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麼可以快速緩解胃痛
快速緩解胃痛的方法:
1、多喝熱水:直男常掛在嘴邊的「多喝熱水」並非真的一點道理都沒有。當胃痛的時候,不論是老胃病還是胃著涼,多喝熱水都可以起到很大的緩解作用。記得,水不要太熱,更不要太涼,以你的嘴恰恰能接受的溫度最為合適。一次性不要喝太多,多喝幾次或者分幾口咽下效物罩卜果比較好。
2、適當吃點食物:很多人不知道,其實胃痛的原因有時是因為飢餓產生的,這個時候如果有軟質食物的話,吃一點,比如麵包、餅乾等是很管用的,但不要喝牛奶,也不要吃硬的東西。平時可以買些蘇打餅干放在辦公桌里,以備不時之需。當胃痛時,可以適當吃點食物。
3、嘗試放鬆腹部:可以嘗試在胃痛的時候,盡量把皮帶松開,這樣可以保障胃氣流通順暢,讓腹部舒服一點。經常胃痛的人,平常盡量穿舒適寬松的衣服,以避免腹部受壓。因此,經常胃痛者在平時衣著上應該多加註意。
4、讓胃更溫暖:有些人胃痛,是因為本來就是胃寒的人,他們常常是因為受了悶罩冷的食物的刺激而發作的,這個時候喝點熱水,或是用熱水袋敷一會兒胃部,緩解胃痛的效果也是比較明顯的。
(1)腸胃炎按壓手哪個位置圖片擴展閱讀:
胃疼的原因有:
1、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等等胃腸疾病的臨床表現,常常以胃疼形式出現。
2、工作過度緊張、食無定時、吃飽罩穗後馬上工作或做運動、飲酒過多、吃辣過度、經常進食難消化的食物等導致胃疼。
3、是由脾不健運,胃失和降而導致,宜用溫通、補中等法,以恢復脾胃的功能。
4、當胃部出現潰瘍,幽門螺旋菌就會寄生於傷口,導致潰瘍處經常發炎,即使用葯殺滅細菌,如果飲食惡習不改,潰瘍癒合之後,依然會不時覺得疼痛。
5、由胃酸反流引起的,也就是原本待在胃內的液體逆流入食道。盡管胃有保護膜,以免受胃酸侵蝕,然而,食道卻缺乏此保護層。
⑵ 懸灸爐艾灸的常用穴位都有哪些
今天介紹的15個穴位是我們在艾灸時經常要用到的常用穴位,說它們常用,並不是說它們普通,而是因為有效,所以才經常用到它們。希望各位艾友記住他們的功效!
很多艾友說記不住,
多用就記住了!不僅會記住,自己慢慢也會巧用它們了,
這就是老話說的:
熟能生巧!
很多艾友反應,冬天艾灸不是很方便,這些穴位你或艾灸或點揉都可以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1,百 會 穴
憂郁煩躁失眠點百會
百會屬督脈,位於人體頭部,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端連線的交點處。
作 用:
(1)按摩這個穴位,具有開竅寧神的作用,能治療失眠、神經衰弱;
(2)長期按壓這個穴位,有平肝息風的作用,能治療頭痛、眩暈、高血壓、中風失語、腦貧血、的作用,能治療脫肛、子宮脫垂等疾患。
自我按摩:
雙手中指交疊,用力向下按揉這個穴位,有酸脹感、刺痛的感覺;每次按揉1-3分鍾。
艾灸方法:
很多艾友會覺得百會穴不好灸,實際上用一個單孔艾灸盒扣在百會穴上艾灸15分鍾也很好。
2,風 池 穴
清熱醒腦還治感冒
風池穴屬膽經的穴道,位於人體的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大概與耳垂齊平。
作 用:
(1) 按摩這個穴位,具有醒腦明目,快速止痛、保健調理的功效;
(2) 長期按摩這個穴位,對感冒、頭痛、頭暈、中風、熱病、頸項強痛、眼病、鼻炎、耳鳴、咽喉患病、腰痛等疾患,具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用大拇指的指腹從下往上按揉,左右兩穴,每天早晚各按揉一次,每次大約1-3分鍾。也可以自己用艾灸盒扣在這里艾灸10分鍾。
3,攢 竹 穴
消除疲勞眼睛好
攢竹穴,屬膀胱經的穴道,在眉毛內側端,眼眶骨上凹陷處。
作 用:
(1)此穴對慢性結膜炎、淚液過多、眼瞼震顫、眼睛疼痛症狀都有明顯的療效;
(2)按摩此穴,能夠緩解視力不清、眼睛紅腫等症狀;
自我按摩艾灸:
每天隨時隨地的輕輕按揉攢竹穴,時間不限,越多越好。可以用點燃的艾條,在眼睛眶周圍打著圈艾灸,每天2-3次,每次每隻眼睛3-5分鍾。
4,迎 香 穴
拋掉鼻炎和鼻塞
迎香穴屬大腸經的穴道。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間。
作 用:
(1) 按壓迎香穴,能夠治療各種鼻症, 如鼻腔閉塞、嗅覺減退、鼻瘡、鼻內有息肉、鼻炎、鼻塞、鼻出血等;
(2)按壓此穴,對口歪、面癢、膽道蛔蟲等也有一定療效;在中醫臨床中,還運用迎香穴治療面部神經麻痹或痙攣等問題。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鍾。可以用點燃的艾條,從印堂穴一直灸到鼻尖,上上下下,每天2次,每次3-5分鍾。
5,合 谷 穴
牙痛是病也不怕
合谷穴屬大腸經上的穴道,當拇指和食指伸張時,在第一、二掌骨的中點,稍微偏向食指處。
作 用:
(1)合谷穴為全身最大剌激點,可以降低血壓、鎮靜神經、調整機能、開關節而利痹疏風,行氣血而通經清瘀;
(2)能治頭面的各種症狀,不但對牙齒、眼、喉、都有良好的功效,還能止喘、療瘡等;
(3)長期按壓此位,對反射性頭痛、耳鳴、耳聾、扁桃體炎、視力模糊、呼吸困難、肩胛神經痛、失眠、搜索關注公眾號學艾灸,神經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調理保健效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次按壓左右手各1-3分鍾。取艾條懸灸合谷穴15分鍾。
6,內 關 穴
按撫你的胃,體貼你的心
內關穴,屬心包經的穴道,在人體的前臂掌側,從近手腕的橫皺紋的中央,往上大約三指寬的中央部位。
作 用:
(1)這個穴位對懷孕嘔吐、暈車、手臂疼痛、頭痛、眼睛充血、惡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腹瀉、痛經等症狀,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2)長期按壓此穴位,對心絞痛、精神異常、風濕疼痛、胃痛、中風、哮喘、偏癱、偏頭痛、產後血暈、憂鬱症,具有明顯的改善和調理作用;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按壓3分鍾,按到該處酸脹為止。也可以按摩3分鍾後,再艾灸5分鍾,效果更好。
7,天 宗 穴
美體健胸按天宗
天宗穴屬於小腸經上的穴道,在肩胛骨中點下緣,下一寸處。
作 用:
(1)按壓此穴,具有疏通肩部經絡、活血理氣的作用;對肩胛疼痛,上肢不舉效果很好。
(2)此處穴位,是治療女性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的特效穴位。按此穴位,對於乳房疼痛、乳汁分泌不足、胸痛也有明顯的療效;
自我按摩艾灸法:
穴位處有酸脹感,先左後右,如有人幫助,也可雙側同時按揉1-3分鍾。或者用艾灸盒扣在這里艾灸20分鍾。
8,中 渚 穴
更年期女性的好朋友
中渚穴屬手三焦經的穴道,在人體手背部位,小指與無名指的指根間下2厘米的手背凹陷處,用力按壓,會有力量脫落之感。
作 用:
(1)此穴位對耳聾、耳鳴、頭痛、咽喉痛、失眠等具有療效;
(2) 此穴位還能治療前額疼痛、肩背疼痛、肋間神經痛、手指不能屈伸等症狀,都有很好的調理和保健作用。
自我按摩艾灸法:
先左後右,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鍾。取艾條懸灸中渚穴10分鍾。
9,關 元 穴
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處
關元穴又稱丹田穴,屬任脈的穴道,在人體的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三寸,就是這個位置。
作 用:
(1) 有培腎固本、調節回陽的作用,能夠治療陽痿、早泄、月以不調、崩漏、帶下、不孕、子宮脫垂、閉經、遺精、遺尿、小便頻繁、小便不通、痛經、產後出血、小腹痛、腹泄、腹痛、痢疾等症狀;
(2) 長期按摩這個穴位,對尿路感染、腎炎、脫肛、中風、尿道炎、盆腔炎、腸炎、腸粘連、神經衰弱等疾患,都有很好的療效,而且有調理、改善的功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左手中指的指腹按壓穴位,右手中指的指腹按壓基手中指的指甲上,兩手中指同時用力揉按穴位,有酸脹感,每天早晚左右手輪流按揉,先左後右,每次大約1-3分鍾。或者用方形4孔艾灸盒扣在關元處艾灸40分鍾,同時兼顧中脘穴、肚臍、氣海。
10,長 強 穴
便秘腹瀉好幫手
長強穴屬督脈的第一穴道,在人體的尾骨端下,當尾骨端與肛門連線中點處。作 用:
(1)按摩此穴,能夠促進直腸的收縮,使大便暢通,還能治療便秘,並且能迅速止腹瀉;
(2)長期按壓此穴,具有通任督、調腸腑的作用,對腸炎、腹瀉,痔瘡、便血、脫肛等疾患,這么好的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學艾灸,都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自我按摩:
每天分別用左右兩手各揉按1-3分鍾,先左後右。
11,足 三 里
常按足三里,胃病遠離你
保健大穴
足三里主治腹部上、中、下三部之症,因此名為「三里」,此穴位於人體下肢,為了和手三里區別,故稱為「足三里」
作 用:
(1)此穴有養生保健的功能,能夠增強體力、消除疲勞、強壯神經、預防衰老、對結核病、傷風感冒、高血壓、低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溢血後遺症具有預防治療的作用,經常按摩,能夠祛病延年,所以也稱長壽穴。(2)經常按摩,能夠理脾胃、調氣血、補虛弱、防治腸胃疾病,對胃腸虛弱、胃功能低下、食慾不振、贏瘦、消化吸收不良、肝臟疾患、胃炎腸炎、胰腺炎胃下垂等,都具有很的療效;
(3)按摩此穴,還能增強下肢體力,防治四肢腫滿、倦怠、股膝酸痛、軟弱無力等症,對脛腓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小兒麻痹、風濕痹痛、末稍神經炎等都有療效。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按一次,每次1-3分鍾。也可以每天艾灸此穴30分鍾。用單孔艾灸盒艾灸30分鍾。
12,三 陰 交
婦科疾病的剋星
三陰交指足部的三條陰經(肝、脾、腎)中氣血物質在此穴交會,故名「三陰交」。
三陰交屬脾經上的穴道,在人體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三指寬,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中。
作 用:
(1)此穴是婦科主穴,對婦科疾病很有療效,如子宮功能性出血、月經不調、經痛、帶下、不孕、崩漏、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後血暈、惡露不行等;(2)按壓此穴能治療男孩女生殖器官的疾病。如遺精、遺尿、陽痿等;
(3)三陰交穴能排除瘀血,產生新血,經常按此穴能有效去除減頭皮屑。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按1-3分鍾。也可以每天艾灸此穴30分鍾。用單孔艾灸盒艾灸此穴30分鍾。
13,委 中 穴
腰痛背痛求委中
委中穴屬膀胱經上的穴道,在膝蓋里側中央。
作 用:
(1)按摩此位,具有通絡止痛、利尿祛燥的作用;
(2)長期按此穴位,對腰背、腿部的各種疾病,如腰腿無力、腰痛、腰連背痛、腰痛不能圍側等,都有良好的療效;搜索關注公眾號學艾灸,對下肢癱瘓,臀部疼痛、膝關節疼痛等病症也作用明顯。
自我按摩艾灸法:
食指放在膝蓋里側,就是腿彎的中央部位,用食指按壓,有酸脹感。每次左右兩側各按揉1-3分鍾,也可雙側同時按揉。可以用艾灸盒艾灸出現20分鍾。
14,內 庭 穴
手肢冰冷找內庭
內庭穴屬足胃經上的穴道,在足的次趾與中趾之間,腳叉縫盡處的陷凹中。
作 用:
(1)對四肢冰冷,喜歡獨處靜卧,不喜歡聽聞人聲,就按此穴;
(2)對牙齒痛、風疹塊、急性腸胃炎能及種急慢性胃炎,具有很好的保健調理功能
自我按摩艾灸法:
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3分鍾。取艾條懸灸此穴10分鍾。
15,涌 泉 穴
緩解腰酸背痛找湧泉
湧泉穴屬足腎經上的穴道。在足底足前部的凹陷處,第二、第三趾的趾縫紋頭端和足跟連線的前1/3處。
作 用:
(1)經常按此穴,具有散熱生氣的作用;
(2)長期按摩此穴,能夠益腎、清熱、開郁;
(3)按摩此穴,治療咽喉腫痛、頭痛、目眩、失音、失眠、小便不利、休克、中暑、中風、高血壓、不孕、月經不調、陰癢、糖尿病、更年期障礙、腎臟疾病。
自我按摩艾灸法:
左右腳心每日早晚各推按1-3分鍾。按摩後再艾灸此穴10分鍾最好。
⑶ 腸炎灌腸有什麼作用
灌腸是把液體(通常用清水)談叢灌入肛門內。
腸胃:
腸胃一般指消化系統的胃和小腸、大腸部分。而胃和小腸是營養吸收的核心。人體需要的營養幾乎都需要經過腸胃。腸胃成為消化最重要的器官。
腸胃護理:
1、調養:凡飲食不節,過飢過飽或過食生冷食品都能影響胃的功能而引起疼痛,胃病之後消化性功能減弱,因此飲食一定要按時定量,少吃為宜,吃飯緩塌時要細嚼慢咽,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胃喜潤惡燥,而醇酒辛辣,油膩厚味的食物均能生熱化燥,對胃部不利。
2、精神調整:臨床上由於精神刺激、情志不舒、肝氣郁滯,使胃病復發和加重的最為多見。因此保持精神舒暢愉快,情緒穩定,避免情志刺激。
3、慎起居、重鍛煉:有規律的生活對於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得了胃病更應當注意,按時用葯之外,還要有嚴格的作息制度,保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可以促進疾病的康復。經常鍛煉身體,能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通過運動可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和分泌。同時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被,免受寒邪侵襲,對於促進胃病的康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⑷ 胃炎怎麼治療
胃病是很常見的一類疾病,一般主要是由於飲食不規律,經常暴飲暴食,或者是食用一些刺激類東西,使得胃部受到傷害。在胃病中很常見的一種是胃炎,很多人被該病折磨,因此很多人都在問慢性胃炎怎樣治療?中醫方面建議你可以喝常渭葆茶,內調,養胃,保護胃黏膜,疏肝理氣、和胃止痛。接下來小編為大家介紹治療慢性胃炎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戒灑
酒精可直接破壞胃粘膜屏障,侵入胃粘膜引起粘膜充血、水腫、糜爛。
二、勞逸調養
多度勞累,即使是一時搬動東西用力過猛都不利於胃病康復。多言耗氣,胃病患者多氣虛,所以應該省力氣少說話。
三、適當的運動
適當的運動是增加胃腸蠕動的好辦法,能有效地促進胃排空,使胃腸分泌功能增強,消化力提高,有助於胃炎的康復。
四、注意葯物
胃病胃粘膜多有損傷,所以,在患其他疾病用葯時,一定要注意避免或盡量避免胃腸道反應的葯物,如感冒退燒葯,許多抗菌素,消炎止痛葯等。
五、戒煙
抽煙會促進胃痛發作。吸煙旅仔槐後,煙鹼能刺激胃粘膜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對胃粘膜產生有害刺激作用,過量吸煙導致幽門括約肌功能紊亂,引起拆友膽汁返流,使胃粘膜受損,並影響胃粘膜血液供應及胃粘膜細胞修復與再生,所以要戒煙。
六、飲食調理
1、忌生冷瓜果、涼拌菜。
2、忌肥肉、油炸等高脂食物。
3、腹瀉次數多時忌蔬菜和水果。
4、宜鮮果汁、蔬菜汁補充維生素。
5、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烈油、芥末等。
6、烹調方法宜蒸、煮、燴、燒等,控制油脂量。
7、忌粗糧和粗纖維食物如韭菜、芹菜、榨菜等。
8、宜高蛋白戚扒飲食,可用瘦肉、雞肉、蛋、魚肉、蝦等。
9、宜少渣、質軟、易消化飲食,主食用粥、面條、軟米飯等。
七、注意日常保健
患有慢性肝病、糖尿病、膽道疾病時,可使胃粘膜局部防禦功能降低、胃功能紊亂而發生胃炎。另外扁桃體炎、鼻竇炎、齲齒感染等造成的帶菌分泌物下咽,常可使胃粘膜屏障功能降低,誘發胃炎。所以注意上述疾病的控制治療,對慢性胃炎的康復也是十分重要的。
八、揩壓按摩療法
以手指和手掌按摩背部的胃俞穴、肝俞穴、脾俞穴和腹部的巨厥、中脘、天樞穴。
具體方法:用手掌由上向下按壓三個穴道所在的背骨兩側,然後用拇指指腹按壓並以畫圓方式指壓。接著按壓腹部穴道,用四指指壓這些穴道,不要太用力,以自己感覺舒服為准。還可以生薑或大蒜熱灸這些穴位,也有很好的療效。
⑸ 胃腸炎怎麼辦
胃腸炎的治療方法有:1、可以通過靜脈輸液亮拿的方式進行緩解,可以維持身體內的電解質平衡。
2、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生素類的虛啟葯物進行緩解。胃腸炎的發生是由於感染了病差鍵如毒細菌以及寄生蟲而導致的疾病,所以在治療期間一定要密切觀察身體的狀況。
⑹ 經常胃痛怎麼辦
胃痛很多都是因為胃腸疾病或者飲食不規律造成的。一般而言,造成經常胃痛的原因有這三個:首先是胃腸疾病,比如說胃炎、胃潰瘍、胃下垂等,這些都能誘發胃痛。其次是生活作息不正常,造成腸道過於飢餓或過於飽食,導致腸道蠕動異常,長期容易導致胃腸負擔過重。最後就是飲食不健康,比如經常吃生冷、辛辣刺激的硬質的食物,或者暴飲暴食等,吃得過快也容易引起胃部的不適。
經常胃疼一般是長時間飲食不規律,暴飲暴食或者是喜歡吃辣、涼、硬的食物,假如出現上腹部疼痛、反酸、燒心、惡心腹脹的情況可以吃點奧美拉唑加上嗎丁啉一起吃。再就是按時吃葯,吃葯期間飲食方面一定要注意,不然這些葯物就不會起到任何的作用,很容易反復發作不容易治癒。吃葯是一方面,飲食是更重要,三分治七分養,飲食的調理非常的關鍵,注意早餐和晚餐要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午餐可以吃一些好的食物,比如肉類、魚類、蛋白質類。
⑺ 慢性胃炎怎樣調理
慢性腸炎的症狀表現在腹脹、腹痛、大便稀或黏液、里急後重等症狀。目前配合常渭保茶,可助消化,保護胃黏膜,健脾益胃。另外加上葯粥療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山神粥:
取山楂60克,神曲20克,粳米40克。用紗布將山楂、神曲包好,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後去葯包,加入粳米煮成粥,熟時加入紅糖10克調味服食。此粥具胡健脾和胃、消食導滯的功效,適合消化不良的慢性腸炎患者。
2.芡實粥:
取芡實3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將芡實去殼,研成粗末,與粳米同煮粥,熟時加入冰糖溶化服食。具有益腎固精、健脾止瀉的功效,適合脾腎兩虛、久瀉不止的慢性腸炎患者。
3.高粱粥:
取高粱50克,小米40克,蘋果1個。將高粱、小米放入鍋中用文火炒黃,研成細粉,蘋果洗凈,切成小塊備用。鍋中加水適量,蘋果塊放入鍋中煮沸。將高粱和小米粉放入碗中,加涼水少許調成糊狀,然後倒入鍋中攪拌均勻,煮熟即可,每天服兩次。具有補脾健胃功效,適合脾胃虛弱、受涼即瀉的患者。
4.苡仁粥:
取苡仁、粳米各40克,白糖適量。將苡仁、粳米洗凈,加水適量共同煮粥,粥熟時加入白糖調味服食。具有健脾祛濕功效,適用於脾虛濕盛所致的久瀉不止、腹部腹痛、不思飲食、舌苔膩的慢性腸炎患者。
5.參蓮粥:
取黨參15克,蓮子30克,粳米40克,大棗6枚,紅糖少許。將黨參、蓮子研成細末,大棗去核切碎,與粳米一起放入鍋中煮粥,粥成後加入紅糖調味服食。具有益氣健脾止瀉的功效,適宜於脾胃氣虛,常表現為少氣無力、腹脹納呆的慢性腸炎患者。
6.山豆粥:
取山葯、茯苓、苡仁、赤小豆、澤瀉、扁豆各60克。將上述各味研成粗末,置鍋內用小火加熱,不斷翻動,炒至呈黃色發出微香時,取出放涼,密封保存。食用時取葯末20克與粳米50克共同煮粥服食。具有健脾益氣、滲濕止瀉的功效。適用於脾虛不能運濕、濕自內生,表現為腹痛腸鳴、腹瀉日久的慢性腸炎患者。
7.參苡粥:
取炒黨參15克,紅棗8枚,苡仁、粳米各30克。先將黨參加水煎煮2次,每次煮沸後20分鍾取汁,合並的葯汁與粳米、苡仁、紅棗共同煮粥服食。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適用於久瀉不止、進食後腹脹腹痛、體質虛弱、常感冒、免疫力低下的慢性腸炎患者。
⑻ 調理慢性胃炎,增強脾胃功能,按摩哪幾個穴位呢
經常按摩內關、足三里、中脘、心窩這些穴位可以調理慢性胃炎,增強脾胃功能。慢性胃炎是許多現代人常見的胃病,那麼中醫可以用什麼方法解決這一問題呢?當然是按摩穴位啦!首先揉內關:內關在手腕中部,距手腕橫紋約三根水平手指(三根手指的寬度合在一起),該穴選在兩根肌腱之間。用拇指摩擦和按壓,定位和轉動36次,雙手交替,疼痛發生時可增加到200次。
最後搓搓心窩:心窩指的是上腹點上方和胸骨下方的區域,即胃在體表的相應區域。順時針、逆時針方向分別摩擦手掌36次以上,可使部位感覺溫暖舒適。還能調節焦氣的氣機,使胃氣通暢。通過上述穴位的按摩可以有效的緩解慢性胃炎的表症,但是還是需要大家長久堅持的。青檸在此提醒您,一次兩次的按摩是沒有效果的。
⑼ 腸胃炎用手按壓哪個部位
呃,去看網路全說吧
⑽ 沒事按一按胳膊上的哪個「開關」,可以降低血壓
隨著人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以及伴隨著各種不良飲食習慣、生活習慣,高血壓的病患越來越多,近幾年還有了逐漸低齡化的趨勢。今天我就教給大家一個中醫穴位,這個穴位可以說是降血壓的「開關」,在血壓緊急升高的時候可以使血壓快速降下來,平時也可以多按按,血壓輕松降!
虛證高血壓
此類的病人,有很嚴重的眩暈症狀,經常覺得乏力、心悸氣短,心悸氣促,面部或雙下肢水腫,夜尿多,記憶力減退,腰膝酸軟,有時會突然暈倒,總之虛證高血壓的病人身體比較虛弱,陽氣不是特別足。這種陽虛型的高血壓患者在灸療時,通常是找一些溫陽的穴位來進行灸療。
灸療穴位:關元穴。關元穴在臍下3寸的位置,用手指量4指寬的距離就是。關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補益下焦之功,凡元氣虧損導致的疾病均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