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樓間距多少才合適
多層住宅左右樓間距不小於6米,高層與高層的間距不小於13米才合適。
根據建設部制定的標准,房子室內空間的高度應不低於2.40米,各樓棟之間的距離不小於樓房高度乘以0.70的系數。如果小於這個距離,就會影響室內的採光、通風和居民之間的生橡改活等。
普通住宅的樓間距和樓高之間的比例一般為1:1.2,上面說的樓間距標准指的都是前後樓間距,前後樓間距不足的影響很大,但是左右樓間距也是不能忽略的。一般來說,多層住宅左右樓間距不小於6米,高層與高層的間距不小於13米就可以。
好樓層推薦
1、頂層的下一層
不管是普通的六層梁卜判還是高層的二三十層,基本都會占據很好的視野。這種樓層不會有陽光被遮擋的問題,每弊或天早上起來就可以享受到溫暖的日光浴。而且因為陽光的問題,屋子內的氣溫也比較穩定,不會出現陰冷的情況。
2、中高層位置很好
中高層的位置通常就是整棟樓中間偏上的位置,這個位置的採光和通風是比較不錯的,因為位置適中,也不會有什麼壓迫感。個別的中高層會被其它的高層阻擋,但如果是年輕人每天早出晚歸,對於白天的要求其實不是很大,這種問題就可以忽略。
2. 地理計算題目:樓間距問題,幾樓不擋光,是如何計算的謝謝
可以由樓間距的公式橡碼,來推導計算遮擋的公式,因為要求從一層開始就有陽光,所以被遮擋高度就取地面0的位置。
樓間距=前樓高度cot(90-23.36-當地緯度)
其中23.36為冬至日正午的太陽角度,當我們保證了太陽最低的一天一層都能照到太陽以後,其他日子太陽就必定會照到一層。
舉例:前樓高33層、每層3米,加上突出裝飾我們按100米走。當地緯度為36.64,那麼帶入公式就是:
樓間距=100cot30=173米
也就是說在緯度36.64的地區,前樓高100米,需要173米的樓間距才可以實現一層在冬至日還有陽光。局如帆
(2)樓間距測量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根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桐雹范》規定:各樓、棟之間的距離南北朝向應不小於樓房高度乘以0.7這一系數,東西朝向不小於樓房高度乘以0.5。而房屋的前後間距,普通小區居住用房可以用:樓高:樓間距=1:1.2比值計算。
打個比方,一棟樓有30層,按照2.8米層高來算整棟樓高就是84米,那麼樓間距按照1:1.2來說100米較為合適。房屋左右間距一般普通多層(4-6層)與多層建築間距為6m,多層與高層(12層及以上)為9m,高層與高層之間為13m。
日照間距指前後兩排南向房屋之間,為保證後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層獲得不低於一小時的滿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間隔距離。
3. 怎麼計算樓間距採光好
通常設計樓間距的采游標准一般是1:1.2,這樣的計算是比較標準的。
實際的間距,計算的話6層以下的建設樓房應該在6米之間,這樣不會影襪伏響其他樓的採光效果,另外就是南方和北方的計算方式也會出現一定的差異問題。
比較角度法:
b是所在層數,你在3樓 b=3;c是指遮陽樓的樓層數,祥讓擋住你家陽光的樓是18樓,那麼c=18;
tan(a)=(c-b)*層高/樓間距
通過套用公式,算出夾角a的度數,然後算出你所在城市冬至日的太陽直射角度,即90°—23.5°—你所在城市緯度,如果冬至日這天的太陽直射角度大於夾角a的話,採光就沒有問題,因為冬至日這天是我們國家一年中太陽直射角度最小的時候,冬至日的直射角度都大於a,那全年採光沒有問題。
(3)樓間距測量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樓間距:兩相鄰樓的外牆面距離。同一個小區兩告宴攜棟相鄰的樓與樓之間的距離。建築間距的控制是為了保障人們工作、生活的質量與安全,滿足必須的日照時長、採光、通風、隔音等要求。
南向的房子採光好,但是如果樓間距過近,即使是南向的房子也可能出現採光不足的現象。住在一層的住戶應該都有這樣的體會——自己房屋的日照時間大大低於高層的住戶。
尤其是到了冬天,大白天的有時候也要開燈才能工作,這往往就是樓間距過近造成的。
採光權是一種有條件、有范圍的權利,它不是通過專業人員進行測量就能准確確定的。由於我國土地資源緊缺,城市房屋居住密集,現在的住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遮擋陽光現象,不能因為有遮光就認為自己的採光權受到侵犯。
4. 樓間距到底多少才合適是越寬越好嗎
樓間距並非越寬越好。
房屋前後間距:兩樓間距不小於前樓高度的1.2倍計算。 按照國家規定(設計規范)以冬至日巧頃照時間不低於1小時(房子最底層窗戶)為標准。間距是用建築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 a-各地在冬至日孝慎陸正午時的太陽高度角。
房屋左右間距:多層(4-6層及以下)與多層建築間距為6米,多層與高層(12層及以上)為9米,高層與高層之間為13米。
樓間距的影響因素:
1、採光:若是樓間距過小的話,那麼就會使得房屋的日照時間過短。當然了,除了會影響房屋的光線比較暗外,還會讓房間內溫度較低,且比較潮濕。
2、通風:一般來說,當樓間距越大,它的通風條件無疑就是更好的。因為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不僅僅要保障的光照,還要具有良好的通風性能孝手。
3、噪音:若是兩棟建築之間的樓間距過小,勢必會造成在兩樓之間穿行的行人、車輛的聲音會清晰地傳進屋內。更甚者對面居住者的生活噪音也會傳到這邊來。
4、安全:樓間距過窄帶來的內部行車擁堵問題不容忽視,尤其是現在很多小區車位比不足,業主停車會擠占行車道。如果說樓間距過小,再加上路邊私家車停放過多,小區發生火災時很可能會出現消防車開不過來的情況。
5. 樓房間距計算(陽光遮擋),所在樓層陽光是否被前面的樓房遮擋計算方法
可以由樓間距的公式,來推導計算遮擋的公式,因為要求從一層開始就有陽光,所以被遮擋高度就取地面0的位置。
樓間距=前樓高度cot(90-23.36-當地緯度前緩)
其中23.36為冬至日正午的太陽角度,當我們保證了太陽最低的一天一層都能照到太陽以後,其他日子太陽就必定會照到一層。宏肆
舉例:前樓高33層、每層3米,加上突出裝飾我們按100米走。當地緯度為36.64,那麼帶入公式就是:
樓間距=100cot30=173米
也就是說在緯度36.64的地區,前樓高100米,需要173米的樓間距才可以實現一層在冬至日還有陽光。
拓展資料:
樓間距:兩相鄰樓的外牆面距離。同一個小區兩棟相鄰的樓與樓之間的距離。建築間距的控制是為了保障人們工作、生活的質量與安全,滿足必須的日照時長、採光、通風、隔音等要求。
房屋前後間距:兩樓間距不小於前樓高度的慧絕模1.2倍計算。 按照國家規定(設計規范)以冬至日照時間不低於1小時(房子最底層窗戶)為標准。間距是用建築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 a-各地在冬至日正午時的太陽高度角。
房屋左右間距:多層(4-6層及以下)與多層建築間距為6米,多層與高層(12層及以上)為9米,高層與高層之間為13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