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挑選一把好的紫砂壺
如何挑選一把好的紫砂壺應具備什麼條件?除了依個人主觀的偏好(有人愛花貨,有人愛方壺)為出發點外,可以以下幾個標准來判斷:\x0d\x0a壺的造型結構:一把壺的完成需由多部分相組合才行。其組合是否合乎理想,合乎物理性質,是評斷這把壺的基本要件。以下就茶壺三要素壺嘴,壺把,壺身三個部分的組合加以敘述。\x0d\x0a三點成一直線,:壺的嘴(出水口),壺把,鈕必須成一直線,換名話說,就是三點要對直(少數特殊造型除外)。\x0d\x0a比例要勻稱:各部分組合比例,應力求勻稱,同時要展現出落落大方的空間感。\x0d\x0a出水順,握感輕:壺嘴的出水務必順暢,手握壺把時,握感應力求輕盈,不費力。\x0d\x0a一體成型感:壺嘴與壺身,壺把與壺身的連接部位,要處理得很自然,沒有悄緩任何破綻,宛如一體成型般。\x0d\x0a茶壺的外觀:\x0d\x0a茶壺的外觀可從多方面加以考慮。\x0d\x0a美觀:近年來,市面上推出的茶壺形式琳琅滿目,或高或矮或圓或扁,或幾何形狀或瓜果形狀。然而,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審美觀點,因此,所謂的美並沒有一定的標准可言,只要合乎您的心意即可。\x0d\x0a重心要穩:用手提起茶壺是否感覺順手?重心是否恰到好處?端看該壺壺身與壺把的設計是否精準。購買新壺時,不妨要求賣主在壺中裝入約壺容量3/4的水。用手平平提起茶壺,緩緩倒水,如果感覺很順手,即表示該壺重心適中,穩定,是一把好壺。如果提壺需用國緊握壺把才得以平穩的話,即表示此壺的重主位置不對。除了重心要穩之外,左右也需勻稱。抓起壺蓋時,壺口要平,要圓。\x0d\x0a出水需急,長,圓:出水首先要剛直有勁,水束又長又圓,同時,傾倒壺水時,若能使壺中滴水不剩,即表示是一把好壺。\x0d\x0a壺蓋,壺身緊密吻合:壺蓋與壺身的緊密度愈高,愈不會使茶香流失,壺蓋與壺身緊密吻合的茶壺才是一把好壺。壺蓋與壺身緊密度的測試方法是,茶壺裝水約1/2-3/4,用食指緊壓蓋上氣孔,傾倒壺水看看,若滴水不流即表示兩者緊密度極高;另外,用食指緊壓茶壺壺嘴,顛倒壺身,若緊密度夠,則壺蓋不會掉落。\x0d\x0a其次,壺底壺面平滑工整,落款也工工整。通常一把壺至少會有二個以上的印章,大抵是在壺底,壺蓋,或把手上。\x0d\x0a茶壺的品質:\x0d\x0a茶壺的製作方法有手手拉,挖塑及灌漿三種,每一種的價值多少有些差異。外行人很難從外觀判斷是屬於何種。啟擾模此時,不妨抓起壺蓋,仔細端詳壺身內部情形即可明白。一般而言,手拉壞較為粗糙,挖塑壺會留下刀刻的痕跡,灌漿壺則會有模痕。至於要判定其好壞,可從兩方面著手,即看色澤與聽聲音。\x0d\x0a看色澤:據行家的說法,茶壺的色澤以滑潤為佳,一把好茶壺,其土胎色澤所呈現之滑潤感,的確很迷人。\x0d\x0a聽聲音:茶壺因燒成火候的不同,硬度多少會有差異,因而聲音也就有清脆鏗鏘或混濁遲鈍之分。究竟清脆較好或是混濁聲較佳,並無一定標准。不過,根據多數行家認為,聲音較清脆鏗鏘的壺,較適合泡發酵,香氣高的茶;聲音較混濁遲鈍的壺則適合泡重發酵,韻味低沉的茶。\x0d\x0a辨別壺身的方法是,將壺平放左手手掌上,以右手食指輕彈壺身。\李搏x0d\x0a在此必須特別強調的一點是,宜興陶土因含有石英成份,故製成茶壺後,放在燈光照照看,可看出點點點金光,這是其他地方陶土所沒有的特點。
⑵ 紫砂壺,壺蓋,你認識哪幾種
壺蓋:紫砂壺以其里外都不施釉陵桐的特點,蓋與壺體能一起燒制,以達到成品壺蓋直緊、通轉、仿塵、保溫的要求和作用.主要形式有壓蓋、嵌蓋租汪咐、截蓋三種。
截蓋:這是紫砂壺特有的一種壺蓋形式,以壺整體截取一段作壺蓋而故名。其特點是簡潔、流暢、明快、整體感強。製成後蓋與口不僅大小弊純合適,而且外輪廓線互相吻接,絲嚴合縫,故技術要求較高。有截蓋、克截蓋、嵌截蓋之分。
⑶ 紫砂壺的製作工藝分哪幾種
1、捂灰工藝
捂灰工藝主要是含鐵量較高的紫砂壺在還原氣氛下燒成,使原料中氧化鐵存在的形式發生改變。在正常燒成條件下,紫砂原科中氧化鐵的結晶形成大多數是赤鐵礦在還原氣氛中燒成,赤鐵礦被還原成了磁鐵礦晶體,故捂灰製品表面對磁鐵有一定的吸附性。
紫砂泥料中如綠泥類等一部分含鐵較低的泥料一般不適宜捂灰燒成(捂灰燒成後多呈淡灰墨色,色澤效果不佳)。捂灰燒成後的紫砂壺,如再在中性-氧化氣氛的窯爐中復燒,郾又會梁搜檔恢復到原來的顏色。
早在明代,紫砂工藝大師陳仲美就已使用調砂和鋪砂的方法,來增強紫砂器表面的裝飾效果。
2、調砂工藝
在加工好的泥料或粉料中,根據要求調入各種具有一定大小及比例的砂質顆粒,以提高顆粒密度。
調入的顆粒和基泥屬於同一種礦料,稱為本色調砂;調入的顆粒和基泥不屬於同一種礦料,稱為異色調砂。
本色砂調入原泥中,由於泥料質性相同,燒成後胎質色澤不會產生較大變化,但基泥中的顆粒含量有所增加,主要起到增強坯體骨架的作用。對於一些質性較軟的顆粒,還需對顆粒進行600-800℃的素燒以增加強度,否則顆粒在成型過程中易被工具壓碎而造成器表拖尾現象。
如朱泥泥料大多收縮和變形率均比較大,不利於單獨製作大型作品,需憑借調砂的方法增加坯體強度,這樣的坯體燒成後整體收縮及變形減小,提高了燒成成品率。因此現代所見朱泥壺大多摻以粗砂顆粒或以熟料(熟料是將成品泥素燒後研磨成的粉料)支撐。
異色調砂因調入的顆粒和基泥色澤、質性等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色澤效果。若調入顆粒質性較硬時,燒成後器表顆粒凸顯,呈粗梨皮狀;當調入顆粒質性較軟時,燒成後器表會產生細微的凹點狀。顆粒質性越軟,凹點就越明顯,形成一種猶如桔皮狀的肌理效果。
4、鋪砂工藝
鋪砂是指紫砂坯體在製作過程中,把不同泥色的砂粒採用鋪、點、撒等方法,施於尚有一定濕度的坯體表面。再藉助工具將砂粒嵌入坯體表層。鋪砂主要起到點綴裝飾的作用,使燒成後的紫砂器表面鋪入的砂點和胎質色調形成鮮明的對比效果。
鋪砂顆粒的質性一般要求高於或等同於坯體顆粒的質性。如質性較軟,會造成製作時顆粒拖尾及燒成後因顆粒收縮較大而產生和胎質不相容的現象。
5、抽砂工藝
抽砂是在加工好的粉料或漿料中分離出某一部分規格的顆粒。在40目的粉料中抽離出60-80目的顆粒,使橡亂剩餘的顆粒與細料燒成後形成一種粗與細明顯的對比效果,產生新的質感。
(3)紫砂壺子口是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使用特點:
(一)紫砂是一種雙重氣孔結構的多孔性材質
氣孔微細,密度高。用紫砂壺沏茶,不失原味。
(二)紫砂壺透氣性能好
使用其泡茶不易變味,暑天越宿不餿。久置不用,也不會有宿雜氣,只要用時先滿貯沸水,立刻傾出,再漏搜浸入冷水中沖洗,元氣即可恢復,泡茶仍得原味。
(三)紫砂壺能吸收茶汁
壺內壁不刷,沏茶而絕無異味。紫砂壺經久使用,壺壁積聚「茶銹」,以致空壺注入沸水,也會茶香氤氳,這與紫砂壺胎質具有一定的氣孔率有關,是紫砂壺獨具的品質。
(四)紫砂壺冷熱急變性能好
寒冬臘月,壺內注入沸水,絕對不會因溫度突變而脹裂。同時砂質傳熱緩慢,泡茶後握持不會炙手。而且還可以置於文火上烹燒加溫,不會因受火而裂。
(五)紫砂使用越久
壺身色澤越發光亮照人,氣韻溫雅。紫砂壺長久使用,器身會因撫摸擦拭,變得越發光潤可愛。
⑷ 紫砂壺的基本結構是怎麼樣的呀
紫砂壺燒制的原料為泥土,紫砂壺泥分為三種:紫泥、綠泥和紅泥。可以燒制紫砂壺的泥一般深藏於野衫岩石層下且,泥層厚度從幾十厘米至一米不等。根據上海硅酸鹽研究所有關岩相的分析表明,紫砂黃泥屬高嶺—石英—雲母類型,含鐵量很高,最高含鐵量達8.83%。紫砂壺在高氧高溫狀況下燒制而成,一般採用平焰火接觸,燒制溫度在1100-1200℃之間。紫砂壺成品的吸水率大於2%。
通常的說法,紫砂壺的創始人是明代正德——嘉靖時的(供春)。「余從祖拳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缸,即澄其泥以為壺,極古秀可愛,所謂供春壺旦脊塵也。」(吳梅鼎:《陽羨瓷壺賦·序》) 供春壺,當時人稱贊「栗色暗暗,如古今鐵,敦龐周正。」短短12個字,令人如見其壺。可惜供模禪春壺已不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