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動態圖片 » 中國長城在哪個國家圖片
擴展閱讀
女人一線天戶型圖片 2024-09-20 18:32:41
卡通草素材背景圖片 2024-09-20 18:18:40

中國長城在哪個國家圖片

發布時間: 2022-01-05 23:08:52

❶ 長城是哪個國家的

這個問題我該怎麼回答呀。。。

中國?這么回答似乎太簡單了吧。。。

從歷史的角度我似乎可以說,長城是秦國、趙國和燕國最初開始修建的。後來不斷修繕和擴建,才有了今天的萬里長城。所以我似乎應該回答長城是秦國、燕國和趙國的。

把長城的范圍擴展一下的話,很多國家也有修過長城,英國好像就有過,不過那個長城都小的很,有人認為應該叫「長牆」而不叫長城。。。

你到底想問什麼啊?

❷ 中國長城在哪裡

長城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這15個省區市。其中河北省境內長度2000多千米,陝西省境內長度1838千米。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據歷史文獻記載,有20多個諸侯國家和封建王朝修築過長城,若把各個時代修築的長城加起來,有10萬里以上,其中秦、漢、明三個朝代所修長城的長度都超過了1萬里。

長城的結構

長城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台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這一防禦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

牆身是城牆的主要部分,平均高度為7.8米,有些地段高達14米。凡是山崗陡峭的地方構築的比較低,平坦的地方構築得比較高;緊要的地方比較高,一般的地方比較低。

牆身是防禦敵人的主要部分,其總厚度較寬,基礎寬度均有6.5米,牆上地坪寬度平均也有5.8米,保證兩輛輜重馬車並行。牆身由外檐牆和內檐牆構成,內填泥土碎石。

❸ 長城在哪個國家

。。。你是Foreigner么~??長城made in China撒

❹ 萬里長城在哪個國家哪個地方.

所在地:位於中國北方。現存明長城,東起遼寧省,西至甘肅省。

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評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一項偉大的軍事防禦工程,被世人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長城始建於公元前七世紀的春秋戰國時期。當時列國爭霸,各諸侯國為了互相防禦,紛紛在各自的邊境上修築起了長城防線,這就是早期的長城。這些長城自成體系,長短不一,互不聯貫,史學家稱為"諸侯互防"長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立起統一的封建王朝。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侵擾,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將燕、趙、秦三國北方長城連接起來,並進行了加固、增築。秦長城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到遼東,綿延萬余里,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道萬里長城。漢代也曾數次修築長城,漢長城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長城,長達2萬余里,它的亭障、烽燧一直向西延伸到新疆的羅布泊地區。長城發展到明朝已達到了最高峰。在明朝270餘年的統治中,曾多次大規模地修築長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全長14600里。明長城是歷史上規模最大、工程最堅固、功能最完善的長城。現保存比較完好的長城都是明長城。

長城的修築從春秋戰國開始,歷經秦、漢、北魏、北齊、北周以及隋、金、明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延續了2千多年,它的遺跡遍布於我國今天的遼寧、吉林、河北、山西、陝西、甘肅等17個省、市、自治區,總長度超過了10萬余里。

長城翻山越嶺,穿沙漠草原,跨河流峽谷,所經之處地形復雜,因而歷代修建的長城在布局上始終遵循"因地形,用險制塞"的原則。在建築材料和建築結構上遵循"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則,有夯土夯築、土坯壘砌、塊石片石、磚石混合等結構;在沙漠中還採用紅柳枝條、蘆葦與礫石分層鋪築的結構。長城修築時間延續之長,結構之奇特,工程量之巨大,施工之艱巨,堪稱世界之最。

長城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烽火台等多種防禦工事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其中,山海關是明長城的重要關城,建築造型美觀,氣勢雄偉,號稱"天下第一關"。 嘉峪關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西端的關城,也是現在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關城。嘉峪關自古為軍事要地和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八達嶺長城是中國現存長城中保留得最完好的一段長城。它橫亘於崇山峻嶺之中,地勢險要,氣勢磅礴。八達嶺長城已成為萬里長城的代表和舉世聞名的觀光勝地。

歷史上的長城作為重要的軍事防禦工程,對保衛當時中原地區人民生產生活的安定,推動邊遠地區經濟的開發,促進民族間的融和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保障中西交通要道"絲綢之路"的暢通,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綿延萬里的巍巍長城作為見證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實物豐碑,中國古代偉大的工程之一永存於中華大地。長城是我國各族人民勞動、智慧的結晶,象徵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❺ 誰能給我一個在中國地圖上長城的全景圖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其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5)中國長城在哪個國家圖片擴展閱讀:

關於中國長城的歷史沿革

1、先秦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為了爭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防守需要在邊境上修築起長城。

最早建築的是公元前7世紀的「楚方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了「諸侯互防長城」,用以自衛。其中,秦、趙、燕三國和北方強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鄰。

2、秦

為了維護和鞏固空前統一的大帝國安全,秦始皇陸續採取了一系列國防建設和邊防守備的重大戰略措施,其一就是大規模修建萬里長城。

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大將蒙恬率30萬大軍北擊匈奴,取河南地,其後築起「西起臨洮(今甘肅山尼縣),東止遼東(今遼寧省),蜿蜒一萬余里」的長城。自秦始皇築長城之後,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3、漢代

漢武帝登基後,連續發動多次對匈奴的戰爭,將其驅逐至漠北,修復了蒙恬所築秦長城,又修建了外長城,築成了一條西起大宛貳師城、東至鴨綠江北岸、全長近一萬千米的長城。此時戰國時期的秦、趙、燕長城才被放棄,其軍事防禦作用也隨之終結。

4、隋代

自開皇元年至大業四年的28年中,隋朝兩代統治者先後7次調發近200萬勞力,於北部和西北部邊境修築長城、增建城壘,在前代北魏和周、齊修築長城的基礎上,使東迄紫河,中經朔方、靈武之境,西至榆谷以東的長城、築壘,基本連成一線。

5、兩宋

宋長城西起山西省岢嵐縣青城山,東至荷葉坪山。岢嵐境內現存的38千米宋長城牆體全部由片石砌成,保存完好處高約4.2米,頂寬約1.6米,有些段落保留著30厘米左右的女牆,有的地段還有炮台遺跡。附近散落有大量宋朝瓷片,有的地段發現有炮台遺跡。

6、明代

明長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區修築的軍事防禦工程,亦稱邊牆,區別於由秦始皇所修的萬里長城。明朝在「外邊」長城之外,修築了「內邊」長城和「內三關」長城。

「內邊」長城以北齊所築為基礎,起自內蒙古與山西交界處的偏關以西,東行經雁門關、平型諸關入河北,然後向東北,經來源、房山、昌平諸縣,直達居庸關,然後又由北向東,至懷柔的四海關、與「外邊」長城相接,以紫荊關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

7、清

長城名稱甚多,雖然清代有過康熙的「不修邊牆」令,但只是形式大於意義,實際上清代長城的規模相當大,且地域跨度之大空前,其修築范圍基本包括了淮河以北所有省份,黃河以北尤為密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城

❻ 長城在哪個國家

在中國。解釋:秦長城西起今甘肅東部,經今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內蒙古、河北和遼寧等省、自治區、直抵鴨綠江,長達5000多干米。漢長城更長於秦長城,達 l0000餘干米。至今,散布在新疆至河北數省、自治區之間的漢長城烽魑遺跡仍處處可見。 此後,北魏、隋朝都有修築長城的記載。公元5~7世紀,北魏、北齊、北周相繼修築的長城各有650、l000和l500干米。公元l2世紀,金代也在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至外貝加爾地區修築長4000多千米。明代為防止元代北逸殘佘勢力南下侵擾,也不斷地修築北方長城。 明朝修築長城的工程延續200多年,初期修建的長城東起鴨綠江,西達祁連山麓,全長7300多干米;中葉以後經過修繕的自山海關至嘉峪關一線的長城比較完好,便被人誤為是歷史上長城的起點、終點。 在山海關的北邊有個叫無名口的地方,就是從這里向東至鴨綠江邊,還有980公里的明長城,這段長城屬明朝時的九鎮之一的遼東鎮管轄。那麼,遼東長城為什麼被人遺忘呢?又是在什麼時候從地圖上抹掉的呢?當清王朝取代明王朝在東北地區的統治之時,特別是順治入北京之初,全國尚未統一,政局不穩,前方有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軍相對抗,後方有蒙古貴族勢力的威脅,清王朝為鞏固其東北的「發祥之地」,就在遼東劃了禁區。在禁區范圍內,首先利用了明代遼東長城的防禦設施,並將東北的清「永陵」所在地也擴展到防線之內,把因戰爭破壞的長城加以修補,並插以柳條,作為禁區的標志,號稱柳條邊,並下令將山海關定為關卡,限制出入。明代萬里長城的遼東部分,不但其建築本身被改為清「柳條邊」,而且清代出版的書中也被刪掉。如清康熙年間出版的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的附圖中,只有「柳條邊」,而不見明代遼東長城。清乾隆年間出版的《盛京輿地全圖》,也將明代遼東長城勾銷,而只畫出「柳條邊」。該圖在左下方只在山海關附近一小段長城處表示萬里長城東端起點。再者由於遼東這段長城工程相對比較簡單,毀壞也較為嚴重,加之修築時間早於遼東長城且保存完好的明長城山海關、嘉峪關兩座關城東西又彼此遙相呼應。上述種種,可能就形成明代萬里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說法的緣由。

❼ 萬里長城在中國地圖哪個位置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

其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7)中國長城在哪個國家圖片擴展閱讀:

建築方法

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時就總結出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重要經驗,接著司馬遷又寫入《史記》之中,之後的每一個朝代修築長城都是按照這一原則進行,成為軍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據。

凡是修築關城隘口都是選擇在兩山峽谷之間,或是河流轉折之處,或是平川往來必經之地,這樣既能控制險要,又可節約人力和材料,以達「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效果。修築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選擇在險要之處。

至於修築城牆,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形,如像居庸關、八達嶺的長城都是沿著山嶺的脊背修築,有的地段從城牆外側看去非常險峻,內側則甚是平緩,有「易守難攻」的效果。

在遼寧境內,明代遼東鎮的長城有一種叫山險牆、劈山牆,就是利用懸崖陡壁,稍微地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為長城。還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絕壁、江河湖泊作為天然屏障。

在建築材料和建築結構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則,創造了許多種結構方法。有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合等結構;在沙漠中還利用了紅柳枝條、蘆葦與砂粒層層鋪築的結構,在今甘肅玉門關、陽關和新疆境內還保存了兩千多年前西漢時期這種長城的遺跡。

❽ 中國長城有幾個分別在什麼地方

長城資源主要分布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期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 。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長城關口有:

嘉峪關、山海關、居庸關、玉門關、井陘關、娘子關、雁門關、偏頭關、平型關、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黃崖關、瓦橋關、虎山長城、鴉鶻關、牛庄城、分水關、寧遠城、陽關、平定堡城、清陽關、新安關、鎮遠關、錦州城、馬水口、倒馬關、九門口、老龍頭、董家口、劉家口、馬蘭關、新開口、插箭嶺關、金山嶺、獨石口、張家口、馬市口、羊房堡關;

水口關、紫荊關、宣化城、三屯營、三道關、大毛山關、義院口、界嶺口、重峪口、徐流口、冷口關、白洋峪關、青山關、鐵門關、潘家口、龍井關、洪山口、上關、常峪口、狼窩溝口、新河口、白石口關、浮圖峪關、烏龍溝關、飛狐口、寡婦樓、司馬台、慕田峪關、沿河城、將軍關、白馬關、鹿皮關、河防口、蓮花池關、黃花城關、撞道口關、九孔樓、四海冶口、居延塞故城、雞鹿塞、高闕塞;

大同城、殺虎口、威魯堡口、金鎖關、黃澤關、黃榆關、北樓口、寧武關、利民堡口、得勝口、鎮宏堡口、平遠堡、新平堡口、保平堡口、樺門堡、瓦窯口堡、鎮寧堡口、鎮口堡、守口堡口、鎮邊堡、鎮川堡、宏賜堡口、鎮羌堡口、拒牆堡口、拒門堡口、助馬堡口、破魯堡口、保安堡口、寧魯堡口;

破虎堡口、殘虎堡口、馬堡口、雲石堡口、少家堡口、大河堡口、敗虎堡口、迎恩堡口、阻虎堡口、將軍會堡、丫角山、老營堡、紅門口、老牛灣堡、陽方口、白草關口、廣武城、北樓口、狼牙口、龍泉關、固關、鶴度嶺口、馬嶺關、支鍋嶺口、峻極關、吳旗秦長城等。


(8)中國長城在哪個國家圖片擴展閱讀

自秦漢至明清,長城沿線的許多關口成為農、牧兩大經濟、文化系統民族交易的場所或中心,有的逐漸發展成為長城沿線的重要城鎮。長城既保證了農業經濟、文化與畜牧業經濟、文化的正常發展,又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補充提供了場所和方便;

又起著調解兩種經濟,使農、牧業經濟朝著主輔相互配合的方向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長城不單純是曾起過將兩種經濟、文化分割開來的作用,還曾擔負著將兩種經濟、文化緊緊系在一起的重任。

秦漢之時,累計投入的兵民有近千萬之眾。秦始皇在修築長城的同時,即著手加強邊境地區的開發建設,揭開了屯田戍邊、開發邊區的序幕。漢代由於修築長城的時間較長,曾有多人提出移民實邊的建議,這些建議先後被漢政府採納接受並組織實施。

移民和戍守長城的軍人一起,開墾荒地進行農耕,不但加速了邊區的經濟開發,節省了政府的大量軍費開支,而且大大減少了長途運輸之苦,並將華夏文化遠播四方。