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肺縱隔圖片找哪個醫生查
擴展閱讀
手機怎樣調整圖片大小 2025-02-14 07:15:39

肺縱隔圖片找哪個醫生查

發布時間: 2023-05-14 01:43:50

❶ 請教肺病醫生

先分析一下碼氏你的胸片:右肺尖後段是結核好發部位,雖影像學不能作為診斷的依據,但根據病變的形態和部位,可做出結核的印象診斷。你的胸片,關鍵在四個字,就是「邊界不清」,如是密度較高,邊界清晰。就說明病已穩定,無發展;如邊界不清,就說明有浸潤,病情在發展。醫生的意見,我不以為然。
結核病早期可以無自覺症狀,有的人肺中出了空洞也無任何症狀,這是普遍規律和特殊的關系。
你現在應去專業醫院確認一下,或做一下PPD試驗、血常升巧規等。
肺結核愈後,如病變較輕可完全吸收,不留痕跡;若病變較重,則由結締組織來修復,(就象體表的疤痕吵模鍵)所以,即或肺結核病好了以後,也還留有陰影。

❷ 肺癌縱隔腫瘤有什麼好辦法

1、肺癌要先分期後治療 得了肺癌千萬不要急於治療,科學正確的臨床分期是肺癌規范化治療的前提。肺癌治療前一定要進行各項分期檢查,然後再談論治療方案。 准確的臨床分期有助於醫生為肺癌病人制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使那些已有遠處轉移、不應該做手術的肺癌病人避免承受開胸手術之苦;使那些原本並沒有轉移的肺癌病人得到及時科學的外科手術治療。 判斷肺癌早期、中晚期或晚期的檢查辦法,了解腫瘤的大小、部位、侵及范圍、有無侵及周圍組織器官、有無肺外其他臟器的轉移,這就是我們常講的肺癌臨床分期。由於肺癌容易發生顱腦轉移、骨轉移和腹腔臟器轉移,治療前除外和確定有無肺外轉移對醫生和患者都至關重要。 臨床上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病例,病人胸片和胸部CT發現肺部孤立性結節陰影,經氣管鏡活檢確診是肺癌,胸外科醫生馬上就給病人「成功地」實施了肺切除手術。自認為預後良好的病人,很短時間後就發現肺外有多發轉移,如顱腦、肝臟、骨骼等部位的轉移,事實上這些病人在手術前就已經出現了肺外轉移,只是因為沒有例行檢查、沒有發現而已。如果術前作了腹部超聲、顱腦核磁共振、全身骨掃描等檢查,就能夠及早發現肺外轉移,從而使病人避免開胸手術而選擇其他的治療手段 02、肺癌常用分期方法 肺知前癌最常用的臨床分期方法是採用國際通用的TNM分期(T:代表腫瘤大小,N:代表淋巴結轉移,M:代表遠處轉移):分期檢查包括了胸部CT掃描和纖維支氣管鏡作為腫瘤T分期最常用的手段,對於未能明確病理組織學診斷的肺內結節,纖維支氣管鏡活檢和CT引導下肺穿刺活檢是非常必要的;電視胸腔鏡對於不明原因胸腔積液的診斷有獨特優勢。顱腦核磁共振、腹部超聲或CT和全身骨掃描檢查是排除肺外轉移最常用的手段, 如果您的主管醫生沒有安排這些分期檢查直接就安排手術,我建議您立即轉院治療! (如果分期檢查都不規范,手術和術後的治療可能也不規范!) 近年來開展的電視縱隔鏡可以准確判斷縱隔淋巴結是否轉移。有接近30-50%胸部CT提示的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都是假陽性,國外各醫療中心都是術前常規檢查,我國只是在一些大的肺癌中心和少數腫瘤醫院胸外科開展。 以上這些分期檢查已經列入北京市和許多省市的醫療保險報銷目錄。我認為這些檢查是作為肺癌治療前必須要完成的檢查項目,特別是對於那些認為需要手術治療的肺癌病人尤為重要。 近年來,一些新的肺癌分期手段如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和PET-CT)檢查、和超聲內鏡引導食管鏡下罩笑細針穿刺活檢(EUS-FNA)和支氣管鏡活檢(EBUS-TBNA)的臨床應用,使肺癌治療前縱隔淋巴結臨床分期更加趨於准確。特別是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和PET-CT)檢查,希望盡快進入醫保報銷目錄! 03、肺癌手術前要做纖維支氣管鏡檢查 肺癌分為中心型肺癌和周圍型肺癌,中心型肺癌的腫瘤T分期決定了外科手切除的范圍。術前纖維支氣物猛含管鏡檢查除了通過活檢明確肺癌的病理類型,還可以清楚地觀察腫瘤的侵襲范圍,有助於確定手術方式,對於支氣管開口部位的中心型肺癌尤為重要。即使周圍型肺癌也可以通過有效的支氣管鏡涮檢和支氣管鏡灌洗液檢查得到細胞學診斷,還可以通過經支氣管穿刺活檢獲得病理診斷。 目前,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已經將纖維支氣管鏡鏡檢查作為肺癌術前的常規檢查項目。 04、有些肺癌患者術前要做電視縱隔鏡手術 臨床研究資料表明:胸部CT對於肺癌縱隔淋巴結的敏感性和特異性50%左右,也就是說胸部CT提示縱隔淋巴結有轉移,實際上有接近一半是不正確的。對於計劃外科手術的局部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胸部CT和胸部PET如提示有縱隔淋巴結有轉移,術前最好通過電視縱隔鏡進行縱隔淋巴結活檢得以證實,特別是CT和PET提示對側縱隔淋巴結有轉移的病例更應該進行電視縱隔鏡檢查。國外絕大多數腫瘤中心的規范是:一經確定肺癌出現縱隔淋巴結轉移,則常規放棄外科手術改為放化療治療手段。我國胸外科醫生針對有單個縱隔淋巴結轉移的非小細胞肺癌採取選擇性地手術,所以電視縱隔鏡開展的並不普遍,只在一些大的專科醫院和肺癌中心開展。 05、肺癌外科手術前要做哪些准備? 肺癌外科手術前准備包括腫瘤學准備和外科學准備兩方面。一旦經過肺癌診斷及分期檢查確認為符合外科手術適應症的肺癌患者 , 主治醫生會制定一系列與肺切除術相關的術前臨床檢查。 詳細詢問病史並了解全身健康狀況, 完成重要器官功能的檢查,了解是否有葯物過敏史和既往手術史。外科重點是肺功能和心臟功能檢查。肺功能檢查用以確認余肺是否能夠代償。血氣分析用以判斷血中氧和二氧化碳的排泄功能,心電圖和心臟超聲檢查以確認心臟能否承受開胸肺切除手術。 醫護人員還會指導患者如何鍛煉肺功能和有效咳嗽。 肺癌患者手術前一定要戒煙,吸煙對肺部手術有不利的影響。吸煙可以刺激呼吸道,減弱氣管內纖毛對粘液的清除能力,導致痰液淤積,影響術後排痰;開胸手術本身對健康肺組織就是一種損傷,肺切除術後余肺很容易出現肺不張,出現肺部感染的機率明顯增加。醫護人員會告誡煙民立即停止吸煙並於術前至少達到戒煙 2_3 周。 術前一天要進行灌腸或服瀉葯,術前晚10時禁飲食,常規服用催眠葯,進手術室前摘除所有的首飾、隱形眼鏡、假牙假發等。 對於合並其他疾病的老年患者,術前積極處理治療合並疾病十分重要。 肺功能測定臨床常用的有肺活量(VC),最大通氣量(MVV),第一秒用力呼氣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量佔用力肺活量的百分率(FEV1%)。一般認為當VC占預計值百分率(VC%)≤50%,MVV占預計值百分率(MVV%)≤50%,FEV1 或FEV1%<50%時剖胸術的風險非常大。一般認為MVV% ≥70% 者手術無禁忌,69%~50%者應慎重考慮;49%~30%者應盡量保守或避免手術,30%以下者禁忌手術。

記得採納啊

❸ 肺部縱隔積氣是什麼毛病

縱隔積氣多因氣胸,也見於胸內食道穿孔頸外傷、氣管切開或人工氣腹治療時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果病情嚴重有呼吸、循環衰竭者應緊急做手滾胸骨上切口,使縱隔飢薯判內氣體外逸,緩解縱隔氣腫壓迫,同時給爛改予抗菌素預防和控制感染。找呼吸內科醫生根據具體情況處理。

❹ 請教此CT報告顯示肺或縱隔是否有癌變的可能

肺上葉的小結節應喊辯該是肺結核鄭謹缺留下的鈣化灶,據CT描述,晌乎肺內部應該無明顯異常。縱膈內的不規則形長條狀影可能是胸腺,是否是腫瘤應結合臨床。建議CT加強或是進行病理組織活檢。

❺ 縱隔鏡檢查簡介

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名稱
  • 4 概述
  • 5 縱隔鏡檢查的適應證
  • 6 縱隔鏡檢查的禁忌證
  • 7 准備
  • 8 方法
  • 9 注意事項

1 拼音

zòng gé jìng jiǎn chá

2 英文參考

mediastinos

3 名稱

縱隔鏡檢查

4 概述

縱隔鏡是一種特殊用途的內鏡,是在喉鏡及硬質支氣管鏡和硬質食管鏡等內鏡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專門用於縱隔檢查的內鏡。縱隔鏡檢查術是一種比較安全,可靠的檢查手段,可對肺癌進行臨床分期以指導治療,尤其對診斷困難的縱隔腫物(包括縱隔淋巴結結核等)可提供有價值的診斷依據。縱隔鏡檢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過去因縱隔腫物診斷不明而進行的開胸活檢術。而且縱隔鏡可與纖維支氣管鏡和胸腔鏡互補,在診斷縱隔腫物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5 適應證

縱隔鏡檢查適用於:

1.縱隔增寬、縱隔腫塊或縱隔病變性質不明確者。

2.臨床診斷為肺癌但無病理診斷者。

3.診斷明確的肺癌病人,經CT檢查提示縱隔淋巴結轉移者,手術前應先做縱隔鏡檢查,了解轉移淋巴結侵犯縱隔及周圍器官的程度或范圍,估計手術切除的可能性,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減少開胸探查。

4.頸縱隔鏡(SCM)檢查對右側縱隔淋巴結容易探查活檢,對於左側氣管旁淋巴結,特別是主動脈弓前淋巴結,頸縱隔鏡不能探查到,在這種情況下應作擴大縱隔鏡(ECM)。經胸骨上切跡處分離至胸骨後間隙放入縱隔鏡,可顯露前縱隔、主動脈窗及左肺門的腫大淋巴結,也可同時行SCM和ECM。

6 禁忌證

1.檢查部位曾做過手術,如甲狀腺手術、氣管切開術者,不宜進行縱隔鏡檢查術。

2.因手術後導致組織粘連和解剖結構不清,再行縱隔鏡檢查則缺兆不易看清縱隔內組織結構,又可能引起嚴重的並發症,如損傷無名血管引起致命的大出血等。

3.器官移位、胸椎後凸、胸骨後甲狀腺腫、胸主動脈瘤、嚴重貧血或凝血機制不良。心肺功能不全、上腔靜脈梗阻者慎用。

7 准備

術前准備同一般開胸手術的准備。雖然縱隔鏡檢查的手術創傷較小,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檢查過程中出現大出血,則還需開胸手術。

1.詳細的病史、體格檢查和輔助檢查不容忽視。在病史的詢問中,要特別了解病人的既往史中是否有縱隔炎、肺結核、胸膜炎、胸部外傷,頸部、縱隔或胸部手術史等情況,因為這些情況可能會改變縱隔的正常解剖關系,導致縱隔鏡檢查無法進行。

2.術前危險性評估 要了解病人是否有心血管或呼吸系統方面的疾病,這有助於對檢查術本身和全麻危險性的評價。

3.輔助檢顫豎查 除了胸部正側位片和斷層片外,需行胸部的CT檢查。胸部CT檢查不但可以辨別氣管周圍淋巴結是否腫大,而且也可為活檢部位進行定位。

4.禁食與術前葯 縱隔鏡檢查術前應禁食12h,術前肌注阿托品以減少分泌物的產生,肌注魯米那或地西泮以鎮靜。因為縱隔鏡檢查需時不多,可不留置尿管。

8 方法

1.取仰卧位,輕度頭低坡位,肩下墊枕。

2.氣管內插管,靜脈復合麻醉,胸骨切跡上一橫指做3cm長橫切口,解剖至氣管表面,切開氣管前筋膜,在其深面沿氣管正中線向下分離達氣管分叉部,對氣管旁及隆嵴前可疑腫大淋巴結,穿刺除外血管後咬取3~5塊送病理,止血後創面置速即紗壓迫止血,關閉傷口。動作輕柔,切忌粗暴。

3.如縱隔鏡確實進入氣管前間隙或胸骨後間隙,向下推移應較容易。對於手指能觸及的范圍應結合手指探查,判明鏡管周圍解剖結構。

4.發現腫物後若周圍組織疏鬆,應盡可能鈍性分離,完整取出腫物。如周圍粘連甚緊,應仔細分離出部分腫物後,再咬取活檢。若分離出部分腫物後尚不能肯定,應先用針頭試穿證實無誤後方可咬取。

5.有小量出血或滲血,止血後用速即紗止血。

6.有條件的醫院應在取到腫物後立即送快速冷凍切片,根據檢驗結果決定是否再取材或立即開胸手術,以保證該檢查的陽性率和准確性。

9 注意事項

1.縱隔鏡檢查術並發症總發生率低於2%,與操作者的經驗有密切關系,熟練的操作可減少並發症發生率。

(1)周圍血管損傷:引起出血,甚至大出血。如出血量不大,可先用紗布壓迫止血或用銀伏洞租夾夾閉出血處;一旦發生大出血,應立即開胸止血。

(2)喉返神經損傷:該檢查可能損傷左側喉返神經,出現聲音嘶啞,但大多數患者可於術後幾個月內恢復。

(3)縱隔胸膜損傷:一側縱隔胸膜損傷可引起氣胸。若已發生氣胸,應做胸腔穿刺或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

2.受檢者應無出血性疾病,無呼吸困難和其他全身麻醉的禁忌證。病變應在氣管前、兩側、隆嵴下、總支氣管開始部;病變在前縱隔或後縱隔者已超出檢查范圍。

3.縱隔鏡檢查宜在手術室內進行,檢查時,以全麻並氣管插管管理呼吸較為安全。麻醉要深一些,以免在操作時 *** 氣管引起咳嗽而導致損傷。縱隔鏡檢查是無菌性手術,無菌技術要求與一般剖胸手術一樣嚴格,並且應有全套剖胸手術器械備用,以便在發生大出血時立即剖胸手術。

❻ 縱隔在肺什麼位置,請畫示意圖

兩側胸廓對稱,縱隔居中。

縱膈是左右縱膈胸膜及其間所夾的器官和組織的總稱。它不是器官,而是一個解剖的區域。縱膈位於雙側胸腔之間,胸骨之後,其前界為胸骨,後界為脊柱胸段,兩側是縱膈胸膜,上為頸部入口,下達膈肌。

為了便於診斷和治療,人為地將它分為上下前後四個區域。在這個區域里有心臟及出入心臟的大血管、食管、氣管、胸腺、神經及淋巴組織等,所以它是重要生命器官的所在地。

縱膈里的組織器官多,因而可發生多種多樣的腫瘤,即使腫瘤很小也會引起循環、呼吸、消化和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

(6)肺縱隔圖片找哪個醫生查擴展閱讀:

解剖學常用的縱隔四分法:

該方法是在胸骨角水平面將縱隔分為上縱隔和下縱隔。下縱隔又以心包為界,分為前、中、後縱隔。

上縱隔胸骨角平面以上的縱隔部分。其上界為胸廓上口,下界為胸骨角至第四胸椎體下緣的平面,前方為胸骨柄,後方為第1-4胸椎體。上縱隔內自前向後有胸腺、左和右頭臂靜脈、上腔靜脈、膈神經、迷走神經、喉返神經、主動脈弓及其三大分支及其後方的氣管、食管、胸導管等。

下縱隔胸骨角平面以下的縱隔部分。上界為上縱隔的下界,下界是膈,左、右側為縱隔胸膜。下縱隔分3部,心包前方與胸骨體之間為前縱隔,心包連同其包裹的心臟所在部位為中縱隔,心包後方與脊椎胸段之間為後縱隔。

❼ 左肺下葉近縱隔有5mm磨玻璃影去年五月份體檢發現肺部有結節。去上海腫瘤醫院做CT檢查發現左肺下葉近

那肯定要聽上海腫瘤醫院醫生的建議。
1CM以下的不用緊張,但要隨訪,密切觀察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