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飛天圖片在哪個石窟
擴展閱讀
生活中落淚圖片女人 2025-02-13 05:28:28
背景圖片意境水珠 2025-02-13 05:23:01
女人找活圖片 2025-02-13 05:16:22

飛天圖片在哪個石窟

發布時間: 2023-05-20 11:05:16

① 莫高窟飛天壁畫是第幾窟

320窟和321窟。吵笑飛天壁畫具有唐代前期風格,包括畫在初唐第321窟的雙飛天,和盛唐第320窟中的四飛天。飛天壁畫多畫在墓室壁畫中,象徵著墓室主人的靈魂能羽化升天。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於十六國的前秦時期,後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升頃含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莫高窟開鑿於敦煌城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的崖壁上,前臨宕泉,東向祁連山支脈三危山。南北全長1680米,現存歷代營建的洞窟共735個,分布於高15-30多米高的斷崖上,上下分布1-4層不等。

敦煌石窟存有500多個洞窟中保存有繪畫、彩塑492個,按石窟建築和功用分為中心柱窟乎嫌(支提窟)、殿堂窟(中央佛壇窟)、覆斗頂型窟、大像窟、涅槃窟、禪窟、僧房窟、廩窟、影窟和瘞窟等形制,還有一些佛塔。

石窟壁畫富麗多彩,有各種各樣的佛經故事、山川景物、亭台樓閣、建築畫、山水畫、花卉圖案、飛天佛像以及當時勞動人民進行生產的各種場面等。

② 馳名中外的「飛天」壁畫出自哪裡

飛天,一個古老而又現代名詞。它包括古代飛天和現代飛天。古代飛天是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志,是不朽的藝術品。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 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總計4500餘身。其數量之多,可以說是全世界和中國佛畢咐教石窟寺廟碰畝中,保存飛天最多的石窟。而現代飛天,所指的就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神舟系列運載火箭,現代飛天,是現代人的驕傲和自豪,因為它象徵著我們祖國的偉大和富強,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生在飛天的故鄉,長在飛天的故鄉,乃是飛天人的驕傲和自豪。飛天,讓世界笑數森了解飛天,讓飛天的故鄉酒泉走向世界。

③ 飛天它出現在哪一個歷史遺址中

敦煌壁畫
在古代佛教沒傳來之時,因道家崇尚自然,所以很少為了刻像毀山裂石,而在中國者薯升的飛天多畫在墓室壁畫中,象徵著墓室主人的靈魂能羽化升天。墓葬中和羽人一起出現的還有各類神仙。戰國甚至更早期墓葬中就有升仙場景,東漢以後隨著手兆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的傳播更為流行。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經把壁畫中的飛仙亦稱為飛天,是飛天、飛仙不分。後業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展,佛教的飛天、道教的飛仙在藝術形首老象上互相融合。指的敦煌飛天就是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後來成為中國獨有的敦煌壁畫藝術的一個專用名詞。

④ 壁畫中的飛天來自哪

中國甘肅省,古西域文明的搖籃,這里是古長城的最西端,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城樓高高肅立,著名的古絲綢之路從這里經過,而馳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也早已成為甘肅人民引以為自豪的象徵.
敦煌飛天就是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後來成為敦煌壁畫藝術的一個專用名詞。敦煌飛天的風格特徵是不長翅膀,不生羽毛,藉助雲彩而不依靠雲彩,而是憑借飄曳的衣裙,飛舞的綵帶凌空翱翔。千姿百態,千變萬化。這是在本民族傳統的基礎上,吸收、融合了外來飛天藝術的成就,發展創作出來的敦煌飛天形象。
敦煌早期飛天多畫在窟頂平棋岔角,窟頂藻井裝飾,佛龕上沿和本生故事畫主體人物的頭上。北魏時期飛天所畫的范圍已擴大到說法圖中和佛龕內兩側。飛天形象雖然還保留著西域飛天的特點,但已發生了變化,逐漸向敦煌飛天轉變。
如北魏226窟北壁後部說法圖西側上方的一身散花飛天,臉型由橢圓變為長條但豐滿,鼻豐嘴小,五官勻稱,身材修長,衣裙飄曳,橫空飛翔,豪邁大方,勢如飛鶴,鮮花飄香,姿勢優美,動感特強。
隋代飛天正處在融合、探索、創新時期。主要表現在體型不同,身材修長,比例適度,腰姿柔軟,綽約多姿。臉型有的清秀,有的豐圓。服飾不同,有上身半裸的,有穿大袖長袍的,有穿短襯長袍的。飛態不同,有單飛的,有群飛的,有上飛的,下飛的,逆風飛的,順風飛的……。
到了唐代,敦煌飛天已完成了中外吸收、融合的歷程,完全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達到了藝術的頂峰。唐代洞窟的四壁畫滿了大型經變畫。飛天不僅畫在藻並、佛龕、四披上,大部分畫在經變畫中。佛陀在極樂世界正中說法,飛天飛繞在上空,有的腳踏彩雲,徐徐降落;有的昂首揮臂,騰空而上;有的手捧鮮花,直沖雲霄;有的手托花盤,橫空飄游。
那迎風擺動的衣裙,飄飄翻卷的綵帶,使飛天飛得多麼輕盈巧妙、瀟灑自如、嫵嵋動人。五代、宋以後的飛天,在造型動態上無所創新,逐步走向公式化。飛天的風格特點雖不同,但一代不如一代,逐漸失去了原有的藝術生命。
敦煌地區石窟保存的從公元4世紀(十六國)到14世紀(元代)歷時千餘年的眾多飛天形象,是民族藝術的瑰寶,是佛教藝術中璀璨奪目的一枝奇葩。

⑤ 莫高窟的飛天 是什麼

飛天
敦煌飛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藝術的標志.只要看到優美的飛天.人們就會想到敦煌莫高窟藝術. 敦煌莫高窟492個洞窟中,幾乎窟窟畫有飛天.據常書鴻先生在《敦煌飛天.大型藝術畫冊序言中說,「總計4500餘身」.其數量之多,可以說是全世界和中國佛教石窟寺廟中,保存飛天最多的石窟,現將敦煌飛天的名稱由來和時代特點概述如下: 一、敦煌飛天的名稱由來 佛教中把化生到凈土天界的神慶人物稱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善才天」、「三十三天」等.唐藏〈金光明經疏〉中雲:「外國呼神亦為天.」佛教中把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天.飛天多畫在佛教石窟壁畫中,道教中把羽化升天的神話人物稱為「仙」,如「領先仙」、「天仙」、「赤腳大仙」等,把能在空中飛行的天神稱為飛仙.宋〈太平御覽〉卷622引〈天仙品〉中雲:「飛行雲中,神化輕指蠢舉,以為天仙,亦雲飛仙.」飛仙多畫在墓室壁畫中,象徵著墓室主人的靈魂能羽化升天.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道教交流融合.在佛教初傳不久的魏晉南北朝時,曾早逗洞經把壁畫中的飛天亦稱為飛仙,是飛天、飛仙不分.後業隨著佛教在中國的深入發展,佛教的飛天、道教陸枯的飛仙雖然在藝術形象上互相融合,但在名稱上,只把佛教石窟壁畫中的空中飛神樂為飛天.敦煌飛天就是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 ,後來成為敦煌壁畫藝術的一個專用名詞.

⑥ 敦煌「飛天」的形象源自哪裡

飛天的形象源自於佛教,原本指的是佛陀的八部侍從中的兩部,乾闥婆與緊那羅。乾闥婆是天歌神的梵語音譯,因為周身都散發著香氣,又稱其為香音神。緊那羅則是天樂神的梵文音譯。在唐朝年間編纂的《慧琳音義》中記載過,緊那羅作歌舞與乾闥婆一起在極樂天中彈琴唱歌,來娛樂於佛,並且不食酒肉,只採集百花香露。通常說的「飛天」指的就是對他們的合稱。當飛天的形象隨著佛教一起傳入了中國,也逐漸本土化,結合了中國古代文化,成為了超越宗教含義的藝術形象。

到了宋朝時期,敦煌一帶主要是在西夏的控制之下,因此飛天的形象也體現出了西夏文化與中原文化的交融。到了元朝時期,雖然也有一些發展,但是已經走向式微,到了明朝時期,這里就已經被逐漸荒廢,尤其是1524年,明朝封鎖了嘉峪關,這里的再次被發覺就要等到幾百年後了。

⑦ 敦煌飛天-莫高窟藝術名片,畫在敦煌石窟中的飛神

敦煌莫高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在中國悠久的 歷史 長河裡,有著傳奇般的藝術色彩 是中華藝術美學世界的一塊瑰寶,是我國壁畫藝術的一塊聖地。

敦煌莫高窟始建肆凳簡於前秦宣昭帝苻堅時期。 它歷經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西夏、元朝等各個朝代的不斷興建,逐漸形成了巨大的規模,共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成為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在敦煌壁畫藝術中,莫高窟最典型獨特、裂褲最受人喜愛的藝術形象就是「飛天」。敦煌石窟里有各種各樣千姿百態地「飛天」。 初始,大家將飛仙稱之為飛天。之後,伴隨著佛教在中國 歷史 上的逐漸發展趨勢,飛天和飛仙的品牌形象逐漸結合起來,轉變為中國敦煌文化的專業名詞。敦煌飛天總計有四千五百餘身,他們以飄飛的身形、婀娜的舞姿、鮮艷的花朵,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如來世界的勝景。從南北朝迄今為止的一千多年間,敦煌飛天在不斷演變著。

一.飛天文化的產生和演變:

中國的飛天藝術,大多畫在墓室的壁畫中,象徵著墓室主人的靈魂能羽化升天。而敦煌洞窟中的飛天,因為佛教的傳入,以及敦煌正處在絲綢之路上,因此具有中外文化交流的因素。

1.十六國至北魏時期:飛天形象源自佛教中的飛神,而佛教源自印度 。所以現代學者認為印度是「飛天」的故鄉。當然,但是,中國的飛天形象從第一次在中國現世時, 就和印度的佛教「飛神」不同。 莫高窟中最早的一批飛天壁畫,無論從體態還是神情來看,都帶著 濃烈的異域文化氣息 ,而這個時期剛好是印度佛教滲透入敦煌的時期。從十六國北涼到北魏約170餘年,此時敦煌飛天深受印度和西域飛天的影響。

佛教的飛神形象大概是:人形有角,可以在天地之間騰雲駕霧隨意翱翔 。在佛教進入敦煌之後,這一形象被藝術家用獨特的創作手法表達出來,形成了後來 敦煌獨有的「飛天」 :在空中翩翩飛舞,但是「飛天」是束著常常飄帶的輕盈和柔美女子。 這種「飛天」形象既突出了佛教飛神的超凡,又展現了俗世女子的婀娜多姿

2.西魏到隋代大約80餘年間。 敦煌飛天處在佛教天人與道教羽人,西域飛天與中原飛仙相交流和融合,以及不斷創新變化的階段。

3.隋代絕對是「飛天」數量最多的一個時代,也是「飛天」種類最豐富的一個時代。 隋代的「飛天」在飛翔的動態描繪上有了很大的提升,肢體和服裝的變化讓整個飛天形象更加生動。

4.飛天文化在唐代達到了巔峰,無論是手法還是形態都基本中國化,基本看不粗納出西域風貌。 由於工匠的技藝日漸成熟,「敦煌飛天」在這個時期的形象基本達到了完美。這個時期「飛天」最大的特點是線條風格上的變化,這種變化成了飛天壁畫的主導元素。

此後,敦煌飛天文化就基本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西夏和元朝時期,雖有部分修飾,但並無大的創新。

二. 敦煌飛天的藝術特色:

1.線條自然靈動: 在傳統美學中,畫面中的水墨線條十分重要。水墨線條可以承載人們深邃的思想內涵、展現出時代的變遷。在敦煌飛天壁畫中,集中體現在飛天形象的塑造上,用明快的手法表現出空中衣帶飄飄的飛行軌跡,充滿音樂的韻動感。

2.弱柳扶風的造型: 以極其細膩的質感,通過筆墨語言充分表達出造型的美感。筆觸自然靈動,藝術形式具有極強的寫意色彩。飛天的超然物外的精神內涵,都是通過線條向觀賞者傳達的。俊秀飄逸的絲帶,大大加強了飛天的運動感。

3.敦煌飛天既是人體美的展示,又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徵, 飛天的藝術造型具有潛意識的心理享受,將人體美融入了心理意境。這是浪漫主義精神與創作方法相結合的產物,反映出古人善良而又完美的思想憧憬,具有極高的美感和藝術品味。

4.敦煌飛天反映出中國畫的造型觀起著主導作用 。中國畫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它重視表達意韻,追求藝術上的「似與不似」,把畫「意」不畫「形』作為繪畫藝術的最高表現方法及精神享受。因此,外來的飛天形象逐漸轉化為中國式的敦煌飛天,形成不局限於形似的、美到極至的中國經典藝術形象。

⑧ 飛天是哪個石窟的代表作

飛天是橋檔敦煌莫高窟瞎返的敏神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