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雙下肢是哪個地方部點陣圖片
擴展閱讀
外牆繪畫搞笑圖片 2025-04-28 18:06:49
ps如何改變jpg圖片大小 2025-04-28 18:05:27
像陀螺的炮有哪些圖片 2025-04-28 18:04:39

雙下肢是哪個地方部點陣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5-09 17:45:14

❶ 髖骨在哪個位置

髖骨為人體腰部的骨骼,共左右兩塊。幼年時,髖骨分為髂骨,坐骨和恥骨以及軟骨連接。成年後,它們之間的軟骨會骨化,成為一個整體,即髖骨。左髖骨、右髖骨、骶骨、尾骨以及它們之間的骨連接一起構成骨盆。髖骨與股骨構成髖關節。髖骨是全身最大的不規則扁骨。

(1)雙下肢是哪個地方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為不規則的扁骨。上部扁闊,中部窄厚,有朝向下外的髖臼。16歲以前由髂骨、坐及恥骨以軟骨連結而組成,成年後軟骨骨化,三骨在髖臼處互相癒合。

髖臼是髖骨外面中央的環形關節窩,由髂、坐、恥三骨的體構成,與股骨頭相關節,其底部中央粗糙,無關節軟骨附著,稱為髖臼窩。窩的周圍骨面光滑,附以關節軟骨,叫做月狀面。髖臼的前下部骨緣凹入,叫髖臼切跡。

❷ 腿的各個部位的名字

人的下肢自腹股溝區往下到足底大體可以分為大腿,膝關節,小腿,踝關節和足部等幾部分,其中膝關節的後面又稱為腘窩,內有腘動,靜脈及神經通過。

雙下肢約占人體表面積的百分之四十六,其解剖層次為皮膚,皮下,筋膜,肌層,骨頭,軟組織內有血管神經走行。



(2)雙下肢是哪個地方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人類下肢的功能主要是支持軀體、承受體重和行走,因而,下肢骨一般均比上肢骨粗大、笨重。下肢骨包括髖骨、股骨、髕骨、脛骨、腓骨和足骨。

髖骨是不規則扁骨,上份扁闊,中份窄後,下份有一大孔稱閉孔。髖骨由髂骨、恥骨和坐骨融合而成。

股骨位於大腿內,是人體最長最粗最結實的長骨,其長度約為身高的1/4,分為一體和兩端。

髕骨略呈三角形,底朝上,尖朝下,前面粗糙,後面光滑有關節面,與股骨髕面相關節,是人體內最大的籽骨,位於膝關節前方,股四頭肌腱包於其前面並向下延續為髕韌帶。

脛骨是三棱形粗大的長骨,位於小腿內側,對支持體重起主要作用,分為一體和兩端。上端粗大,形成與股骨內、外側髁相對應的內側髁和外側髁,其上有關節面,兩髁之間有向上的髁間隆起。

腓骨細長,位於小腿的後外側,不承受體重,主要作為小腿肌的附著部位,可分一體和兩端。

足骨包括跗骨、跖骨和趾骨。

❸ 髖部在是身體的什麼地方

髖部在身體的腹股溝部位,是軀干與腿相連接的部位,可以使軀乾和腿能向前、後及側面自主運動。由於髖部是一系列機體運動的中心,因而易潛在勞損。尤其是運動員、舞蹈演員和從事體力工作者。

活動不多的人髖部也會受到損傷。通常舉重物、伸展、跑步及周末鍛煉身體均會引起髖部骨與肌肉處於極度緊張狀態。



(3)雙下肢是哪個地方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髖部保養:注意步行方式。走路邁腳時,腳跟先落地,注意挺胸直背,手臂自然擺動;然後腳掌落地,身體重心自然轉移到腳尖;邁另一隻腳時,前腳應該腳跟先離地,腳尖自然支撐重心。

這樣走路的好處是,把體重壓力均衡分散到兩腿肌肉和各處關節,而不是僅由髖關節來承壓,以減少磨損。

❹ 四肢伸側 和軀干是哪個部位 說的明白點,謝謝拉。

四肢伸側:四肢伸出,比如身體直立手掌向前腳尖沖前;手掌面的手臂和胳膊是屈側手背面是伸側、腳尖前面和大腿前面是伸側軀干;身體的前面是屈側背後是伸側。

四肢:一般指的是人的雙手和雙腳的統稱,包括上肢前臂上臂手,下肢大腿小腿足半月板。

軀干:泛指身體,人體雕像的身軀,尤指無頭無頸無四肢的人體雕像身軀。

(4)雙下肢是哪個地方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人體各部位名稱

一、軀幹部的體表標志

胸骨:胸骨柄、胸骨體、劍突。肋骨:第二到第十二肋骨、第一到第十肋軟骨。椎骨:頸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二、上肢部的體表標志

肩胛骨:肩峰、肩胛岡、肩胛下角。鎖骨:全長。肱骨:肱骨內上髁、外上髁。尺骨:鷹嘴、尺骨頭、莖突。橈骨:橈骨頭、莖突。手骨:腕骨、掌骨和指骨的背面。

三、下肢部的體表標志

髂骨:髂嵴、髂前上棘、髂後上棘、恥骨聯合、生骨結節。股骨:大轉子。臏骨:前面。脛骨:脛骨前緣。腓骨:腓骨頭和外踝。足骨:跗骨、跖骨、趾骨。

❺ 人的雙下肢在哪

雙下肢是指人體腹部以下兄飢部分,羨團返包括臀部、會陰部、股部、膝部、小腿部和足部。股部分前、內和後區,膝部分為前、後區,小腿部分前、外和後區,足部分踝、足背、足底或虧和趾。


背面:

❻ 什麼叫髖關節髖關節在什麼部位

在脊椎動物解剖學中,髖關節既可指代一個解剖學區域,亦可指代一個關節。髖關節區位於臀部外前側,髂嵴內側,覆蓋了股骨大轉子。

兒童髖關節發展還遠遠沒有完成,其特點是Y的髖臼軟骨沒有或更大距離三個骨癒合,股骨頭只出現小碎屑骨化中心,髖臼和股骨頭比例的大小相差很大,兩個之間的距離寬,兒童先天性髖關節脫位是常見的,但已經開發了它的結構。

(6)雙下肢是哪個地方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解剖結構:

股骨關節面占頭部面積的2/3,嵌在髖臼內。髖臼的月面環繞著充滿脂肪的髖臼窩。髖臼唇與邊緣的附著增加了髖臼的深度。髖臼橫韌帶封閉髖臼切口,神經血管穿過韌帶下的關節。髖臼凹陷與股骨頭關節面之間的間隙為髖間隙,正常成人髖間隙寬度為4~5mm。

間隙的上半部分較窄,表示兩個相對的骨關節之間的距離。下半部分更寬,顯示股骨頭部和髖臼基部之間的距離。在正位膜上,正常人股骨頸下緣與閉孔上緣沒有連接,而是一起形成一個較為自然的弧形曲線,稱為順上曲線。

關節囊一般堅硬厚實,後、下部分較弱。附著於髖臼周緣和髖骨橫韌帶;在股骨中,前部附著於轉子間線,頂部和底部附著於大、小轉子附近,後部附著於距轉子間嵴約1cm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髖關節

❼ 四肢指的是什麼

四肢,指人的雙上肢和雙下肢的合稱。其中上肢可分為肩、臂、肘、前臂、腕和手部,下肢包括臀部、股部、膝部、脛部和足部。

上肢通過肩部與頸、胸和背部相接。其與頸部的分界線是鎖骨上緣外側1/3段和肩峰至第七椎棘突的連線。與胸、背部的分界為三角肌前、後緣上份與腋前、後臂下緣中點的連線。

下肢是指人體腹部以下部分。包括臀部、股部、膝部、脛部和足部。股部神畢分前、內和後區,膝部分為前、後區,小腿部分前、外和後區,足部分踝、足背、足底和趾。



(7)雙下肢是哪個地方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1、上肢是由骨、肌肉、血管神經及淺、深筋膜和皮膚形成的多層次鞘狀局部。可分為淺、深二層結構。淺層結構由皮膚和淺筋膜構成,在淺筋膜內有豐富的淺靜脈、淋巴管和皮神經。

深層結構由深筋膜、肌肉、血管神經和骨構成,並以血管神經及其行徑形成了若乾重要的局部結構及局部核心結構。

2、下肢是由骨、肌肉、血管神經及淺、深筋膜和皮膚形成的多層次鞘狀局部。可分為淺、沖瞎猜深二層結構。淺層結構由皮膚和淺筋膜構成,在淺筋膜內有豐富的淺靜脈、淋巴管和皮神經。

深層結構由深筋膜、肌肉、血管、神經和骨構成,並以血管神經及散型其行徑形成了若乾重要局部結構及局部核心結構。


❽ 軀干包括哪四個部分組成

頭、頸、軀乾和四肢

❾ 最全的人體穴點陣圖

人體穴點陣圖:

1、穴位,學名腧穴,主要指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多為神經末梢和血管較多的地方。稱為穴、穴道。

2、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腧」通「輸」,或從簡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黃帝內經》又稱之為「節」、「會穴」、「氣穴」、「氣府」等;《針灸甲乙經》中則稱之為「孔穴」;《太平聖惠方》又稱作「穴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通稱為「腧穴」;《神灸經綸》則稱為「穴位」。

3、《素問.氣府論》解釋腧穴是「脈氣所發」;《靈樞.九針十二原》說是「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也」。說明腧穴並不是孤立於體表的點,而是與深部組織器官有著密切聯系、互相疏通的特殊部位。「輸通」是雙向的。

(9)雙下肢是哪個地方部點陣圖片擴展閱讀:

頭頸部的穴位

1、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2、神庭穴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分處。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寸凹處。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後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後發際凹陷處)。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❿ 雙下肢水腫原因

腿腫即下肢浮腫、水腫,引起的原因有很多。 1、腎性浮腫。患急性腎炎慢性腎炎或腎病,由於腎血流減少,鈉、水瀦留,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尿中丟失蛋白太多,會造成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使組織間隙已液聚集而引起浮腫。 2、心源性浮腫。當各種心臟病發生右心衰竭時,由於靜脈血液不能順利迴流,引起靜脈內壓力升高,體液漏出進入組織間隙,引起浮腫。 3、肝性水腫。肝硬化時肝臟結果破壞,門靜脈迴流受阻,門靜脈壓力增高,以及肝功能衰竭時血漿白蛋白過低等因素,會引起水腫。 4、營養不良性水腫。 5、局部性下肢浮腫。多由於下肢靜脈、淋巴管受阻,導致體液進入組織間隙所致,入下肢栓塞性靜脈炎、淋巴管炎、絲蟲病、盆腔或下肢腫瘤壓迫靜脈。 可見,引起腿腫的原因很多,可以是全身性疾病的一個症狀,也可能是下肢局部疾病的症狀之一,故必須到醫院作全面檢查,查明病因,才好進行合理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