯效作用更強,油煙也少,氣溫尺鄭迅更加柔和。如果沒有艾草也可以使用艾條,效果一樣。
2、按照房間的面積使用,通常15平米的房間使用500g艾草。
3、燃燒艾草,要放置在金屬容器內使用,以確保安全。
4、點燃艾草,把門窗關閉,所有人離開房間,包括寵物,植物。
5、除了使用點燃艾草熏的方法,還可以用鍋煮艾草,汽蒸的方法進行熏蒸,氣味更加好。
6、熏蒸時間大約為1個小時,不論哪一種方法,都熏叢迅蒸過後都需要打開窗戶,通風透氣。
艾熏治腰酸背疼腿抽筋:
艾熏可以治療的病症:艾熏具體對於腰酸背疼腿抽筋有著西醫所達不到的效果。
像吹空調、陵此吹風扇吹出來的病症,有中醫的治療是最有效果的。首先稍適當的按摩疼痛部位,使其肌肉發熱,毛孔張開,然後用艾條在距離皮膚上方5公分的平面上,以疼痛點為中心,畫直徑為5共公分的圓,使皮膚肌肉發熱以起到去寒除風的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艾熏
『玖』 艾灸儀可以熏的部位
常用的保健穴位:
1、中脘穴
有利於健脾養胃,促進消化吸收和增強人的抵抗力,對於胃脘脹痛、嘔吐、呢逆、吞酸、食慾不振等有較好療效。
2、神闕穴
神闕穴的解剖部位是肚臍正中,被認為是人體生命最隱秘、最關鍵的要害穴位。對泄瀉、繞臍腹痛、脫肛、慢性腹瀉、皮膚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3、氣海穴
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下一寸五。可防治下腹部疼痛、大便不通、泄痢不止,遺尿、遺精、陽痿、滑精,閉經、崩漏、帶下、子宮脫垂,中風脫證、脘腹脹痛、氣喘、疝氣,失眠、神經衰弱、腸炎等。
(9)艾條熏腰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艾灸的作用可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
1、預防保健:我國古代醫學家很早就提出防病於未然的理念,艾灸除了治病外,兼有防病保健的功效。對尋常百姓來說,艾灸操作簡單、功效明顯,適合作為強身健體的保健方式。
可以改善慢性疲勞綜合征。俗言道:若要安,三里常不幹。艾灸足三里可以健脾養胃,補益氣血,有助於祛病防病,是百姓保健的常用方法。
2、溫經散寒:灸法最大的特點是治療過程中可以生熱,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對外感風寒濕邪、素體陽虛等因素導致的疾病效果明顯。臨床上,骨關節病,風濕、類風濕、宮寒不孕、腹瀉等病症用艾灸的治療效果很好。
3、四肢怕冷,手足不溫的朋友,可以艾灸三陰交、足三里、懸鍾、曲池、合谷、外關等穴,有助於改善疏通經絡;痛經是年輕女性常見的病症,艾灸足三里、關元等穴具有溫經散寒,暖宮止痛的效果,可以作為年輕女性的常用保健方法。
4、扶陽固脫:陽氣是人的重要精微物質,陽衰則陰盛,而灸法能夠祛除陰寒,振奮陽氣,適合身體虛弱、陽氣衰微的患者。氣除有溫煦的作用外,還有固攝的功能,氣不足可出現臟器下垂之症,灸法對本類病症也有很好療效,如子宮下垂、胃下垂、肛門脫垂、大氣下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