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太溪穴位位置圖和作用
- 01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之間的凹陷處。
- 02
太溪穴可以治由腎余尺精虛所致的暈眩,牙痛,咳嗽等症廳毀咐狀,可以用按壓法和灸法來治療。
- 03
太溪穴還可以調理內分泌失調,治療飛蚊症,憂鬱症,性冷淡,不孕等病症,按壓本穴位可以有效補充腎水。
- 04
太溪穴還可以治療腎氣不足引起的前扮純列腺炎,遺精陽痿,腰痛等病症。這個穴位不僅可以強腎,而且可以通經活絡。
⑵ 太溪穴的准確位置 太溪穴在哪裡
1、太溪穴位置:足內側。取穴時,可採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勢,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2、太溪穴是人體穴位之一,是足少陰原穴。其雙側對稱,也就是兩個。如《九針十二原》說:「腎也,其原出於太溪穴,太溪二。」
3、太溪穴的主治病症為: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濕痛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治療手腳冰冷、穴道刺激療法治療掉發等。
⑶ 太溪穴在哪裡太溪穴的准確位置圖
太溪穴在哪裡
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出處
《靈樞本輸》:陰中之太陰,腎也,其原出於太溪。
穴名解析
太,大也。溪,溪流也。該穴名意指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本穴物質為然谷穴傳來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後,冷降水液形成了較為寬大的淺溪,故名。大溪名意與此穴同。
太溪穴的准確位置圖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卧,於內踝後緣與跟腱前緣的中間,與內踝尖平齊處取穴。
簡易取法
由足內踝尖往後推至凹陷處(大約當內踝尖與跟腱間之中點)即是本穴。
穴位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脛骨後肌腱、趾長屈肌腱與跟腱、跖肌腱之間、趾長屈肌。皮膚由隱神經的小腿內側支分布。皮下組織內的淺靜脈向前歸流大隱靜脈,向後歸流小隱靜脈。跟腱前方及兩側脂肪組織較發達。脛神經和脛後動脈體表投影的下點則在內踝和跟腱之間,神經在動脈的後方。脛骨後肌、趾長屈肌肌腱均受脛神經支配。
功用
益腎滋陰,培土生金。
主治
1、泌尿生殖系統疾病:陽痿,小便頻數,腎炎,膀胱炎,遺精,遺尿。
2、呼吸系統疾病:氣喘,胸痛,咯血,肺氣腫,支氣管炎,哮喘。
3、五官科系統疾病:頭痛,目眩,咽喉腫痛,齒痛,耳聾,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鳴。
4、運動系統疾病:腰脊痛,下肢厥冷,內踝腫痛,下肢癱瘓,足跟痛,腰肌勞損。
5、其它:消渴,失眠,健忘,月經不調,心內膜炎,神經衰弱,乳腺炎,膈肌痙攣。
穴位配伍
配然谷穴主治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配腎俞穴治腎脹;配支溝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錐刺。
操作方法
刺法:1、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2、深刺透昆侖穴,局部酸脹,麻電感向足底擴散。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腎炎,膀胱炎,月經不調,遺精,遺尿,牙痛,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鳴,肺氣腫,咳嗽,喘息,神經衰弱,腰痛,下肢癱瘓,足跟痛,急救,熱病後四肢厥冷,心內膜炎,胸膜炎,乳腺炎,膈肌痙攣,嘔吐,便秘等。
穴位養生
一是按摩這個穴位,有清熱生氣的作用;二是長期按壓此穴,能夠益腎、清熱、健腰膝、調節內臟,並且對腎炎、膀胱炎、歸經不調、遺尿、遺精、神經衰弱、腰痛、足底疼痛等病症具有一定的調節和緩解作用;三是通過刮按這個穴位,還能夠有效治療女性子宮話疾患;四是經常按揉這個穴位,對於咽喉腫痛、耳鳴、失眠,脫發、齒痛、氣喘、胸悶、咯虹、健忘等症狀,也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調理作用。
在取穴的時候,要正坐垂足,抬起一隻腳放在另一隻腳的膝蓋上;用另一側的手輕握腳,四指放在腳背上,大拇指彎曲,從上往下刮按,有脹痛感。(注意,不要用力過度,尤其孕婦更要特別小心用力),左右腳上的穴位,每天早晚各刮按l~3分鍾。
⑷ 太溪大鍾的准確位置圖和作用是什麼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為:腎臟病、牙痛、喉嚨腫痛、氣喘、支氣管炎、手腳冰涼、女性生理不順、關節炎、精力不濟、手腳無力、風濕痛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少陰腎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本站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治療手腳冰冷、穴道刺激療法治療掉發等。
大鍾,在足內側,內踝後下方,當跟腱附著部的內側前方凹陷處。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脛神經的跟骨內側支,及脛後動脈的跟骨內側支。主治咽痛,氣喘,咳血、嗜卧,痴呆,足跟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鍾。
太溪穴治療功效
1、診生死:久病重病後,欲知藏氣生命力強弱,必診此穴脈,稱為太溪脈,應手脈軟弱無力,肉陷無彈力,大限不遠,難治難救。
2、治呃逆:本病為胃氣逆,如果是虛證,久病重病的呃逆,按太溪穴降其上逆之氣。
3、治眩暈:因耳源性,內耳迷路不平衡,及腎精虛所致者,灸本穴。
4、治牙痛:牙為骨,腎主骨,遠端療法,按對側。左牙痛按右太溪,或用灸法。
5、治咳嗽:配合合谷穴,尤其適合咳嗽就滲尿的症狀。
6、治憂鬱症:配合三陰交穴,可以調理內分泌失調情況,此外對於默默不說話,整天昏沈嗜睡者有幫助。
7、治飛蚊症: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本穴補腎水可促進眼部循環。
8、治咽喉痛:腎為水臟水府,本穴可清熱、止痛。
9、治不孕症:本穴為腎經原穴,經氣血在此留住,可強腎利生殖。
10、治性冷淡:本穴有調整內臟穩定神經作用。
11、治膝內側痛:膝內側為腎經所經過,本位可調虛實,通經活絡。
12、治腎虛腰痛:適合時常隱隱約約的腰痛,無受外傷的舉重或運動後遺症。
13、治遺精陽痿:本穴可補因腎精虧損的遺精虛證,也可瀉因相火過盛引發的陽痿。
14、治更年期性交痛:更年期陰道干澀行房痛,本穴有補腎水滋陰作用。
15、治前列腺發炎或肥大:此病療程長,多有腎虛現象,本穴可補腎水腎精。
16、治小兒驚癇麻痹的特效穴:小兒病多有先天腎氣不足之象,本穴可調補腎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太溪穴、網路-大鍾穴
⑸ 太溪穴位準確位置圖以及作用
太溪穴位置
太渣渣睜溪穴位準確的位置在紅點的位置,在腳後跟那。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房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雙測對稱,也就是二個。
太溪穴的作用
主治咳嗽.痰多.心疼.尿黃.便密.疲勞.陽痿.月經不調.神經衰月.下肢癱瘓.腎炎.膀胱炎等.
按太溪穴的注意事項
順為補,逆為瀉。輕為補,重為瀉。指壓法,一個穴位一般5-10分鍾就可以。
在進行按摩時如歲,我們可以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太溪穴,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或光滑的木棒按揉,注意力量一定要柔合,以感覺到酸脹為宜。
一年四季都可以按揉太溪穴,春秋天氣乾燥時可按揉的時間長一些,因為燥易傷陰,多揉一些時間,這樣可梁鎮以更好地防燥養陰;夏天的時候按揉的時間要短一些,夏季濕氣較重,按揉時間長了,體內的陰氣過重反而不利身體;冬季每天按揉5分鍾左右就可以了。
⑹ 太溪穴怎麼找
太溪穴位置圖文: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其雙側對稱,也就是兩個。《九針十二原》說:「腎也,其原出於太溪穴,太溪二。」
(6)太溪穴在哪個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太溪穴裂帆的重要性
1、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太溪名意指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本穴物質為然谷穴傳來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後,冷降水液形成了較為寬大的淺溪,故名太溪。大溪名意與太溪同。
2、呂細。呂,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陰律也,總稱六呂,此指穴搜雹內物質為純陰之液。細,弱也、小也。呂細世源帆一名意在形容穴內流行的地部經水水面寬大而流動緩慢,故名。
3、腎經俞穴。俞,輸也。本穴為腎經經水的傳輸之處,故為腎經俞穴。
4、腎經原穴。原,本源、根源也。本穴輸出的地部經水真正表現出腎經氣血的本源特性,故為腎經原穴。
5、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地部流行的經水,其變化為進一步的氣化散熱,表現出土的長養特徵,故其屬土。
⑺ 太溪的准確位置圖片以及手法是什麼
太溪位於足內踝後方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取穴: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膝眼下四橫指處。
具體的按摩方法是:用大拇指從上往下按揉太溪穴,以有脹痛感為度,每天早晚兩腳各按揉3~5分鍾。
太溪是足少陰腎經的原穴,即腎臟原氣經過和留止的地方。中醫經絡學說認為,腎經之水出於湧泉而流注到太溪,進而滋潤五臟六腑,因此太溪可謂補腎要穴。
太溪穴(大溪穴,呂細穴)解析
1、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該穴名意指腎經水液在此形成較大的溪水。本穴物質為然谷穴傳來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後,冷降水液形成了較為寬大的淺溪,故名。大溪名意與此穴同。
2、呂細。呂,古代音樂十二律中的陰律也,總稱六呂,此指穴內物質為純陰之液。細,弱也、小也。呂細一名意在形容穴內流行的地部經水水面寬大而流動緩慢,故名。
3、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地部流行的經水,其變化為進一步的氣化散熱,表現出土的長養特徵,故其屬土。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經後養血按足三里太溪、人民健康網--補腎穴——太溪
⑻ 太溪的准確位置圖和作用 太溪每天什麼時間按摩
1太溪的准確位置
在踝區,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
正坐或仰卧位,於內踝後緣與跟腱前緣的中間,與內踝尖平齊處取穴。按壓有酸脹感。
2
按摩太溪的作用
太溪是腎經上的重要穴位漏搜,是腎經原氣經過和留止之處,腎經與腦,脊髓有著密切關系,刺激該穴位可調節人體的神經活動,起到固腎強腰膝的作用。
3
按摩太溪的好處
長期堅持按摩太溪穴,有溫補腎陽,滋補腎陰,陰陽雙補之功效,可緩解由於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手腳冰冷等症狀,還可以調節睡眠,改善健忘。主治頭銀腔痛,目眩,咽喉腫痛,月經不調,失眠,健忘,遺精,陽痿等症。
4
按摩太溪的常用手法
1、配伍腎俞,安眠穴,以拇指指腹按揉3-5分鍾,垂直於穴位表麵皮膚按壓,以局部出現酸脹感為度,可治療腎虛型失眠。
2、用拇指點壓太溪穴約1分鍾,然後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逆時針方向按揉1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佳,可讓腎臟氣血充足,維系腎臟的正常功能鋒搜衫活動。
⑼ 太溪穴在哪裡
太溪穴的位置在內踝高點與跟腱之間的中間凹陷處,主要用於治療頭痛、目眩、咽喉腫痛、齒痛、耳鳴耳聾、月經不調、陽痿、遺精、內踝腫痛、腰脊疼痛等,一般直刺0.5~1寸。常與尺澤穴、列缺穴、太淵穴等讓悔穴位配伍治療感冒,與坦穗正照海穴、太沖穴、腰陽關穴、曲泉穴等穴位配伍治療月經不調,與復溜穴、昆侖穴、委中穴等穴位配伍治療腰痛。太溪穴歸屬足少陰腎經,有治療失眠健忘、咳嗽氣喘、月經不族陸調、牙痛、陽痿、手腳冰涼,祛斑祛痘、美白肌膚等作用。
⑽ 三陰交.太溪.湧泉.在人的身體那個部位有沒有圖解看看
三陰交在腳內側內踝上三寸(四指孫喊並攏),脛骨則汪野後緣。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也就是說在腳的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雙測對稱,也就是兩個。
人體湧泉穴位於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陵判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